1. 新中国一穷二白,搞建设、搞工业化,要有启动资金、人才、熟练工人等,请问,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钱哪去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5
2. 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出钞票后,那些钱都是去哪了
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印刷机构印刷完成后,会将新印制的钞票封存,然后印制企业将生产的全部合格人民币缴到人民银行指定的发行库,这些发行库分布在我国的各省市自治区。会有专门的押运人员将其运送到下一级或更小级别的人民银行支行发行库,进而再运到各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
然后老百姓再到银行营业网点或自动取款机取款时,就可以提取到这些新印制的人民币了,人民币的印制和发行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来执行的。
(2)中国钱去哪里了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八条 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专门企业印刷。
第九条 印制人民币的企业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质量标准和印制计划印制人民币。
第十条 印制人民币的企业应当将合格的人民币产品全部上缴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将不合格的人民币产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全部销毁。
3. 为什么中国税收那么高福利却那么低,钱都去哪了
因为国家建设需要用钱,例如支援贫困地区,建设基础设施,维护社会安定,提高国际地位,我国地域辽阔并且贫富分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还未达到,并且不直接产生效益和利润的公务员也需要开资,所以才会税收高但福利低。
拓展资料:
1.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2.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政府)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它体现了一定社会制度下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马克思指出:1.“赋税是政府机关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2.“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恩格斯指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19世纪美国法官霍尔姆斯说:“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付出的代价。”这些都说明了税收对于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
3.税收的特征: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习惯上称为税收的“三性”。
4.税收的分类:
(1)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生产流转额和非生产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类税。流转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类,税种。
(2)所得税。所得税亦称收益税,是指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所得税也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为25%。
(3)财产税。财产税是指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
(4)行为税。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屠宰税和筵席税都属于行为税。
(5)资源税。资源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都属于资源税。
4. 中国人喜欢存钱,不消费,最终钱去了哪里
中国人喜欢存钱,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习惯,中国人讲究的是未雨绸缪,现实生活的残酷必须让我们存钱以备不时之需。我认为国人存的钱的去向有如下几个方向:
在我们这些三四线城市,一个小孩的幼儿园费用公立的大概要2万/年,私立的大概要4万/年,还有兴趣班,托班费用大概1万,还有其他衣食住行几万也是正常的,共计4-8万是正常平均水平;而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小孩,更贵,私立幼儿园一年的学费加杂费大概要20万左右,想想,要是没有充足的储蓄怎么办?
5. 我国储蓄率下滑,负债率却由3%升至55%,老百姓的钱都去哪了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是以储蓄大国着称,居民爱存钱是出了名的,老百姓手里一有钱就存进银行已经成为习惯,但是近些年来储蓄率却有所下降,是因为老百姓手里没钱了吗?
对于国人来说,房价上涨不是他们能控制的,而不买房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牵扯到结婚、医疗、子女教育等重大问题,万般无奈只能咬牙负债生活。那么想要改变这种负债的现状,努力工作,学习提升自己综合能力从而增加收入,让口袋鼓起来无疑成了唯一的解决途径。
6. 人均负债13万!储蓄大国"变"负债大国",中国人的钱去哪了
中国人习惯未雨绸缪,时代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的骨子里诞生了一种"居安思危"的想法,认为平时多存钱,关键时候可以应急。就拿今年年初的公共卫生事件来说,工厂停工、公司不开门,这种情况下,没有点积蓄估计很难生活。
综合以上说法,我国消费者的储蓄率下滑,负债率升高。人均13万的债务,是因为超前消费的观念和行为在"作祟"。但是人均负债13万,真的是常态吗?大家生活中会有存款作为风险支出吗?
7. 中国古代都是用金银,这么庞大的货币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中国是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但是,中国货币的使用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演变历程。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货币并不是一直以金银为主。
夏商时期的中国是以“贝”作为等价交换物。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分裂割据,各诸侯国都发行了不同的货币,如赵国的铲币,齐国刀币。秦朝统一天下后改用秦半两钱,这时期的货币其材质都不是金银。
至宋朝,货币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于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传统的铜钱货币携带不便,不利于流通,以及铸造货币需要耗用大量的铜、铁。于是,政府发行了“交子”,即纸币。
金银真正开始普遍被当作货币交易的时期是在明朝,明朝时期金银货币开始在民间普及,如金元宝、银元宝。
为改变这种局面,大清政府令林则徐着手禁烟工作。但之后带来的就是着名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大清战败为结局,此后,大清一蹶不振,与列强的战争都以战败收场。战败带来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些条约中基本都牵扯到了赔偿白银这一条目。
如《南京条约》中赔款英军2100万两。
《天津条约》中赔款英军4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中赔款英军8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中赔款日本2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中赔款十一国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9.8亿。但实际支付了6.64亿两。
仅在这四条条约中就赔款了约12亿两,这还不包括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在北京城所抢掠的金银财物。
8. 中国现在无现金支付非常普遍,那现金到哪里去了,有什么影响
随着移动网络设备的加速和移动设备的逐步更新换代,促进了移动支付发展和普及,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无现金的支付时代,在这点我自己深有体会,自己在AMT机上取钱次数是越来越少,甚至一年只有几次取钱的情况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手中持有一部手机,可以完成各类支付,小到到菜市场买个几块钱的菜,那些老阿姨都可以允许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到日常的出行做公交都可以移动支付,可见移动支付普遍性。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交流,大家对于该问题有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评论区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