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哪里
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1)中国第一特区是哪个县扩展阅读:
经济特区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打开计划经济体制缺口。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素,推动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形成势不可挡的改革开放潮流。
2、培养大批外向型人才。经济特区成为培养各类外向型人才最好的学校,现在许多驰骋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家都是从经济特区起步的。
3、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对外经济交流最活跃的地区,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同时,也推动了对外贸易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型升级。
4、带动全国经济腾飞。在经济特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下,我国经济焕发出巨大活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成功结合,我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B. 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宝安县,深圳之名始见史籍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
2019年12月,位列2019中国城市创意指数榜第三名。2019年12月,荣登年度中国城市品牌前10强。
自然资源
截至2017年底,深圳耕地总资源2446.7公顷,水果种植面积9946.7公顷,林业用地7.97万公顷。盛产龙岗鸡、南头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龟桔和龙华方柿等农副产品。
沙井蚝是深圳的另一大特产。栖息、繁衍的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虎纹蛙、蟒蛇、猕猴、大灵猫、金钱豹和穿山甲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两栖类动物5种、爬行类动物23种、鸟类30种、兽类33种。
C. 中国设立的最早的经济特区是哪一个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吧。
一九七九年七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
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
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一九八○年五月,中
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
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当年
八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这些经济特区相继兴建。一九八四年邓小
平考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
制,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所有
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
构;经济活动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
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予以优惠和方
便;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一九八
五年以前,四个经济特区主要进行以创建投
资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一九八六
年起,致力于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
农牧渔和旅游业并举的外向型经济。一九八
八年四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通过决议,批准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我国现有
的五个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发挥着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和经济体制改革
的试验作用。
D. 我国的第一个特别行政区是什么
我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Hong Kong),简称“港”(HK),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KSAR),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管辖陆地总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总人口约740.98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4)中国第一特区是哪个县扩展阅读:
我国第二个特别行政区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o),简称“澳”,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邻广东省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中国南海。
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二岛组成,陆地面积32.8平方公里,总人口65.6万(截至2018年3月)。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经过100多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是一个国际自由港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着名的轻工业、旅游业、酒店业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成为全球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
2017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录得4042.0亿澳门元,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澳门列入全球美食文化创意城市网络。
E. 请问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
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
请问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广东省副省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
深圳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宝安县,深圳之名始见史籍于明朝永乐八年,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F. 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1979年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并于1980年改名为“经济特区”,在深圳加以实施。深圳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改革开放的窗口。
深圳市在中国的地位
深圳市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简称“深”,是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深圳于1979年成立,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深圳的前身为广州的宝安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型移民城市,深圳迅猛的发展速度,让其被誉为“中国硅谷”。
G. 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哪个城市
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1979年4月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深圳经济综述
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现位列上海和北京之后,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英国《经济学人》2012年“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居第二。
201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69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495.84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06.06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3489元,增长3.0%,按2019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9498美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8.8%。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9%;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1.0%。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38.2%;民间投资增长9.2%;港澳台商经济投资下降0.5%;外商经济投资增长75.0%。2020年8月,名列上半年中国GDP十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经济特区、网络-深圳
H. 中国目前唯一称为“特区”的正式县级行政区位于哪个省
196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内最早唯一的县级行政特区——万山特区.
万山特区位于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隶属于铜仁行政公署,是国内最早的县级行政特区。西接玉屏自治县,北连铜仁市,东南与湖南省芷江、新晃两县接壤。万山特区辖1个镇、4个民族乡:万山镇、高楼坪侗族乡、黄道侗族乡、熬寨侗族乡、下溪侗族乡总面积338多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人,其中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0%以上。
境内属中亚气候,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地理和气候优势较为明显。全区耕地面积50.76万亩,有粮食作物20多种、经济作物26种、植物种类1100多种、动物种类50多种、鱼类20多种、各种药材资源近1000种,其中常见的达50种之多。
境内降雨丰富,溪流众多,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年均产水量达2.38亿立方米,有中小型水库8座、总蓄水量达535.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5.7%。全区现已探明汞、锰、钾、磷、重晶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汞矿开采已有630多年的历史,使万山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汞都”。近年来,汞矿的开发利用转移到深加工方面,主要产品有朱砂、辰砂、汞溴红、汞触煤、氯化汞、铁汞合金等,多次获得国家大奖,并成为出口免检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锰矿的分布面积达25平方公里,初步探明储量500万吨,开采价值十分可观。
境内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令人流连忘返的夜郎谷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夜郎河幽谷探险漂流;有旖旎神奇的侗寨风情;有婀娜多姿的仙女石英钟、仙人洞;有雄奇秀美的佛教圣地中华山;有青年水库游乐场;还有汞都人民世代劳作留下的地下长城——全长970多公里的贵州汞矿坑道,纵横交错,千姿百态,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万山交通便捷,通讯畅通。特区政府所在地万山镇距铜仁市30多公里,距铜仁大兴机场51多公里,距湖南省新晃县火车站27多公里,地理位置十分显要。玉(屏)铜(仁)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汞都大道”已竣工通车,成为境内又一条高等级公路;万(山)芷(江)公路提级改造,使万山成为湘黔边界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程控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宽带网、国家电网、闭路电视网已覆盖全区,为万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越来越有利的条件。
I. 中国有几个特区县,它们的位置都在哪里
现在中国就只剩下一个特区县,它就是位于贵州六盘水的六枝特区。就中国的行政区划来说,目前共存在四种行政区,依次为省级、地级、县级以及乡级。其中县级行政区所包含的行政区有县级市、县、特区以及林区等。而这其中的特区与大多数人所知的经济特区并不是一样东西,前者属于行政区划,后者则属于特殊经济体制的实施地区。
特区的设立都说中国幅员辽阔,这其中难免存在一些发展条件较为短缺的偏远地区。上个世纪60年代前期,国家为了更为快速且有效地对这部分偏远地区进行开发而专门设立了“特区”这一行政区。相比起普通的县级市、县,这些特区多是原始森林、荒山、荒原等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地方。因为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这些地方严重缺乏基础设施,交通亦是十分不便,如此一来当地的发展自然也就相对滞后。
随着这些特区的相继撤销,目前中国国内就只剩下一个特区县,也就是六枝特区。六枝特区地处贵州六盘水,设立时间是1966年。虽然六枝特区至今还未撤销,但是它的行政管理体制早已不再是“政企合一”。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六枝特区的企业与政府便已经“分家”,国家专门设立了六枝矿务局来管理当地的煤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