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那些学校可以跨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问题研究的研究生
摘要 你好,很高兴为你做解答,近代史最好的毫无疑问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该校最大的优势是从国内最早的近代史博导章开沅先生以下,40-80的学术梯队建设极为完善。
⑵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办大学是哪一所
由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时任津海关道盛宣怀上奏光绪皇帝得到批准在天津建立的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1895年10月18日,在盛宣怀和时任直隶总督王文韶的参与下,北洋大学堂在原吞纳学院(博文书院)旧址正式开办。北洋大学堂开办之初,设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头等学堂,学制四年,为参考美国大学的大学本科阶段教育。二等学堂则为大学预科、高中阶段教育。
⑶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属于哪个学院
1、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59年成立的马列室,后历经社会科学系、社会科学部等阶段,2017年3月更为现名。
2、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专门承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学校二级机构。学院成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教研部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办公室”、“研究生课程教学办公室”两个办公室。
⑷ 国内哪些大学的历史专业好我主要想学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古代史,一本和二本的都可以
北大,复旦,南京大学,北师大,厦大,中大,同济大,当然啦,还有吉大,排名还挺高…
⑸ 中国近代史专业的研究生,推荐北京的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是最好考的 因为非211 竞争不大 过线就能录取
其他学校都有竞争 给你推荐两个个相对难度不大的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⑹ 中国近代史考研哪个学校好
南京师范不错。
⑺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是哪个大学啊
北洋大学,即现在的天津大学
⑻ 哪所学校是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着名军事院校,共培养学生9000余名
云南陆军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着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建立时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后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
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着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
讲武堂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着名军事院校之一,共培养学生9000余名,从这里走出了以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叶剑英元帅为代表的300余名中外将帅,包括40余名上将级要员,为中国近现代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昆明乃至云南的骄傲。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抗美援朝战争中,讲武堂师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⑼ 中国近代史上的“奥运三问”出自哪个学校
南开大学
1908年的一天,第6届田径运动会举行闭幕式,时任天津青年会代理总干事的饶伯森通过国际渠道得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幻灯片,并带到南开大学操场给学生放映了当时正在伦敦举行的第4届奥运会的盛况(也有人认为放幻灯者为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对于学生而言, “奥运会”这是一巨有强大冲击感的新事物,不久,这些受到震动与启发的学生投书《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奥运三问”: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
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
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1931年9月18日之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中国东北。然后又扶植起一个伪政权——“满洲国”,并迫切需要为匆匆登场的伪满洲国寻找一个貌似合法的政治身份,而奥运会无疑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平台。日本关东军多次威逼利诱刘长春,并在特务机关操纵的报纸上,连续5次刊载虚假消息,妄称刘长春将代表所谓满洲国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刘长春愤然疾呼:“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他公开声明将以中国运动员身份参赛。中国体育组织急电国际奥委会为刘长春报名。“少帅”张学良慷慨捐献8000银元,资助刘长春悲壮上路。
1932年7月30日,仅有6人临时组成的中国代表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刘长春作为唯一的参赛选手,手擎国旗走在最前面。当时的美国媒体写道,刘长春,中国4亿人的唯一代表。
开幕式第2天,刘长春站在100米短跑预赛起跑线前。他身着“上白下黑”运动短装,这象征着已经沦陷的“白山黑水”,借以表达不忘国耻家仇。遗憾的是,由于旅途劳顿,刘长春放弃了400米跑;在100米、200米预赛中,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六名,未能进入决赛。
然而,历史却把这一瞬间永远定格:历经磨难参赛的刘长春不畏日军的威逼利诱,带着全中国人民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决心,迈出了一个民族正式走进奥运赛场的第一步,传达出一个国家追赶世界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意志。
天津青年提出的“奥运三问”中的第一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算是有了一个答案。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在奥运会开赛的第一天,26岁的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这个曾经做过赤脚医生和供销社售货员的人,以566环的成绩,摘取了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是中国的第一枚奥运金牌,是“零的突破”。
在天津学生提出“奥运三问”的76年以后,新中国回答了第2个问题,“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金牌?”
1990年,邓小平在亚运会主场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参观时,突然问陪同他参观的国家体委和北京市领导:“办了亚运会,还要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对振奋民族精神、振兴经济都有好处,你们下决心了没有?”
1991年2月,中国开始了首次申办奥运的历程,但结局是北京以2票惜败。
1999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国奥委会递交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第二次申办奥运的大幕正式拉开。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正式开幕,在这次会上,中国终于圆了自己的奥运梦。
至此92年前天津青年的“奥运三问”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答案。
⑽ 黄埔军校在我国近代史中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
1924年,也就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为了培养军事型人才,黄埔军校即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岛成立了,而自黄埔军校成立以来,对中国的军事战斗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到底占据了什么地位呢?在军事上,黄埔军校为当时的军事发展提供了人才,推进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当然,黄埔军校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毕竟许多优秀的军官都是从这个学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