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宏宇的文章发表
1、王宏宇,“青少年血管病变早起评价的价值——中西方指南带来的思考”,《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2)
2、王红漫,陈登容,王宏宇,“心踝血管指数在老年人大动脉将硬度诊断中的意义”,《中华老年多器官病杂志》,2009,8(4)
3、王宏宇,刘康,龙胜利,陈安强,胡小丽,王敏,“中国贵州苗族人群血管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9,25(8)
4、王宏宇,王金波,刘国英,肖月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替佘普酶与爱通立溶栓死亡及非致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中国医药导刊》2009,11(4)
5、王宏宇,王敏,李丽红,王小彦,刘文红,“心-踝血管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
6、王宏宇,王敏,李丽红,刘康,芦娜,“脉搏波速度,心-踝血管指数和踝臂指数评价血管早期病变”,《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
7、王宏宇,“血管病变早期评价技术系统的临床应用”,《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2)
8、王宏宇,刘天虎,李霞,刘淑华,郭华莉,楮洪毅,“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功能”,《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
9、王宏宇,胡大一,贾三庆等,“急性心肌梗死替奈普酶溶栓治疗脑卒中与死亡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8,2(7)
10、王宏宇,张莉,王建华,王杰超,金仲群,董风群,“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兔颈动脉弹性的定量评价研究”,《中华超声临床影像学杂志》,2008,17(7)
11、王宏宇,刘文红,高彤,王小彦,“北京奥运场馆建筑地农民工身体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
12、王宏宇,杜大勇,李运田,丁康,李艳,“原发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大动脉弹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2008,12(7)
13、王宏宇,马志敏,“第四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地区会议记录摘要”,《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7,19(21)
14、王宏宇,杜大勇,刘文红,李运田,“原发高血压患者脉压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大动脉缓冲功能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7,19(21)
15、王宏宇,“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CAVI)——一项新的动脉硬化评价指标”,《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7,19(21)
16、王宏宇,“主动脉腔径、主动脉将硬度和压力波增强指数”,《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7,19(21)
17、王宏宇,杜大勇,柳杨,李运田,“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对冠脉介入术的预后评价”,《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7,19(15)
18、王宏宇,苗榕生,“高血压患者动脉病变特征分析”,《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6,18(21)
19、王宏宇,胡大一,曹雅旻,吴彦,“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原因的初步调查”,《中华内科杂志》,2005,44(7)
20、王宏宇,李运田,杜大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肌钙蛋白水平对预后的影响”,《中国医学导刊》,2005,7(2)
21、王宏宇,胡大一,“动脉僵硬度与收缩期高血压综合征(下)”,《中国医刊》,2005,40(8)
22、王宏宇,胡大一,“动脉僵硬度与收缩期高血压综合征(上)”,《中国医刊》,2005,40(8)
23、王宏宇,胡大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于心血管危险控制——临床试验”,《中国医刊》,2005,40(5)
24、王宏宇,胡大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于心血管危险控制”,《中国医刊》,2005,40(4)
25、王宏宇,胡大一,“老年人群血压升高的危险及其控制策略(下)”,《中国医刊》,2005,40(3)
26、王宏宇,胡大一,“老年人群血压升高的危险及其控制策略(上)”,《中国医刊》,2005,40(2)
27、王宏宇,胡大一,赵明中,郭丹杰,李大公,史旭波,“心率调整的ST段降低方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冠心病的研究”,《中国心血管研究杂志》,2005,3(5)
28、王宏宇,芦娜,“中国第二届血管病变和大动脉功能评价学术会议暨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学术研讨会卫生部十年百项‘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北京城市会会议纪要”,《中国民康医学》,2005,17(21)
29、王宏宇,芦娜,“血管病变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05,17(21)
30、王宏宇,杜大勇,李运田,“脉压在冠心病发病及其预后评估中的意义”,《中国民康医学》,2005,17(z1)
31、王宏宇,王敏,“血管系统的生物学发生过程”,《中国民康医学》,2005,17(z1)
32、王宏宇,马志敏,“血管生物学于临床心血管事件”,《中国民康医学》,2005,17(z1)
33、王宏宇,芦娜,“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中国民康医学》,2005,17(z1)
34、王宏宇,“血管病变治疗的新希望:交联抑制剂(Crosslink breaker’s),《中国民康医学》,2005,17(21)
35、王宏宇,马志敏,“超声检测动脉内皮功能”,《中国民康医学》,2005,17(z1)
36、王宏宇,龚兰生,“血压升高、血管病变及脑卒的防治”,《中国民康医学》,2005,17(z1)
37、王宏宇,杨士伟,胡大一,陆丕能,闫明珠,“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1例”,《中国民康医学》,2005,17(8)
38、王宏宇,杜大勇,李运田,“心肌致密化不全”,《中国民康医学》,2005,17(8)
39、王宏宇,胡大一,杨士伟,“高耸T波”,《中国民康医学》,2005,17(8)
40、王宏宇,张虎,“微泡和超声从诊断到治疗”,《中国民康医学》,2005,17(8)
41、王宏宇,马志敏,“超声检测劲动脉粥样硬化”,《中国民康医学》,2005,17(8)
42、王宏宇,龚兰生,张维忠,胡大一,“动脉功能检测方法学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05,17(8)
46、王宏宇,凤英,许玉韵,“脑干出血合并急性心机梗死一例报告”,《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
47、王宏宇,许玉韵,栗明星,陆丕能,吴彦,“冠状动脉瘤洋扩张一例报道“,《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
48、王宏宇,刘文玲,李运田,孙淑红等,“心脏疾病诊疗线索”,《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
49、王宏宇,胡大一,王吉云,刘小超,“缬沙坦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
50、王宏宇,“预防、治疗与康复——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模式”,《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
51、王宏宇,芦娜,“血管病变检测方法概述”,《中国民康医学》,2005,17(2)
52、王宏宇,洪军,安彬,吴彦,陆丕能,“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随病程进展的变化”,《中国民康医学》,2005,17(2)
53、王宏宇,“冠心病的合理干预策略——EUROPA试验的启示”,《中国民康医学》,2005,17(2)
54、王宏宇,胡大一,赵秀丽,柯元南,赵玉生,张慧,秦延莉,王士雯,“阿昔莫司和阿托伐他汀单独或合并应用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临床荟萃》,2005,20(13)
55、王宏宇,胡大一,许俊堂,于金燕,史旭波,郑华,“床旁定量心脏标志物检测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8)
56、王宏宇,史旭波,赵明中,郭丹杰,李大公,“性别对心率调整心电图ST段降低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
57、王宏宇,胡大一,“植入式左室辅助装置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中国医药导刊》,2004,6(6)
58、王宏宇,马志敏,孙淑红,朱天刚,许玉韵,胡大一,“肱动脉内-中膜厚度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中国医药导刊》,2004,6(6)
59、王宏宇,胡大一,“下班时间经皮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中国医药导刊》,2004,6(5)
60、王宏宇,李桂明,赖晓辉,李运田,杜大勇,陈健康,“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药导刊》,2004,6(5)
61、王宏宇,马志敏,陈步星,胡大一,孙淑红,“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中国医药导刊》,2004,6(3)
62、王宏宇,马志敏,胡大一,孙淑红,朱天刚,“颈动脉粥样化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中的特点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04,6(1)
63、王宏宇,胡大一,“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心脏保护策略(下)”,《中国医刊》,2004,39(12)
64、王宏宇,胡大一,“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心脏保护策略(上)”,《中国医刊》,2004,39(11)
65、王宏宇,胡大一,“脑钠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国医刊》,2004,39(10)
66、王宏宇,李媛,胡大一,“脑钠肽于心脏功能的维护”,《中国医刊》,2004,39(9)
67、王宏宇,胡大一,“缺血心肌细胞的保护”,《中国医刊》,2004,39(8)
68、王宏宇,胡大一,“心脏重构与心力衰竭(下)”,《中国医刊》,2004,39(6)
69、王宏宇,胡大一,“心脏重构与心力衰竭(上)”,《中国医刊》,2004,39(5)
70、王宏宇,胡大一,“免疫反应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国医刊》,2004,39(4)
81、王宏宇,胡大一,“心肌肌钙蛋白于冠状动脉疾病”,《中国医刊》,2004,39(3)
82、王宏宇,胡大一,“动脉僵硬度于心血管疾病”,《中国医刊》,2004,39(2)
83、王宏宇,高彤,王悦真,“加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国健康教育,2004,20(9)
84、王宏宇,胡大一,“全面干预心血管事件链构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
85、王宏宇,陈步星,孙淑红,胡大一,马志敏,“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z1)
86、王宏宇,胡大一,张维忠,倪永斌,“高血压病脉搏波速度与脉压关系的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4)
87、王宏宇,胡大一,马志敏,冯存民,邓素等,“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关系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2)
88、王宏宇,《血管紧张素II受体1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中国医院药评价与分析》,2003,3(1)
89、王宏宇,胡大一,“重视动脉僵硬度和大动脉功能检测早期发现血管病变”,《中国医药导刊》,2003,5(5)
90、王宏宇,李大公,胡大一,赵明中,郭丹杰,史旭波,“心率调整的SI段参数预测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研究”,《中国医药导刊》,2003,5(5)
91、王宏宇,胡大一,“卡维地洛和美多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影响的试验介绍”,《中国医药导刊》,2003,5(4)
92、王宏宇,胡大一,“脑卒中的长期预防策略”,《中国医刊》,2003,38(12)
93、王宏宇,胡大一,“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中国医刊》,2003,38(11)
94、王宏宇,胡大一,“冠心病降脂治疗的益处”,《中国医刊》,2003,38(9)
95、王宏宇,胡大一,“冠心病的抗栓治疗”,《中国医刊》,2003,38(8)
96、王宏宇,胡大一,“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策略”,《中国医刊》,2003,38(7)
97、王宏宇,胡大一,“脉压、大动脉弹性及药物干预效应”,《中国医刊》,2003,38(5)
98、王宏宇,胡大一,“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疾病”,《中国医刊》,2003,38(4)
99、王宏宇,胡大一,“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刊》,2003,38(3)
100、王宏宇,胡大一,“亚临床血管病变与临床实践(下)”,《中国医刊》,2003,38(1)
101、王宏宇,倪永斌,张维忠,龚兰生,胡大一,“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病人心脏和大动脉的影响”,《中国新药于临床杂志》,2003,22(6)
102、王宏宇,倪永斌,龚兰生,张维忠,胡大一,“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
103、王宏宇,胡大一,“钙拮抗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新医学》,2003,34(3)
104、王宏宇,胡大一,“血管紧张素II受体1拮抗剂在心血管病种的应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6)
105、王宏宇,胡大一,马志敏,孙淑红,朱天刚,“老年冠心病患者劲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特点”,《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2,1(3)
106、王宏宇,龚兰生,张维忠,胡大一,“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中国医药导刊》,2002,4(6)
107、王宏宇,宋美平,马锋,“胆红素抗氧化作用与冠心病的关系”,《中国医药导刊》,2003,4(4)
108、王宏宇,马志敏,胡大一,冯存民,李运田,赵明中,许玉韵,张瑞爽,邓素,“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征”,《中国医药导刊》,2002,4(3)
109、王宏宇,倪永斌,“高血压大动脉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医药导刊》,2002,4(2)
110、王宏宇,胡大一,朱天刚,马志敏,孙淑红,许玉韵,“超声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12)
111、王宏宇,胡大一,“亚临床血管病变与临床实践(上)”,《中国医刊》,2002,37(12)
112、王宏宇,胡大一,“主动脉僵硬度与急性冠脉事件”,《中国医刊》,2002,37(5)
113、王宏宇,胡大一,“高血压病流行的全球趋势及对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
114、王宏宇,张维忠,龚兰生,胡大一,“高血压患者心脏及大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及降压治疗的效应”,《高血压杂志》,2002,10(3)
115、王宏宇,张维忠,龚兰生,胡大一,“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和心脏的效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
116、王宏宇,胡大一,龚兰生,张维忠,“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于大动脉的缓冲功能关系的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4)
117、王宏宇,龚兰生,张维忠,孙宁玲,胡大一,“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1,3(6)
118、王宏宇,胡大一,“雷米普利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肾动脉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AASK试验结果”,《中国医药导刊》,2001,3(3)
119、王宏宇,龚兰生,张维忠,胡大一,“硝酸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顺应性的影响”,《中国医药导刊》,2001,3(3)
120、王宏宇,胡大一,“拮抗剂的世纪展望”,《中国医刊》,2001,36(10)
121、王宏宇,胡大一,“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血脂干预”,《中国循证医学》,2001,1(4)
⑵ 中国民康医学是广东省目录内的期刊吗
首先广东省目录内的,主要还是看你是副高级职称以上一般才看目录,如果是中级,一般不需要。
而中国民康医学不在这个目录的
⑶ 中国卫生与健康促进会的理事成员
顾 问 黄永昌 卫生部科教司原司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保健时报社原社长总编辑 余传隆 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社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高益槐 全国政协海外特邀代表委员 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新西兰梅西大学、奥克兰大学博士生导师 新西兰天药物研究所所长 郑栋元 美国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中国总会副主席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产业扶贫工委会台湾事务顾问 香港通达环球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名誉会长 顾英奇 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 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原中纪委委员 卫生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会 长 杨尊润 全国卫生产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会长卫生部援外办公室原主任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原副会长 执行会长 田维才 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执行总编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原院长 副 会 长 魏慧强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美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女医师协会中医专家组首席专家 中国未来医学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新世纪医学模式倡导人、奠基人 孙革新 中华医学会远程会诊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特邀专家 铁道部铁路中心医院原院长 王镇威 北京市原宣武区经委主任 韩淑婷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中国自然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顾瑜奇 国际健康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国际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主任医师学术年会原副理事长 秘 书 长 丛 杰 北京崇颐健康科技中心主任副秘书长 孙士东 万红军 黄张波 罗毕驹
⑷ 医学类:
你咋不说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呢,也是国家级的啊,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
⑸ 请问临床医学大一学的东西重要么医学与数学关系紧密么大一下学期都学那些课程啊
1、我觉得临床医学大一学的东西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医学的基础,想知道每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离不开基础科目的知识。如果你认真地上好大一的科目,那么你在以后的医学学习上就容易多了。特别在临床实习上基础知识真的很重要,以后你实习时就能深刻体会到了。
2、其实我觉得医学与数学的关系也不算太密切,在高中学的数学基本上没在医学上体现过;另外儿科的补液是要计算的,它与化学比较密切哦!
3、大一下学期学的课程每间学校都不同哦~我们学校下学期主要是学生化和生理。
临床医学是个比较难的学科啊,我觉得,但是只要你肯努力,将来肯定会成功的,加油……
⑹ 中国民康医学 精神卫生,是中国核心期刊吗封面上底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字样
不是北大核心期刊哦~
刊名: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主办: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0369
CN: 11-4917/R
邮发代号: 82-503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民康医学
曾用刊名: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创刊时间:198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⑺ 有关(最好药企)绩效方面杂志或期刊推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临床合理用药杂志》《中国伤残医学》《内蒙古中医药》《现代医药卫生 《中外妇儿健康》《亚太传统医药》《中国民康医学》《中国医药指南》《工企医刊》《大家健康》《河南外科学杂志》《黑龙江医药科学》《黑龙江医药科学》《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中国现代医生》《中国医药指南》《肿瘤基础与临床》《中外医学研究》 《中外医疗》《吉林医学》《全科护理》《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求医问药》《中国卫生产业》《中国医学装备》《当代医学》《中外医疗》
《中医儿科杂志》《实用中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北方药学》《医疗装备》
《医学研究与教育》《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哈尔滨医药》
《中外医学研究》
⑻ 你好,中国民康医学杂志晋升精神科副高有用吗,核心期刊目录里没有它啊
这个杂志是国家级普刊。
按照各地政策来说,晋级副高,应该可以用的。
不过,为什么不发《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比这个杂志更贴近你的专业。
⑼ 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关的英文书籍
是美国政府的作品
中文书籍的话有《中国创新性医养融合建设设计探索》这本书。《人口与发展》《中国民康医学》《中医药管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这些书也可以做为参考。《中国创新性医养融合建设设计探索》这本书从“医养融合”项目的建设规模、配套要求、医院科室建设、养老环境建设等全面提出了建设设计与规划构想。把“医养融合”项目真正意义上建设成为有专业医疗护理保障、且近在身边的养老项目。让更多的老人能够享受到有健康保障的医疗养老便利条件和环境。
⑽ 赵玉芳的期刊文章
张保,徐跃红,赵玉芳*,雷 丹,孔凡兰. 上行学业比较影响初中生词汇再认成绩的实验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2):164-167
张保,徐跃红,赵玉芳*,孔凡兰. 中学生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0, 31( 4):392-394
何雯,赵玉芳*.地震后社会支持、丧失程度和暴露程度与安全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卫生统计, 2010,27(1):47-49
王一竹,赵玉芳.高中生自我同一性风格和家庭功能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7): 811-813
胡丽,赵玉芳.汶川地震7个月后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14): 2676-2678
隆莉,赵玉芳,雷丹,吴娟.重庆大学生现在与将来时间自我比较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2009,30(11): 1001-1002
吴沙,赵玉芳.自我系统运作机制初探.社会心理科学.2009,24(6):653-656
胡丽,赵玉芳*,苏亮夫,雷丹,赵雪峰,张春芳. 汶川地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干预的关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7): 169-171.
雷丹,赵玉芳*,赵守良,.社会比较方向及目标可达性对行为水平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4):295-299
赵守良,赵玉芳,*雷丹,刘新丰.大学生社会评价的内隐与外显测量及其相互关系.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0: 160-164.
谭力,赵玉芳*,梁静. 梁平县农村留守初中生人际信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8): 725-727
向晋辉,赵玉芳.行为应对方式与社会背景的关系研究——西部民众的社会背景对其应对西部大开发中社会问题的行为方式的影响.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120-123
雷丹,赵玉芳*汤永隆,赵守良,李辉军,张保. 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9,29(9): 1038-1039
雷丹, 赵玉芳*,汤永隆,邓丽俐,刘玲爽,李哲. 四川灾区震后一个月PTSR、社会支持、安全感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8),163-167
吴沙, 赵玉芳. 积极心理学分类体系的整合观. 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 3-9
尚哲, 赵玉芳. 大学生知识价值观的十年对比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 162-166
赵玉芳,胡丽,汤永隆,李哲,张静秋. 汶川震后一个月受灾者心理应激状况.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5): 356-358
赵玉芳,赵守良. 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对中学生震后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 511-516
张静秋,汤永隆,邓丽俐,赵玉芳. 胡丽.5·12四川地震灾民社会支持的调查. 心理科学进展,2009, 17(3): 542-546
胡丽,赵玉芳*.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3):266-267
张保,徐跃红,孔凡兰,李哲,赵玉芳*. 中学生考试焦虑与社会比较的相关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2):156-160
张春芳,赵玉芳*.赵雪峰. 汶川地震后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7(4): 477-479
赵雪峰,赵玉芳*,胡丽. 震区中学生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状况及影响因素.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9): 1042-1044
赵玉芳*,毕重增. 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心理科学,2008, 31(5): 1263-1264, 1271
赵守良,张保,赵玉芳.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12): 1098-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