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有多少人叫陈少云

中国有多少人叫陈少云

发布时间:2022-06-24 09:25:44

❶ 京剧老生分几派

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剧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另外还有灰色的,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业名词叫“黪三”。白色的三绺胡子叫作“白三”。还有就是整片满口的胡子,不分绺,术语称“满”。
十大老生流派:唐韵笙唐派,言菊朋言派,余叔岩余派,高庆奎高派,杨宝森杨派,周信芳麒派,奚啸伯奚派,李少春李派,马连良马派和谭鑫培谭派。
唐韵笙唐派
唐韵笙(1902-1971),男,京剧文武老生,兼演红生。原名石斌魁,满族,原籍沈阳(有资料说是福建人)。幼年流落街头,被河北梆子演员金刚钻的琴师杨景云收为义子,遂入天津“小四喜”科班学艺,取名唐韵笙。主演文武老生,兼演红生,为红生三大流派之一。戏路宽博。先后随师在山东、河北、上海、东北等地演出。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东北享有盛名。唐韵笙多才多艺,功底深厚,昆乱皆精,文武兼备。除去本工老生外,净、老旦,他都能演,是老生行当中的多面手。抗日战争时期因演出影射日寇的《后羿射日》而身陷囹圄。建国后曾任沈阳京剧院副院长,先后主演了《云罗山》《郑成功》《詹天佑》等新编历史剧。
经典剧目:他擅演的剧目有《甘宁百骑劫魏营》《长坂坡》《艳阳楼》《金钱豹》《铁笼山》《刀劈三关》《古城会》《驱车斩将》《闹朝扑犬》《绝龙岭》《摘星楼》《追韩信》《徐策跑城》《未央宫》等。
传人:唐派艺术的主要传承人有:张海涛,唐韵笙之女婿,为唐山市京剧团着名演员,代表作有《节振国》等。邵麟童,1954年拜唐韵笙为师,成为苏州市京剧团着名老生演员。唐登年,唐韵笙之子,自幼学戏,曾演出唐派剧目《华容道》等。汪玉麟,沈阳京剧院着名文武老生演员,1960年拜唐韵笙为师,曾演出唐派剧目《古城会》等。汪庆元,唐韵笙再传弟子,上世纪70年代拜李刚毅、王玉海为师,成为沈阳京剧院目前能够较多演出唐派剧目的演员,如《古城会》、《走麦城》等剧目,并录制了《华容道》等的音配像。赵万鹏,唐韵笙妻侄,曾获唐韵笙的传授,演出《古城会》、《华容道》、《截江夺斗》、《驱车战将》等剧目,曾任天津京剧院导演。
京剧“唐派”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言菊朋言派
言菊朋(1890年12月29日-1942年),京剧老生。原名锡,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演老生。早年经常观摩谭鑫培演出,并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向红豆馆主、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础。1923年,在梅兰芳、陈彦衡等鼓励下,正式参加戏班。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自己挑班后,又在“谭派”基础上,博采众长,吸收京剧其它行当和京韵大鼓的唱念方法,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创立了以音韵声腔取胜,具有自己演唱方法的艺术,世称为“言派”。言派区别于其他老生流派的主要标志在于唱腔的多变和字音的讲求。
经典剧目:言菊朋的擅演剧目,早期以谭派风格演唱的有《击鼓骂曹》《捉放曹》《武家坡》《汾河湾》《战太平》《卖马》等;建立言派演唱艺术后的代表剧目有《让徐州》《卧龙吊孝》《上天台》《白蟒台》《法场换子》《贺后骂殿》《除三害》《宫门带》等剧。言除演出唱工戏外,以念白、做工吃重的《审头刺汤》《失印救火》《天雷报》《琼林宴》和以武功动作吃重的《定军山》《镇潭州》等戏,他演来均称当行出色。
传人:言有二子三女,长女伯明;长子言少朋,工老生,马连良弟子;次子言小朋,原工武生,后从事电影事业;次女言慧珠,工青衣花衫,梅兰芳弟子;三女言慧兰,评剧演员。直接受教者有(按时间先后):奚啸伯、汤志朋、李家载、宋湛清、张少楼。后世传人有:毕英琦、任德川、刘勉宗等。其孙言兴朋,亦承继祖业。
余叔岩余派
余叔岩,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余派是继老谭派之后的京剧生行最主要的流派,其主要剧目基本出自老谭派。余派唱腔,多方面体现着中国戏曲传统的精神法则和审美理想,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着称于世。醇厚的韵味和典雅的风格是余派的主要特色。
经典剧目:《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金台》、《太平桥》、《上天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战宛城》、《南阳关》、《武家坡》、《汾河湾》、《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鱼杀家》、《御碑亭》、《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等。
传人:杨宝忠、吴彦衡、王少楼、谭富英、李少春、孟小冬等,其中除吴彦衡改演武生外,艺业皆工稳,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成就最高者为孟小冬,行腔吐字、举手投足,均能酷肖且形神俱备,于规矩中显出功力,有清醇雅淡的韵味。其《搜孤救孤》、《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捉放曹》、《奇冤报》、《洪羊洞》、《法门寺》、《黄金台》、《御碑亭》、《武家坡》等剧皆出色。谭富英以谭派嗓音唱余腔,游刃有余,唱工戏质朴纯正,淋漓酣畅,其快板之脆、劲、疾,最为出色。靠把戏更佳。唯做工不尚细腻。至晚年风格有较大变化。能戏有《奇冤报》、《碰碑》、《珠帘寨》、《四郎探母》、《定军山》、《战太平》、《南阳关》等。杨宝忠早期学余较为全面,改业琴师后乃辅助杨宝森在学余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流派。李少春艺兼文武,唱做皆精,戏路宽博,且有许多独特的创造。青年时期摹习余派艺术颇有心得,《战太平》、《洗浮山》、《定军山》、《阳平关》、《击鼓骂曹》、《八大锤》、《打鱼杀家》等剧都能体现余派风格。中年以后兼取马(连良)派、麒(麟童)派的演唱特点;在创造人物方面有所突破,又排演大量新戏,如《云罗山》、《响马传》,并较早演现代戏《白毛女》、《红灯记》等,唱、念、做均有新意。此外,私淑余派艺术者遍及南北。南方如张文涓,北方如祝荫亭、奚啸伯等。票友宗余者更多,如张伯驹,李适可、刘曾复、王端璞、赵贯一等均有较深造诣。
高庆奎高派
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着名京剧老生艺术家。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清末京剧丑角演员。高庆奎初宗谭派,嗓音复原后,更加甜脆宽亮,高亢激越,又吸收孙菊仙、刘鸿升的演唱特点,并借鉴老旦龚云甫、花脸裘桂仙之唱法,融会贯通,加以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高派”。
高庆奎的嗓音高、亮、甜、脆,音域很宽,音色丰富,能演老生、花脸、老旦等几种不同行当的角色。其演唱气足神完,一气呵成;念白铿锵有力,顿挫有致;做工深刻细致,精于表情。他的唱念多用京字京音,尤善用大气口“满宫满调”、长腔拖板的唱法抒发人物感情,以求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经典剧目:高庆奎演唱的《逍遥津》、《斩黄袍》、《辕门斩子》、《哭秦庭》的唱段高亢挺拔,气力充沛,刚劲激昂,荡气回肠,为“高派” 代表作。《胭粉计》中饰诸葛亮、《赠绨袍》中饰范睢、《铁莲花》中饰刘子忠等的表演,身段规范,表情细致,尤其眼神的运用更为传情。他效仿刘鸿声,花脸能演《铡判官》,武生能演《连环套》,红生能演《华容道》;效仿汪桂芬,老旦能演《钓金龟》、《掘地见母》、《游六殿》等。其代表剧目还有:《斩马谡》、《碰碑》、《浔阳楼》、《七擒孟获》、《信陵君》、《史可法》、《煤山恨》、《九更天》、《战蒲关》、《戏迷传》、《独木关》等。
传人:白家麟、王斌芬、虞仲衡、马少襄、王仲亭、范钧宏、李和曾及大女婿李盛藻等,再传弟子有辛宝达、倪茂才、李文林、吴平、张跃浮、单佑安等人。
杨宝森杨派
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1909-1958),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曾祖父杨贵庆曾工刀马旦。祖父杨桂云(字朵仙),伯父小朵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代的着名京剧花旦演员。杨宝森幼年五、六岁便开始随堂兄杨宝忠学戏、练毯子功,拜裘桂仙为师,后从陈秀华、鲍吉祥习老生,十岁便“带艺搭班”,长期在俞振庭的斌庆社求艺并演出,长年奔波于京沪两地。十六岁倒仓之后潜心学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因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故据己条件加以变化,行腔吐字抑扬婉转,自成一格,世称杨派,有“小余叔岩”之称,也是杨派老生的创始人。
经典剧目:杨派剧目很多,《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全部《鼎盛春秋》、《击鼓骂曹》,《大保国·探黄陵·二进宫》、《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王左断臂》、《洪羊洞》、《碰碑》、《清官册》、《桑园寄子》、《二堂舍子》、《红鬃烈马》、《卖马》、《打登州》、《捉放曹》及《珠帘寨》、《定军山》、《阳平关》、《朱痕记》、《搜孤救孤》、《乌盆记》、《摘缨会》、《一捧雪》、《桑园会》、《四郎探母》。
传人:杨宝森门徒和追随者有汪正华、梁庆云、马长礼、李鸣盛、蒋慕萍、程正泰、朱云鹏、叶蓬等人,再传弟子为数更
多,如杨乃彭、张克等,是近年来影响颇大的流派之一。
周信芳麒派
周信芳(1895~1975)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浙江慈城人,是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继谭、汪、孙三大老生流派之后,受到广大观众热爱的一个新流派——“麒派”的创始人。他六岁拜陈长兴为师,七岁登台,十三岁就成为戏班中的主角,到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到北京后搭入“喜连成”科班,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从这里起,他将七岁登台始用的“七龄童”艺名,改为“麒麟童”。也就是从这时起,“麒麟童”这个名字一直屹立在京剧剧坛上,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
麒派艺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高难度的唱念做打来刻画人物,所以发扬麒派艺术是时代的需要。周信芳结合了扎实的京剧功底和锐意的创新精神,变沙哑的嗓间为苍劲浑厚的独特唱腔,他以力为美,善于运用“膛蟒”、“抖髯”等外部动作表现人物细腻的内心,念白中既运用程式又很注意生活化,表演富有节奏感,对舞台有很强的控制力。麒派艺术对于当下京剧传承有重要价值。
经典剧目:《徐策跑城》、《乌龙院》、《萧河月下追韩信》、《四进士》、《扫松下书》、《斩经堂》、《清风亭》、《坐楼杀惜》、《义责王魁》、《打严嵩》等。
传人:周信芳十大弟子为程毓章、高百岁、陈鹤峰、王富英、李如春、杨宝童、王少楼、于宗瑛、明毓琨、孙鹏麟。建国后行过拜师礼的有沈金波、徐鸿培、童祥苓、霍鑫涛、逯兴才、李少春、李和曾、李师斌、徐敏初、萧润增、张学海等等,共有30余人。私淑麒派者如小王桂卿、孙鹏志、赵麟童、小麟童等都有较高成就,以及现今学麒派而受到好评的有陈少云等。
近年来,麒派传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窘迫局面:曾受到周信芳亲授、指点的前辈所剩无几;麒派弟子在全国范围凤毛麟角;陈少云等优秀传人如今也年逾花甲,再不及时传承,麒派艺术将面临断档之危。
奚啸伯奚派
奚啸伯(1910--1977)奚啸伯生于1910年,满族。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代常出入北京票房,唱老生,宗谭派。曾得言菊朋赏识,授以《打鼓骂曹》等剧。二十一岁正式搭班演出,先后辅佐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1935年加入“承华社”,在上海为梅兰芳配演。经梅等提掖,艺事益精。回京后自组“忠信社”,与张君秋、侯玉兰等合作,在京、津、沪等地演出。他缺乏严格幼功训练,但能刻苦自励,认真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享盛名。表演上着重刻画人物,唱法上长于喷口吐字,讲究口劲,特别对京剧老生“衣欺”辙的运用,有系统的研究。代表作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与小翠花合演的《乌龙院》一剧,尤为着名。为“四大须生”之一。解放后上演新戏《范进中举》,现代剧《白毛女》、《红云崖》等,颇获好评。历任北京市京剧四团团长、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副团长。
奚派艺术具有“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是“洞箫之音,珠走玉盘”。
经典剧目:代表剧目有《范进中举》、《白帝城》、《失空斩》、《杨家将》、《十道本》、《四郎探母》、《空城计》、《上天台》、《击鼓骂曹》、《法门寺》、《白蟒台》、《苏武牧羊》、《二堂舍子》、《红鬃烈马》、《二进宫》、《乌盆记》、《三娘教子》、《白毛女》、《霓虹灯下的哨兵》、《奇袭白虎团》等。
传人:奚派传人有欧阳中石、孟筱伯、李伯培、杨志刚、张建国等。
马连良马派
马连良(1901—1966),幼年先习武生,后改学老生。在表演艺术上,宗法余叔岩等京剧名家,博采众长,最后自成一家。早期以做功及念白出名,中年后兼重唱功,发展为唱、念、做并重。唱腔委婉、俏丽新颖,念白清楚爽朗,声调铿锵,做工潇洒飘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马派”,是继余叔岩之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排演了许多独具风格的剧目,如:《甘露寺》、《清官册》、《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十老安刘》、《串龙珠》、《春秋笔》、《将相和》、《赤壁之战》、《赵氏孤儿》等。《借东风》中诸葛亮的唱腔,经他加工,风靡一时。马派名家:言少朋、周啸天、王和霖、梁益鸣、迟金声、张学津、冯志孝等。
经典剧目:《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临潼山》、《串龙珠》、《重耳走国》、《十老安刘》、《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玉碑亭》、《十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山》、《渭水河》、《状元谱》、《盗宗卷》、《断臂说书》、《宝莲灯》、《珠帘寨》、《铁莲花》、《打严嵩》、《广泰庄》、《三顾茅庐》、《法门寺》、《打登州》、《南阳关》、《定军山》、《阳平关》、《胭脂虎》、《苏武牧羊》、《将相和》、《海瑞罢官》、《赵氏孤儿》、《十老安刘》古装戏和《杜鹃山》、《年年有余》等。
传人:他善于发现人才,乐于提携后进。无论是谁,只要具有才华,他都给予重视和鼓励,给予其展露才华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京剧团为培养接班人招收学员,作为剧团团长的马连良,亲自挑选新人。20世纪60年代初他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演出工作之外,还教授在校学生《白蟒台》、《审头刺汤》等戏。他一生收徒很多,南北各地多有马派传人,较着名者有王和霖、迟金声、尹月樵(女)、马长礼、张学津、冯志孝、梁益鸣、安云武等。
谭鑫培谭派
谭鑫培,京剧老生。名金福,艺名小叫天。原籍湖北黄陂,出生于武汉武昌小东门外沙湖谭家湾。先工武生,后改老生。幼年随父谭志道进北京,十一岁入金奎科班学老生,因其父有叫天之称,故其艺名小叫天。出科后搭永胜奎班和三庆班演出,并向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学艺,充三庆班武行头目。1880年(光绪六年)转入四喜班,不久即自组同春班。1890年任踦平署外学民籍教习,专演老生戏。1900年后,演技愈趋成熟,被京沪两称伶界大王。1905年,庆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在北京为谭鑫培拍摄了中国史上第一部电影、同时是世界史上首部京剧电影——《定军山》。1917年5月10日,中国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逝世。据说,电影《梅兰芳》里王学圻扮演的十三燕,原型就是谭鑫培。在京剧界,谭鑫培出色地传承了前辈程长庚、余三胜等徽派、汉派的精华,文武兼擅,昆乱不挡,唱念做打全方位的发展,并且开“韵味派”的先河,使京剧逐渐趋入精美的境界。他创始的谭派是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一个艺术流派。在当时的北京,他有“伶界大王”的美誉。
经典剧目:谭鑫培在艺术上文武昆乱不挡,能戏甚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剧目为:《空城计》、《当锏卖马》、《李陵碑》、《击鼓骂曹》、《捉放曹》、《洪羊洞》、《桑园寄子》、《四郎探母》、《武家坡》、《汾河湾》、《定军山》、《战太平》、《连营寨》、《南阳关》、《珠帘寨》、《打渔杀家》、《八大锤》、《琼林宴》、《胭脂褶》、《南天门》、《坐楼杀惜》、《清风亭》、《战宛城》、《别母乱箭》等。
传人:其弟子有王月芳、贾洪林、刘喜春、李鑫甫、余叔岩5人。
李少春李派
李少春自幼随父李桂春练功学戏,后从陈秀华、丁永利学老生、武生戏,打下文武技艺的坚实基础。后拜师余叔岩,得其亲授《战太平》、《定军山》、《打渔杀家》等剧。同时从多方面钻研杨派(杨小楼)艺术,技艺日进,驰名南北。20世纪30年代末组班演出。李少春是文武兼长的演员。文戏师承余派,武戏宗法杨派,并有自己的创造。他行腔以圆熟婉转和低沉回荡取胜,念白跌宕有致,演靠把戏、短打戏、红生戏各具特色,得心应手。由于李少春既不独宗一派,自然很少门户之见,从而开创了放眼各家,融会贯通的独特风范。比如余叔岩的演唱富于韵味,讲究四声,李少春在严守师训的同时,又虚心学习周信芳刻画人物细致逼真的表现方法,还大胆吸收马连良潇洒飘逸的特点。他演武戏则在杨派武生的基础上,融入盖派(盖叫天)表演艺术的优长。因为他演戏的明确宗旨,就是力求演出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通过视听艺术去感染观众,从不哗众取宠,单纯卖弄技巧;或以某派某家嫡传亲授为标榜。因此,他塑造的人物都有血有肉,耐人寻味。
其常演老生剧目有《战太平》、《定军山》、《空城计》、《珠帘寨》、《断臂说书》、《打棍出箱》、《红鬃烈马》、《击鼓骂曹》、《宝莲灯》、《洪羊洞》、《打渔杀家》、《打金砖》等。常演武生剧目有《挑滑车》、《两将军》、《长坂坡》、《战翼州》、《恶虎村》、《三岔口》、《武松》、《连环套》、《八大锤》、《金钱豹》等。常演猴戏有《水帘洞》、《闹天宫》、《智激美猴王》、《五百年后孙悟空》、《十八罗汉斗悟空》等。新编、改编代表剧目有《野猪林》、《响马传》、《将相和》、《满江红》、《云罗山》等。现代戏有《白毛女》、《红灯记》等。
李派艺术的影响相当深远,除了李少春弟子外,还有许多仿效者和追随者。其弟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正式磕头拜师的有:董文华、谭元寿、孙振林;另一类是由于组织推荐或家属安排以弟子身份向李少春先生学习的有:李小春、钱浩梁、裴艳玲、马少良、俞大陆、祝元昆、王鸣仲、茹元俊、卢英麟等及其子李浩天、李宝春。以允文允武为艺术特色的仿效者更是众多,较有成就的有:李光、宋玉庆、叶金援等,中青年一代有:于魁智、王平、王立军、李岩等。

❷ 我国着名的京剧大师是谁

1、梅兰芳,被誉为京剧的代名词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2、李胜素,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

李胜素,1966年2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中国国家京剧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现任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该团领衔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她作为中国京剧第一人,首次将美妙的京剧旋律唱响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开历史之先河,她那清亮含蓄、华丽温婉的嗓音,征服了海内外观众,为京剧艺术的传播与弘扬做出了卓越贡献。2017年12月29日,李胜素以《交响京剧——杨门女将》获得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戏曲、曲艺类最佳演员奖。

3、王吟秋,程砚秋嫡传弟子

王吟秋(1925年一2001年10月20日)京剧表演艺术家 ,男,京剧演员,程派青衣,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嫡传弟子(1945年拜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55年后,他历任中国京剧院四团、宁夏京剧团、北京青年京剧团、北京京剧院的主要演员。

4、李佩红,程派艺术佼佼者

李佩红,生于1964年,1981年毕业于天津戏曲学校,工刀马、花衫,1984年进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先后求教于刘秀荣、马祥麟、李金鸿、冀韵兰、阎世善、崔荣英、陶汉祥、朱宝义、吴祥珍等名家,1988年拜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为师,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刀马旦演员。

5、杜近芳,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杜近芳(1932年,农历壬申年-)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着名京剧旦角,着名京剧演员,女,1932年生于北京。她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金质奖章。京剧演员,工旦行,师承梅兰芳,王瑶卿。从1951年起成为国家演员,在中国文化部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实验京剧团工作。

与李少春、叶盛兰等固定合作,曾随团到多国演出。与李少春共同主演的新编历史(古装)京剧《野猪林》(饰演林冲妻子张氏)在1962年由崔嵬、陈怀皑合作拍成彩色京剧电影。

❸ 中国现在最好的京剧老生是谁

老生有:谭鑫培、 谭富英 、马连良 、杨宝森 、周信芳 、言菊朋 、奚啸伯等等。
当今名家也很多:谭元寿、张雪津、冯志孝、耿其昌、言兴朋、陈少云、张建国、于魁智、杜振杰、杜彭、王佩瑜、谭孝曾、李军、张克、朱强、黄炳祥。。。

❹ 陈少云的艺术经历

1964年毕业于湖南省怀化地区戏曲学校。湖南省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省中年优秀尖子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剧协理事,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戏曲声乐研究会会员。12岁登台主演《徐策跑城》获怀化地区青少年汇演一等奖。1990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主演了《徐策跑城》、《下书杀惜》受到专家好评。1991年应中国戏协邀请参加了山东潍坊中国京剧演员邀请赛,获优秀演员奖,同年获中央电视台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表演奖。1992年应上海周信芳艺术研究会邀请,在上海主办了个人演出专场。1991年获湖南省首届戏剧芙蓉奖,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体贴,1993年获梅兰芳金奖大赛提名奖,同年在京演出《清风亭》而获得专家及广大观众的好评。为此而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1年参演春晚英语京剧选场:《打瓜缘》。(演《打瓜缘》那个只是同名同姓,且是演丫头的旦角。)

❺ 现代京剧大师有哪些

1、于魁智

于魁智,回族 ,1961年12月15日出生于辽宁沈阳,京剧表演艺术家,老生演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

现任中国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正局级),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90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993年获梅兰芳金奖、2003获中国金唱片奖。

2004年推出专辑《于魁智老生唱腔》。2004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国粹之声,开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先河。2015年11月10日至26日,于魁智携《杨门女将》和全本《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剧作赴英国的利物浦和伦敦进行了9场演出。

2、梅葆玖

梅葆玖,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上海思南路,京剧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派艺术传人,原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

梅葆玖的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2016年4月25日上午11时许,京剧大师梅葆玖病逝,享年82岁。

3、孟广禄

孟广禄,天津人,当代着名京剧艺术家,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剧协副主席,天津青年京剧团团长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七大代表。在2013年2月1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通过为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5年7月16日,当选第八届中国剧协副主席。2018年10月12日,当选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二届副主席。

4、王佩瑜

王佩瑜,女,1978年3月4日出生于江苏苏州,京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就职于上海京剧院。1992年王佩瑜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专攻老生行当。1999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2001年毕业后进入上海京剧院工作,同年获得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

2011年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2017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角儿来了》节目。2018年9月24日受邀参加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同年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同年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5、程砚秋

程砚秋,男,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

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着名京剧旦角,着名京剧艺术大师,着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❻ 我国当代有那些着名的京剧演员,以及京剧表演艺术团

当今着名的京剧演员:
旦角 梅派:李胜素、董圆圆、史依弘、李洁、张馨月
尚派:尚慧敏、孙明珠、王艳
程派:张火丁、迟小秋、李海燕、李佩红、刘桂娟、吕洋、郭伟
荀派:常秋月、唐禾香、熊明霞、管波、耿巧云、张佳春
张派:王蓉蓉、谢亚萍、赵秀君、张萍
老旦:袁慧琴、胡璇、康静、郭瑶瑶
老生:于魁智、张建国、张建峰、杜喆、杜镇杰、关栋天、王佩瑜、谭孝曾、陈少云
花脸:孟广禄、杨赤

着名京剧院团:
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湖北省京剧院、黑龙江京剧院、大连京剧院、山西省京剧院、战友京剧团

❼ 我国的着名的京剧演员有那些

一 行当
生角 须生以及武生 盖叫天、杨小楼等
旦角 名旦以及老旦 李多奎 武旦 关肃霜等
净角如金少山、郝寿臣、裘胜戎、袁世海等
丑角箫长华、艾世菊等
二 流派
如余(叔岩),谭(鑫培)派,梅(兰芳),麒(周信芳)派,叶(盛兰)派,李(少春)派,程(砚秋)派,张(君秋)派,裘(胜戎)派等
三 样榜戏
如谭元寿,方荣翔,童祥苓,沈金波,钱浩亮,刘长喻,李炳淑,李崇善,李光,杨春霞等
四 新兴的传承人
如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王树芳,袁慧琴,张火丁,耿巧云,王佩瑜,张克,尚长荣,杨赤,陈少云,张园园,胡文阁
以及早时的李维康、耿其昌夫妇等

❽ 陈少云唱的劝千岁怎么调不一样

你是说调门还是说唱腔?
如果说唱腔,陈少云的劝千岁是麒派唱腔,和马派本来就有区别。
如果说调门,我看过上京的海派全本《龙凤呈祥》,陈少云的唱劝千岁应该接安平的唱,但是安平年轻而且嗓子很冲,他的调门能到西皮F调(听起来似乎是升F),陈先生年纪大了,劝千岁这一段又比较吃功夫,所以为了保证最好的演出效果,安平唱完之后夺头另起西皮原版,陈老师用相对来说比较低的调门演唱了这一精彩海派唱段。
我很喜欢陈先生的表演。

❾ 当代京剧名家有哪些

京剧艺术国粹是中国的国剧,他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承认非文化物质遗产保护,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承认和赞扬,京剧艺术的伟大,是博大精深,是愧宝。古老京剧传统文化已有百年历史,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赞美。京剧人才培养是从小科班出身,每天勤学苦练基本功,他们花了多少心血汗水,成长成为一名京剧人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是国家的宝贝。然而今天的社会为什么观众对京剧看的人少了,而不是多了。归根到底没有普及,人们对京剧行当一巧不通。生,旦,净,丑,对唱腔和念白,更加听不懂,京剧老师严重缺乏。老师缺乏怎么叫学生,再加上学京剧开蒙教育一般懂得也要5年以上,你看看普及难,那么观众就少了,京剧人才出角儿相当难。

阅读全文

与中国有多少人叫陈少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去意大利能学到什么 浏览:264
为什么意大利足球没落 浏览:644
古中国分多少个国 浏览:43
有哪些胶水厂商在越南有工厂 浏览:952
美国为什么不救意大利 浏览:179
中国近代如何重建文化自信 浏览:373
印尼大米多少一斤 浏览:413
一般去意大利都代购什么 浏览:861
意大利刹车片品牌有哪些 浏览:164
意大利ac怎么发音 浏览:868
越南咖啡怎么冲水 浏览:754
小印度是哪个城市 浏览:113
印度为什么停止购买战斗机 浏览:280
如何办理中国移动英国卡 浏览:236
英国斯诺克纯手工杆多少钱 浏览:307
中国有多少个卫队 浏览:156
英国征服印度了多少人 浏览:446
1元换印尼盾多少人民币 浏览:183
伊朗人伊拉克什么关系 浏览:186
越南为什么打赢了战争 浏览: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