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有没有企鹅除了公园和动物园
除了公园和动物园没有野生的!!!
企鹅
qǐ’é
[penguin] 企鹅科的各种短腿而不会飞的水鸟,产于南半球,在陆地上直立而笨拙地行走,身上披覆短、硬、鳞形的羽,主要食甲壳类、软体动物和鱼.企鹅这种生物在被发现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故事,1488年葡萄牙的水手们在靠近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第一次发现了企鹅。但是最早记载企鹅的却是历史学家皮加菲塔。他在1520年乘坐麦哲伦船队在巴塔哥尼亚海岸遇到大群企鹅,当时他们称之为不认识的鹅。人们早期描述的企鹅种类,多数是生活在南温带的种类。到了18世纪末期,科学家才定出了6种企鹅的名字,而发现真正生活在南极冰原的种类是19世纪和20世纪的事情。例如,1844年才给王企于���煜医瞧蠖?953年才被命名。企鹅身体肥胖,它的原名是肥胖的鸟。但是因为它们经常在岸边伸立远眺,好像在企望着什么,因此人们便把这种肥胖的鸟叫做企鹅。
楔翼总目(Impennes)又叫企鹅总目, 只包括企鹅目(Sphenisciformes)企鹅科(Spheniscidae),包括6属18种企鹅。全部为不会飞翔而擅长游泳和潜水的海洋鸟类。体羽呈鳞片状,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重,胸骨有发达的龙骨突。企鹅通常被当作是南极的象征,但企鹅最多的种类却分布在南温带,其中南大洋中的岛屿,南美洲和新西兰都比较多,在这里有6属13种企鹅营巢,其中有2个属限于澳新地区,而企鹅中最大的属角企鹅属也是以澳新地区为分布中心。企鹅第二大属环企鹅属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甚至可到达赤道附近,而在南极大陆沿岸营巢的企鹅只有2属4种,亚南极有2属2种,而真正在南极大陆越冬的则只有皇企鹅。现存于世的企鹅有18种,它们分别是小白鳍企鹅、白鳍企鹅、黄眼企鹅、麦哲伦企鹅、秘鲁企鹅、加拉帕戈斯企鹅、帝企鹅、王企鹅、阿德里企鹅、南极企鹅、巴布亚企鹅、史氏角企鹅、角企鹅、响弦角企鹅、马可罗尼角企鹅和直冠角企鹅。
王企鹅属(Aptenodytes):有两种,是最大型也是最漂亮的企鹅。皇企鹅,身高一米以上,体重可超过30千克,是唯一在南极大陆沿岸一带过冬的鸟类,并在冬季繁殖,皇企鹅每次只产一枚卵,孵化时由雄企鹅将其放在两脚的蹼上并用肚皮盖住,此其间,雄企鹅停止进食,完全靠脂肪维持生命,直到幼企鹅孵出,其体重可减轻1/3。王企鹅,体型稍小些,嘴则比较长,颜色更加鲜艳,主要分布于南大洋一带及亚南极地区,最北可到新西兰一带。
皇企鹅Aptenodytes forsteri
阿德利企鹅属(Pygoscelis):有3种。巴布亚企鹅,又叫金图企鹅,分布于南极半岛和南大洋中的岛屿岛屿上。阿德利企鹅,数量最多的企鹅,可在南极见到大规模的群体,游荡于南极有浮冰的水域。南极企鹅,又叫帽带企鹅,主要分布于南极一带,有时游荡到南极以外。
巴布亚企鹅Pygoscelis papua
南极企鹅Pygoscelis antarctica
长冠企鹅Eudyptes chrysolophus
角企鹅属(Eudyptes):企鹅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属,有6种,头部有黄色羽冠,在陆地上活动比较敏捷,在新西兰的有些种群可进入森林。凤冠企鹅,分布于新西兰一带。响弦角企鹅,分布于新西兰的斯内斯群岛。竖冠企鹅,分布于新西兰一带水域。史氏角企鹅,分布于澳大利亚的麦阔里岛。冠企鹅,分布于南美洲南部及南大洋一带。长冠企鹅,分布于南大洋一带及亚南极地区。
黄眼企鹅属(Megadytes):只有一种,即黄眼企鹅,分布于新西兰南岛一带。
黄眼企鹅Megadyptes antipodes
白鳍企鹅属(Eudyptula):有两种,是最小型的企鹅。小鳍脚企鹅,又叫仙企鹅,分布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一带,其中澳大利亚菲利浦岛的小鳍脚企鹅每年9-10月下午8:05准时登陆,成为一大奇观。白翅鳍脚企鹅,分布于新西兰南岛东部,有时被并入小鳍脚企鹅。
小鳍脚企鹅Eudyptula minor
企鹅属(Spheniscus):也称环企鹅属,有4种,是分布最靠北的企鹅。企鹅又叫斑嘴环企鹅或黑足企鹅,产于南非。洪堡企鹅或洪氏环企鹅,产于秘鲁一带的南美洲西海岸。麦哲伦企鹅或麦氏环企鹅,产于南美洲南部。加岛环企鹅,产于赤道附近的加拉帕哥斯群岛。
参考资料: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590.htm
B. 国内有企鹅吗如果有,在哪儿能看到请高手告诉我,谢谢。。。
中新浙江网11月29日电(记者龚读法实习生王磊)浙江省杭州极地海洋公园自2008年国庆开放以来,已向游客展示了大批极地海洋动物,为了让游客能够观赏到更多的极地动物,公园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从国外引进极地珍惜物种,让游客能在内陆地区唯一的极地海洋公园内领略极地动物的风采。日前,耗资400万元,中国企鹅引进史上首批数量最大的企鹅群——麦哲伦企鹅和跳岩企鹅,登陆杭州。 麦哲伦企鹅是一种体长约70cm的温带企鹅,体重约4KG,是温带企鹅中最大的一个种类。这种企鹅分布在南美洲南海岸,它的名字来自着名的航海家麦哲伦,麦哲伦1519年第一次环南美洲大陆航行时发现了这种企鹅。麦哲伦企鹅背部有的为黑色,有的是褐色,腹部则全是白色,嘴巴扁长,头部有一个白环。跳岩企鹅又称凤头黄眉企鹅,体长约60厘米,体重约3公斤,因善于跳跃而得名。它们身体娇小,体态玲珑,除了拥有企鹅的所有特征外,最大的特征就是眼睛上方和耳朵两侧金黄色的翎毛。 此次来杭的企鹅家族数量为40只,平均年龄在8个月左右,身高达50cm,自南美的阿根廷经吉隆坡,到达上海后,才辗转运到杭州。企鹅群体意识较强,他们属于非常温顺的动物,而独特的跳岩企鹅却以暴躁的脾气及凶悍出名。企鹅以多春鱼和虾为主食,一只企鹅一天的食量为500克左右,还要搭配一些维生素等矿物质,以利于营养平衡。虽然杭州的气候与阿根廷有所区别,但海洋公园宽敞的企鹅岛上,有冰山有海水,常年保持15度以下的恒温,让小企鹅们就像生活在自然界一样惬意。
C. 企鹅的故乡在哪里
企鹅(学名:Spheniscidae):有“海洋之舟”美称的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它们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经在南极安家落户。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8种,大多数都分布在南半球。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属于企鹅目,企鹅科。
D. 中国哪个城市可以看见企鹅
很多!比如说后多沿海城市的海底公园就有企鹅!我在青岛的极地海洋世界看见过!但是企鹅原本不生活在中国!都是动物园饲养的!
E. 中国哪有企鹅
北京动物园 。
F. 企鹅生长在哪里
企鹅主要在南极大陆以及南陵群岛生活。
随着寒冷向北,非洲的南纬十七度,澳洲的南纬三十八度,个别拉丁美洲靠近赤道附近,或南非周边的岛屿,澳洲的东南岸,以及新西兰的西岸,到厄瓜多爾尔尔的群岛,人类都发现过企鹅的行踪。只要温度够低,适宜它们生存,除了南极,其他地区还是有少量的企鹅可寻的。
在全球的企鹅有接近20多种,南极的种类是最多的,王企鹅,阿德利企鹅,帝企鹅,帽带企鹅,金图企鹅,等七种,剩下的十几种个分布在其他的海岛上。
(6)企鹅在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企鹅个体长约65厘米,体羽皆白黑色,腹部白色并杂有一或二个黑色横纹,皮下脂肪甚厚。两翼成鳍状,羽毛细小呈鳞状。企鹅的繁殖是在极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企鹅的卵由雄企鹅在气温低至-60℃的冬季孵化,有的也换班孵卵,孵化期为2个月,10月份开始,到12月底孵出小企鹅为止。
企鹅恋巢爱子是有名的,有时也偷邻居的卵,霸占其他企鹅的巢,把别的小企鹅夺过来抚养。因此,作“父母”的企鹅一刻也不肯离开自己的孩子。
企鹅身体强健,善于吃苦且攻击性强,这些习性使它们能在南极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下来。企鹅也有天敌,它就是贼鸥。贼鸥喜欢在企鹅聚居的上空徘徊,找机会弄走窝里的蛋或杀死幼企鹅。但贼鸥的行为总会招来企鹅群起而攻之,使贼鸥落荒而逃。
企鹅不会迷路。科学家在南极捉到5只成年企鹅,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然后转移到离巢地1900千米的某海峡附近放掉,10个月后,它们都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筑巢地。企鹅之所以不会迷路,是因为企鹅以太阳作定向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企鹅
G. 为什么企鹅只在南极
一提到企鹅,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冰天雪地的南极,认为企鹅仅仅分布在南极洲大陆沿岸。事实上,企鹅并不是只分布在南极洲。除了南极洲以外,澳洲、非洲、南美洲都有企鹅分布。在非洲能达到南纬17°,澳洲达到南纬38°。例如:小企鹅(Eudyptula minor),体长约40厘米,是企鹅中体型最小的种类,分布于澳洲沿岸;厚嘴企鹅(Eudyptes pachyrhynchus),体长约71厘米,嘴短而高,且侧扁,分布于新西兰;喜望峰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体长约65厘米,分布于南非。
企鹅最早发现于南非的好望角。现存企鹅共18种,南极只有2种(不计算亚种)。多数教科书中写到:“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这是以数量而言,而不是以种类而言。
H. 中国的企鹅是哪里来的
我国没有野生企鹅,一般在动物园才有。
企鹅主要生活在南半球。
已知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7种或18种,多数分布在南极地区,在炎热的非洲大陆南非旅游城市开普敦也有企鹅。
I. 中国什么地方的公园有企鹅
深圳野生动物园
2006年1月3日才进的货
价值百万人民币的南美“麦哲伦企鹅”
昨日(1月4日),16只南美麦哲伦企鹅辗转几国后,正式落户深圳野生动物园,春节前夕即可与市民正式见面。据悉,从原产地引进麦哲伦企鹅,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据野生动物园负责动物引进的副总经理曾德生介绍,此次引进的麦哲伦企鹅来自阿根廷,总价值达100多万元人民币。阿根廷方面对此次“企鹅输出”非常重视,派专人护送企鹅到洛杉矶,待企鹅上了中国南航的飞机后才回国。目前,深圳野生动物园斥巨资修建的企鹅馆正在紧张地施工,同时,这批企鹅还需抽样检疫并隔离一段时间。曾德生表示,预计这批企鹅可在春节前夕与市民正式见面。
在人们印象中,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当中,那麦哲伦企鹅能否适应深圳的亚热带气候呢?为了饲养好这群企鹅,深圳野生动物园专门从上海动物园邀请来企鹅饲养专家,据专家介绍,这种麦哲伦企鹅以小海鱼为主食,一只企鹅每天能进食500克左右,每个星期还要添加一次维生素、矿物质等。虽然深圳的气候与阿根廷有所区别,但只要注意保持场馆、水池清洁,保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麦哲伦企鹅应该能适应在深圳的“新生活”。如果饲养得好,这些企鹅明后年就可以产蛋,将来会有更多的小企鹅同广大市民见面。
J. 企鹅生活在哪一个大陆气候有什么特征企鹅是如何适应当地的气候
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行却会游水的鸟类。企鹅的翼很小,像鱼类的鳍,在水中游泳时,能用翼很快地前进,它们的体形呈鱼状,易于游水。企鹅只生活在南半球,在南极的一些岛屿和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洲的寒冷海滨繁殖。企鹅有群集的习惯,这有利于防风保暖。有些种类的企鹅有用游泳的方式进行长途迁徒的习性,它们经常几天不吃东西,利用体内聚集的脂肪为一种能量补充的方式。企鹅还有一种强烈的归巢本领,每当繁殖期临近的时,数千万只企鹅会赶在南极大陆漫长的黑夜降临之前,日夜兼程地赶往栖息地。
南极大陆是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以外的陆地,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它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惊人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在全球六块大陆中,南极大陆大于澳大利亚大陆,排名第五。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唯一被海洋包围的大陆,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个围绕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闭状态,是一块远离其他大陆、与文明世界完全隔绝的大陆,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学考察人员轮流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居住和工作。
------------------------------------------------------------
南极在那里?
从字面上看,南极就是地球的最南端,但实际上,南极这个词有多种近似含义,例如:南极洲、南极点、南极大陆、南极地区、南极圈等。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我们一般把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千米。
极圈在哪里?
我们称北纬66度33分的纬线为北极圈,南纬66度33分的纬线为南极圈。在极圈内会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同时,极圈也是划分温带与寒带的界限。
南极洲有多大?
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面积为1239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2.47万千米。南极洲另有约158.2万平方千米的冰架。南极洲的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一个半中国大。
南极属于哪个国家?
从19世纪2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各国探险家相继发现了南极大陆的不同区域,从而为本国政府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提供了依据。接着,就有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阿根廷等7个国家的政府先后对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正式提出主权要求,使这块万年冰封的平静的大地笼罩上国际纠纷的阴影。
根据1961年6月通过的《南极条约》,冻结了以上7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规定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可以说,南极现在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她属于全人类。
南极大陆为什么是最难接近的大陆?
我们都知道,去南极是十分不容易的,因为南极大陆是最难接近的大陆。与南极大陆最接近的大陆是南美洲,它们之间是970千米宽的德雷克海峡。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不仅相距遥远,而且周围还为数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冰架和浮冰所环绕,冬天时浮冰的面积可达1900万平方千米;即使在南极的夏天,其面积也有260万平方千米;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中还漂浮着数以万计的巨大的冰山,为海上航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危险。
南极大陆为什么是最高的大陆?
地球上最高的大陆不是拥有青藏高原的亚洲大陆,而是南极大陆。地球上其他几个大陆的平均海拔高程为:亚洲950米,北美洲700米,南美洲600米,非洲560米,欧洲最低,只有300米,大洋洲的平均高度还不甚清楚,估计也不过几百米。然而,南极大陆,就其自然表面来说,其平均海拔高程为2350米,比其他几个大陆中最高的亚洲还要高得多。但是,如果把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冰盖剥离,它的平均高度仅有410米,比整个地球上陆地的平均高度要低得多。
南极有多冷?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能量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其平均气温比北极要低20度。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度。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为零下17~20度左右;而内陆地区为年平均温度则为零下40~50度;东南极高原地区最为寒冷,年平均气温低达零下57度。到现在为止,地球上听观测到的最低气温为零下89.6度,这是1983年7月在新西兰的万达站记录到的,在这样的低温下,普通的钢铁会变得象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开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竟然是一片冰晶。
南极为什么寒冷?
南极的寒冷首先是与它所处的高纬度地理位置有关,由于高纬度地理位置,导致了在一年中漫长的极夜期间没有太阳光。同时,与太阳光线入射角有关,纬度越高,阳光的入射角越大,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太阳热能越少。南极位于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区,太阳的入射角最小,阳光只能斜射到地表,而斜射的阳光热量又最低。再者,南极大陆地表95%被白色的冰雪覆盖,冰雪对日照的反射率为80%一84%,只剩下不足20%到达地面,而这可怜的一点点热量又大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南极的高海拔和相对稀薄的空气又使得热量不容易保存,所以南极异常寒冷。
南极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的风极?
一般来讲,只有在大洋上热带风暴(台风)可以达到12级,但是在南极,12级以上的暴风却是家常便饭。南极大陆是风暴最频繁、风力最大的大陆,风速在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大风在南极是经常可以遇到的。南极大陆沿海地带的风力最大,平均风速为每秒17~18米,而东南极大陆沿海一带风力最强,风速可达每秒40~50米。在法国的迪尔维尔站曾测到每秒100米的大风,相当12级台风风速的3倍,而它的破坏力相当于12级台风的近10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风。因此,南极又被称之为“风极”。
南极的风为什么能杀人?
南极风能杀人!除了严寒之外,狂风则是科学考察人员在南极所遇到的另外一个凶恶的敌人。狂风会很快带走人体的热量,使人发生冻伤甚至冻死事故。极夜的风暴,其速度有时超过每秒4 0米,比1 2级台风凌厉得多。此时若有人身置户外,便会有生命之虞。人们难以忘记,1 9 6 0年1 0月1 0日下午,在日本昭和站进行科学考察的福岛博士,走出基地食堂去喂狗,突遇每秒3 5米的暴风雪,从此再没有回来。直到1 9 6 7年2月9日,他的保存完好的尸体,居然在距站区4 . 2公里处出现!
南极到处是冰雪,为什么又是“白色荒漠”?
虽然南极是冰雪的宝库,但是单从降水量来看,南极大陆却是最干燥的大陆。南极大陆的空气异常干澡,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50毫米,不到有我国沿海地区降水量的二十分之一。南极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甚至还不到5毫米,南极点的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毫米,与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差不多。
另一方面,南极大陆又是最荒凉的大陆,是唯一没有任何树木的大陆,除了在南极半岛最北端可以看到3种开花的小草之外,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绿的颜色,只有在沿岸地区有少量的苔藓和地衣等低等植物;南极大陆没有陆生的脊椎动物,为数极少的蚊虫、蜘蛛则算是陆生动物中的庞然大物了。由于南极大陆降水量很小、满目荒凉、动植物种类稀少等原因,有人干脆把南极大陆称为“白色的沙漠”。
南极大陆被冰覆盖的面积有多大?
南极大陆面积是1400万平方千米,其中95%的面积被冰盖覆盖,同学们不难计算出来,南极大陆被冰覆盖的面积大约有1330万平方千米,这个大冰盖就象一顶巨大无比的帽子,把南极大陆大部分地方捂得严严实实,由于它的存在,竟然把南极大陆的地壳压得凹陷下去,以致于许多地方被压得低于海平面,假设南极冰盖一旦融化,西南极大陆会变成汪洋大海中的一些岛屿。
南极有多少冰?
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巨厚的冰川所覆盖,只有在南极大陆边缘区域有季节性的岩石出露,其余的绝大部分都覆盖这常年冰雪。冰的平均厚度为2000米左右,最厚的地方达4800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冰盖,冰雪总体积为2800万立方千米。这些冰是由很纯的淡水组成的,所包含的淡水约占全世界淡水总量的72%,就其体积来说,约占全世界总冰量的90%以上,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宝库。如果这些冰完全消融,全球平均海平面将升高55~60米,这对人类的生存将会构成严重的威胁。
南极大陆的冰为什么是流动的?
地球上所有的冰川都是流动的冰。
由于南极冰盖本身的巨大压力,使得冰层缓慢地从中心高原向四周运动,其速度一般为每年几米到几十米,冰盖的厚度从中心高原向沿海地带是逐渐变薄的。像这样的运动速度,大陆中心的一块冰雪耍经过多少年才能流进大海呢?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不妨计算一下。南极大陆的冰岸亦以每年200m的平均速度向大洋方向移动,冰川的边缘经常断裂,其结果形成了冰山。同时,也导致岸线经常在相当长的距离上后退数十公里。
大陆基岩地形对冰的形态和运动有很大影响。缓慢流动的冰层遇到高大山岭阻挡,就流人山谷之中,冰在山间谷地中形成流动较快的冰河,这就是山地冰川。南极大陆巨大的冰川在本身的重力和压力的联合作用下,加上极地终年不息的狂风的推动和冰融水的润滑,夜以继日地发生流动。尽管一朝一夕不容易察觉它的变迁,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却是一股改变南极面貌的巨大力量。
南极冰盖上的冰裂缝是怎么形成的?
南极冰盖的冰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向低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冰川流动,当遇到底面凹凸不平时会使流动的速度产生差异。在底面凸起时,冰盖表层的冰运动速度比下面的冰要快一些,于是形成了冰裂缝。因此,我们知道,冰裂缝的出现是有规律的,而且经常成组出现,对南极冰盖考察人员和装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南极冰盖上的冰裂缝为什么是冰盖考察的巨大威胁?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南极冰盖考察队会忽视冰裂缝,即便如此,在冰裂缝发生危险的事例也经常发生,人员和车辆掉下冰裂缝时有发生,造成车辆和人员的损失。南极冰盖上的冰裂缝经常宽达几米,深不可测,用肉眼可以很清除地看出来的只需绕道行走就行了,可是许多冰裂缝上面覆盖着厚薄不一的积雪,同正常的雪面没有任何差别,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当人员或车辆行进到它上面时,积雪崩塌,人员或车辆就会掉落下去。当上面的积雪较厚时,甚至会出现前面的车辆可以安全通过,而后面的车辆掉下冰裂缝的情况。
南极冰为什么会“唱歌”?
如果你有幸得到一小块南极冰,把它放进一杯水中,会出现非常奇妙的现象:冰块在融化的同时,会发出轻微的但是人耳能够听得见的美妙音响,冰块也会在水面微微移动,甚至轻轻碰撞杯子的边缘,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南极冰中含有的气体造成的。南极巨大的冰盖都是由万年的冰雪积累而成的,降落在南极的雪花经过压实,变成冰川冰,而原来雪花中的气体也被保存在冰中,由于上面不断的积累,气泡在巨大的压力下变成了高压的气体。当冰块融化时,高压的气泡破裂,发出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同时会推动体积较小的冰块移动,碰撞水杯,甚至会发出轻微的撞击声。
冰架是什么?
规模巨大的冰架是南极特有的景观。在南极大陆周围,越接近大陆的边缘,冰厚变得越薄,并伸向海洋,在海洋,海冰浮在水面上,形成了宽广的冰架。也就是说,冰架是南极冰盖向海洋中的延伸部分,这些冰架的平均厚度为475米,最大的冰架是罗斯冰架、菲尔希纳冰架、龙尼冰架和亚美利冰架。加上这些冰架,南极大陆面积可增加150万平方千米。冰架能以每年2500米的速度移向海洋,在它的边缘,断裂的冰架渐渐漂移到海洋中,形成巨大的冰山。
南极海冰有什么特点?
在南极的冬季,严寒的气候使南极周围海面结冰,海冰完全封住了整个大陆,并且可向北伸展到南纬55度。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海冰的面积达到最大值,被海冰覆盖的海洋面积达2000万平方公里,这一面积比南极大陆本身面积还要大。每年夏天,一般是在2月底,海冰的范围达到最小值,85%的海冰漂流到不冻海域融化掉,甚至在许多地方,海冰一直融化到海岸,船舶可以直接航行到岸边。南极海冰每天最多可流动65公里。
南极的海上冰山是什么样子?
南极的冰山是非常吸引人的景观,而平台状(桌状)冰山是南极所特有的,从远处望去,洁白的冰体、壮美的身姿,常常给人们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从大陆冰床和冰架上断裂而成的冰山非常多,并且比北极的冰山要大得多,它们中间大的面积有时可达数十平方千米,个别的可长达近200千米。从冰架或冰川边缘断裂下来不久的冰山通常是平台状冰山,它们的顶部非常平坦,甚至可以作为轻型飞机的机场。它们常常高于水面几十米,而水面以下可达200~300米。随着不断的消融,冰山会进一步地分裂、翻转、坍塌和海流海浪的作用,会形成各种形状的小型冰山。南极冰山会在海流和风的推动下,以每天10―20公里的速度移动。
冰山为什么会对现代化的考察船构成威胁?
在南极沿岸分布的冰山中,有的是从冰川口的“冰舌”上刚分裂下来的“新生冰山”,这些冰山的重心很不稳定,容易发生翻滚和倒塌。在夏季,气温升高,冰山消溶变酥,也会使其发生塌落或崩裂,在2月底这一现象更为多见。在中国南极中山站沿岸的冰山群附近,就经常会看到冰山的塌落和听到冰山崩裂的响声,巨大的冰体从50~60米高的冰山上塌落入海,可掀起3~5米高的涌浪,对在其附近活动的船舶具有较大的危险。1998年2月,中山站附近一个体积巨大的冰山发生翻转,距离它几千米的2万吨级的中国“雪龙”号船竟然左右摇摆到十几度。
有的“金字塔”形或尖顶形冰山,其水下部分伸出巨大的底盘,有的甚至远处看上去为两座冰山,而实际上是连在同一个底盘上,这类冰山水下的伸出部分就像暗礁一样,给距离较近的船舶带来极大的威胁。所以,即使拥有现代化的航行保障手段和坚固的破冰船,不论在远海还是在近岸,冰山仍然是南极海域航行与作业的重要障碍之一,对现代化的考察船构成威胁。
南极海冰有多厚?
由于纬度和季节的不同,海冰的厚度从几十厘米到2米以上不等,通常纬度高的地方、离岸边近的地方、海湾内部的海冰较厚,反之则薄。由于海冰的存在,一般只有破冰船才敢在南极周围水域航行。南极海冰给航行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沿岸结实的海冰也给近岸的考察站的物资补给提供了方便:输油时从船到考察站之间的海冰上架设输油管,比起等海冰融化后用小艇卸油又快又省事;将物资用吊车放到冰面上,用履带式雪地车可以直接拖到考察站,甚至有些大型车辆可以从海冰上直接开到岸上。
南极冰山是怎样漂移的?
南极冰山有时会在水深较浅的海域搁浅,在南极的冬季,海冰也会将大量的冰山冻结住,在这样的情况下,冰山是不移动的。
南极冰山在南大洋水域的运动与大气环流、表层水流相一致,在南极岸边,冰山的漂移取决于海流,这里冰山漂移轨迹常常形成闭合式圆环。在南极沿岸流的北边上,冰山漂移逐渐过渡到北向,然后进入南极环极流的稳定区。由于受到水文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冰山运动相当复杂,当冰山海面高度为数十米,吃水深度达500米时,它们的漂移速度,甚至于在漂移方向上都与海冰不同。一些单独的冰山由于它们的体积和形状不同,即使在同一海区,也会使它们的漂移方向和漂移速度各不相同。在南极沿岸流区域,冰山漂移的平均速度约为每小时500米。在南极环极流区域的漂移速度略高一些。冰山运动速度可能超过海冰运动速度,其原因是冰山高度大,风对冰山运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样原因,冰山的漂移速度可根据风力大小和合成风速与表层水和冰块总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置,一般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千米。无风条件下,冰山运动通常比冰块和表层水的运动要慢。
当风向变换或者存在水下逆向海流时,漂浮冰山可能在与海冰漂移的相反方向上运动,这种现象在南极区不少见。
冰山水下部分有多大?
我们在形容某个事物只出现一小部分时,常常用“冰山的一角”来形容,可见,大家都知道,冰山的水面以上部分只占其全部体积的很少部分,但具体的比例你能说出来吗?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同学们,冰山水上部分的体积大约只有总体积的七分之一。南极冰山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的高度之比变化很大,这取决于冰出的型状,例如:对于桌状冰山,这个比例大约等于0.2。冰山宽度与长度的平均比大约是0.6。
最大的冰山有多大?
南极和北极的冰山有时非常巨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从南极洲冰川末端和冰架滑落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多呈桌状延展。1956年11月12日,美国破冰船“冰川”号,在南太平洋斯科特岛以西240千米附近,发现一座冰山,长335千米,宽97千米,面积达31,000平方千米,相当比利时一个国家的面积,是世界大洋上发现的最大冰山。1958年冬天,美国破冰船“东方”号,在格陵兰以西的大西洋洋面,发现一个面积360平方千米的冰山,高出海面167米,是至今发现的最高的冰山。
最长的冰川是那个?
世界冰川以分布地区划分,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多分布于高纬地区,以巨大面积和巨大厚度作盖层状覆盖,故又称为冰盖,其中一部分也可成为单独的冰川。如东南极洲南纬70度~75度和东经60度~70度之间的大冰川,1956―1957年间由澳大利亚极地考察家发现,定名兰伯特冰川,冰川宽64公里,与上游的梅洛尔冰川合计长约402公里,与费舍尔冰川的支冰川合并计算,总长514公里。一般认为这是世界最长的冰川。
南极有地震吗?
南极大陆发生的地震很少,有记录的几次地震的震级也不大,因此,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地震活动明显不发育的地区。世界标准地震记录网只记录到为数极少的地震活动。自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已经有十多个地震台站在南极大陆工作,这些台站所记录到的局部小地震通常都是由冰山崩裂或破裂而引起的,可能是火山活动成因的小地震,与埃里伯斯山、罗斯岛及南极半岛附近的火山活动有关。
世界标准地震记录网,几乎可以记录到世界上所有强度大于里氏5级的地震。南极地区达到或接近这种强度的较大地震只有3次:第1次是在1952年,第2次在1974年(强度为4.9级),这两次都发生在北维多利亚地区,在此地区有一个大冰川和冰舌,第3次地震是在1985年,这次地震发生在庄宁毛德地地区。地震学家们认为,虽然1974年的那次地震的特征和起因与正常地质作用引起的地震相似,但这次地震可能是由冰川的运动所引发的。相反,1985年的那次地震则是正常构造活动所引起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确确实实的南极地震。
南极点有什么特点?
南极点是地球表面非常特殊的一个位置,在那里有许多难以想象的事情,有些是平时生活在中低纬度的同学们一下子难以理解的,南极点的特点有:它是地球上没有方向性的两个点之一(另一个点是北极点),站在南极点上,东、西、南三个方向完全失去意义,只有北方一个方向;在南极点,太阳一年只升落一次,有半年太阳永不落,全是白天,太阳在离地平线不高的地方绕南极点一圈一圈地转,一直不落下,又称“极昼”,有半年见不到太阳,全是黑夜,又称“极夜”;如果说沿着地球的某一条纬线转一圈就算绕地球一圈的话,在南极点是最省力的的方法,只需要围绕南极点走一圈,只需要及秒钟就能环球一周;在南极点,你说现在的时间是几点都是正确的,因为地球上的经线在这里交汇,南极点可以属于任何一个时区;在南极点,你还可以一只脚在东半球,另一只脚在西半球;你可以一半身体属于今天,另一半身体属于昨天。
南极点终年被冰雪覆盖,冰雪厚度达2000米,海拔高度为3800米;气候异常恶劣,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9度,夏季平均气温为零下32度,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78度,最低气温为零下89度,年平均降水量3毫米。南极点并非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覆盖在南极点上面的冰雪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移动,因此,科学家每年都要从新标定一次南极点的最新位置,立上标杆。
1957年,美国在南极点的冰盖上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考察基地,并以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和随后而来的斯科特两人的名字,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站上所需物资和人员往来都从美国在罗斯岛上的麦克莫多站用大力神飞机运输,至今已经有3000多人到达过南极点。
为什么南极有极昼和极夜?
极昼和极夜是极圈内特有的自然现象,极昼和极夜这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地球沿着倾斜地轴自转所造成的结果。也就是说,地球自转时地轴与垂线成一个约23.5度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有6个月的时间,南极和北极的其中一个极总是朝向太阳,另一个极总是背向太阳;如果南极朝向太阳,南极点在半年之内全是白天,没有黑夜;这时,北极则见不到太阳,北极点在半年之内全是黑夜,没有白天。到了下一个半年,则正好相反,北极朝向太阳,北极点全是白天;而南极这时则见不到太阳,南极点全是黑夜。在极圈内的地区,根据纬度的不同,极昼和极夜的长度也不同。极夜期间,并非总是伸手不见五指,在极夜刚刚开始和就要结束的时期,虽然不能直接照射到阳光,由于在地平线下不远的太阳的辉光作用,但天空依然很明亮,室外活动和野外作业还是可以进行的。
南磁极在哪里?
地球本身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这块磁石有两个极,磁针向南指的位置为南磁极,向北指的位置为北磁极。南磁极的位置是不固定的,今年在这里,明年可能到别处去了。经过科学测定,南磁极大约以每年l0千米的速度向北移动。自从1909年查明南磁极的大致方位在东南极洲最东部的乔治五世地,确认其位置在南纬72度25分、东经155度16分处后,到1965年它的位置便移到了南纬66度30分、东经139度54分的地方;1971年其位置又移到南纬60度48分、东经139度24分处。南磁极现在的位置正从南极大陆向南大洋移动。
为什么南极比北极寒冷?
南极气温比北极低,年平均温度要低26度,冬季平均温度比北极低44度,同样位于地球的两极,气温确有如此大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南北极的海陆分布不同,南极洲是海洋包围着大陆,而北极区是大陆包围着海洋。陆地吸收和储存热量的本领比海洋大得多,而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再一个原因是,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为2350米,而北极区的海拔基本上处于海平面位置。另一个原因是南极的天气系统比较封闭,它与中低纬度地区的热量交换比北极少。因此,北极的气温要比南极高得多。
南极的最高峰在哪里
在南极西部高原上,突出的埃尔斯沃思山脉有几个制高点,最高峰叫作文森山,海拔5140米,位于南纬78度36分、西经85度24分,在南极森蒂纳尔山脉的南端附近。这些阿尔卑斯山型的山峰首先是由埃尔斯沃思和他的飞机驾驶员霍利克?凯尼于1935年发现的。我国登山家已经成功地攀登上文森山的顶峰。
何谓南极绿洲?
千里冰封的南极洲也有绿洲,你相信吗?1974年2月末的一天,一架美国飞机在南极大陆的南印度洋沿岸上空飞行,突然,领航员班戈惊呆了。他发现飞机下面有一片无雪的土地,高高的冰墙围绕着山谷,像一个扇形的屏风。山谷中没有积雪的土地中间,分布着一些不冻的湖泊,给这个白色的冰雪高原带来无限生机。这就是南极洲有名的班戈绿洲。
所谓绿洲,并非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之地,而是南极探险家、科学家由于常年累月在冰天雪地里工作,当他们发现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时,不禁倍感亲切,便将这些地方称为南极洲的绿洲。南极绿洲占南极洲面积的5%,含有干谷、湖泊、火山和山峰。按照这个定义,在南极可称作绿洲的有班戈绿洲、麦克默多绿洲和南极半岛绿洲。班戈绿洲的面积大约有500平方公里,常年刮风,吹起的沙石、雪粒,把岩石表面琢磨成许多很小的窟窿,像蜂窝一样。铺在地面的砾石,表面有一层光泽如漆的暗棕色外壳,这是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慢慢地在岩石表面凝聚起来的结果。在这个绿洲中,有一些沙丘,沙丘间的谷地有的干燥,有的积水成湖。较深的湖,水质不太咸,湖水清澈,晴天闪出天蓝色的光泽。较浅的湖,泛出淡绿色的或褐绿色的光彩,湖水很咸,苦涩难耐。在那些干燥的丘间低地或沙丘的斜坡上还结成一层白色的盐霜,像刚刚下过一场小雪。这些盐霜和湖中的咸水,没有相当久远的年代,是无法形成的。
南极的极地气旋是什么?
极地气旋顾名思义就是极地的气旋。南极大陆高压的周围,常年存在着许多极地气旋,这些极地气旋有规律地自西向东移动,是影响南极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南极的极地气旋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气旋活跃、气旋数偏多,冬季偏少,过渡季节接近平均数。极地气旋的平均移速约为每小时29.9千米,平均每天移14.4个经度。
由于在南大洋和南极洲的气象台站很少,科学家一半是利用卫星云图对极地气旋活动进行分析,所以卫星云图在南极天气气候研究及预报服务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极风暴为何频繁、强烈?
南极风暴为什么会这样频繁、强劲?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南极大陆冰盖中心高原与四周沿岸地区之间是一个陡坡地形。内陆高原的空气遇冷收缩,密度增大,这种又冷又重的冷气流从冰盖高原沿着冰面陡坡向四周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速度加大,于是便形成厂具有强大破坏力的下降风。又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向北流动的气流总是向左偏转,于是在大陆沿海地带形成了偏东大风。通过多年气象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