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现在共有多少个姓氏呢
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姓的产生,从史籍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还有“姬民出自轩辕”的记载。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朝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语)。
这种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秦朝,那时,周朝的封建宗法制度基本弱化,旧贵族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荡尽清除的差不多了。到了西汉,姓和氏的区别已经不再显现。因此,太史公司马迁在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统称,从此,“姓氏”之称,自太史公起合而为一。其着《本纪》中,言秦始皇则曰姓赵氏,言汉高祖则曰姓刘氏。自此,中国人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没有贵贱之分,因而很多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所以,姓氏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特珠存在方式的家族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每一个家族的成员。
2. 我们的姓氏有几种
单姓,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复姓,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3.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姓氏
中国有单姓6931个。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着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汉族姓氏,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高、低、富、贵、贱之分。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4. 中国一共有多少种姓氏
如果你喜欢
研究姓氏的话~
你可以去一趟,
广东省韶关,
南雄市
,
珠玑镇
~
哪里有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
的
珠玑古巷
。
珠玑古巷
:
一条巷子
共有153种不同姓氏的人,共有153个祠堂。
你要去寻祖追根的话,那里可以去查询下。
起码那里可以追查到宋朝以前的族谱~~
5. 中国的姓氏共有多少个
23813。
姓氏分为单姓和复姓,单姓指一个字的姓,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复姓,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
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5)中国有多少种姓氏扩展阅读:
由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研究员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邱家儒共同编纂的《中国姓氏大辞典》,全部姓氏均来自于历代姓氏专着、古今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和近代人口普查资料。
作者历时四十年,一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笔画最少的姓为1笔,笔画最多的姓为30笔。除汉族以外,我国当今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均存在使用汉字姓的情况。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姓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百家姓”出炉引关注 揭秘中华姓氏文化[图]
6. 《百家姓》一共有一百种姓氏吗中国究竟有多少种姓氏呢
在百家姓中是远远不止100种姓氏的,其实中国究竟有多少种姓氏,具体的也没有人会知道,其实我认为大致是有两万个。
其实百家姓之所以叫百家姓,并不是其中只有一百种姓氏,而是因为我国古代称普通的人民为百姓,其实这本身也只是一种大致的说法,百家也是指全国的千家万户,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并不能仅仅的以千和百来定论。
比如在内蒙和西藏地区,他们那里的姓氏会比我们的汉族姓氏更加复杂,他们的姓氏还往往都是音译过来的,复杂程度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在看完各种不完全统计后,我认为中国的姓氏至今也应该是达到了两万个左右。
7. 中国汉族一共有多少个姓氏
据统计汉族姓氏目前有4820个。
《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有4820个注明为汉族姓氏。
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的59.7%,下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笔者根据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对这4820个姓氏逐一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为: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4820的38%。但是,仅有姓氏数量,尚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每个姓氏拥有人口数大不相同。
为了进一步弄清河南在中华姓氏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笔者又根据该书提供的姓氏拥有人口资料,对我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逐一进行了考证。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占汉族人口的90.11%,也就是说13亿人中有11.7亿人姓这120个姓。
在这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即李、张、陈、黄、周、林、何、宋、郑、谢、冯、于、袁、邓、许、傅、苏、蒋、叶、阎、潘、戴、夏、范、方、石、姚、廖、孔、康、江、史、邵、段、雷、汤、尹、武、赖、樊、兰、殷、陶、翟、安、倪、严、牛、温、芦、俞、葛,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即王、刘、赵、吴、徐、孙、胡、朱、高、郭、罗、梁、韩、唐、董、萧、程、沈、吕、卢、蔡、丁、魏、薛、杜、钟、姜、熊、陆、白、毛、邱、秦、顾、侯、孟、龙、黎、常、贺、龚、文、施、洪、季;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0.8%,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9% 。
如果减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于河南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率会有所下降,但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总数是1834个,减去97个,还有1737个,加上这些姓氏,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率仍在80%以上。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河南为何在中华姓氏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概括地说,河南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自然也是华人姓氏的摇篮。
如果进一步分析,把中华姓氏史与河南历史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还是普及、定型,无不与河南息息相关。
拓展资料:
“姓”字由“女”和“生”字合成,古姓多“女”旁。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现代人命名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除少数人有字、号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 并且多为一字或两字。《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有4820个注明为汉族姓氏。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而汉族之姓则多出于黄帝,炎帝之后,故又称“炎黄子孙”。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
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
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氏。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
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参考资料:网络—汉族姓氏
8. 中国有多少种姓氏
中国一共有多少姓氏?不同时期的统计数字不一样:
汉代应劭《风俗通》收录近500个。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录1232个。
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录1745个。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录3736个。
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录4657个。
今人陈历甫最近编写出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收录10129个,其中汉族姓氏8000多个,少数民族姓氏2000多个。据《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1月15日的最新报道,如今陈历甫掌握的古今中华姓氏数目已达到15142个,创下了姓氏收集数量之最。
最常用的姓氏有多少?
所谓“常用姓氏”也是一个在一定历史时段和区域范围内的相对性概念。如通行的《百家姓》版本共收438个姓氏,只能看作是北宋初年汉民族范围内的常用姓氏。明代初年翰林编修吴沈奉旨编纂《皇明千家姓》,共收1968个姓氏,则是当时的常用姓氏。现在搞姓氏学研究的人,多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和袁义达先生的研究成果为权威性的说法。杜、袁两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7年大陆人口的随机抽样资料以及台湾的姓氏统计资料,经过计算机处理,确定中国人的姓氏为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6642个(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姓氏);目前仍在通用的汉姓约3050个。
9.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姓
中国有单姓6931个。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相关介绍: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9)中国有多少种姓氏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姓”在东周文献中有时是指姓族之名号,如《国语·周语下》言“赐姓曰姜”之“姓”[15],即应理解为所赐姓族之名号即姜。又如《左传·哀公》“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
很明显“姓”在这里是指吴女所属姓族之名号,即“姬”。所谓姓族之“姓”与作姓族名号讲的“姓”是一实一名,属于两种概念范畴,所以会发生此种混同,当如杨希枚先生所言是由于名代表实,积久而以实为名,于是产生姬、姜之类姓之名号就是姓的概念。
司马迁在《史记》中常言姓某氏,没能区别古代姓与氏之不同,但他所说的“姓”意思即是指姓族之名号。
10. 中国共有多少个姓氏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现在比较常见的有哪些
分析如下:
1、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这还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满族人译改的汉字姓。边疆少数名族译成汉字的姓也没有计算在内。宋代《百家姓》收入628个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个姓氏。解放以来,在北京市的户口档案中就有二千二百多个姓氏,上海市有一千四百个姓氏。
2、最多的姓:李,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3、最少的姓:难(读去声)。
4、分布于河南省,是由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字,由于当时人崇尚鸟类,把姓起成了“难”,后北迁,大部分迁徙到了朝鲜半岛,中国已极少存在。
5、现在较为常见的100个姓氏: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