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地址在哪里
您好题主,个人来说下,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天府大道中段688号大源国际中心A3栋(天府三街国际人才城),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园区是全国第7个获批筹建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按照“一园三区”规划,分别为高新园区、经开园区和成都人才园区。其中,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园区位于成都高新区经济活力区国际人才城,产业园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创新搭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新体系,如果以上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给予采纳哈,谢谢楼主,笑脸嘿嘿。
B. 中国目前有几家国家级建筑产业园(建筑劳务产业园),分别是哪几家
住建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要培育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而已建成或处于规划阶段的有云南安宁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甘肃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湖北荆州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内蒙古林格尔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海南海口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广西柳州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河北望都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河南新郑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山东淄博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广东东莞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陕西铜川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河南华中宝钢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广西横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四川广安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山东济宁卓达模块化建筑产业园、山东德州德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长春亚泰建筑工业化制品产业园。此外,如果你想要链更多产业园,经济带网是不错的选择,不妨从中了解
C. 想知道中国云教育产业园在哪里整个产业园的规划如何
据重庆工业地产优联园区招商网信息,中国云教育产业园位于重庆巴南区鱼洞轻轨3号线金竹站旁。
产业园以云教育产业为核心,以云数据中心产业为支撑,包括教育内容创作与数字出版、研发与创新、交互式云教育运营、大数据应用、会展、集团培训产业等,以金融云、健康云、外包云等产业集群为衍生,从而构成整个云教育产业园的良性生态系统。
D. 蛇口产业园是位于中国什么方向
蛇口网谷产业园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东临深圳湾,西依珠江口,与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占地面积10.85平方公里。该工业区是招商局全资开发的中国第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成立于一九七九年。
地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及前海蛇口自贸区“三区叠加”的核心地带。园区内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E. 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在哪里怎么从浙江过去
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位于安徽省省级开发区——郎溪县十字经济开发区内,园区由郎溪县政府、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和鸿翔控股集团三方合作成立。其中郎溪县政府作为当地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及审批等工作;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作为产业的支撑方负责产业转移、服务平台支撑以及产业链拓展等工作;鸿翔控股集团作为园区最主要投资方负责土地平整、园区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
◆ 杭州地区—长深高速—沪渝高速(郎溪出口)—214省道(往北行驶7公里)—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管委会
◆ 上海地区—沪渝高速(郎溪出口)—214省道(往北行驶7公里)—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管委会
◆ 吴江地区—沪渝高速(郎溪出口)—214省道(往北行驶7公里)—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管委会
◆ 嘉兴地区—申嘉湖高速—长深高速—沪渝高速(郎溪出口)—214省道(往北行驶7公里)—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管委会
◆ 绍兴地区—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杭州绕城公路—长深高速—沪渝高速(郎溪出口)—214省道(往北行驶7公里)—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管委会
◆ 宁波地区—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杭州绕城公路—长深高速—沪渝高速(郎溪出口)—214省道(往北行驶7公里)—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管委会
◆ 合肥地区—合肥绕城高速—芜合高速—沪渝高速(郎溪出口)—214省道(往北行驶7公里)—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管委会
◆ 淮南地区—蚌合高速—合肥绕城高速—芜合高速—沪渝高速(郎溪出口)—214省道(往北行驶7公里)—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管委会
F. 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位于哪里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清江中路20号。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由国家人社部批准挂牌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都人才园)于2019年1月正式开园。园区以“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人力资源协同体系,服务城市未来,服务区域发展”为战略定位,聚焦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提升,致力于充分发挥促进就业、集聚人才、优化人力资源服务配置、促进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提供产业发展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
G.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区主要是
国家高新区历经近30年的建设和积累已经步入“三次创业”阶段,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密集区域的典型代表和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中枢。在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的推动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最新公布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达到156家。《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十三五”末国家高新区数量将达到240家左右,意味着短期内将增加近百家国家高新区。到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成为国家先发优势的示范样板,为全国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一、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况(一)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分布密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全国30个省及自治区均有分布,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分布较为密集。江苏省的国家级高新区数目最多,为17个,占全国高新区的11%,广东省16个占全国高新区的8.3%,其次是山东省共11个,湖北省共10个,浙江、四川和辽宁省均有8家,上海和北京的国家高新区数目较少分别为2家、1家。五个自治区中除西藏自治区外均有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多有4家国家级高新区。图1 全国30个省及自治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布(二)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面积相差较大土地是园区开发建设及招商引资中重要的要素条件。整理全国156家国家高新区的土地面积,可以得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准面积最大为23252.29公顷,位列国家级高新区面积之最,中关村科技园区包含8个分区其中海淀园面积最大为13306公顷。在公告的156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积最小仅25.96公顷,仅占中关村科技园区面积的0.11%。图2 土地面积排名前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布(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运行良好,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增长趋势近几年我国国家高新区整体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各项经济指标运行良好,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四川成都的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30%左右的增速。2016年国家高新区每年纳入火炬统计(以下简称入统)的企业数达9.4万家,同比增长9.9%。国家高新区入统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8.1万亿元、20.1万亿元,同比增长8.9%、5.8%;企业获得净利润、上缴税额分别达到1.89万亿元、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9.7%。只有出口总额较2015年有所下降,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表1 2015-2016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单位:万亿元 % 数据来自:《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 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特点国家高新区承载“四位一体”的战略使命,正在迈入全面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的新阶段,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产业向三大领域集聚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在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公布的全国1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能源和材料。主导产业中制造业仍是龙头占比最大为29.67%,其次是高新技术行业中的信息技术产业占比为24.91%。高新技术产业占五大主导产业的61.5%,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类别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明显。图3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五大产业类别占比 全国1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超过半数的园区将生物技术作为主导产业,43.59%的园区将信息技术作为主导产业,有34.62%的园区将新材料作为主导产业。虽然我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高新区分布较为密集,但是某些高新区的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形成支柱产业,未来应发挥高新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开发环境的优势,形成支柱产业。让高新区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以及引进外资、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表2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分布 单位:个 % 占比:包含该产业类别内主要行业的园区占全部园区的比例(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国家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区集聚高端研发创新资源,高新区内拥有众多大学机构、科研院所、相关国家级研究机构等,由《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中的数据整理可以得到2016年年底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各类大学828所,研究院所263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14家,为搭建园区创新平台提供知识载体和技术源头。2016年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的省(市、自治区)有11家,这11家省(市、自治区)集聚了国家高新区83.5%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成果产出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持续集聚高端研发创新资源,吸引和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资源和平台,加快在战略必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颠覆性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鼓励建设新型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支持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打造若干区域创新高地。(三)创新型人才不断集聚高新区是技术的聚集地,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共同协作。通过整理资料得到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从2011年的93.2万人年,增长至2016年的132.8万人年。2016年国家高新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已经达到33.9%,部分国家高新区的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未来高新区依托各级人才计划,着力引进一批从事国际前沿研究、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顶尖科技人才和创业团队,推动跨区域创业者、技术移民、企业家等来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大力支持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发展壮大。加强创新人才、企业家、产业技能人才培育。创新人才激励、评价、流动、服务等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四)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国家级高新区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新动力。2017年全国164家“独角兽”企业中80%以上诞生在国家高新区,以“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力企业逐渐成为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新引擎。未来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的过程中,加强对独角兽企业的研究与跟踪,出台专项政策,发现和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国家将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平台企业,鼓励国家高新区龙头企业平台化转型,构建大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圈。作者为: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 助理研究员马彤晖本文为礼森智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关注礼森智库微信公众号,礼森智库专注于产业园区和开发区研究,为中国开发区发声。
H. 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哪里
c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和亦庄科技园。海淀园位于海淀区,其中建有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4平方公里的永丰中试基地;丰台园位于南郊的丰台区,昌平园位于北郊的昌平区,作为高科技产业基地,两园面积各占地5平方公里;亦庄科技园位于北京东南郊京津唐高速公路起点,面积7平方公里;电子城科技园位于首都东北郊酒仙桥,面积10.5平方公里,五个科技园共同构成了沿京城四环路布局的颇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高科技产业带。 中关村地区是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拥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此寄予厚望。科技园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改善中关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关村地区建成: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的孵化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转变的改革试验区和世界一流的科技工业园区。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过去的10年里,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79亿元,全年完成增加值326亿元,工业总产值(现价)1067.6亿元,出口创汇20亿美元,上缴税费61.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0.1%、44.2%、63.7%、1.1倍和51.0%,对北京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拥有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企业180家。一大批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形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各类孵化器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摇篮。目前,园区内拥有丰台科技创业中心(设有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IBI)。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清华科技园等孵化器。 中关村科技园区十分重视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充分利用国际各类资本发展高科技产业。到99年底,园区拥有三资企业1100多家,约占企业总量的17.7%;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投资总额达32.6亿美元。 国家为促进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给予了优惠政策:自开办之日起,三年内免征所得税,第四至第六年减半征收所得税,第七年起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企业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40%以上的,减按10%税率征收所得税等。 中关村科技园区愿意同世界各国企业和机构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开展多领域、多样化的广泛合作,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