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和中国哪个更发达为何印度专家毫不谦虚地说:已经超过中国30年
在我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不仅科技军事等领域发展迅猛,经济实力也日益提高,这一点从这次病毒疫情中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在这次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让全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国的实力。可以说,如今的中国一举一动都能影响整个世界,任何国家都不敢再小觑中国。
此外,印度在军事领域和农业领域方面也是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的,因此,总体上来说,我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其他方面都远远超过印度,即便印度有些方面确实比中国好,但也说不上远超中国30年。这样的说法只是印度人的自尊心作祟而已。
B. 中国和印度哪个更发达
你好,目前来说中国跟印度之间中国更加的发达一点。当然印度也是不容小觑的,有些人说印度也在这个世纪末成为世界的第一大国。
C. 印度人讨论:印度和中国,哪个国家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都非常良好,两个国家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在一些国外社交网站上,很多印度网民认为,相比较中国,印度的发展潜力更足。那么,在现实中,印度人认为印度和中国,哪个国家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呢?带着这个问题,小编来到所在城市的某座高校,与一些印度留学生聊起了这个话题。
还有一位印度留学生表示,我对人类的未来很乐观,因此,认为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许多印度人相信,印度比中国更有前途;许多中国人认为,中国比印度有更好的未来。在我看来,短期内,中国将赢得比赛,因为中国正处于一个正常的轨道,而印度,仍然在寻找它前进的道路。
最后一位印度留学生表示,中国的黄金发展期在15年前,而印度的黄金发展期就在现在。到2019年,印度将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国民平均年龄29岁。我们不应该浪费这么多年轻人的潜力,努力发展,争取有一个比中国更美好的未来。
D. 印度和中国综合实力哪个更强
经济总量印度比不上中国,但人均创造出的价值,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印度远远高于中国,这也是印度内功强于中国的主要表现,中国要想在综合实力上超过,得花上最少20年的时间,而且前提是印度经济发展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E. 印度和中国哪个更发达
中国更发达的。中国不管是城市和乡村的环境,都比印度更好尤其大城市更是干净,即便北京上海每天承载着上千万人的来往,也不会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印象,但是印度不同比如新德里,作为首都却感觉比北京落后了二十年,而新德里之外就更是糟糕。
中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实力方面都要远远强于印度。在经济方面,中国早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除美国外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二个有着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中国的经济重量早就远超印度了。
印度国家
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一说到印度感觉满世界都充满了恶意。
但是印度吸引我的,是来自于世界大师们走入印度后带回的建筑、作品或者思考,这是一处被文明滋养过的地界,但又在一路风雨中饱受生活的创伤,也许短短的时间,并不能让我们很好的解读,但是通过眼睛、体温和味道。
我们在印度的每处街道、每处建筑都体会到了与生活很近又很远的场景,那将是从旅行中带回的能量,一直守护自己的生活环绕光芒。
F. 印度和中国哪个发达比较
印度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但很明显中国实力更强大~~~~~~印度被认为是亚洲经济奇迹的象征。自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6%左右。有报告称,到2020年,印度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前景极好,四国将在2050年位列世界最强经济体。这篇研究报告是由高盛的全球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主持编写的。
其中,中国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印度在2032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BRICS合计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G7中除去加拿大),这样,到2050 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无论从任何方面讲,它们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G. 中国和印度哪个实力更强
中国实力强。
中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实力方面都要远远强于印度。在经济方面,中国早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军事实力方面,中国拥完整、全面的军工建造体系,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而印度军队只能拿着军费到处去买“万国牌”武器,东拼西凑来装备自己的军队。
H. 印度 和中国 谁更牛
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弱点远大于中国
现在,许多西方媒体,总是在拿印度与中国进行比较。有不少西方人认为,印度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模式,将超过中国,并真正成为世界上的超级经济体。发表这样言论的人,大部分不是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更多的是一些政客、记者和非经济类的所谓“政治学者”。那么究竟印度是不是真就比中国强,或者说比中国更有后劲,更有前途?可以肯定的说:决非如此。
第一,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从来没有超过中国。按照西方自己讲的,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9%以上,这个速度超过战后六、七十年代日本连续十年保持的8.4%记录。超过了亚洲四小的持续发展水平。而印度不论是在其改革前还是改革后,经济发展速度从来也没有超过中国。2005年,中国的发展速度是9.4%,而作为印度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年份,仍只有不到8%。而且据西方一些权威经济学家预测,中国这种发展速度至少还将持续20年左右。如果印度不能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中国,那就谈不上超越中国。
第二、印度的经济模式并不具有创造性。目前印度采用的是混合所有制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上世纪初英国的发展模式。即强调以服务业为主,拉动其它产业发展。这种模式虽然有经济效益水平较好的优点,但在解决基本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建立国家工业体系上,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和为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这也是印度虽然有效益比较好的公司、产业,但去不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根本性作用的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所提供的只是少数人就业的先进产业,而大多数人并不能够进入国家的基本发展领域,那对整个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此外,印度的中小民营企业也不强大,没有形成一种群体性的发展势头。大部分企业技术落后,规模偏小,不能参预国际竞争。
第三、印度的投资体制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印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银行自主投资方面,也就是说,大部分投资来源于金融资本而非产业资本。这种投资体制确实比较先进,属于西方后工业时代的特征。说白了,就是是一种非常理性的投资体制。而中国目前的投资是以产业资本为主,即以相关产业的资本及产业链扩张为主的投资体制。这种体制的弱点是盲目性强、风险性大,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小于金融资本。但产业资本投资的最大优点是:资本与产业的结合非常紧密,资本运行的规模大、速度快,投资积极性高,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直接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极易形成规模性产业基础/。按照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的话说,印度的投资可能更理性,效益更高,但却显得过于理性了。如果一个资本的运行过于谨慎,按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资本运行基本规律来看,风险很小的资本,它的收益率就不可能是最高的。尤其对那些需要以规模投资取得效益的资本来说,这种体制不具有吸引力。这也是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始终落后于中国的原因之一。如果印度每年吸引的资本始终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那印度就不可能超越中国。
第四、印度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而其投资体制又影响大规模资本的进入。据西方估计,印度要使其基础设施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大概需要8千到1万亿美元的投资。而目前印度每年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全部资本,不过百亿美元。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印度的基础设施只能是越来越破旧不堪,根本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可能。印度不仅在航空、水运和陆路运输的规模、水平上远远落后于中国,就是被印度自诩为世界最大的网络的铁路看,其运输量和效率也根本不能和中国相比。印度的铁路死亡率也是世界最高的。
第五,印度的经济发展没有使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得到好处。由于印度经济的所谓“贵族化”特点,虽然促进了印度的白领阶级的扩大和提高,但由于印度经济对就业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因此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并没有享受到这种经济发展的好处。由于印度人的观念问题,在世界几次经济转型期,都没有主动吸引到以劳动密集型转移为主的资本,印度经济发展没有大规模的促进人口就业。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印度经济对人口就业的规模拉动作用明显不足,因此印度在解决人口大面积贫困化的问题上也没有多少进展。从国际经验来看,要解决人口贫困的最主要做法,不是什么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而是就业。只能大规模的促进就业,才能从根本上缩小贫困面。而印度经济发展恰恰是在这方面没有明显作用。
第六、印度的经济相对封闭性,也不可能促进印度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据一些理性的西方经济学家分析,印度经济的封闭性远大于中国,就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其封闭性也是比较高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印度的政治体制。虽然印度是所谓的民主体制,但由于当选的政治领导人,要顾虑到自己选民的利益,也就是说他们只能选择保护印度落后的产业,以免造成民族产业的大面积破产和政治动荡。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看,封闭就意味着落后,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和技术不进入国际竞争体制,不能积极的解决好保护与推动竞争的关系,那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这种封闭性,也极大的限制了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劳动形态转移资本进入印度。
第七、印度的受教育率大大低于中国,这对印度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个致命的弱点。据联合国统计,中国与印度的国民文盲率分别为5-10%、40-50%,这种差异反映了整个国民毒素的基本情况。从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看,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30%以上。随着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这种制约作用会越来越大。印度虽然在高等教育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基础教育的严重落后,必将严重制约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验是,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不断扩大国民基本教育覆盖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教育发展道路,是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仅从数字统计上看,中国不仅在国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水平上大大高于印度,就是在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的整体进步上,也要高于印度。同时,从国家对国民教育的重视程度上看,中国的投入也远高于印度,并且这种投入的水平还在不断的提高。如果印度不能改变大部分国民是文盲的状况,不改变每年以近20%的财政收入,用于到处引进和购买各种互不兼容的武器系统,即使印度的高等教育再精、再尖,也谈不上与中国进行竞争。
第八、印度的人口增长率将为印度经济发展付出沉重的代价。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率为千分之十到十五,而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为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中国将在2050年左右,进入人口平衡期,到那时,中国的人口规模大约在16亿左右。而印度目前的人口为11亿,据西方估计,大概在202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如果印度不实行计划生育,那么印度何时进能进入人口零增长,将不得而知。印度的国土面积大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二,虽然印度的耕地面积比中国约多百分之十,但印度的农业仍以小农生产为主,还不能完全满足印度的基本粮食安全需要,仍需进口粮食。按照国际通用的经验,一个国家正在进入工业发展时代时,人均GDP每提高100美元,粮食需求率就增长千分之二。如果印度不能控制住人口的增长,那印度不仅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提高不了,就是农业、交通业等基础服务业,也将不堪重负。当然,如果印度仍处在目前这种基本的困状态,对这些需要的压力可能会感到不大,可随着印度经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就会越来越感受到这种人口压力的特别沉重性。如果一个国家不能解决大面积的贫困状态,那就谈不上超越。从西方发展的道路看,如果人口不进入零增长,那就意味经济增长对资源与环境仍具有破坏性和增长的不稳定性,仍可能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
第九,印度的经济发展环境也不能和中国相比。中国所在的东亚,经济发展水平成阶梯状阵形,但整体起点较高,已基本形成促进良性增长的循环体系。在东亚,中国可以直接面对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的美国、日本,又可以依托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同时,又能和马来西亚、泰国等中等发达国家形成互补、转移、投资、市场、协作、服务等多种经济联系和贸易合作。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健康性和促进性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这种拉动作用还会越来越大。而印度经济从根本上说,还没有融入亚洲,印度对亚太经济的依赖度远低于中国,而它周围的国家又一个比一个穷,经济发展水平一个比一个低。这反而让印度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中国。虽然印度想融入东亚,但已经落后中国很多了,不论是从地缘优势,还是从宗教、文化与民族融合性来讲,印度也无法与中国竞争。
第十、印度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与世界,也不可能打开自己的视野。印度人在面对世界其它发展时,总是采取一种非常可笑的心态。比如,在对待西方先进技术与发展水平的时候,印度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殖民地心态。即一切以西方的发展模式为好。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时,印度人总认为自己的发展水平、模式和速度好于中国。印度人最经常的就是拿他们优势,来与其它国家进行比较。比如印度人最常拿的就是他们的软件产业水平来与中国进行比较,而对中国在基本信息产业规模、移动通信保有量、个人计算机保有量和网络人口上的巨大优势却视而不见,听而不信。绝大部分印度人并没有来过中国,而印度人却十分听信媒体对其孟买、班加罗尔好于中国的上海、深圳的说法。一些来过中国的印度人,出于一种妒忌和传统封闭的心理,也不能正确的报道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这反映了印度人不能正确的看待世界和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这一点,那他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科学的发展观念和清醒的选择,也不会形成发展的紧迫性和持续动力。
最后,印度人并没有形成民族发展的基本共识和正确道路。由于印度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每一个上台的政党都要代表不同的利益。这就使不同阶层、地域、民族,对不同政党的发展观和执政理念,产生不同的信任度。如果印度不能在发展道路选择、发展速度紧迫等方面形成民族共识,那就不能凝聚全民族的思想,不能发挥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多方面发展经济的合力,所制订的政策就不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和针对性。如果印度是一个发达国家,这种政治体制也许比较合适。可偏偏印度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说印度的政治体制如何先进,检验的标准是什么?只能是看其对国家、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有没有作用。而恰恰在这方面,印度的政治体制非常缺乏说服力。一个充满着赤贫的国家和人民,民主对他们来讲是一种讽刺,因为你的制度并没有帮助你改善生活,那你拿什么来说服人家啊?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印度的制度不民主,只是说民主应该是促进人权与经济发展的武器,如果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那民主就是一种鸦片,它只能让人们心安理得的享受落后!
I. 印度发展经济与中国相比有什么优势
1、人和——人口红利
印度人多
再过几年就是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国,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9年6月17日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9:发现提要》报告称,印度2027年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报告称,2019年的中国人口为14.3亿,印度为13.7亿,分别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9%和18%。不过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增加近2.73亿从而超过15亿,而中国人口规模将降低至11亿左右。
从2019年到205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约50%将集中在9个国家,包括印度、尼日尔爾利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和美国。印度不光人口多,而且人口非常年轻,也就是说未来印度还有人口红利!
2、海权优势
印度是半岛国家,在印度洋地区拥有7516.6公里的海岸线,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168个沿海港口。在印度的印度洋专属经济区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及其他生物与非生物资源。
印度处于亚太文明和欧洲大西洋文明中间,左右逢源。在国际贸易物流方面,印度处在中间位置,而且跟波斯湾很近,以后买石油就方便了,不会有什么海峡困局。印度海军强大,反而会加重我国的马六甲困局。
“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统治了亚洲。印度洋是通向世界七大海域的钥匙。21世纪世界的命运将在印度洋上见分晓”——“海权之父”马汉在一个世纪前的警言,一直被印度的历届决策者奉为座右铭。
自独立建国以来,印度逐渐加大对海军的重视和建设,海军战略逐级推进,由成立初期的“近海防御”到后来的“区域控制”,再到现在的“远洋延伸”战略,已基本形成了一套以“印度洋控制战略”为核心的完整的海军战略体系。
3、地理环境
印度面积达,但是没有什么沙漠(仅有的西部沙漠还大部分都被划到了巴基斯坦境内)、戈壁,也没有我国的青藏高原和美国落基山脉那样的无人区(不适合居住),印度洋的海风吹来了大量水汽,所以印度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国土的可利用面积非常多。
4、天时
现在我国成了美帝的眼中钉,印度就成了香饽饽了。美联合印度制衡中国,有点类似当年英国联合法国制衡德国的味道。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印度的发展都会得到美国的帮助,这种帮助,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是没有体验到的。在苏联解体之前,还拉着我国一起研究什么美洲虎坦克,援助我国燃气轮机……呵呵,苏联解体之后……
5、文化软实力——文明古国与英语优势
印度既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古代文化,而且在被日不落帝国殖民的时候,印度的文化随着英国人的传播实现了全球化,现在全球都知道瑜伽。
6、外交优势
虽然印度一直好战,但是在国际上,印度还是很受欢迎的,时常跟英美穿一条裤子,还能从俄罗斯买点武器,租用核潜艇啥的,就这面子,除了印度,谁有?
缺啥都能买到,买不到还能租到。
不要小看买来的武器系统,1905年的日俄战争,沙俄的武器可都是自己生产的哦,日本的好多武器,军舰都是从英德买的哦!
在联合国,虽然不是五常,但是五常是美国人建立的联合国体系,如果我国与美帝有摩擦了,印度就是拉拢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