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多少人活在压力之下

中国多少人活在压力之下

发布时间:2022-06-28 15:12:41

㈠ 每年约有1100000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压力之下,如何走出困境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110万,很可怕庞大的数字……

经常听到一句话:“抑郁,就像感冒一样普通”,甚至有人干脆说,抑郁就是“心灵感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抑郁症患者高达3.5亿人。而在我国,就有9000万名抑郁症患者。所以,抑郁是很普遍的。可是,抑郁症可比感冒严重太多了。

国有大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有必要给员工制造一些宽松的氛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责任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对孩子要从小加强传统人文教育,让他们以自信、平和、开放、自由的心态健康成长,有了良好的心态,长大后才能从容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㈡ 就说中国因学习压力而死的有多少人可以估计。

依我现在的看法,文化背景不成理由,日本和澳大利亚的青年自杀率是出了名的,我们还没到那份上,澳大利亚可是西方文化。翻一翻这两个国家的近年资料,我简直觉得我们是过于一味效仿,把它们的过错在我们的学子身上重演。
文化背景当理由,恐怕是最发达的几个国家借机挖苦我们,这话本身就会加重我们的负担,觉得西式教材一概都好,自己学的都是没用的,要不断地更新成西方知识
期末考试将至,你是否感到无所适从?跟恋人吵架,你是否感到疲惫不堪?家人过高的期望是否让你难以承受?压力,似乎无处不在。

为了解汕大学生的压力情况,《汕大青年》编辑部于12月份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主要从学业、前途、经济、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汕大一至四年级学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3 份,问卷有效率为91%。

九成学生有压力

调查显示,汕大91.9%的学生感到有压力存在,其中24%的人感到压力较大,2.3%的人觉得压力难以承受。提及压力对生活的影响,近20%的大学生认为压力带来负面影响,短期内办事效率低;14.6%的人认为在压力的作用下生活变得不受自己控制。

汕大心理咨询中心的金艳老师说:“大学生存在各种压力是正常的。”但总体看来,汕大学生压力适中。

前途问题最感压力

调查显示,汕大学生感到压力的最大来源是自己的前途问题,占34.8%,其次是经济压力(占27.1%)及学业压力(占26.1%)。而人际关系,家庭,恋爱,个人形象与外界舆论造成的压力影响则比较小。83.3%的人认为压力最大的时期为期末临近考试时。

华南师范大学对广州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一般大学生(广州)最大的压力源是“自我认知”和“竞争”,而非“学习”、“就业”这些实际问题。这与我校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不同。

八成人积极面对压力

80.6%的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会寻找各种方法来降低影响。近60%的人认为压力能转化成动力。金老师说:“一个学校有这么大比例的学生寻找各种方法降低压力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但仍有8.1%的人选择被动应对,期望压力自动减少;9%的人会选择逃避。

当身边的人因压力而闷闷不乐时,62%的人会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他(她)缓解压力。25.3%的人的情绪会受到影响。

运动最解压

当压力已经无法回避的时候,如何有效地排解呢?据调查结果显示,汕大学生采用的解压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以运动减压的占22.9%,听歌占17.8%,睡觉占9.3%,并且还有人选择写日记,购物,独处等方法。

“这些缓压方法只能使你在一段时间内压力得到缓解。” 金老师说。她认为缓解压力更重要的是标本兼治。压力来源可能有多个,要在众多压力源中寻找主要的,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临近考试时最主要的是考试压力。

自杀――潜在危机

10月31日,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洪干坤在福建泉州中营学院坠楼自杀身亡,走上不归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找工作时面临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大学生压力状况应引起重视。

调查发现,在汕大竟有5.2%的赞成使用如自残、自杀的方式应对压力,有6.6%的人立场不明确。“虽然赞同这种做法的人也许自己并不会真的去自杀,但起码说明这些人有自杀的倾向。”金老师分析说。她说5.2%的比例看似不高,但是对于学校和学生自己来说非常危险。

从现时学生的心理状况看来,要彻底“消灭”压力基本是不可能的。那么想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就应该与压力共存,在压力下继续前行。

或许您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首届心理商业机构年会在广州成功召开

五个深圳成年人中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

2007《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首届中国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通知

广东佛山 八万精神病患者在街上游荡

㈢ 中国有多少人面对着缺水的压力

据了解,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干旱和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相应增加,与水有关的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的90%。
中国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

1.6亿多城市居民受影响。

㈣ 中国人的压力有多大

压力是人人渴望已久的疾病(新周刊2006)
[ 2007-3-24 6:41:55 | By: 羽衣甘蓝 ]文/何树青

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是病人。改变观念比流行的解压方式更有效。

《活着》。今天的职业经理人、白领、蓝领和学生们,如果再看这部张艺谋在1993年拍出的电影,会自觉幸福——压力再大,也惨不过福贵。

但还是压力大:有人猝死,有人自杀,有人失眠,有人失调,有人夜夜加班,有人没空做爱,有人疯狂骚扰闺蜜,工作生活两不分,博客上一片呻吟发泄之声,商场里挤满了报复性消费者。太多人在说:最想做的事是狠狠地睡上一觉,睡到自然醒。压力是人人渴望已久的疾病,你给他,他呻吟;你不给他,他空虚。

结局不外如此:要么把压力压在身下,自己依然充满活力活蹦乱跳;要么被压力压倒在地,心力交瘁,作息无常,成为Loser(失败者)。

压力都写在盒饭里

谁没吃过盒饭、没叫过外卖?!盒饭是节省时间的产物。快餐业有多发达,能旁证一个社会的工作压力有多大。中国快餐业占到了餐饮业45%以上的份额,营业额还在以20%的年递增率增长。离美国快餐业占到了餐饮业60%的份额近了,意味着中国人离美国式的压力也近了——美国富人的压力居世界之冠(美国运通/RoperASW全球富裕人士意见调查)。日本富人的压力仅次于美国,但他们的做爱次数之少居世界之冠(Durex全球性生活调查)。

与其说麦当劳是垃圾食品,不如说追求速度是垃圾观念。它使压力凭空加码,人和事早熟而脆弱,速衰速朽。一分钟治疗近视、三分钟人流、七天美白、十四天减肥、两个疗程丰胸。一年成名,两年出书,三年暴富。第一年成为行业第三名,第二年成为行业第二名,第三年与同行并列第一。第一年开一百家分店,十年之内开一万家分店。第一个五年成为区域中心,第二个五年成为一线城市,第三个五年成为国际都会。

于是,中国人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的快餐业越来越发达。

工作第一,生活第二

这是一个时代的焦虑症——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大家都被集体无意识的“成功”观念左右了。上司不给你压力,你琢磨是否因为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老公不给你压力,你琢磨他是不是三心二意;物价不给你压力,你会主动找房市股市赌气;所有人都不给你压力,你担心世界正离你而去。

太多人不习惯享受生活,不习惯发呆、无所事事、做些自己爱好却不赚钱的事。一次一次你熬到体力、智力和情感的极限,“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在逼近Deadline的过程中抓狂不已,压力终于熬过去了,正常的生活倒像偷欢。

年轻时以命换钱,年老时以钱换命。职场压力令英才早逝,学业和就业压力令15—25岁的人思觉失调。别信“有压力才有动力”的话,压力令理想变形(就像所有的歌手到最后都要忙着签名售碟、上电视做弱智游戏、解释绯闻,忘了自己进娱乐圈本来只是想唱歌的),令生活成为工作的附属品(同事远多于朋友)、令生趣寡然(把职业以外的爱好全丢光了)。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是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是处于上行阶段的社会积极分子,是病人。

王石被多少人羡慕!

王石和潘石屹被很多老板羡慕,一个做房地产的同时能玩滑翔和登山,一个做房地产的同时能拍电影和写书。但真叫老板们也学王石做甩手掌柜(其实是只管大的决策),他们做不到,宁愿陷身于日复一日的琐事和发展压力中不能自拔。旅行、运动、聊八卦、疯狂购物,这些盛行的解压方式治标不治本,很Fashion的旅行、很VIP的运动、很明星的八卦、很名牌的购物像一针针麻醉剂,压力堆在那里成行成市,并不见减。

改变自己的观念比流行的解压方式更有效。不做人上人了,所以也不用吃苦中苦了;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了,所以上司也不会压太多担子了;不住高档社区了,所以也不用成为房奴了;不挑肥拣瘦了,所以也不用单身了……但这样说等于白说,无异于劝人把钱从荷包里掏出来扔在街上,把奥迪送人换骑自行车。最终,叫累的人还是把压力牢牢抱住不放手,只要不出意外,他们就管这叫自我实现。

许多人喜欢以泰戈尔的一句诗自喻: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运气好可能是天使,运气不好可能只是,鸟人。

这篇文章与你共勉

㈤ 为什么现代人要活的那么累呐科技的现代是压力时代

很多现代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压力之下,失业、升职、调薪、办公室关系等等。据统计,与工作压力相关的心理、生理方面的疾病已经成为导致员工缺勤、停工、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 那么,应该如何缓解工作压力呢? 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首先,许多外部环境因素会直接导致工作压力,如工作进度、工作速度、工作保障等等。但是,没有两个人会对同一工作做出同样的反应,因为个人因素也会导致压力。例如,沉迷于工作者及那些总是感到有一股力量驱使自己准时赶上截止日期者,通常将自己置于更大的压力之下。 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而不良的压力,不管其来源是什么,对雇员和组织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工作压力会引起焦虑、沮丧、发怒等后果,造成各种生理方面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头痛,或造成工作事故等,并给组织也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世界卫生组织称工作压力是“世界范围的流行病”。 那么,如何缓解来自环境或个人因素的工作压力呢? A更有效地组织你的工作 可能的话把工作分摊或委派以减小工作强度。别认为你是惟一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人,这样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你的工作强度就大大增加了。 B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 与同事建立有益的、愉快的合作的关系;与老板建立有效的、支持性的关系,理解老板的问题并让老板也理解你的问题,了解自己和老板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C及时总结,妥善计划 对所有的出色工作都记录在案,并不时查阅,一是总结经验,二是为自己寻找自信。为将要进行的工作,制定一些短期计划,做尽可能细致的准备。 D不要给自己无谓的压力 减少你所关注的琐事数量,别给自己增添无谓的压力,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就由它去。 E享受个人空间 不要总是想着工作,努力在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如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等。 F适当的运动 每天寻找时间放松,如呼吸新鲜空气,做适量的运动,散步,时常出入一下办公室,变换一下环境,这些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大脑,恢复精力。 暴力减压 “随身带个小皮球,郁闷时偷偷捏一捏。”美国一个专为男性白领排忧解难的服务网站建议。随身携带一个网球、小橡皮球或是什么别的,遇到压力过大需要宣泄的时候就偷偷地挤一挤、捏一捏,显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废纸、捶桌子要好得多。 据说在法国有一家“减压餐馆”,用餐客人可以任意掀翻桌子、摔断椅子。北京一家外企办事处的办公室角落里也堆着各式各样的流氓兔,专供员工们拳打脚踢。另据一项在北京的调查,84%的男受访者观看了去年的足球世界杯比赛,而女观众居然也超过了女性中的半数。可见这类让情绪尽情释放的比赛,越来越受到欢迎。 食物减压 一项最新医学研究发现,某些食物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压力。比如含有DHA的鱼油,鲑鱼、白鲔鱼、黑鲔鱼、鲐鱼是主要来源。此外,硒元素也能有效减压,金枪鱼、巴西栗和大蒜都富含硒。维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减压好帮手,多吃谷物就能补充。工作的间隙,可以来一杯冰咖啡,能够很好的舒缓心情。在饮食上下点工夫,可谓举手之劳。 当然了,如果饭局应酬太多,没办法总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饮食,或者吃得太多,肚里再也装不下了,那就在包里揣盒维生素片或是鱼油丸之类的,随时补充。不过专家们指出,靠食物或者维生素减压,必须要持之以恒,每天形成习惯,1个月之后就能慢慢见到成效。 写作减压 “把烦恼写出来。”美国心理协会倍加推崇写作减压这种方式,写作的内容是什么呢?你的压力体验,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烦恼。早在1988年,美国就有一些心理学家做过测试,一组人员专写压力和烦恼;另一组人员则只写日常浅显的话题。每4天一个周期,持续6周后,结果前一组人员心态更加积极、病症较少。1994年的另一项测试则是将失业8个月的白领分成3组,一组只写对失业的想法以及失业对个人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组写今后的计划以及如何找新工作;最后一组什么也不写。结果在连续5天每天30分钟的写作试验之后,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研究者发现那些写自己如何不幸的失业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这些测试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写作是一种效果显着的减压办法,只要一支笔一张纸走到哪里都可以实行。在美国,不仅医院大夫鼓励病人记病床日记,就连一些书店也开始卖空白病历日志,甚至还有专门的书籍和杂志指导病人如何操作。

㈥ 现在中国人群是否会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所占比例是多少

现在有很多人肯定会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的,所占的比例的话,大概有30%左右会感到生活很迷茫,因为现在生活压力比较大,而且将来是在的特殊时期,有很多人都没有工作,肯定会在生活中感到迷茫。

㈦ 现代人总是生活在压力之下吗为什么

因为社会的发展太快,竞争太激烈,知识更新太快,使人总是觉得跟不上社会的脚步,给自己想象有无穷多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事实上,关于个体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更多社会压力,至少要追溯到现代化进程之初。社会变迁、发展到现在,个体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等的社会实践情境相比传统社会已大为不同了。
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指出:
“生产”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中工人(广义上的“工人”)面临的生产形式已经不一样了,工厂体制改变了工人与他们工作的关系。如果还记得高中政治的知识,应该就会知道,工业时代之前,生产依靠工人的技巧和经验,所以他对生产流程享有高程度的控制权,所以对自己的劳动力享有支配权。但是在流水线式的生产流程到来之后,工厂不再那么严重的需要工人完整、高超的技术了,事实上,“泰勒制”、“福特制”等形式的现代生产管理形式排斥工人掌握完整的生产流程,工人面对的是碎片化的工作。这就导致了,在效率的追求下,所有工作程序都是被严格规定的,并且,流水线上的某个工序并不需要高超的技术,是“去技术化”的,某个工厂工人每天要重复一个拧螺丝的工作五千遍。当然这是违反人的本性的,更重要的是相应的,
(1)为了控制工人,使其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资本发现了奖惩制度,以及监控、管理制度,试图完全的控制劳动力,生产场所内的制度枷锁比以往严重许多,这当然是压力的来源之一;
(2)“碎片化”和“去技能化”的状态下,工人出卖劳动力生活就会依赖资本的雇佣,但是资本可以随时更换工人,工人表现不好就面临失业的压力。
(3)布洛维发现,“工厂体制”通过正确的激励方式在工人中制造出“赶工游戏”,工人甘心相互竞争,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和生产量,于是“合格线”不断提高,工人总是处在提高生产水平、满足逐渐提高的生产要求的压力之中,例子可参考富士康的相关报道。工厂体制并不仅仅限于工厂,事实上这种生产和管理体制早已延伸到了其他行业,如麦当劳,有学者指出这一过程乃是“社会的麦当劳化”,社会大部分个体都或多或少的处于流水线的生产体制规训之下。

㈧ 中国生存环境能承受多大的人口压力呢

据测算,以淡水资源的储量和有效供应量为标准,我国人口不宜超过4.5亿;从能源储量和现实开采速度看,理想的负荷能力是11.5亿人;从粮食产量看,不应超过13亿;从土地资源看,不应超过10亿。总之,我国生存环境的理想人口负荷能力为7~10亿人。

百年来,我国人口总量增加了一倍半,而资源总量基本未变,人口与资源的配置矛盾更加突出。着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提出的爱辉——腾冲人口地理界限,百年来基本格局未变,即该线西北占国土面积的52%,人口仅占5%;该线东南占国土面积的48%,人口却高达95%。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失衡,自西北向东南人口密度逐渐加大,如果用等值线图示之,则基本上与我国地势图相反。就是这一独特的“人口等高线”格局,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文化、民俗特征,这仍将是21世纪影响我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㈨ 现代年轻人在生活的重压下透不过气,年轻人都在焦虑些什么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他们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在学校的时候他们要去注重自己的学习,而在工作当中,他们也是要去看自己上司的脸色。看一些公司前辈的脸色,还有一些老员工也都在欺负着这些员工。

很多的年轻人他们也都是不会去拒绝的,就比如说一些老员工要求这些年轻人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年轻人也都是会去帮助这些老员工做长期以往的话,也就导致自己的工作做不完成,因此也就会受到上司的批评。而且又的年轻人,他们还面对着一些天价彩礼和父母的追问。在这种种压力强迫之下,很多的年轻人也都会选择用一些极端的方法来了结自己的生命。

自己在社会上面如果是没有很好的作用的话,那么也是不会被上司所重用。再加上很多的年轻人,他们都觉得在这个社会上也有很多的事情在压迫着他们一些亲朋好友的逼问,再加上工作当中的烦恼,学习当中的烦恼,还有谈恋爱当中的烦恼,也足以让他们想着去到一些不好的方向。但我们如果能够把一些事情看开的话,还是会发现这个世界是非常的美好。

㈩ 如今的中国社会给了八零,九零后多少压力

80年代是社会从相对落后到文明发展的转折阶段,生于80年代的人自然也就相应的受到不同时代差异的影响。任何时期任何的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无奈,也都有着不同的境遇和追求,而生存是前提和先决条件。有一个自己固定的居住场所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也应该显得再平常不过,而面对80后,却成了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 房价问题一直是让80后苦恼的问题,如何解决80后的住房情况也成为社会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首先值得探讨的是为何房价高涨不降?随着金融危机的席卷而来,许多世界的知名企业都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有的企业倒闭或濒临倒闭,那么在如此严重的经济危害面前为何中国的房价并未受到大的影响呢?这或许说是一个社会,但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一定得认为因素!人为的炒作也是房价高涨不降的原因,正是抓住了这刚刚崛起的独生子女年代人的心理。80后开始追求时尚,新的观念已经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脑中根深蒂固,现实与前卫得思想整日萦绕在脑中。更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疼爱有加,甚至想尽办法满足自己的儿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改变让商人们抓住了商机,但责任确是相互的!用我个人也许不太成熟的看法,80后的年轻人总是一味的在抱怨,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太严重,甚至有网友们曾这样概括80后的生活状态:“当wo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wo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当wo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当wo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找工作是没人理会的;当wo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免费的;当wo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价是让人崩溃的;当wo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wo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就是傻瓜;当wo们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迎亲;当wo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洋房汽车就得退婚;当wo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当wo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当wo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引导的;当wo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就是满街跑的;如上的俏皮话有些确是现在的事实,想一想让人带有抱怨也算正常。但人却不能活在积怨中,更不能被积怨束服正常的思维。如今正因为80后的积怨太深又住新房、住大房、住好房思想现实而顽固,恰恰无形中触使着房价的膨胀。在北方,一平米的房子真实造价至多2000多块,而实际销售价格却翻倍而至,为何房地产商敢如此的暴涨房价呢?难道就没有一点我们自己现实的导致因素么? 人是要面对现实,但面对现实并不是单一的去衡量别人,更不是要丧失中华5000年文明的宗旨道德。放下那些虚荣的包袱,真正的看清自己,那么80后会让疲惫和苦恼的自己感到轻松的。。。

阅读全文

与中国多少人活在压力之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人一年能赚多少钱 浏览:613
英国返华机票是多少 浏览:451
英国短毛猫一天能吃多少猪肉 浏览:259
韩国为什么要伊朗道歉 浏览:382
英国中午和晚上基本上吃什么 浏览:942
在印尼怎么用当地卡 浏览:540
印度靶向药怎么治疗 浏览:252
伊朗一亿里亚尔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871
阿曼和伊朗哪个厉害 浏览:685
怎么加入中国籍 浏览:591
98印尼事件政府做了什么 浏览:958
意大利法西斯为什么弱 浏览:937
印度歌曲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 浏览:998
意大利面配的酱料怎么制作 浏览:609
印度是什么级别的 浏览:696
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是什么意思 浏览:539
英国人为什么要去巴黎 浏览:212
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行了多少邮票 浏览:395
中国球王年薪是多少 浏览:347
意大利护肤品的品牌有哪些牌子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