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堰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堰
yàn
挡水的堤坝:堤堰。堰塘。都江堰(在中国四川省,是闻名中外的古代水利工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笔画数:12;
部首:土;
笔顺编号:121125115315
详细解释:
--------------------------------------------------------------------------------
堰
yàn
【名】
(形声。从土,匽(yàn)声。本义:拦河坝)
同本义〖weir〗
东出千金堰。——《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
堰,潜堰也,潜筑土以壅水也。——《广雅》
长分桥西有千金堰。——《洛阳伽蓝记》
又如:都江堰;堰塘(筑有堤堰的蓄水池);堰埭(截水的土堰);堰埭(壅水的土坝)
田边用以分界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埂〖ridge〗。如:堰上塌了个小壑
池塘〖pond〗
桌椅板凳在田里堰里飘着。——闻一多《荒村》
又如:一口堰;满满的一堰水
堰
yàn
【动】
堵〖水〗;挡〖水〗〖blockup〗
堰,壅水也。——《说文》
谁家能堰东流水?——唐·卢照邻《行路难》
B. 堰的读音是
堰拼音:yàn
基本信息:
部首:土、四角码:41114、仓颉:gsav
86五笔:fajv、98五笔:fajv、郑码:BHKZ
统一码:5830、总笔画数:12
基本解释:
挡水的堤坝:堤堰。堰塘。都江堰(在中国四川省,是闻名中外的古代水利工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堰指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常见组词:
1、堰堨[yàn ài]
截水的土堰。
2、土堰[tǔ yàn]
亦作“土隁”。土筑成的拦水坝。
3、建堰[jiàn yàn]
堰坝的建造(如建在溪流中用以捕鱼)
C. 十堰的十个堰都在哪啊
头堰:也就是一堰,在张湾区那边的头堰水库那里。二堰:在人民南路二堰桥附近,现在是茅箭区二堰街办所在地。
三堰:就在现在的三堰客运站。四堰:万秀城与现在人民小学的之间这一块叫四堰。五堰、六堰,就不用说了,五堰街人商武商广场。七堰:汉江路起,到市车桥厂。八堰:汉江路起,到为原市福利院。九堰:就在东风轮胎厂。十堰:就是现在的火车站。
简介:
十堰市,是湖北省地级市,别称车城,中国卡车之都。“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名片驰名中外。 十堰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秦巴山区汉水谷地,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汉江和武当山横贯全境,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首。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自古有“南跨荆襄、北枕商洛、东抚南阳、西掖汉中”之誉,并“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十堰
D. 中国四大堰塞湖是哪几个
堰塞湖yàn sè hú (堰:是指较低的挡水建筑物。塞sè 通“僿”,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此处意为“堵塞”。) 英文翻译:barrier lake, dammed lake, quake lake (推荐用 barrier lake。)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我国四个较大的堰塞湖有镜泊湖、五大连池、黔江小南海、易贡措。
应答时间:2021-01-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E. 天府美自古堰来 古堰指我国古代的
指的就是都江堰由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儿子所修修了很多年因为都江堰的修建成功使得四川从蛮荒地变成了天府之国为秦朝统一和刘邦建立汉朝提供了丰富的粮食
F. 十堰的堰是什么意思
十堰的堰是堤坝的意思。
“堰”是指修筑在内河上的既能蓄水又能排水的小型水利工程。比如都江堰,类似于水库大坝。“堰”作为十堰农耕文明的根源和载体,作为山区灌溉田地的水利工程形式。
根据现存十堰地方志书记载,十堰地名最早可追溯到明成化、嘉靖年间。《湖广图经志》记载:
十堰,在县南(现郧阳区南部),沿着溪流修筑了十道堰,以灌溉农田。这十道堰就有十堰、九倾坪堰、虎尾堰、白龙堰、尖山堰、黄龙堰、双龙堰、佃户堰(白浪上堰)、么堰(白浪中堰)、谭家堰(白浪下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
(6)堰指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源于军屯。为了解决驻扎十堰的军队给养,维持政府运转,所以就大力发展军屯经济,将流民遗弃的土地分给军人及家属种植。
十堰地名的来历还和一条老街有关。车城南路和百二河桥相交的十堰老街,解放前叫十堰镇,是属于郧阳所辖的四大镇之一。1629年,湖北大冶金牛镇百姓落户老街一带,移民中以陈姓较多,打铁手艺高,当地人常提到陈家铁匠铺,久而久之变成了“陈家街”。
清朝中叶,由于农耕面积增大,出于灌溉的需要,人们在百二河上修起了十个堰。于是,人们便习惯把这条街叫做“十堰街”。“陈家街”便被“十堰街”给代替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堰便因约定俗成而成为区域指代名词,十堰镇、十堰老街乃至十堰市正是这一名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
G. 都江堰在哪里
都江堰(Dujiang yà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着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1、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2、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着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3、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着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H. 堰字怎么读
一、堰字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yàn 。
二、堰的结构是左右结构,偏旁部首是土。
三、基本释义
较低的挡水构筑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
四、堰字的笔顺是横,竖,提,横,竖,横折,横,横,撇点,撇,横,竖折/竖弯。
堰字的相关组词解析
1、堰埭
[yàn dài]
壅水的土坝。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运或灌溉。古代横截河渠,防止河水走泄,调整水面比降或提高通航水深的过船建筑物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开破冈渎,始有堰埭记载
2、软堰
[ruǎn yàn]
用粗茭细石筑成的一种挡水建筑物。
3、堰门
[yàn mén]
设置在堰口用以调节堰的高度的。
4、建堰
[jiàn yàn]
堰坝的建造(如建在溪流中用以捕鱼)
5、地堰
[dì yàn]
环绕田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较低的建筑物。
I. “堰”的含义
堰
weir;
堰
yàn
(1)
(形声。从土,匽(yàn)声。本义:拦河坝)
(2)
同本义 [weir]
东出千金堰。――《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
堰,潜堰也,潜筑土以壅水也。――《广雅》
长分桥西有千金堰。――《洛阳伽蓝记》
(3)
又如:都江堰;堰塘(筑有堤堰的蓄水池);堰埭(截水的土堰);堰埭(壅水的土坝)
(4)
田边用以分界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埂 [ridge]。如:堰上塌了个小壑
(5)
池塘 [pond]
桌椅板凳在田里堰里飘着。――闻一多《荒村》
(6)
又如:一口堰;满满的一堰水
堰
yàn
堵 [水];挡 [水] [block up]
堰,壅水也。――《说文》
谁家能堰东流水?――唐·卢照邻《行路难》
堰
yàn ㄧㄢˋ
挡水的堤坝:堤~。~塘。都江~(在中国四川省,是闻名中外的古代水利工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郑码:BHKZ,U:5830,GBK:D1DF
笔画数:12,部首:土,笔顺编号:121125115315
weir;
J. 堰的读音是什么
堰拼音:
[yàn]
堰[释义]挡水的堤坝:堤~。~塘。都江~(在中国四川省,是闻名中外的古代水利工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