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九大丧葬方式
1。土葬。
对中国来说,土葬是最古老的,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丧葬方式。在十大殡葬模式中,它也是该地区分布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民族,也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
2。火葬。
在古代都信奉落叶归根,并强调遗迹的完整性。因此,火葬被认为是异端,甚至是违背孝道道德的坏习惯。然而,直到宋朝、辽朝、晋朝、元朝,它才逐渐普及。
3。海葬。
它是将灰烬撒入大海,这被认为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这样的葬礼将有利于土地的保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风俗习惯的变化。
4。风葬。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露天葬,包括悬崖上的冻结和膨胀等,一般分布在东亚国家地区、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很早时期。但在中国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并不流行。这样,死者的尸体就被裸露在树木和荒野之下,还有人则把尸体放在棺材里,然后放在茅草和木板做的棺材棚子里。
5。天葬。
这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丧葬方式。这意味着当一个人死后,他或她会把尸体带到指定的地方,让鸟类和其他动物吃掉,以为它会把死者的灵魂带到天堂。
6。塔葬。
战争是中国藏族的丧葬习俗之一,被认为是最高尚以及最高的待遇,甚至是丧葬的最高标准。因此,埋葬被称为灵魂塔。一般来说,活佛升天或圆寂后,葬礼就会以这种方式进行。
7。树葬。
在中国古代,只有东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才普遍采用这种丧葬方式。然而,在现代,树葬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就是把死者亲属的骨灰撒在树下。
8。悬棺葬。
人死后,木棺被挂在插入悬崖表面的木桩上,或放置在悬崖洞、悬崖裂缝中,或部分悬吊在悬崖表面。往往险峻险峻,无法攀登。其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受欢迎,悬置的越高,就代表越尊重死者。
9。洞葬。
当一个人死了,几十个人把棺材搬来搬去,把沉甸甸的棺材搬到山上的死人洞里,然后一起转身离开。谁都不能再一次回首逝者,而且谁也不能再走进安息之所。
2.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为啥宋朝会出现火葬之风呢
中国封建时代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入土为安”这种儒家的丧葬观一直左右着中国丧葬风俗的导向。
正因为如此,火葬在思想开放的今天,仍有不少农村地区的人们不能接受。时至今日,我国土葬的比例仍然高达70%。古人认为人死后形与神、魂与魄各自分离,魂享受子孙的祭奠,魄则埋在地下,如果将火化,那是对死者的不敬。
3. 中国何时兴起火葬的
中国是1956年4月27日兴起火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保护耕地、节省土地资源等原因,一贯倡导火葬。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名高级官员联合签名,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
这些官员去世后基本为火葬,其中周恩来和邓小平根据其遗愿也未保留骨灰;唯一的例外是毛泽东的遗体至今尚未火葬,而是被防腐保存。
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首次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推行火葬、
并对不遵守该规定的国家职工实行处分,1997年7月21日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也有同样规定。
(3)中国哪里流行火葬扩展阅读:
有文字记载的火葬最早见之于先秦时期的文献,《墨子》、《列子》、《荀子》中都有记述。如《荀子》的《大略篇》说氐羌的俘虏,不担忧其被捆绑系累,而担忧死后不被焚烧。
《墨子·节葬下》说秦之西有仪渠之国,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上登遐,然后成为孝子。其意是说秦国的西方,有一个叫仪渠的国家,那里的人在亲属死后,就堆积柴草把尸体烧了。
烧的时候,青烟升天,这才算是孝子。此外,古代甘肃、青海地区的羌人亦有此葬俗。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僧人和信徒都实行火葬,逐渐影响到全国。
唐、五代、宋、元时期,民间火葬比较普遍,尤其风行于江南各省。隋唐以后,火葬之俗逐渐由夷狄之地传入中原汉人居住区。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自宋以来,此风日盛,相率焚烧,名曰火葬,习以成俗。瘟疫流行之后死人太多,
或贫贱之家无钱又无地埋葬时往往如此,《水浒传》中就有关于武大郎被火葬的描写。现代社会文明开放,移风易俗,国家大力提倡火葬。
4. 中国古代曾实行过火葬吗都是有哪些地方或族类
在我国古代,人死之后,由于地域的不同,丧葬习俗也不一,有三葬四葬之说。《大唐西域记》卷二称:“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日火葬,积薪焚燎;二日水葬,沈流漂散;三日野葬,弃林饲兽。”《南史•扶南国传》则日:“死者有四葬,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土葬则瘗埋之,鸟葬则弃之中野。”两书说法大同小异,其实一也。其中土葬外的其它葬法多见于边荒蛮夷之地;而火葬在人类的生活中很具有普遍性,不仅蛮地,中原汉地也流行这种习俗。
那么,中国的火葬滥觞于何时呢?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火葬。
火葬即用火焚化死人遗体,将骨装入容器,然后埋葬或保存。《礼记•檀弓上》云:“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可见,死后对遗体的处理方法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才是真正的火葬。
关于火葬风俗的起源,《辞海》、《辞源》都称始于佛教,最早盛行于古印度,是魏晋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的。《辞海》引《立世阿毗昙论》:“剡浮提人,若眷属死,送丧山中烧尸弃去,或置水中,或埋土里,或着空地。”按《高僧传》记载:“(鸠摩罗什)卒于长安,依外国法,以火焚尸。”其时为晋。《辞源》也称:“本为古印度丧制,随佛教入华而行于我国。”《魏书•释老志》也记载着:“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滑分碎”之语。这明言佛门有火化之俗。又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续笔》卷13“民俗火葬”条有云:“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其尸者所在皆然”。由洪迈的记载可以看出,一,明确点出火化始自佛门,二,宋时火葬已很流行了。
火葬之法当真是印度的“泊来品”吗?回答是否定的,《辞海》等书皆误。
中国真正的火葬可上溯到原始社会。近年考古工作已提供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火葬习俗源于原始社会的证据。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甘肃临洮县寺洼山的史前遗址时,发现一个盛着人类骨灰的大陶罐。寺洼文化层属原始社会晚期的一种青铜文化,可见,我国火葬之俗也远溯到原始社会晚期。据最新考古发现,我国辽东半岛新金县双房石棚墓葬内,有火烧人骨,随葬有陶壶和石纺轮,证实确为火化之墓。这座墓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火葬实例。关于这一点,已有国内专家进行了论证。
查考我国古代文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火葬习俗,如我国西部甘肃、青海等地区的少数民族。这在《列子•汤问》、 《吕氏春秋•义赏》、《苟子•大略》等篇均有记载。《墨子•节葬下》记载道: “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仪渠在今甘肃庆阳一带,这说明最晚在先秦时代,西北地区已有火葬,并且很流行了。
甘肃、青海皆是少数民族地区,如黄河上游寺洼山遗址就属于氐羌族原始文化层带,但这并不是说火葬只行于少数民族地区。黄河下游中原汉族之地火葬之事也并不鲜见。在山东鲁地,早在西汉时就有了火葬。1928年山东泰安出土一件石函(石棺),上面刻有铭文,日:“惟五风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司隶校尉卜伊,讨北海,四十战卒上谷,火葬家焉。”五凤二年为公元前56年,这恐怕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最早的火葬实例。
有宋一代,火葬较盛,在一些笔记野史此种记载屡见不鲜。值得提一点的是,传统的丧葬法为土葬,盖棺论定,入土为安,理学大盛后,正统思想抬头,注重风俗教化,因此宋、元、明、清官府明令禁火葬。但是,民间已成习俗,力禁难止,多不了了之。
元佚名笔记小说《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拾遗门”有“焚尸利害”一则故事。前半部云: “宋景定甲子(理宗景定五年,即1264年,时为南宋),建安未仓前谢六解妻周氏,六月无疾暴亡,其家谓死非其时,是晚便行火厝(葬也)。”作者最后议论道: “程知县曾有谕俗不得火葬文,极言火葬乃人之极刑,人之忍以父母遗体秉畀炎火,与炮烙之刑何以异!今大元禁民火葬,深得古人重用火刑之遗意。”清顾炎武《日知录》卷15“火葬”条云:“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宋史绍兴二十七年,监登闻鼓院(也称鼓院,古时皇帝为臣民上谏诉冤,在朝外置鼓,击而上闻,称登闻鼓)范同言: ‘今民俗有所谓火化者,生则奉养之具,惟恐不至,死则燔燕而捐弃之。’”按《宋史》卷125确有此事,范同上书皇帝陈述应禁止有伤风化的火葬。后来实行不力,国家又只好听之任之。
不仅民间,皇室成员也竞有火葬的。《新五代史》记载后晋“儿皇帝”石敬瑭的妻子死后,便“焚其骨,穿地而葬焉。”另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也记录了我国北至宁夏、西到四川、东达山东、南及浙江的广大地区都有火葬习俗的情况。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洛阳西区出土的北宋骨灰瓦罐、福州的北宋元丰年问的火葬墓、山西的宋、辽、金火葬墓以及云南西部的宋、元火葬墓等,都表明在华夏大地上火化的丧俗流行之广。现在的所谓移风易俗,实乃是对古代火葬传统的继承。
最后还应提一下“焚如”。焚如是古代一种把人烧死的酷刑,(焚如,烧也),始于王莽。《汉书•匈奴传下》:“(王)莽作焚如之刑,烧杀陈良等。”这虽是烧化人体,但不能称为火葬。
5. 实行火化的省份
1、按照中国的法律,可以说所有省份都是实行火化的
2、在实行火化的同时,在一些少数民族省份,比如新疆,宁夏,等,同时会有一些民族政策,是火化和其他形式的情形共存的。
6. 中国从哪年实行火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保护耕地、节省土地资源等原因,一贯倡导火葬。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名高级官员联合签名,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这些官员去世后基本为火葬,其中周恩来和邓小平根据其遗愿也未保留骨灰;唯一的例外是毛泽东的遗体至今尚未火葬,而是被防腐保存。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62]。首次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推行火葬,并对不遵守该规定的国家职工实行处分。1997年7月21日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也有同样规定[63]。但是推行并不顺利,尤其于实农村地区。第一,“入土为安”是很多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尤其很多老年人都很反对火葬。此外,很多农村的人对火葬也不太理解,他们把火化后的骨灰如土葬般照样地放进棺木然后在土葬,结果一样不能节省土地。有些农民更是公开抵制,强行进行土葬,结果政府当局也强行挖开坟墓,进行火葬。此外,有些人为了坚持进行土葬,更有行贿官员,进行假火葬,制作假“火化证明”。[64]
7. 中国古代有哪些奇奇怪怪的葬礼的方式呢
在中国古代丧葬传统里,最常见的应该就是土葬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坟墓。其实,在我国古代,还流传着很多种可能你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葬法,比如火葬、水葬、悬棺葬、天葬、塔葬等等。
一、火葬火葬起源于商代的一些除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中,主要流传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后来逐渐开始有南方人群加入到了火葬的行列中来,在云南、福建、四川等地都曾经发现过归于宋代的火葬墓穴。在清代,火葬作为满清旧体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火葬不仅仅被普通百姓广泛使用,很多的达官贵人在死后也开始采用了火葬的方法。
伴随着满清的入关,火葬就好比是一个古老的习俗一样,在各地开始风行。但终究因为火葬与当时的儒家思想是相违背的,所以是统治者对于火葬是明确禁止的,甚至还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然而,火葬的便捷性及低廉的花费等特性,使其一直处于屡禁不止的状态当中。
古代丧葬方法还有很多,其实,我们从以上几个不难看出,古代在丧葬活动中,虽然不乏简单、粗暴的行为,但也有很多其实是拥有大智慧的。
8. 中国什么地方流行火葬
中国几乎所有地方都流行火葬。
9. 请问中国哪些城市是土葬哪些是火葬 要是知道的话请分别例举出来。 !!!!!!
我国除了少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仍保留了土葬习俗,其他大部分地区都要求进行火葬。
火葬还是土葬,这个话题目前只是一个社会话题,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强制约束。只是社会上提倡火葬,以此来解决土地占用的问题和提高文明程度。但同时,基层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地、偏远山区仍实行土葬,因为这被认为是传统,不容破坏。
我国城市里原则上都要求的是火葬。设有相应的火葬场所。
你想问哪些城市有火葬或土葬,这个问题本身就不能准确回答。要想得到答案,要么你去亲自调查,要么去国家民政局咨询。
10. 火葬起源于什么
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应该说火葬的原因是受原始信仰和佛教影响的结果。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死后,其弟子火化其尸,各取骨灰保存起来,称之为舍利(梵语,意为佛骨),后世僧众死后,也都火化其尸,将骨灰装入匣内,藏之塔中(寺庙塔林即为此而设)。在唐以前,火葬也只在边远少数民族中流行,火葬在中原地区大量涌现,即至宋辽金时代比较盛行,也是佛教盛行之时 。北京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出现了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