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15到30岁的中国人有多少

15到30岁的中国人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2-06-30 08:29:39

Ⅰ 中国现阶段各年龄段人口数和各自占的比例是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现阶段各年龄段人口结构

(1)0-15岁(含不满16周岁): 17.8%(24719万人)

(2)16-59岁(含不满60周岁):64.9% (90199万人)

(3)60周岁及以上:17.3(24090万人)

其中65岁或以上:11.4% (15831万人)

(1)15到30岁的中国人有多少扩展阅读:

人口老年化问题突出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教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决定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

日本总务省今年9月公布的人口估算数据报告显示,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3514万,占总人数的27.7%,人数和比例均创新高;其中,65岁以上在职人口数量达到770万人,创下历年来的最高纪录,全体在职人员中,65岁以上者占11.9%,约39%的在职老人为临时工,达301万人。

而中国人口结果却和日本惊人的相似,这也是我国一直关注日本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而2016年中国老人数量已达1.5亿,占人口比重10.8%。以现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国老龄人口到了2020年将增加到1.73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

Ⅱ 中国人有多少

综合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发布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说,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
这个数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2000年11月1日零时)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均增加809万人,年均增长0.63%。国家统计局公报说,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
公报说,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占57.01%;男性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占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明显。
全国人总人口:至去年11月1日零时13.0628亿
流动人口:1.4735亿 跨省流动人口:0.4779亿
★性别构成 男性:67309万 女性:63319万
★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26478万 15-59岁人口:89742万 60岁及以上人口:14408万
★民族构成 汉族人口:118295万 各少数民族人口:12333万
★受教育程度 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人口:6764万 高中程度(含中专)人口:15083万 初中程度人口:46735万小学程度人口:40706万
★家庭户人口 家庭户:全国共有39519万户 家庭户人口:123694万 集体户人口:6934万户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3.13人
参考资料:《现代快报》

现在快14亿了吧

Ⅲ 第二次人口普查人口出生率

一、依据:中国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 59435万人;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 69458万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100818万人;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113368万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124261万人;

2002年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总人口:1242612226人
1996年统计年鉴:1995年中国总人口:121121万人

二、“验算资料”:统计局1983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年”人口统计数字,

1,1995年10月1日(抽样比为1.04%)——全国分年龄人口统计(表1):

——(本表是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抽样比为1.04%)

—1991年 出生的0-4岁中国人数为:901256人÷0,0104 = 8665,9万人

1995年出生0岁172308人÷0,0104 = 1656,80万人
1岁149659人÷0,0104 = 1400,56万人
2岁176120人÷0,0104 = 1693,46万人
3岁188911人÷0,0104 = 1816,45万人
4岁214258人÷0,0104 = 2060,17万人
5岁269053人÷0,0104 = 万人
6岁269091人÷0,0104 = 万人
7岁258517人÷0,0104 = 万人
8岁280753人÷0,0104 = 万人
9岁242811人÷0,0104 = 万人
10岁224016人÷0,0104 = 万人
11岁203234人÷0,0104 = 万人
12岁211852人÷0,0104 = 万人
13岁241613人÷0,0104 = 万人
14岁204026人÷0,0104 = 万人
15岁188956人÷0,0104 = 万人
16岁202060人÷0,0104 = 万人
17岁178302人÷0,0104 = 万人
18岁166616人÷0,0104 = 万人
19岁176800人÷0,0104 = 万人
20岁182449人÷0,0104 = 万人
21岁198485人÷0,0104 = 万人
22岁217540人÷0,0104 = 万人
23岁229840人÷0,0104 = 万人
24岁252296人÷0,0104 = 万人
25岁262479人÷0,0104 = 万人
26岁254907人÷0,0104 = 万人
27岁266519人÷0,0104 = 万人
28岁222316人÷0,0104 = 万人
29岁251580人÷0,0104 = 万人
30岁250244人÷0,0104 = 万人
31岁241765人÷0,0104 = 万人
32岁285183人÷0,0104 = 万人
33岁196715人÷0,0104 = 1891,5万人
34岁116980人÷0,0104 = 1124,8万人
35岁150701人÷0,0104 = 1449,0万人
36岁139968人÷0,0104 = 1345,8万人
37岁181141人÷0,0104 = 1741,7万人
38岁203826人÷0,0104 = 万人
39岁183709人÷0,0104 = 万人
40岁202816人÷0,0104 = 万人
41岁194547人÷0,0104 = 万人
42岁181798人÷0,0104 = 万人
43岁181502人÷0,0104 = 万人
44岁156287人÷0,0104 = 万人
45岁155341人÷0,0104 =1493,7万人
46岁148735人÷0,0104 =1430,1万人
47岁130893人÷0,0104 = 万人
48岁130855人÷0,0104 = 万人
49岁119370人÷0,0104 = 万人
50岁113515人÷0,0104 = 万人
51岁106693人÷0,0104 = 万人
52岁100909人÷0,0104 = 万人
53岁 99102人÷0,0104 = 万人
54岁103904人÷0,0104 = 万人
55岁98846人÷ 0,0104 = 万人
56岁88569人÷ 0,0104 = 万人
57岁98604人÷ 0,0104 = 万人
58岁95288人÷ 0,0104 = 万人
59岁94469人÷ 0,0104 = 万人
60岁95184人÷ 0,0104 = 万人
61岁86962人÷ 0,0104 = 万人
62岁92130人÷ 0,0104 = 万人
63岁80342人÷ 0,0104 = 万人
64岁74563人÷ 0,0104 = 万人
65岁81579人÷ 0,0104 = 万人
66岁67872人÷ 0,0104 = 万人
67岁70571人÷ 0,0104 = 万人
68岁61532人÷ 0,0104 = 万人
69岁56269人÷ 0,0104 = 万人
70岁59869人÷ 0,0104 = 万人
71岁52078人÷ 0,0104 = 万人
72岁46391人÷ 0,0104 = 万人
73岁43787人÷ 0,0104 = 万人
74岁40596人÷ 0,0104 = 万人
75岁36751人÷ 0,0104 = 万人
76岁31131人÷ 0,0104 = 万人
77岁27608人÷ 0,0104 = 万人
78岁25304人÷ 0,0104 = 万人
79岁21430人÷ 0,0104 = 万人
80岁20209人÷ 0,0104 = 万人
81岁17039人÷ 0,0104 = 万人
82岁14059人÷ 0,0104 = 万人
83岁11226人÷ 0,0104 = 万人
84岁9812人÷ 0,0104 = 万人
85岁7726人÷ 0,0104 = 万人
86岁6404人÷ 0,0104 = 万人
87岁4856人÷ 0,0104 = 万人
88岁3579人÷ 0,0104 = 万人
89岁 2941人÷ 0,0104 = 万人
90岁2281人÷ 0,0104 = 万人
91岁1507人÷ 0,0104 = 万人
92岁1182人÷ 0,0104 = 万人
93岁890人÷ 0,0104 = 万人
94岁598人÷ 0,0104 = 万人
95岁424人÷ 0,0104 = 人
96岁185人÷ 0,0104 = 人
97岁174人÷ 0,0104 = 人
98岁109人÷ 0,0104 = 人
90岁 49人÷ 0,0104 = 人
100岁以上:111人÷0,0104 = 1,1万人

2,1995年10月1日(抽样比为1.04%)——全国分年龄人口统计(表2):

——(本表是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抽样比为1.04%)

出生之年 抽样人数与年龄段 总人数 抽样比 出生总数

1995—1991年 出生的0-4岁中国人数为:901256人÷0,0104 = 8665,9万人
1990—1986年出生的5-9岁中国人为: 1320225人÷0,0104 =12694,4万人
1985—1981年出生的10-14岁中国人为: 1084741人÷0,0104 = 10430,2万人
1980—1976年出生的15-19岁中国人为:912734人÷0,0104 = 8776,3万人
1975—1971年出生的20-24岁中国人为: 1080610人÷0,0104 =10390,5万人
1970—1966年出生的25-29岁中国人为: 1257801人÷0,0104 =12094,2万人
1965—1961年出生的30-34岁中国人为: 1090887人÷0,0104 =10489,3万人
1960—1956年出生的35-39岁中国人为: 859345人÷0,0104 = 8262,9万人
1955—1951年出生的40-44岁中国人为: 916950人÷0,0104 = 8816,8万人
1950—1946年出生的45-49岁中国人为: 685194人÷0,0104 =6588,4万人
1945—1941年出生的50-54 岁中国人为: 524123 人÷0,0104 =5039,6万人
1940—1936年出生的55-59岁中国人为: 475776人人÷0,0104 =4574,8万人
1935—1931年出生的60-64岁中国人为: 429181人÷0,0104 =4126,7万人
1930—1926年出生的65-69岁中国人为: 337823人÷0,0104 =3248,3万人
1925—1921年出生的70-74岁中国人为: 242721人÷0,0104 =2333,9万人
1920—1916年出生的75-79岁中国人为: 142224人÷0,0104 =1367,5万人
1915—1911年出生的80-84岁中国人为: 72345人人÷0,0104 =685,6人
1910—1906年出生的85-89岁中国人为: 25506人÷0,0104 = 245,3万人
1905—1901年出生的90-94岁中国人为: 6458人÷0,0104 = 62,1万人
1900—1896年出生的95-99岁中国人为: 941人÷0,0104 =9,0万人
1896年以前出生的100岁以上中国人为: 111人÷0,0104 = 1,1万人

3,从以上“统计数字”中,摘录出“1962—1958年”的数字进行解析

1962年出生 33岁:196715人÷0,0104 =1891,49万人:

1)出生率是1962年总人口67259万中的28,122 ‰;1983年公布的出生率是37.01‰
2)1962年出生的中国人,在33年时间中死亡与离开中国的人数,竟占1962年总人口8,888 ‰

1961年出生 34岁:116980人÷0,0104 =1124,80万人
1)出生率是1961年总人口65859万中的17,078 ‰;1983年公布的出生率是18.02 ‰
2)1961年出生的中国人,在34年时间中死亡与离开中国的人数,仅占1961年总人口0,924 ‰

1960年出生 35岁:150701人÷0,0104 =1449,04万人
1)出生率是1960年总人口66207万中的21,886 ‰;1983年公布的出生率是20.86 ‰
2)1960年出生的中国人在35年时间中,不仅没有1人死亡或离开中国,反而比1983年公布的“1960年出生人口1382,4万人”,增多了66,64万人,(等于1960年总人口数66207万人的1 ‰)

1959年出生 36岁:139968人÷0,0104 =1345,84万人
1)出生率是1959年总人口67207万中的20,025 ‰;1983年公布的出生率是24.78 ‰
2)1963年出生的中国人在36年时间中死亡与离开中国的人数,仅占1963年总人口4,755 ‰

1958年出生 37岁:181141人÷0,0104 =1741,74万人
1)出生率是1958年总人口65994万的26,392 ‰;1983年公布的出生率是29.22 ‰
2),1963年出生的中国人中。在37年时间中死亡与离开中国的人数,仅占1963年总人口2,828 ‰

重要提示:

我从中国统计局所公布的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抽样比为1.04%)中摘录出1958——1962年出生的中国人,在1995年10月1日仍然活在中国的人数,用1960年的前两年(1959年、1958年)和后两年(1961年、1962年)的数字对比,来展示1983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年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存在人为的“计算错误”!——1960年出生在中国的中国人,经过35年,在1995年10月1日进行1% 抽样调查时,不仅没有一个人死亡或离开中国,甚至还比1983年的中国统计局所公布的“1960年人口出生率20,86 ‰”要多出666378人;也就是说1960年中国人口66207万人,出生率20,88 ‰是存在人为的“计算错误”!

相比之下:

1)1958年出生的1928,34万中国人,在1995年10月1日进行全国人口“1%人口抽样调查时 (抽样比为1.04%) 的“数据”说明:只有1741,74万中国人仍然活在中国;另外186,6万中国人已经死亡或离开了中国。这186,6万人,相当于1958年中国总人口65994万人中的2,827‰ ;

2)1962年出生的2489万中国人,在1995年10月1日进行全国人口“1%人口抽样调查时 (抽样比为1.04%) 的“数据”说明:只有1891,5万中国人仍然活在中国;另外597,5万中国人已经死亡或离开了中国。这597,5万人,相当于1962年中国总人口67259万人中的8,88 ‰ ;

3)1960年出生的1382,4万中国人,在1995年10月1日进行全国人口“1%人口抽样调查时 (抽样比为1.04%) 的“数据”说明:经过35年,仍然有1449万中国人活在中国,既没有一个中国人已经死亡,也没有一个中国人离开了中国。值得研究的是:这1449万中国人,相当于中国在1960年总人口65994万人中的21,88‰ ,比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60年人口出生率20,88 ‰还要高。如果用1995年还活着的(出生于1960年的)1449万中国人同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60年出生人口1382,4万相比,长达35年的时间不仅没有一个人死亡或离开中国,反而增多了66,6万人,这难道就不能说1983年国家统计局在公布1960年人口统计数字的时候,人为地“制造”了“计算错误”?恰恰是这样的“计算错误”,导致中国与外国的“反毛者”没完没了地炮制“中国大跃进时期‘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文章和舆论,成为“反毛者”赖以攻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攻击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依据”与“由头”!

4)我们还看到这样的事实:被“反毛者”经常用来“论证” 1959年——1961年,“非正常死亡”和“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1962年和1958年,在1996年公布的“1995年10月1日进行全国人口1%人口抽样调查时 (抽样比为1.04%) 的数据”中,这两年的出生人口经过33年和37年,在1995年仍然存在的人数,同1983统计局公布的1962年和1958年的人口出生率进行比较,这两年的人口死亡或离开中国的数字,并不低于“1959—1961年”!在1960年出生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死亡或“饿死”, 与1960年紧相连的1961年和1959年出生的中国人,在经过34年和36年之后,直到1995年10月1日,仍然有1124,8万人和1345,8万人活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

5)按照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1961年总人口是65859万人,出生率是18.02 ‰ ,出生人口数为1184,78万人;按照1995年10月1日“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61年出生的中国人还有1124,8万人没有死亡或离开中国。经过34年时间的“颠簸”,1961年出生的中国人只有59,98万人死亡或离开中国,同1961年的人口总数65859万人相比较,仅占“0,00091”;同1961年出生人口1184,78万人相比,仅占万分之五;

6)按照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1959年总人口是67207万人,出生率是24.78 ‰ ,出生人口数为1665,39万人;按照1995年10月1日“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59年出生的中国人还有1345,8万人万人没有死亡或离开中国。经过36年时间的“颠簸”,1959年出生的中国人只有319,59万人死亡或离开中国,同1961年的人口总数67207万人相比较,仅占“0,004756”;同1961年出生人口1665,39万人相比,仅占19,19‰;

简短的“评说”

依据以上的“数据”展示,按照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和199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5年10月1日“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我们能不能这样的“评说”:

1)1983年公布的“国家统计局关于1949——1982年中国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关于“1957——1963年”的人口统计数字,存在着人为的“计算错误”!——这样的“计算错误”是人为的,完全是可以通过必要的验算在公布之前发现与修正的“错误”!——中国和外国的“反毛者”就是利用这种人为的“计算错误”,不断炮制出大跃进时期“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形形色色的“舆论”与“文章”,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的毛泽东时代、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没完没了诬蔑、丑化、抹黑、攻击……

2)国家统计局在1996年公布的“1995年10月1日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用“1,04% ”的抽样调查结果,揭示出1983年人口统计数字的“计算错误”上人为的、是可以通过验算来发现并进行修正的。为什么要把这种存在“计算错误”的统计数字匆匆忙忙地公布?难道同1983年前后中国出现一些党政干部和文化人士不满足于只否定“文革”,竭力要求并主张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进行全面彻底否定的“活动”无关?

3)事实上,墨写的谎言总是要被客观存在的事实戳破:“反毛者”经常用“1962年”和“1958年”的人口统计数字来“旁证”中国在“1959年—1961年”有数千万中国人“非正常死亡”或“饿死”;1995年10月1日进行的全国人口1%的抽样调查数字却用无情的事实说明了1983年统计局所公布的中国“1949—1982年”人口统计数字确实存在着认为的“计算错误”!特别是“1957—1963年”期间的人口统计数字,以及1959年与1960年整整相差“1000万”以及为了“补漏”而造成更多“漏洞”的情况,进一步说明“计算错误”原本就是人为的“计算错误”!因为1995年的抽样调查结果,已经用“1959—1961年”出生人口在1995年的“存活数字”具体地说明了:这三年的出生人口在1995年的死亡“比例”,事实上低于1958年和1962年出生人口在1995年的死亡“比例”:1958年和1962 年的出生人口是:1928,34万人+ 2489万人,共计4417,34万人;已经死亡或离开中国的人数是186,6万人+597,5万人,共计为784,1万人,两年平均的死亡或离开中国的人数比例为17, 75 % 。相比之下.从1959年—1961年,这三年出生人数共计为4232,57万人,死亡或离开中国的人数共计为717,46万人,这三年平均的死亡或离开中国的人数比例为16,95% 。

至于下一步验算,还需要逐步从多个的途径去进行!

Ⅳ 20-25岁的中国人有多少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所以目前还是青壮年占的比例高.但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未来会趋向严重.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
全国老龄办于2月23日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报告》分三部分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报告》提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着、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第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第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报告》强调,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以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特别是2030-2050年间人口老龄化高峰的严峻挑战。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严重滞后,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短短25年,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时间十分紧迫。 《报告》最后建议,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Ⅳ 全中国有多少年轻人、

年轻人一般指20~30岁的人,在中国,这个比例大概是总人口数的15%左右,中国现在共有15亿人,所以中国现在大概有:15*15%=2.25(亿)年轻人
另外,这一部分年轻人大部分是处于20~25岁的年轻人,大概能占到20~30岁年轻人的70%

Ⅵ 中国人 的年龄人数 如 0岁到10岁有多少人 10岁到20岁有多少人 .......

0到10有115986人10到20有231569人

Ⅶ 我想问一下全国大概有多少的16-29岁的女性同胞

你看看这个:1995年出生0岁172308人÷0,0104 = 1656,80万人
1岁149659人÷0,0104 = 1400,56万人
2岁176120人÷0,0104 = 1693,46万人
3岁188911人÷0,0104 = 1816,45万人
4岁214258人÷0,0104 = 2060,17万人
5岁269053人÷0,0104 = 万人
6岁269091人÷0,0104 = 万人
7岁258517人÷0,0104 = 万人
8岁280753人÷0,0104 = 万人
9岁242811人÷0,0104 = 万人
10岁224016人÷0,0104 = 万人
11岁203234人÷0,0104 = 万人
12岁211852人÷0,0104 = 万人
13岁241613人÷0,0104 = 万人
14岁204026人÷0,0104 = 万人
15岁188956人÷0,0104 = 万人
16岁202060人÷0,0104 = 万人
17岁178302人÷0,0104 = 万人
18岁166616人÷0,0104 = 万人
19岁176800人÷0,0104 = 万人
20岁182449人÷0,0104 = 万人
21岁198485人÷0,0104 = 万人
22岁217540人÷0,0104 = 万人
23岁229840人÷0,0104 = 万人
24岁252296人÷0,0104 = 万人
25岁262479人÷0,0104 = 万人
26岁254907人÷0,0104 = 万人
27岁266519人÷0,0104 = 万人
28岁222316人÷0,0104 = 万人
29岁251580人÷0,0104 = 万人
30岁250244人÷0,0104 = 万人
31岁241765人÷0,0104 = 万人
32岁285183人÷0,0104 = 万人
33岁196715人÷0,0104 = 1891,5万人
34岁116980人÷0,0104 = 1124,8万人
35岁150701人÷0,0104 = 1449,0万人
36岁139968人÷0,0104 = 1345,8万人
37岁181141人÷0,0104 = 1741,7万人
38岁203826人÷0,0104 = 万人
39岁183709人÷0,0104 = 万人
40岁202816人÷0,0104 = 万人
41岁194547人÷0,0104 = 万人
42岁181798人÷0,0104 = 万人
43岁181502人÷0,0104 = 万人
44岁156287人÷0,0104 = 万人
45岁155341人÷0,0104 =1493,7万人
46岁148735人÷0,0104 =1430,1万人
47岁130893人÷0,0104 = 万人
48岁130855人÷0,0104 = 万人
49岁119370人÷0,0104 = 万人
50岁113515人÷0,0104 = 万人
51岁106693人÷0,0104 = 万人
52岁100909人÷0,0104 = 万人
53岁 99102人÷0,0104 = 万人
54岁103904人÷0,0104 = 万人
55岁98846人÷ 0,0104 = 万人
56岁88569人÷ 0,0104 = 万人
57岁98604人÷ 0,0104 = 万人
58岁95288人÷ 0,0104 = 万人
59岁94469人÷ 0,0104 = 万人
60岁95184人÷ 0,0104 = 万人
61岁86962人÷ 0,0104 = 万人
62岁92130人÷ 0,0104 = 万人
63岁80342人÷ 0,0104 = 万人
64岁74563人÷ 0,0104 = 万人
65岁81579人÷ 0,0104 = 万人
66岁67872人÷ 0,0104 = 万人
67岁70571人÷ 0,0104 = 万人
68岁61532人÷ 0,0104 = 万人
69岁56269人÷ 0,0104 = 万人
70岁59869人÷ 0,0104 = 万人
71岁52078人÷ 0,0104 = 万人
72岁46391人÷ 0,0104 = 万人
73岁43787人÷ 0,0104 = 万人
74岁40596人÷ 0,0104 = 万人
75岁36751人÷ 0,0104 = 万人
76岁31131人÷ 0,0104 = 万人
77岁27608人÷ 0,0104 = 万人
78岁25304人÷ 0,0104 = 万人
79岁21430人÷ 0,0104 = 万人
80岁20209人÷ 0,0104 = 万人
81岁17039人÷ 0,0104 = 万人
82岁14059人÷ 0,0104 = 万人
83岁11226人÷ 0,0104 = 万人
84岁9812人÷ 0,0104 = 万人
85岁7726人÷ 0,0104 = 万人
86岁6404人÷ 0,0104 = 万人
87岁4856人÷ 0,0104 = 万人
88岁3579人÷ 0,0104 = 万人
89岁 2941人÷ 0,0104 = 万人
90岁2281人÷ 0,0104 = 万人
91岁1507人÷ 0,0104 = 万人
92岁1182人÷ 0,0104 = 万人
93岁890人÷ 0,0104 = 万人
94岁598人÷ 0,0104 = 万人
95岁424人÷ 0,0104 = 人
96岁185人÷ 0,0104 = 人
97岁174人÷ 0,0104 = 人
98岁109人÷ 0,0104 = 人
90岁 49人÷ 0,0104 = 人
100岁以上:111人÷0,0104 = 1,1万人

2,1995年10月1日(抽样比为1.04%)——全国分年龄人口统计(表2):

——(本表是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抽样比为1.04%)

出生之年 抽样人数与年龄段 总人数 抽样比 出生总数

1995—1991年 出生的0-4岁中国人数为:901256人÷0,0104 = 8665,9万人
1990—1986年出生的5-9岁中国人为: 1320225人÷0,0104 =12694,4万人
1985—1981年出生的10-14岁中国人为: 1084741人÷0,0104 = 10430,2万人
1980—1976年出生的15-19岁中国人为:912734人÷0,0104 = 8776,3万人
1975—1971年出生的20-24岁中国人为: 1080610人÷0,0104 =10390,5万人
1970—1966年出生的25-29岁中国人为: 1257801人÷0,0104 =12094,2万人
1965—1961年出生的30-34岁中国人为: 1090887人÷0,0104 =10489,3万人
1960—1956年出生的35-39岁中国人为: 859345人÷0,0104 = 8262,9万人
1955—1951年出生的40-44岁中国人为: 916950人÷0,0104 = 8816,8万人
1950—1946年出生的45-49岁中国人为: 685194人÷0,0104 =6588,4万人
1945—1941年出生的50-54 岁中国人为: 524123 人÷0,0104 =5039,6万人
1940—1936年出生的55-59岁中国人为: 475776人人÷0,0104 =4574,8万人
1935—1931年出生的60-64岁中国人为: 429181人÷0,0104 =4126,7万人
1930—1926年出生的65-69岁中国人为: 337823人÷0,0104 =3248,3万人
1925—1921年出生的70-74岁中国人为: 242721人÷0,0104 =2333,9万人
1920—1916年出生的75-79岁中国人为: 142224人÷0,0104 =1367,5万人
1915—1911年出生的80-84岁中国人为: 72345人人÷0,0104 =685,6人
1910—1906年出生的85-89岁中国人为: 25506人÷0,0104 = 245,3万人
1905—1901年出生的90-94岁中国人为: 6458人÷0,0104 = 62,1万人
1900—1896年出生的95-99岁中国人为: 941人÷0,0104 =9,0万人
1896年以前出生的100岁以上中国人为: 111人÷0,0104 = 1,1万人

Ⅷ 中国人有多少

正是因为人口太多、增长太快,中国才实行计划生育,那么中国人口到底有多少?很多人认为,由于农村大量超生隐瞒,中国实际人口早就超过15亿,甚至达到16亿了。其实笔者在《要是当年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会怎么样?》一文已经分析,即使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最夸张估计,到2005年中国人口也不可能达到15亿[1]。

统计数据最权威的要算国家统计局了,2006年9月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3.07亿人,比2000年底时增加了4050万人。这是经过2005年底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后,汇总出的最新数据。

但是,在2006年8月底出席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总结表彰暨技术业务总结研讨会时,国家统计局局长指出:“目前人口调查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全国人口数大于各地汇总数。多年来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2003年时统计局经过自己调查测算的全国总人口数为12.92亿人,而各地汇总数只有12.60亿人,两者差距3200多万人;2004年这一差距竟然进一步扩大到4600多万人[2]。就是说2005年底的13.07亿人口有超过4600万的水分,实际各地汇总人口只有12.6亿。与笔者在《从统计数字看调整人口政策的急迫性》一文的推测完全一致[3]。

4000多万中国人哪儿去了?国家统计局认为主要是流动人口问题,各地都从本地的角度考虑,不希望人口数高于户籍人口和规划指标,以致影响人均指标和政绩。但是国家统计局2005年的调查发现2005年底流动人口数只有1.47亿人,这1.47亿人口能够误差4600万?

其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水分开始于2000年之前。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总人口只有12.426亿。这个数据比1999年国家统计局公告的1999年年底总人口少1648万,比1998年年底少549万。于是按照人口普查办公告的1.81%漏报率(却不考虑重报)进行校正,将这个数据修正为12.658亿。就是说2000年人口水分就已经有2322万。

对于1990年代以来的超低生育率,人口学界也认为是2000年人口普查漏报。将生育率修正成1.8,成为“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的依据。

2000年人口普查的1.81%漏报率到底准确不准确呢?漏报是否严重?我们比较一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4]、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5]、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6]。其中第三、四次人口普查由于当时流动人口不多,被人口学界公认是很准确的。

2000年、1990年、1982年人口普查历年出生人口数(万)

近年每年儿童死亡40-50万人,自杀29万人左右,事故死亡13万左右。根据1990年全国生命表(两性合计),每1000个出生婴儿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7]。平均每年死亡0.22%。

从上表可见,1945年到1990年出生人口(2000年时候的10-55岁),2000年人口普查为91618万人,1990年普查为90759万人,2000年普查反而比1990年的人口普查多出859万(照道理说,2000年普查应该减少1997万才是,因为这10年共有2.2%左右的死亡人口),说明重报多于漏报2000多万。

1945年到1982年人口(2000年时候的18-55岁),2000年人口普查为73097万,1990年普查为73192万,1982年普查为73677万, 2000年人口普查只比1990年普查少94万,比1982年普查少580万。依照每年死亡0.22%的比例,1982年的73677万人口(0-37岁)到2000年的时候会减少到70750万;1990年的73192万人口(8-45岁)到2000年的时候会减少到71582万。但是2000年的时候1945年到1982年出生人口却还有73097万,说明重报多于漏报,18-55岁人群净重报2000万左右。

人们担心流动人口导致漏报增加,但其实流动人口越多就越容易重报。比如城市晚上大街上空旷旷的,人都静止在家里,挨家挨户计算人口,能够比较得到准确的数字(就像1982年、1990年的人口普查);白天人都离开家,这个时候计算人口,一个人在蔡锷路被数了,到中山路又被数一次,到黄兴路可能还被数一次,当然另外一些人可能没有数到,但是被重数到的概率毕竟比没有被数到的概率大。同样的人口,只要动起来,就会给人城市人满为患的感觉。

中国流动人口主要是18到40岁的青壮年,那么我们看看2000年18到40岁人口(1960年到1982年出生人口),这个年龄段2000年人口普查为50555万,1990年普查为50196万(到2000年应该减少2.2%),1982年普查为50324万(到2000年应该减少3.96%),2000年人口普查反而比1990年普查多359万(逻辑上应该少1104万),比1982年普查少231万(逻辑上应该少1993万),说明2000年普查重报明显多于漏报(净重报1000多万)。

有人说低年龄组存在严重漏报。我们再看看低年龄组的漏报情况。1990年普查显示0-9岁人口(1981年到1990年出生)共有21578万,2000年普查显示这个年龄组人口为22743万,比1990年普查多出1165万,每年多出来116万,似乎1990年0-9岁人口漏报5.4%。但是2000年后历次年度1‰人口抽样调查却支持1990年普查结果,提示2000年对于1981年到1990年出生人口有重报。2003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1984年到1988年人口为10664万,比2000年普查的11379万少716万,每年少143万;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1983年到1987年人口为10252万,比2000年普查的10928万少676万,每年少135万;2001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1982年到1991年人口为22339万,比2000年普查的22839万少499万,每年少50万。结合三次1‰人口抽样调查和两次人口普查,发现1990年普查的低年龄组净漏报也不严重。

再拿1982年0-9岁年龄组(1973-1982年出生)为例,1982年普查显示该年龄组为20544万;1990年普查显示为20700万,比1982年只多出156万,每年多15.6万;2000年普查显示这个年龄组为20444万,比1982年普查少100万,每年少10万。就是说1982年普查的低年龄组也是准确的。

有人根据小学在校人数来推测生育率,说1990年以来的出生人口有漏报,将生育率修正成1.8。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毛入学率的分母。

小学毛入学率=小学在校学生总数÷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100%。

由于有留级等现象,毛入学率往往大于100%(发达国家也在103-110之间)。我国小学毛入学率:依照《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或《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我们小学毛入学率在104-110%之间[8];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我们小学毛入学率在120%左右[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中国小学毛入学率在115-120%[10]。广少奎等国内学者也认为2001年中国小学毛入学率是123% [11]。地区越发达,小学毛入学率就越接近100%,但是北京市朝阳区2000年都还是123.6% [12],那么全国小学毛入学率在120%是可信的。

地方政府(比如北京朝阳区)的局部抽样可以掌握准确的毛入学率,但是国家教育部只可能掌握毛入学率的分子(小学在校学生总数),不可能掌握分母(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教育部的分母来自计生委和国家统计局(经过“修正”了的)。因此要是依照小学在校人数来推测出生人口的话,必然导致15-20%的虚高。

等于是教育部从计生委借来分母,而人口学家又从教育部借来分子来推测分母,等于将计生委的分母拿回去了,其结果当然与计生委和统计局的一致。

有些学者用小学招生人数来推断中国的生育率,认为第五次人口普查有漏报。我国小学入学年龄是满6岁,由于入学时间是9月,意味着最小的是6岁,最大的接近7岁,大多数人已经超过6.5岁。《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中国1990年以来小学平均新生年龄为6.9-7.0岁。因此小学新生相当于7年前的出生人口。我们比较一下小学招生人数与人口普查出生人口的差别。

1990年普查显示1990年出生只有2322万,2000年显示有2621万,如果说是1990年漏报的话,那么为什么单独那一年数字突然变化那么大,而1989、1988年却没有那么大?因此1990年的出生暂不考虑。从上表可见,1991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出生人数比小学招生人数比少8-20%,尤其是1994年以来普查出生比招生少15%-21%。看来漏报严重。但是需要考虑另外一些因素:
1、一年级也存在重读现象(虽然这个比例在降低)。
2、我国小学净入学率不断升高,现在已经在99%以上,缀学率不断下降。
3、农民工孩子的流动性:1990年代虽然有农民工,但是当时他们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农村,随着国家政策的放松和民工学校的建立,以及城市学校因为小学人数剧减而招生民工子女,使得农民工孩子在2000年之后大量进城。农民工的流动性也就导致他们孩子的流动性,在农村学校入学一次,几个月后在城市A小学入学一次,再过几个月又在城市B小学入学一次。
4、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进城年轻农民工的数量增加,几年前进城的年轻民工结婚生子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进城的民工孩子的绝对数也不断增加。

因此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994年以来的出生人口漏报并没有想象的严重,有10%的漏报就不错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生育率只有1.22,那么加上10%的漏报,生育率也只有1.3,远没有人口学界和统计局所认为的1.8。即便真的有20%的漏报,生育率也不到1.5。

就算2000年以来每年出生1283万左右有10%的漏报,那么也只有1411万,比统计局修正的1711万要少。

就是说,即便低年龄组有一些漏报,但总体来说,重报远远多于漏报,2000年人口普查的12.426亿人口本身就有水分,就不应该修正成12.658亿。

那么我们再来看2000年之后的人口水分为什么逐年上升。2001、2002、2003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0-4岁人口分别为6938、6581、6413万,平均每年分别出生1388、1316、1283万,这些数据是连续一致的,也与2000年人口普查是一致的,生育率只有1.3左右。但是人口学界认为是出生漏报,将生育率修成为1.8左右,经过修正后,2001、2002、2003年的0-4岁人口变成了9287、8896、8553万,每年出生人口比客观数据多出450万左右。2000年到2005年又虚报出2270万左右,加上2000年本身的2322万,总水分就达到4600万,这就是现在客观数据与公布数据的差值!

笔者在《从统计数字看调整人口政策的急迫性》一文采纳统计局总人口(2005年底13.0756亿)推测中国今后人口高峰在13.4亿[3];但是既然2005年底只有12.6亿人口(甚至可能不到12.6亿),那么要是不停止计划生育的话,中国人口高峰估计连13亿都难以达到。那么意味着中国人口结构严重畸形,未来养老金和劳动力的短缺远远比目前的认识要严重。

Ⅸ 谁知道中国人平均年龄多少

中国人的现在的平均寿命为69.98岁。

人类的人口平均寿命,因其时代不同、地区不一样,因而差别很大,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口平均寿命也是不断增长的。大量的统计资料证明,现代人的人口平均寿命已大大超过古代人。有关资料显示,大约在两千年以前,人类的人口平均寿命约为20岁;18世纪增长到 30岁左右;19世纪末期,也还仅仅平均为40岁上下;1980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已达61岁,发达国家为72岁,发展中国家为57岁:1985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提高到62岁,发达国家为73岁,发展中国家为58岁。冰岛及日本为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均为77岁。科学家预言,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将攻破癌症难关,那时候,人类的人口平均寿命将再次飞跃,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将超过80岁。全球最长寿的前10名国家依次为: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新加坡、希腊、以色列、意大利和瑞典,这些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都超过了78岁。全球人均寿命最短的国家是非洲地区的塞拉利昂,1997年的平均寿命仅为36.62岁,比全球最长寿的日本人整整少40岁

阅读全文

与15到30岁的中国人有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的皇家橡树是什么 浏览:644
英国人是怎么做生意的 浏览:463
意大利图片验证码怎么输入 浏览:473
印度有哪些药品是正品 浏览:184
印尼开斋节都干什么 浏览:458
拜登为什么打伊朗 浏览:34
英国死亡人员有多少 浏览:386
印尼生肖烟多少钱一包 浏览:382
10万伊朗币多少钱 浏览:902
在印度说元气周期爆棚是什么意思 浏览:205
意大利妹子教你怎么学习中文 浏览:400
越南留学生签证怎么办理 浏览:736
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的哪个小镇 浏览:517
在越南投资有什么优惠 浏览:877
印度人做鸡心怎么做 浏览:490
如何做英国的饼 浏览:317
越南约会吃什么 浏览:148
印度收视率为什么那么高 浏览:462
伊朗的波斯人信什么教 浏览:884
印尼怎么打入中国移动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