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车王韩魏是哪里人

中国车王韩魏是哪里人

发布时间:2022-07-02 06:09:14

⑴ 这张图里韩魏之间那块白的是谁的

这一个白块国家是周。既周天子的领地都城为洛邑。

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同年赧王病死,秦夺九鼎,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⑵ 春秋战国 韩 魏 燕 赵 秦 齐 楚 这七个国家分别是在中国的什么地方

燕:都城为 蓟, 蓟在今北京;
赵:都城为 邯郸,邯郸在今河北邯郸;
齐:都城为 临淄,临淄在今山东淄博;
魏:都城为 大梁,大梁在今河南开封;
韩:都城为 郑, 郑即在今河南新郑;
秦:都城为 咸阳,咸阳在今陕西咸阳;
楚:都城为 郢, 郢即在今湖北荆州。

⑶ 战国的四大名将分别叫什么是哪国人,而他们是怎么死的

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抗击匈奴,在赵国的政治军事活动。 抗击匈奴 终其一生,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 约在赵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为一位富有韬略的边将。他常居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 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 他和军民约定:一旦匈奴入侵,未得出击号令,一律速将人马物质全部退入堡垒固守,不得轻易出击。 这样坚持数年,军队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 但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亦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 赵王闻听传言,便责备李收。 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取代他。 新将领守边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 出战多数失利,损失伤亡很重,边民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 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守,李牧谢绝,坚称有病,闭门不出。 赵王再三勉强, 李牧才说:“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赵王应允,于是李牧再度到了边地。 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数年一无所得。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边地军卒得到丰厚的供养而未能效,也都想请求一战。 于是李牧精选战车1300乘,精骑1.3万匹,勇士五万人,射手10万人,加紧演习战术。同时放纵边民畜牧,使民众布满原野,诱使匈奴入侵。 匈奴小股人马侵入时,赵军假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 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便率大军入侵,李牧常设奇阵, 用两侧包抄,痛击敌人,大破匈奴10余万骑。 接连又灭掉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 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 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 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政治军事活动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孝成王二十年(前 246年)以后。 这一年,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 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 两年后,悼襄王继位。 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 悼襄王二年(前 243年)他带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 此时,秦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 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 赵王迁二年(前 234年),秦大将桓(齿奇)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 三年(前 23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 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今河北高城县西南),桓(齿奇)兵败潜逃。 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齿奇)(杨端在《战国史》中认为他就是樊于期)之首。 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 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四年(前 233年),秦再度出兵攻赵之番吾(今河北平山县), 李牧出击,秦军败逃,但赵的军力损失也很大。 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 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赵正迁七年(前 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国, 率上党兵卒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瑞和率河间兵卒进围赵都邯郸。 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倾全军抵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 冤死 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 而更大的忧患还在朝中,昏聩的赵王迁, 对那个诬陷过廉颇的秦国间谍郭开宠信不疑。 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又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 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 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 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 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 并罢黜废免了司马尚。 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 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廉颇 主要事迹 战国后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诸侯国, 都想要称雄天下,相互兼并的斗争十分激烈,战争的烽火燃遍了整个中国大地。 频繁的战争产生了众多的军事家, 赵国的廉颇就是活跃在当时军事舞台上的着名将领。 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当时赵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各一部分, 国都邯郸是历代的军事要地。 赵国的西邻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不断向东扩张势力。 使赵国面临着被秦国逐渐蚕食的威胁。赵国以廉颇为干城,使秦国难以东进。 他骁勇善战,名振天下,前后四十多年,为赵国的生存,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公元前三0六年,秦昭王即位。他在安定了国内的局势以后, 便不断派兵进攻赵国。 廉颇率领赵军奋力抵抗,打退了秦军的数次进攻,迫使秦王只好和赵国讲和。 公元二八五前年,秦昭王和赵惠文王约定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会谈, 秦国暂时停止了对赵国的进攻。 公元前二八三年,廉颇率领赵国军队打败了齐国,夺取了阳晋(今山东郓城县西)。 当年,他因战功被赵惠文王拜为上卿,主持赵国的军事。 从此,廉颇的声名也就传遍了各个诸侯国,使赵国保持了此较强大的地位。 公元前二六五年,秦、赵双方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下)相峙。 这时,赵惠文王已死,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 赵国的国势已大不如前,廉颇统帅赵军,他针对秦强赵弱的形势, 采取守势,筑垒坚守,不与秦军直接交锋。 秦军多次挑战,廉颇坚守不出,想以长期坚壁固守消耗、疲惫对方, 迫使秦军不战自退。 秦军屡屡求战不得,就千方百计地想要去掉廉颇。 他们散布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假如赵括担任大将, 秦国就非败不可了。” 赵王不知是计,轻信了谣言,埋怨廉颇坚守不战, 有失国威,改派赵括为将代替廉颇。 赵括虽然自幼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 他指挥军队和秦军交战,被打得落花流水。 赵括本人被杀,四十馀万赵国官兵被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大军。 这时,赵王后悔不迭,才重新起用廉颇统兵。 公元前二五一年,燕王听从丞相栗腹的意见, 以为长平一战,赵国国内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大概有机可乘,就派兵进攻赵国。 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英勇奋战,大破燕军,杀死了燕车主将栗腹, 并乘胜进军,包围了燕国,燕国只好割地求和。 廉颇因功封为信平君,代理相国。 负荆请罪 廉颇不但勇猛善战,而且顾大局,识整体,勇于改错,有着高尚的品德。 这更使他在战国后期的军事将领中出类拔萃,受到各国的尊重。 公元前二七九年,赵国的外交家蔺相如因为先后挫败了秦王的诡计, 维护了国家尊严,被拜为上卿,位居于廉颇之上。 起初廉颇自恃战功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但相如总是主动避让。 后来廉颇知道蔺相如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让秦国有机可乘, 才处处忍辱让步,于是感到十分惭愧,就解开上衣, 背负荆条,去蔺相如家请罪。 他见到蔺相如即跪倒在地,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宽恕。 他们从此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 和共同扶助赵国、增强国力的政治家、军事家。 这就是着名的“将相和”故事和“负荆请罪”典故的由来。 秦国得知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睦,很长一个时期内,对赵国就不敢再轻易侵犯。 廉颇到了晚年,因赵王听信奸言,被剥夺了兵权,只得客居异国,但仍然思念赵国,最后郁郁而死。 白起 主要事迹 白起,战国时秦国郿人。 善用兵,事秦昭王,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 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 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 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附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大将司马错发兵攻取黔中等地,但三十年白起攻楚,复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期间黔中等地可能为楚国夺回,故而史籍中出现司马错和白起两次攻取黔中的记载。) 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 长平之战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六○年),秦将王龁攻赵,赵将廉颇坚守,秦不能克。 秦人行反间曰:“秦不畏廉颇,独畏赵括耳。”赵王信之,使赵括代廉颇将。 秦王阴使白起为上将军攻赵,赵括出击。 秦军佯败而走,赵军出追。秦军坚守壁垒,赵军不得入。 白起命出奇兵二支:一支绝赵军粮道;一支绝赵壁间,分赵军为二。 赵军败,急筑壁坚守。 秦王闻之,尽发十五岁以上民兵至长平,重围赵军。 历四十六日,赵军粮尽,竟相杀食。 赵括欲突围出,分为四队,四五复之,终不得出。 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赵军败卒四十万降于白起。 白起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馀人归赵。赵人全国大惊。 秦相范雎惧白起功高难为之下,说秦王罢兵许赵和,由是白起与范雎有隙。 白起之死 白起遂称病。秦使王陵攻赵邯郸,少利。秦王欲使白起代王陵,白起以邯郸实未易攻辞。 秦军多亡失,秦王使范雎强劝之,白起终称病笃不起。 秦王怒,迁白起离咸阳,赐之剑令自刎。 白起叹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 良久曰:“我坑赵降卒,固当死。”遂自刎。 王翦(?-220BC),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东乡人,秦国名将。 据说,周灵王太子宗敬,人称王家,因以为氏,王翦是宗敬的十四世孙 王翦自幼好兵,后来成为秦王的侍从。秦王政向他学习兵法,尊称为王将军。 攻打赵、燕、魏 十一年(236BC),亲政不久的秦王政,就以王翦为将军, 与桓齮、杨端和分路出兵,以救燕为名,进攻赵国, 夺取其漳水流域的阏与(今山西和顺)等九城。 三路大军又并并由王翦指挥,王翦对军队进行整编, 士卒及斗食以下的军官十抽其二, 以精兵对顽强坚守的军事重镇邺(今河北临漳)发动进攻,仅十八天时间, 就攻得该城,为秦灭赵铺平了道路。 其后,秦军与赵将李牧反复争夺,李牧虽多次取胜,但其兵力损失严重, 国土也丧失颇多。 十七年(230BC),赵国大早,饥荒。 秦国乘机于次年派大兵伐赵,王翦率上郡兵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 赵将李牧、司马尚迎战,秦以反间计使赵杀李牧, 废司马尚,以赵葱、颜聚代之。 经过一年多的征战,王翦大破赵军, 杀赵葱,败颜聚,克邯郸,俘赵王迁。秦设邯郸郡。 赵王迁的异母弟公子嘉率其宗族数百人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 自立为代王。 二十年(227BC),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事败,秦王派王翦、辛胜率兵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军。 次年,取蓟城,燕王喜逃至辽东。 秦将李信率兵紧追不舍,太子丹逃至衍水,燕王不得不杀太子丹献秦。 王翦之子王贲此时也成为将军,带兵于二十二年(225BC)灭魏。 灭楚 国攻灭三晋,夺燕都,并一再打败楚军,秦王政决定乘胜一举攻灭楚国。 他问李信:“我想攻取楚国,你看需要多少军队?” 李信回答:“有二十万就足够了。” 秦王政又问王翦, 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说:“王将军真是老了,怎么这样胆怯!” 于是以李信为主将、蒙恬为裨将,率领二十万军队伐楚。 王翦见自己的意见不为秦王所用,就以生病为由,告老还乡。 秦军兵分两路,李信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 破鄢郢(今安徽寿春),蒙恬军攻寝(今安徽临泉), 连败楚军,两军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 楚军在老将项燕指挥下,尾追李信军三天三夜不停顿, 终于攻破其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败走。 消息传到咸阳,秦王政大怒,亲自赶到频阳, 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听将军之计,果然兵败。 现在楚军日益西进,将军虽然有病,能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 王翦说:“臣年老糊涂,大王还是另择良将吧!” 秦王政说:“算了,将军不必再说。”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用臣,非要六十万兵不可。”秦王政应允。 二十三年(224BC),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出咸阳,秦王政亲自到灞桥饯行。酒酣之际,王翦请求朝廷赐给他很多的良田美宅园池, 秦王政不解地问:“将军出征,还担心贫穷干什么?” 王翦说:“在大王手下为将,有多大战功他不予封侯, 所以,在大王正信用臣时,请赐这些作为儿孙的产业。” 秦王政大笑。 王翦出关之前还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要求赐给良田。 手下的将领们都困惑不解,王翦这才吐露心迹, 说:“大王骄矜,而不相信人。 如今将全国的甲兵都交给我指挥, 我如果不多多地要求田宅让他认为我胸无大志,岂不是让他怀疑我吗?” 王翦领兵至大梁以后,转而南下,拔楚旧都陈, 西越颍水,进抵平舆。 楚人出动全部军队由项燕率领前来迎战。 王翦命令部队构筑坚固的垒壁防守,不与楚军交战。 楚军多次挑战无效,只得向东撤退。 王翦立即以壮士为先锋,出动追击, 大破楚师于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 项燕立昌文君为楚王,反秦于淮南。王翦、蒙武率兵继续攻楚, 于二十四年(223BC)破楚军,攻入寿春, 掳楚王负刍,昌文君死,项燕自杀,楚亡。 秦在楚地设楚、九江、长沙三郡。 灭百越,燕,赵,齐 王翦军乘胜南征百越之君,平定江南,设会稽郡。 二十五年(222BC),王贲率大军攻取辽东,掳燕王喜,燕亡。 王贲回军攻代,掳代王嘉,赵亡。 二十六年(221BC)王贲、蒙恬率兵自燕南攻齐,突袭临淄,齐人不敢反抗,齐王建降,齐国亡。至此,秦兼并天下。

⑷ 2020达喀尔沙特收官,中国车手韩魏闯进前十

如今,达喀尔创始人泽利·萨宾早已魂归撒哈拉,但是他为达喀尔注入的灵魂——充满勇气的冒险精神却仍在传承,点亮了无数冒险爱好者的梦想。本届赛场上,中国车手也纷纷刷新了历史新高,面对来年的赛事,他们又将迎来怎样动人心悬的挑战呢?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挑战并突破自我呢?2021达喀尔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⑸ 秦楚燕赵韩魏是那个地方,放在现在广东是在哪个国

那个时期广东还处于部落时代,百越,上百个越族部落。秦始皇进入这里后才设置桂林象郡。
先秦这里没有国家概念。
秦主要是陕甘四川,楚是湖北河南安徽。赵是河北河南,魏在山西,齐在山东。燕在北京周边。韩在河南。

⑹ 战国韩魏赵三国在现今晋,豫,冀的大致位置

韩国,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领土范围:河南、山西一部分。
魏国,都安邑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领土范围: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皖六省
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领土范围: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

⑺ 燕赵韩魏。。什么的 东西南北。。中间。。。。历史的口诀。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汉 顺序是 东,南,西,北,赵魏汉在中间 你记住是顺时针背

⑻ 战国时魏齐秦赵韩楚分别是今天的哪里

1、秦国:今陕西大部、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河南西部一带,都城咸阳。

2、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小部分。都城临淄。

3、楚国:今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都城郢,在今天荆州。

4、燕国: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内蒙东部、辽宁、吉林南隅、朝鲜北部。都城蓟,今天的北京。

5、赵国:今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四个省区以及河南、山东两省的部分地区。都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来迁到邯郸。

6、魏国: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都城安邑(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后来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7、韩国: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



(8)中国车王韩魏是哪里人扩展阅读: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⑼ 中国汽车/摩托车手在达喀尔拉力赛创造历史!吉利韩魏全场第十

北京时间1月17日下午4点,2020年达喀尔拉力赛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的车组韩魏、廖岷斩获全场第十;中国摩托车手扎克尔·牙克甫获得摩托车组第42名。这两个成绩分别创下了中国汽车、摩托车在达喀尔拉力赛的最好成绩!

最后还有一个可喜的消息:

所有参赛的中国汽车车组、摩托车车手,

全部完成了2020年的达喀尔拉力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⑽ 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中座落在山西的是哪国燕国属于现在的哪个省拜托急求万分感谢!

山西是晋国,后来分裂为赵魏韩,燕国应该在现在的北京和河北。

阅读全文

与中国车王韩魏是哪里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到英国护照多少钱 浏览:125
印尼海鲜酒家华侨城店怎么样 浏览:125
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中国哪些地方会被淹 浏览:765
英国实力为什么强 浏览:245
印度红蝎咬人怎么办 浏览:658
在哪里看中国乒乓球直播 浏览:77
印尼贡木是什么档次 浏览:593
意大利撒丁岛绵羊是什么品种 浏览:240
海南菠萝蜜与越南菠萝蜜哪个好吃 浏览:574
印度有哪些伟大的企业 浏览:814
印度国家哪个州最富 浏览:715
我是怎么追到意大利 浏览:47
伊朗为什么帮印度 浏览:894
印尼那边的pt是什么意思 浏览:862
哪里能够买到越南一年级书籍 浏览:400
中国在伊朗进口的石油有多少 浏览:408
江西宜春中国银行在哪里 浏览:920
伊朗招牌动作叫什么 浏览:995
印度一头老虎杀了多少人 浏览:119
中国银行充话费怎么老是在充值中 浏览: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