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是多大
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是:
截止到2021年,我国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趋势有:
1、人口总量即将达峰,人口负增长为期不远。
虽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有所回升,但在2020年之后主要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势能进一步减弱。
2、人口数量红利进入尾声,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速。
在2021到203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和比例将继续以较快速度降低,人口抚养比也将继续提升,由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数量红利逐步进入尾声。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3、健康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深入实施,人口质量快速提升。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已经把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本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持续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
❷ 中国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及其比例是急…
从年龄结构看:
2018年中国大陆0-15岁(含不满16周岁)总人口为2亿486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8%;16-59岁(含不满60周岁)总人口为8亿972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64.3%。
60周岁及以上总人口为2亿49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总人口1亿665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1.9%。
老龄化问题
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中国人口
❸ 2021中国75岁以上人口是多少
中国老年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26402万人。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21老龄化的趋势老龄化人口不断稳定增加,根据人口出生率的之前的预测报告以及实际发生的状况。中国主要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老龄化比例从14%提升到了16%。
深度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强。年龄未予75岁以上的人口不断增加。依赖社会抚养,不具备自我生活能力的老人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老龄化分布越发不均衡。在地域方面,集中在主要的养老城市。部分养老城市老龄化人口规模超过30%。
❹ 中国人口有多少成年人
我国的人口普查年龄段划分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部分,没有成年人年龄段。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
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
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民族构成:
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
以上内容参考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❺ 中国40岁以上的人口有多少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
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2002年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2002年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2002年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平均身高: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 国新办今日上午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举行发布会。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
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着。
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
❻ 中国45岁到70岁的中老年人口有多少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45~70岁的人口有3.65亿。
其中40~45岁共105564553人,50~54岁共78753171,55~59岁共81312474人,60~64岁共58667282人,65~70岁41113282人。
人口普查(英文:census),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❼ 中国年龄段人口比例是多少
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31个省份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省份有13个,在60%—65%之间的省份有15个,在60%以下的省份有3个。
人口的作用和重要性
人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人口的经济活动之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再生产等等,可以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去影响社会。首先,人口作为劳动力的源泉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一个因素。劳动力人口的数量、素质及其发展趋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性质和状况,对社会再生产的规模、速度都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人口的自然构成、地域构成、社会构成以及人口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对社会再生产的结构、积累和分配的比例、扩大再生产的方向和规模也有重要的影响。人口对物质资料的分配和交换也有重要影响。人口的规模、再生产速度、年龄结构、生活水平状况、素质和消费倾向都对分配的比例、状况,交换的广度,以及市场的供求变化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❽ 平均年龄中国2020中国男性平均年龄
平均年龄中国2020❾ 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是多少
我国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普查结果显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
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88.52%。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192.66%和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