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地震间隔多久

中国地震间隔多久

发布时间:2022-07-03 05:19:49

⑴ 唐山地震和四川地震有多少年时间的间隔请大家给予个答案谢谢!

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
四川大地震是2008年
间隔32年
你关心的事将会受到祝福的
我们可以去捐血````为灾区捐血

⑵ 中国发生了几次地震了

1920年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
1927年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2年昌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着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
1933年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6级的强烈地震。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1966年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1970年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1975年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1976年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2008年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震级为8.0级地震,这中国自我国建国以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5月21日0时34分统计,遇难:40075人
受伤:247645人
累计失踪32361人,救出:33434人,治疗:52934人,仅四川就39577人死亡。

⑶ 四川雅安3分钟内连发2次地震,两次地震的时间为何相隔这么近

当时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邹文卫接受采访时专门解释了,表示雅安地震,属于2013年7级大地震之后的余震,和所谓的七彩云没有关系!因为七彩云说白了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汽,太阳照射之后,反射形成的,不是地震的原因。那么两次地震,会不会又是2013年的大地震的余震呢?

如果说住在高楼,没有办法乘坐电梯下楼的话,可以选择到卫生间的角落蹲着,也可以躲到桌子下面,这样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⑷ 一般同一个地方地震频率相隔时间多长

这个没有准确时间,因为地震是无法预测的。此外,就像地震没法预测一样,余震的频率及持续时间也很难预测,只能进行大概时间分析。

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一个小时,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之后,必须小心的是有些余震的规模也可能大于主震。

(4)中国地震间隔多久扩展阅读:

余震类型

1、单震型:就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前后基本上没有地震。这种地震比较少见,基本上目前无法预报。

2、主震-余震型:例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都是这种地震,一般主震发生或很快就有余震发生,离主震越近,余震越多,平均强度越强,随着时间的流逝,余震越来越少,平均震级也逐渐下降,但不排除偶尔又来一次较大余 震。通常最大的余震比主震小1.2级以上。这种地震目前也无法预报。

3、前震-主震型:先发生大量小的地震,然后小地震突然消失一段短的时间,随后就发生大的主震。这种地震由于有大量小的前震,所以比较容易预报,小地震突然消失的时候就是预报的最佳时机。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报的一次地震——辽宁海城地震就是这种地震。

⑸ 中国发生过几次特大地震,都是在什么地方,哪一年

中国发生过3次特大地震。

1、唐山大地震

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2、四川汶川地震

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震震级为8.0级。其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破坏性之巨,余震持续之久,在全球大陆地震中殊有。截止6月3日07时,汶川震区共发生余震10037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3、青海玉树地震

发生于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地震震级为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5)中国地震间隔多久扩展阅读:

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

世界科学家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依据这个天然“实验场”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防御地震灾难也迈出了一大步;在唐山抗震实践中,中国诞生了“地震社会学”,为解决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灾害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成功的防灾减灾范例。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灾难都是以更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给全人类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⑹ 中国历年地震的时间及分布

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郯城大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6级的强烈地震。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

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震级为8.0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截至7月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遇难:69195人遇难,374159人受伤,失踪18624人。紧急转移安置1500.634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61.2765万人。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这是玉树有记录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涉及玉树州6个县19个乡镇。此次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

(6)中国地震间隔多久扩展阅读: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⑺ 大地震大约多少年会发生一次

大约是二十年。

地震周期是指特定活动断层(段落)或一个地区从弹性应变积累到释放(地震)所需的时间。地震的周期规律说明,由于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和震级的大小是由地幔层两个日向量高潮区和两个月向量高潮区产生膨胀形变的程度以及地壳层发生地震位置产生应力集中的程度决定。

因此地球上某一个地区的地震的周期与地球上某一个地区同时正对日、月的周期一致,即与日环食的周期一致,大约是二十年。

(7)中国地震间隔多久扩展阅读:

专家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

例如,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

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

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

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

⑻ 512汶川地震420雅安地震412玉树地震间隔几年

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

玉树地震发生于2010年的4月14日。

雅安地震发生于2013年的4月20日。

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玉树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玉树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

雅安地震: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

⑼ 像汶川这样的大地震大概多少年发生一次呀

按照以往数据,全世界每年在8J以上的地震在3~5次之间!只是地震分为浅表地震和深层地震等,综合起来,浅表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最大!所以,真正我们知道的只是那些浅表地震而且是出现在人居住区的地震,有些很大的地震,由于发生在无人区或是地震的种类对地表的破坏较不严重,媒体是不报导的,我们非专业人员也不关心!

⑽ 中国的地震

中国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为历史地震的考古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真正对历史地质环境研究起到重大作用的,主要为唐朝以来,而县志记录比较完备的是在宋朝及其以后,因此历史地震考古资料主要自公元1000年左右较为可用。由于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县志记录较全的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而边远地区则相对缺失甚多。由于地震释放能量级差悬殊,掌控8级特大地震具有重大代表意义,表明历史地震尽管具有缺失的不足和局限性等不利因素,但大震(7级地震)、特大地震(8级地震)相对遗漏的可能性较少,因此,它们仍然可以作为地震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主体支柱,或者说明了总体发展的大趋势[80-90]

1.中国地震目录的概况

中国主要地震目录有以下9种(表6-1),其中3种常用目录的对比情况如表6-2[65-75]:

表6-1 中国地震目录主要清单一览表

续表

表6-2 中国强震目录对比统计表

上述三种主要常用地震目录对比后,不仅发现地震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地震参数也有差异,例如三种版本对8级地震参数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表6-3);以及其他问题。总体看,最新出版的目录一般可信度相对较好。

表6-3 三种版本中8级地震参数对比表

续表

注:*表示该条地震参数值为汇编地震目录所引用。

2.中国地震分布的时空变化

根据中国及邻近地区地震震中的分布图(截至1987年),可以看出以下主要特点(图6-14)。

(1)震中平面分布

中国地震在平面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特点,主要表现为呈带状、面状集中分布,仔细观察还可见到呈现不同级次的集中与分散变化规律。其中最突出的带状分布者:首先是我国台湾-日本地震密集带;其次为东经105°附近的中部南北向地震密集带,将中国分为东部与西部两大震区,东部进一步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和华南区,西部进一步分为西北区与西南区,它们的地震发展历史进程也各具特点。

(2)震源深度变化特征

我国境内地震,以浅源地震分布最广,占98%以上,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则较少,仅集中在局部地段。

中国东部大陆地区以浅震为主,一般在10~30km深度;在吉林珲春附近较小地段发育震源深达500km左右的深源地震;台湾地区情况比较特殊,大都属于>70km的浅源地震,在其东北、东南海域中也常见到280km的中源地震。

图6-14 中国及周边地震震中分布图(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87)

中国西部震源深度一般较东部深了1倍多,深度在60km左右,青藏高原震源深度由南往北存在逐渐变浅的趋势,即南部为15~70km,甚至出现中源地震;中部一般为10~40km;北部一般为10~30km。新疆与其他地区震源深度大都在10~50km之间,唯有与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处出现中源地震[63,64]

(3)地震震中的平面迁移变化

地震活动随着时间的进程,它们在平面上也在不断地迁移变化。下面叙述两种时间尺度的迁移情况:其一,大时间尺度的迁移变化,见图6-14中公元前780~1900年的历史地震为绿色;1901~1987年的近代地震为红色,二者分布区域、地点明显是变化的,也可以看出它们自西向东的迁移情况。其二,将近代地震时间跨度分为10年左右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迁移变化,并具有波动起伏变化的特征(表6-4)。

表6-4 中国及邻区不同类型地区频度分布统计表[88]

(4)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地震活动随时间进程发展演化,有时地震高潮迭起,有时平静无震,有时出现过渡情况,由此形成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周期,常见的有:300年、100年、20年、几年、年、月、日等周期,它们互相叠加交替变化。

其中主要在大震(≥7级)、特大震(≥8级)的时间变化统计分析中比较明显。

1)中国≥8级地震时序与能量释放变化图中(图6-15;表6-3),1556~1739年是以东部大陆地震为主体的活动高潮期,间隔73年(平静)后;又进入1812~2008年(并未结束)以西部特大地震(包括台湾)为主体的活动高潮期。二者加上平静间隔期时间,均在300年左右。

2)图6-16为华北震区的时序分布变化图(第三、第四地震活跃期)。按照历史地震资料,华北震区可以划分出四个地震活跃期、间隔三个平静期,其中,前两个活跃期资料不很完整,第三活跃期历经346年,可细分为9个幕;间隔85年平静期后,出现的第四活跃期经历了162年,可分为7个幕,再次进入平静期已经30多年尚未结束。它们大致与≥8级特大地震的分期相当。由此可以认定,大震活动存在300年左右的活动周期是比较可信的[65-90]

3)100年左右的地震周期。相关学者与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报分析人员,对100年左右的地震活动周期,均有所论述[63-90],这里就不再重复叙述了。

4)20年左右的地震周期。图6-17为中国大陆地震(≥7级)时序和活动周期划分图,从地震时序、能量、频率三个方面,都可以大致划分出平静阶段8年、过渡阶段6年、活动阶段10年,共计平均为24年的大震活动周期[63-75,78,79,86-90]

图6-15 中国8级以上特大地震时序与能量释放变化图(据国家地震局地震目录编制)

5)地震的年活动周期: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抗震办公室1977年汇编《中国六级以上地震目录》,自公元前780~1976年的664次地震农历(阴历)发震月份统计分析,发现正、二、三月与对应的七、八、九月均为发震高潮;而其他6个月则为相对地震活动的低潮,由此表明了地震活动的年周期性特征[67,68]

(5)地震能量释放的变化

通过图6-15~图6-17可以看出,中国地震能量释放与其相应的地震时序变化一致,均呈周期性变化;他们一致表明目前我国正处在西部地震区(包括中部南北向地震带)与台湾—日本岛弧地震带的活动高潮期,而中国东部大陆地震区(包括华北震区),则处于地震活动平静期,自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及其1977年6.2级余震活动以后,已经平静30多年了,何时转入活动期,目前尚无地震方面的证据。

图6-18为中国大陆及临区浅源强震能量释放分布变化图,自1900~1980年期间,依次出现4次地震能量释放高潮,分别为12、16、14、11年;其间低潮间隔时间分别为6、9、8年;活动周期为20年左右的时间。与图6-17相比,相同资料不同学者分析结果,也大体一致,表明他们的可信度还是比较好的[63、89]

(6)对上述地震活动现象的部分解释与小结

地震属于内动力地质现象,是地壳中能量聚集和释放过程的表现,也是现今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地震的成因甚多,就我国的情况来说,李四光教授认为:地震是地质问题,由此倡导地震地质,从而探索和解决地震预报问题。这是一值得跟进的研究方向,后面将从中国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的关系研究问题[1,13]

地震中的部分现象,经过天文地质研究,获得一些解释,例如发震时间与宇宙空间星球运动空间位置有关,至少可以用以说明地震能量聚集已经达到临震状态之际,加上星球之间引力叠加,引起地球固体潮的变化,而激发了地震的发生,这点至少对临震预报是有用的。

图6-16 华北震区时序分布变化图(第三、第四地震活跃期)

图6-17 中国大陆地震(≥7级)时序和周期划分图

图6-18 中国大陆及邻区浅源强震能量释放分布变化图

通过地震资料的分析讨论,关于中国东部大陆中近期大震预测分析如下:

其一,中国东部大陆目前处于第四、五地震活跃期之间的第四平静期,已经平静30多年了。何时进入第五地震活跃期,现有地震资料还难以确定,即难以肯定推断确定,如果按照第三平静期85年的重复推演,则尚需等待近50年时间;如果按照第三活跃期与第三平静期的时间尺度比例关系,用第四活跃期的时间比例,类推第四平静期时间尺度,则第四平静期可能为40年左右,则已经过去30多年,也就是说10年、8年即可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期(第五活跃期),对东部大陆地震形势就很紧迫了,因此,提前做好大震将要频繁发生的准备,实属非常重要。我们还能回忆起在华北地震区1966~1976年间,邢台地震、渤海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的大震活跃幕时,每次震后造成的极其严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类似的情况如果将在北京附近重复发生,生命财产的损失将极为严重,经济损失惨重,为此提前做好大震预测、预报、预防,是极其重要的任务,决不可轻率、忽视。我们地震地质工作者应该积极努力,沿着李四光教授开创的道路,科学地积极努力探索前进。

其二,如果我国东部大陆进入第五地震活跃期时,则西部大震与我国台湾-日本地震带地震活动情况,将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据目前我们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提供参考:我国西部大震进入完全平静的可能性较小,但大震的频度可能相对降低;太平洋西岸岛弧地震带,包括台湾的大震频度也可能相对降低,但不会完全停止;同时火山活动也会随之相应减少。这仅仅是一种分析看法,还需等待实践来证实。

阅读全文

与中国地震间隔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撒丁岛绵羊是什么品种 浏览:240
海南菠萝蜜与越南菠萝蜜哪个好吃 浏览:574
印度有哪些伟大的企业 浏览:814
印度国家哪个州最富 浏览:715
我是怎么追到意大利 浏览:47
伊朗为什么帮印度 浏览:894
印尼那边的pt是什么意思 浏览:862
哪里能够买到越南一年级书籍 浏览:400
中国在伊朗进口的石油有多少 浏览:408
江西宜春中国银行在哪里 浏览:920
伊朗招牌动作叫什么 浏览:995
印度一头老虎杀了多少人 浏览:119
中国银行充话费怎么老是在充值中 浏览:550
越南证券公司如何申请 浏览:116
印度为什么会被英国人殖民 浏览:321
哪个电影网能看伊朗电影 浏览:172
29美元换印尼盾是多少 浏览:977
如何进入中国知网 浏览:112
伊朗寄中国的快递费是多少 浏览:19
从中国到伊朗出口卡车怎么样 浏览: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