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南半岛是什么和什么分布最集中的地方主要来自什么省和什么省
中南半岛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方,主要来自广东省和福建省。
中南半岛南端扼南海、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国际航运的要道,交通与战略意义重要。
重要城市多沿河海分布,主要港口有海防、岘港、芽庄、胡志明市、磅逊、梭桃邑、曼谷、新加坡、巴生港、槟城港、毛淡棉、丹老与仰光等。半岛各国皆与中国、印度具有密切的历史与文化联系,故中南半岛又称“中印半岛”。
Ⅱ 中南半岛有哪些国家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五国以及马来西亚西部、中国云南南部。中南半岛是东南亚的一个半岛,因处于中国南方,中国译为中南半岛。古代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国际上称为印度支那。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中国海,属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为东亚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桥梁。中南半岛气候湿热,植被繁茂,半岛的主要河流及山脉为中国所延伸过来,故有山同脉,水同源”之说,中南半岛文明历史悠久,语言极其多样化。
Ⅲ 中南半岛的各大河流经哪里发源哪里
怒江 又名 萨尔温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怒江第一湾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经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公里,云南段长650公里;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公里;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8.7%。
澜沧江 又名湄公河 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吉富山,源头海拔52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94°40′52〃、北纬33°45′48〃,全长4909千米,流出国后称湄公河(Mekong River),为缅甸、老挝的界河。
红河 发源于中国云南省中部〔别名元河·珈河〔Yuan Chiang〕〕,河源海拔2650米。上游礼社河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在三江口接纳东侧支流绿汁江后始称元江,流至到我国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后称红河,东南流至河口入越南,到河内分支流入太平洋的北部湾
Ⅳ 中南半岛指的是哪里呢
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又称印度支那、中印半岛,古代受中国影响深刻,部分地区曾归属中国。在云南的南边。
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中国海,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为东亚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桥梁。
Ⅳ 中南半岛在哪里
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
中南半岛,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半岛,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五国以及马来西亚西部、中国云南南部,是世界上国家第二大的半岛。面积206.5万平方千米,占东南亚面积的46%。海岸线长1.17万千米,多重要港湾。
(5)中南半岛发源于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中南半岛主要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为那加山脉、若开山脉;登劳山脉、他念他翁山脉、比劳克东山;长山山脉。3大山序之间的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北向南,汹涌奔腾,源远流长。河流上游多穿行于掸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将高原分为数块,如伊洛瓦底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东缅高原,萨尔温江与湄公河间的清迈高原,湄公河与红河之间的老挝高原等,是典型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Ⅵ 中南半岛历史
中南半岛(Indo-China Peninsula)
简介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旧称印度支那半岛。又称中印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为东亚与群岛之间的桥梁。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西部。面积206.5万平方千米,占东南亚面积的46%。海岸线长1.17万千米,多重要港湾。地势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北部是古老高大的掸邦高原,海拔1500~2000米。众多山脉自南向北呈扇状延伸,形成掸邦高原及南部山、谷相间分布的地形格局。主要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为那加山脉、若开山脉;登劳山脉、他念他翁山脉、比劳克东山;长山山脉。3大山序之间的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北向南,汹涌奔腾,源远流长。河流上游多穿行于掸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将高原分为数块,如伊洛瓦底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东缅高原,萨尔温江与湄公河间的清迈高原,湄公河与红河之间的老挝高原等.是典型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一些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及各河的河口三角洲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集中区。
名称来源
“印度支那”一词是音译自法文“Indochine”,表示位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并受两国文化影响的区域。东南亚、台湾、欧美等地的华人普遍使用“中南半岛”一词,主要是因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支那”发展成为侮辱中国的词语,在于右任的倡议下,改用“中南半岛”,(另有抗战时因“支那”多有歧视的意思,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提议更改中文名为“中南半岛”一说),意思为“在中国以南的半岛”。但是在学术界(特别是地理学和地质学界),“印度支那”一名仍然在继续使用,如印支构造期就是用“印度支那”的缩写“印支”命名的。
[编辑本段]历史
从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
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过喜马拉雅山脉; 穿过西域和中亚的戈壁沙漠再经过现在的阿富汗向南(玄奘取经的路线,丝绸之路南支); 穿过云南和缅甸的热带雨林(南方丝绸之路); 从海路过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海上丝绸之路)。 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国家得以逐渐发展起来,并深受中国及印度的政治及文化影响。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国保持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和英国殖民统治。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日本占领除泰国外中南半岛全境。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南半岛的英属殖民地的独立较为平和,1948年缅甸独立、1956年马来亚自治,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自马来西亚联邦脱离独立。法属殖民地则较为艰辛,越南自二次大战结束后即展开对法国独立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属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独立。1960年美国侵入越南。经历多年的越战,1975年美军撤离,越南统一。而后,扩大了中国和苏联的影响,红色高棉在国内发动大屠杀,1978年引起越柬战争,1979年发生中越战争。到了90年代原法属印度支那才能享有和平。
地理
中南半岛地势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首先,其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山川大致南北走向,且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地势犹如掌状。其次,其地势久经侵蚀而呈准平原状,喀斯特地形发育,在第三纪造山运动中,印度马来地块亦有隆起和断裂现象。第三,平原多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大河下游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中南半岛的山脉和高原主要有西部的那加山脉和阿拉干山脉,为向西突出的弓形山脉,大部分海拔在1800米以上,长约1100公里,包括许多平行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南的延续部分,并继续向南伸展。东部有越、老、柬边境南北绵延1000多公里的长山山脉,山脉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老挝、柬埔寨境内的高原,如川圹高原、会芬高原、甘蒙高原和波罗芬高原等;山体东坡较陡,逼近海岸,形成许多峭壁和岬角。中部为中国横断山脉向南的延续部分,在缅泰边界有登劳山、他念他翁山脉和比劳克东山,向南伸入马来半岛,在缅甸境内山体较宽较高,成为东南亚面积最大的高原——掸邦高原,在泰国东部有呵叻高原。在上述山地、高原之间,在南亚大河顺地势自北向南奔流入海,自东向西有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
这些大河中,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最后在 越南注入海洋。
中南半岛山地和高原经长期侵蚀,大部分山峰呈浑圆形,高原侵蚀面发育。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一般以克拉地峡为界。在构造地势上马来半岛是印度马来地块的一部分,山地位于中部,向东西两侧降低。中部山地包括八条大致平行的山岭,纵贯南北,因久经侵蚀,故高度不大,出露岩石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最高峰塔汉山仅2 190米。掸邦高原海拔1000~1300米,主要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石灰岩层构成,并有花岗岩侵入体。高原面上有许多深切的峡谷和高出地表800~900米的山峰。脊岭和沟谷交错,地面侵蚀剧烈,西部有一个南北长达600~700公里的大断层。泰国东部的呵叻高原,大部分海拔150~300米,由红色砂岩组成,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地而起伏不平。在掸邦高原以及越南和老挝的北部,喀斯特地势广布,是着名的风景区。
中南半岛三角洲众多,着名的有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河三角洲和湄南河三角洲。这些三角洲都由大河冲积而成,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三角洲上河网密集,多沼泽,向海扩展速度快。
气候
半岛绝大部分位于北纬10°~20°之间,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每年3~5月为热季,冬夏季风均消退,气候炎热,月均温达25~30℃;6~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充沛;11月~翌年2月为凉季,盛行东北季风,天气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在迎风坡达5000毫米,而背风坡则不足2000毫米。个别迎风坡和马来半岛地区可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少数内部平原和河谷则形成热带草原。半岛上蕴藏大量有色金属矿藏,其中铅、锌、银、锑、铜、锡、钨等矿藏均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也相当丰富。干季及雨季较分明,均为农业国家。产柚木,橡胶、稻、甘蔗等,且中南半岛的主要河川及其主要山脉(例如横断山脉)大部分为中国地区所延伸过来的,故有山同脉,水同源之说。
其他
民族众多,开发历史悠久,为东南亚古代灿烂文化的摇篮。重要城市多沿河海分布,主要港口有海防、岘港、芽庄、胡志明市、磅逊、梭桃邑、曼谷、新加坡、巴生港、槟城港、毛淡棉、丹老与仰光等。半岛各国皆与中国、印度具有密切的历史与文化联系,故中南半岛又称“中
Ⅶ 中南半岛的河流多发源于哪里
多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例如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就发源于中国青海唐古拉山北麓。
Ⅷ 中南半岛是因为在哪个()(国家)以南而得名
中国。中南半岛主要位于中国以南。在二战时,被日本和其他国家称为“印度支那”(支那表示中国),意为受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影响较大。但是侮辱词语,一说在于右任的倡议下改为“中南半岛”,二说在爱国华侨陈华庚的提一下改为:中南半岛。但在某些领域“印度支那”继续使用。
Ⅸ 中南半岛在哪里
中南半岛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半岛,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因位置临近印度和中国,受到印度和中国的影响,国际上称为印度支那,中国在学术上有时也称作印度支那半岛或印支半岛。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为东亚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桥梁。中南半岛气候湿热,植被繁茂,半岛的主要河流及山脉为中国所延伸过来,故有“山同脉,水同源”之说,中南半岛文明历史悠久,语言极其多样化。
(9)中南半岛发源于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五国以及马来西亚西部、中国云南南部,是世界上国家第二大的半岛。面积206.5万平方千米,占东南亚面积的46%。海岸线长1.17万千米,多重要港湾。地势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北部是古老高大的掸邦高原,海拔1500~2000米。众多山脉自南向北呈扇状延伸,形成掸邦高原及南部山、谷相间分布的地形格局。
Ⅹ 中南半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
多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例如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就发源于中国青海唐古拉山北麓。
怒江——萨尔温江
澜沧江——湄公河
元江——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