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道教在哪里发展

中国道教在哪里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04 20:26:34

Ⅰ 道教的起源、发展、分布情况

1、起源。
一般认为道教真正起源于东汉末年张鲁的五斗米道和张角的太平道。
东汉末军阀张鲁伪称其祖张陵于东汉顺帝年间,在蜀地鹤鸣山自称老君“授以正法,命为天师”,炮制其祖孙三张立教说以惑众。实际上是由被张鲁杀害的张修建立五斗米道(天师道),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基本经典, 修行符箓咒祝、三官手书。
灵帝时期,黄老道教徒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在疾疫流行时用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发展了几十万信徒并建立三十六方来管理。张角在184年领导发动了黄巾起义,遭受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太平道销声匿迹。
2、发展。
魏晋时期,道教分化为上层士族丹鼎道教和下层民间符水道教。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上层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北魏太武帝时期,封建史上第一位被皇帝承认的的天师——寇谦之。
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苏元朗开启了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搜集晋魏时期隐流、秘传的道书,普传大道。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有好几位唐朝皇帝均死于服用丹药中毒。
北宋统治者继承了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宋太祖和宋太宗为此奠定了基础。宋真宗和宋徽宗掀起了两次崇道热潮,编修道藏,大建宫观,册封神仙。北宋时期符箓道法兴盛,以高道众多的茅山宗实力最强盛。内丹学经过全真教的陈抟、张伯端等真人的发扬而流行,陈抟在易学、黄老、内丹三方面都颇有建树,全真道南宗祖师张伯端的《悟真篇》是修炼术上一部承先启后的重要经典。
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诸帝都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明太祖推崇城隍和土地,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成千上万座城隍庙和土地庙;明成祖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对全真道士张三丰及其门派极为尊崇。
民国时期最着名的道教学者是全真龙门派居士陈撄宁,他提出了独树一帜的“神仙学”理论,意在促进道教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后,在法律和政策上保证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全真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成立,道教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全国性组织。
分布:
道教在明朝时期正式传入台湾。根据2012年台湾内政部公布的数据,台湾共有15211座登记在案的庙宇,其中道教宫观占78.3%,约有1.2万座,台湾的道教(含一贯道和民间信仰)信众超过1000万人。香港道教在明朝开始活跃。1961年成立的道教联合会,是香港最大的道教组织。香港道教有先天道、全真道、纯阳派三大派别,供奉的神灵人气最旺的是黄大仙、吕祖、妈祖、观音。香港道教(含民间信仰)信众超过200万人。我国的少数民族信仰道教为主的有壮、瑶、白、苗、彝、羌、黎、土家、布依、纳西等二十余个,信众超过1000万人。
道教全真派也传入日韩朝、东南亚、欧美等国,在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拥有大量的信众,全真教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道教主流。

Ⅱ 道教起源于中国哪里

蜀郡鹤鸣山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师道)。
汉顺帝时(永建元年丙寅-建康元年甲申[西元126—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据信传自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编着的《包元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到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称,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与蜀地弥教结合,故称五斗弥教,后讹为五斗米教)。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Ⅲ 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在哪里

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是登州府宁海州(今山东烟台牟平)。

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 。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

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

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3)中国道教在哪里发展扩展阅读:

全真道亦称全真教。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宗旨,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创建者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武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在甘河镇遇仙,相传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

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其中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以74岁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Ⅳ 中国道教起源地在何处

这是中国道教协会里的说明,我想应该会有一定的可靠性吧。。

道教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道家和神仙家,其组织刍型也可追溯到战国秦汉间的方仙道和黄老道。道教正式建立教团组织,则以张道陵天师在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创立正一盟威道为标志。故道教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正一盟威道。

张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据道书载:本为太学学生,博采五经,好神鬼事。早年曾举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在巴蜀任过江州(今重庆)令,后来悟通仕途沉浮,无益于年命,便辞官隐居于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学长生之道。朝廷多次征召做官,皆不从命。

东汉顺帝(126—144年)时,张陵闻蜀地多名山,民风淳厚,易于教化,于是携弟子入蜀,居住在鹤鸣山(又名鹄山)修道。精思炼志数年,着作道书二十四篇。感太上亲降,授以《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命为天师。于是,张陵以鹤鸣山为中心设二十四治,是正一盟威道的基层组织与活动中心。初设二十四治,主要集中在蜀汉地区,后为与二十八宿相配,乃增至二十八治,其中阳平治是正一盟威道的总部。传太上正一盟威之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创立了道教。

张陵初创的正一盟威道,其主要经典有《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等。其主要宗教活动是:诵习五千文;有罪首过;符水治病;用章表与鬼神为誓约。其组织制度主要是:各治置祭酒,以领道民。并规定按时“付天仓”及“三会”。付天仓,即奉道者于十月一日向天师、祭酒交纳信米五斗;三会,即奉道者一年三次(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朝会天师治。

Ⅳ 道教起源于中国的哪里

四川省大邑县鹤鸣山是汉天师道发源地。
传东汉时期张道陵便是在此修炼成仙,并创下了“五斗米道”,因此被人们称为张天师,“五斗米道”后来发展成为中国道教的主派-正一道教;所以鹤鸣山被后人作为道教的起源地。历代的许多着名道士曾在此修炼过,如北宋的陈希夷、明代的张三丰等。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易经》,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不是“太上老君”》这本为布道而写的经书。
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Ⅵ 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是哪里

关于中国道教发源地到底是哪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说法,现在都说自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而用的多的说法是,都说自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其中有:
1)瓦屋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
瓦屋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 香港和台湾三地的专家学者对四川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考察后宣称:瓦屋山是中国道教最重要的发祥地,且极可能是发源地。 专家发现瓦屋山炳灵镇易俗乡至今保留着天师道遗俗,许多民宅张贴符灵...
2)安庆龙虎山
3) 道教发源地之一——鹤鸣山

鹤鸣山,在四川省大邑县境内,离成都市约65公里。据《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等重要历史资料记载,大邑鹤鸣山是汉末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发源地。又据1986年12月出版的由文化部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载:“鹤鸣山又称鹄鸣山,在四川大邑县城北15公里处。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米,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这里是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发源地,也是着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自东汉张道陵在此创立道教以来,道教中有名望者,都先后来此修炼,如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陈希吏、明代的张三丰等。原建有上清、天师、紫阳、迎仙、文昌、三官等上百间殿宇,并兼有亭、台、楼、阁,拥有“雕梁画栋、玉宫蓬宇”的辉煌气势,且园林花木品种繁多,四时不谢,蔚为壮观。后因年久失修,文物遭到严重毁坏,仅存留迎仙桥、解元亭、三官庙、招鹤亭、送仙桥等明代古建筑。
4)青城山
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陵来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黄老之学"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张陵"羽化"山中,青城山便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名标史册。 汉晋之际,道教...
5)北武当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由72峰,36崖,24涧组成,据专家最新考证,为中国道教发源地。

Ⅶ 中国道教发源地在那里

西汉景帝中元五年,陕西咸阳道士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于句曲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百姓感其功德,遂改山名为“茅山”,茅氏三兄弟被称为茅山道教祖师。三茅真君得道于茅山,开茅山道派。早于五斗米道的创立近300年。

汉末军阀张鲁伪称其祖张陵于东汉顺帝年间,在蜀地鹤鸣山自称老君“授以正法,命为天师”,炮制其祖孙三张立教说以惑众。实际上是由被张鲁杀害的张修建立五斗米道,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基本经典,修行符箓咒祝、三官手书。

后篡教成功的张鲁在汉中建立了地方割据的短暂政权。灵帝时期,黄老道教徒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在疾疫流行时用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发展了几十万信徒并建立三十六方来管理。张角在184年领导发动了黄巾起义,遭受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太平道销声匿迹。

(7)中国道教在哪里发展扩展阅读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阅读全文

与中国道教在哪里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对菲律宾哪个台直播 浏览:34
印度怎么没有试射导弹 浏览:680
英国棋子价值多少 浏览:295
舒尼替尼多少钱一盒印度 浏览:463
意大利家具用什么做 浏览:780
脱欧后的英国该怎么办 浏览:210
越南和防城港边界是在哪里 浏览:541
意大利有哪些有助睡眠的东西 浏览:562
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浏览:674
为什么不可以进口印度格列卫 浏览:296
中国有什么人 浏览:171
伊朗哈梅内伊是什么民族 浏览:778
黑椒汁意大利面怎么样做好吃 浏览:416
意大利女排为什么放水 浏览:665
eur33码的裤子中国是多少码 浏览:899
伊朗藏红花有多少种 浏览:955
越南在中国哪里有物流 浏览:714
英国韩文字怎么写 浏览:254
在印尼回国哪里查护照状态 浏览:69
中国胡椒哪里好 浏览: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