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从核潜艇研制到服役要多久
很难定出具体出一个确定的年限,这和当事国工业基础和国家意志关系极大。
美国从51年开始,54年服役,花了三年。
苏联从52年开始,58年服役,花了六年。
中国从60年开始,70年服役,花了十年。
印度从71年开始,接受了各个大国的支持,到今天还只有一个壳子,41年了。
❷ 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是在什么时候研制出的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开始码头安装设备工作,1971年4月做全舰联合实验。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人海军战斗序列,并举行军旗授予仪式。
水下排水量:5000吨
主尺度: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反应堆,90MW,单轴。
水下航速:25节
编制:75人
导弹(第三艘及后续艇):C801
鱼雷:6具533毫米艏发射管
❸ 中国首艘核潜艇什么时候下水的
1968年10月,首艘汉级核潜艇在葫芦岛造船厂开工建造。1970年7月潜艇核反应炉启动,12月潜艇下水,经过几年试航后,1974年8月1日正式编入海军序列,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汉级核潜艇在某些方面亦相当突破,如采用水滴型艇体是国际先进技术,汉级为单壳结构,外形短粗,艇体没有很多明显的开孔,与仿制的苏联常规潜艇明显不同。
❹ 中国首艘核潜艇研发的艰难历程:花了12年,没用一个外国零件,成果如何
核潜艇的续航能力要比一般的潜艇更强,能在水下待的更久,而且不用频繁更换和添加燃料,这也给核潜艇腾出了更多的空间,让它能够填装别的设备以及武器。各个国家都知道核潜艇的重要性,几个大国更是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研制核潜艇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在1954年正式下水和服役,而这艘核潜艇就来自于俄罗斯。
中国则是在建国以后才开始想办法研制核潜艇的,因为起步晚加上技术积累不够,我们的研究进行的非常艰难。虽然艰难,但好在我们最终还是完成了,中国用12年造出第一艘核潜艇,没有用哪怕一个外国零件。
❺ 中国什么时候造潜艇
1968年11月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开工建造,1970年12月26日核潜艇下水,1971年8月23日首次深潜试验成功
❻ 中国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这句话的背后呢,其实在说明着我们中国的话发展的会越来越好。而且不管是高新技术还是其他的一些研发技术上面都会有个自己的一个自主产权,还有一个版权之类的,绝不会再依靠外面的来进口。那么同时的话特别是在中国的核潜艇这一项技术上,也会更加的突出更多的资金物力人力和精力去进行一个研发,因为即使是时间再长,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而这一项目的如果研发成功的话,其实对于我们国家不管是在中国的一个国际地位上的一个提高,同时的话也是国内的一个非常自豪的一件大事情。
铁核潜艇的研发的话,不仅有助于保护自己国家内的一个领土航运不受到侵犯。同时的话也能够在自己的国土上保护更多的一些海洋区域范围,因为其实在之前的一些战争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国家的一些入侵,就是从海洋这一块开始进行的一个入侵。
关于核潜艇的一个研发的话,其实是很多国家都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对于有些国家的话,目前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话不齐全,所以的话就我们还是在进行一个筹备当中。
❼ 我国第一个研制的核潜艇在哪一年
长征1号核潜艇(舷号:401,英文:Chang Zeng 1 submarine SSN),是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091型核潜艇首艇。该艇于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2000年退役。
❽ 核潜艇能在水下“憋”多久美国84天法国67天,中国多少天
潜艇自从发明之后就因为自身的特点被应用于军事,现如今潜艇成为了各国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潜艇则是各国重要的战略武器。核潜艇采用核反应推为动力来源,因此能够长时间潜伏在海面一下,伺机对敌人发动致命一击。美国、俄罗斯是世界公认的核潜艇大国,那么中国的核潜艇到底如何呢?
一般而言核潜艇在水下的续航能力能够达到20万海里的水平,在水下的自持力在60到90天之间。虽然理论上世界各国的核潜艇都能达到这一水平,但是潜艇虽然没问题,生活在里面的士兵可就扛不住了!因此一般而言核潜艇在树下执行任务的时间也就是40天作用。美国核潜艇“海神”号在水下潜行的最长时间达到了84天,当它回港的时候,水兵都是从担架上被抬出来的!而法国的最高记录则是67天,由此可见在水下待上几十天可真不容易啊!那么中国核潜艇的水下潜航纪录是多少呢?答案是90天,总航程为23625海里,相当于绕了地球一圈,这个纪录无人超越,不得不说佩服中国海军的官兵啊!
❾ 中国首艘没有一个进口零件的核潜艇是什么时候制成的
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核潜艇是在1968年11月开工建造,舷号401。1970年4月核潜艇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在毛泽东主席77岁生日那天核潜艇顺利下水。在1971年8月23日,开始进行航行试验。于1974年8月1日时,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我国首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从那时起,中国成为了当时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中国用了不到13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美苏30年才能走完的核潜艇研发之路,首艘自主研制的攻击型核潜艇,先后参加一系列试验试航和重大演习任务,各项性能均超过美国。回想此事,中国潜水艇之父黄旭华骄傲地说,“我们的核潜艇没有一个零件是国外进口的!”
❿ 中国核武器研究史
http://tieba..com/f?kz=198823611
中国从一九六四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现在,核武器的研制与发展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相继研制成功中程、中远程、洲际、潜地导弹,与其配套的核弹头也先后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到八十年代中期基本完成了第一代核武器的发展历程,形成了陆基导弹、潜射导弹和轰炸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奠定了中国核大国的物质基础。但是,中国第一代核武器在总体上规模相对较小,大约只有三百三十多个核弹头,而且技术陈旧,实际的威慑能力有限。
一、中国的陆基弹道导弹
中国第一代战略核力量以陆基弹道导弹为主,主要由东风二、 三、四和五共四个型号的地地战略弹道导弹组成。这些陆基导弹基本都是用六十和七十年代技术制造的,每枚导弹只能装载一个弹头,命中精度也较差。此外,所有四型导弹都使用液体推进剂,不仅体积大,难于机动,不便贮存,而且发射时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
东风二型导弹:单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中近程地地战略弹道导弹。一九六零年开始研制,一九六四年试验成功,最大射程一千二百公里;该型导弹可携带两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一枚,现已退役,但估计目前仍保留近三十枚。
东风三型导弹:单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中程地地战略弹道导弹。一九六五年开始研制,一九六七年试验成功,最大射程在三千公里;一九八五年又进行增程改型试验,最大射程提高到四千五百公里左右;该型导弹由陆地机动射,至今大约共部署了七十多枚。
东风四型导弹:两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中远程地地战略弹道导弹。一九六四年开始研制,一九七零年试验成功,一九七六年又进行了增程试验,最大射程提高到近八千公里;该型导弹固定在地下导弹发射井发射,携带三百万吨级当量的弹头一枚,相信至今已部署了二十枚左右。
东风五型导弹:两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洲际地地战略弹道导弹。一九六五年开始研制,一九七零年首次科研飞行试验成功,一九八零年实弹飞行试验成功,最大射程可达一万两千公里;该型导弹也固定在地下导弹发射井中发射,可携带五百万吨级当量的弹头一枚,目前部署了约十枚。
二、潜射弹道导弹
中共在一九五八年决定研制核潜艇,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三十年,直到八十年代导弹核潜艇和潜射导弹才相继研制成功,建成了水下战略核力量。
夏级导弹核潜艇:中国于一九六五年正式开始研制核潜艇工程,考虑到自己的技术力量薄弱,经验不足,中国决定核潜艇制造计划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研制鱼雷核潜艇,第二步再研制导弹核潜艇。一九六八年第一艘鱼雷核潜艇开工建造,一九七一年下水,一九七四年交付中国海军使用,西方称其为汉级核潜艇。导弹核潜艇则从一九七零年开始研制,一九八一年下水,一九八三年加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西方称其为夏级导弹核潜艇。该导弹核潜艇排水量为八千吨,一百二十米长,航速二十二节左右,最深潜水可达三百米。该潜艇有十二个导弹发射筒,装有十二枚巨浪一潜射弹道导弹。到一九九零年,中国已建成两艘夏级核潜艇,还有三艘在建造中。 据估计整个夏级核潜艇的建造计划将在四到六艘之间,以维持经常有两艘到三艘进行战备巡逻。
巨浪一型导弹: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中程潜地战略弹道导弹。一九六七年正式开始研制,一九八二年在常规动力导弹潜艇发射试验成功,但一九八五年第一次在夏级核潜艇上发射试验时失败,三年后的一九八八年第二次试验终获成功; 该型导弹与中共其它的战略导弹不同,使用的是固体推进剂,载有二百万吨级当量的弹头一个;该型导弹的最大弱点是射程仅有三千公里,必须迫近敌方海岸才能进行攻击,因此很容易受对方的反潜力量的牵制。巨浪一型潜射导弹现已生产了近五十枚。
三、中国的空中核武力
中国的第三支核力量是由轰六型轰炸机和强五型强击机所携带的核炸弹所组成。据估计中国现有近一百五十枚供飞机投放的核弹。轰六和强五都是以五、六十年代的技术研制出的飞机,对付现代空防的能力不足。而且这两种飞机也没有装备带核弹头的远程巡航导弹,因此能发挥的实际核作战能力有限。
轰六型轰炸机:中国仿制苏式图十六轰炸机生产的亚音速中型轰炸机。一九五九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两架图十六轰炸机的样机和全套技术资料,一九六三年中国开始仿制图十六轰炸机,经过五年在一九六八年生产出轰六型轰炸机。该型飞机最高时速一千公里,最多可载弹九吨,作战半径近三千公里,能覆盖亚洲大部分地区和俄国的远东与中亚地区。该机稍经改装可投放核弹,中国首次原子弹和氢弹的空爆试验都是由该型飞机进行的。中国现有一百二十多架轰六型飞机在服役。
中国的第二代战略核武器
近年来中国加紧进行核试验,从各方面的分析看,八十年代初中期,中国根据小型、机动、突防、安全、可靠的原则, 开始了第二代战略核武器发展的预先研究和理论设计。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检验了设计原理的正确性,突破了如多弹头分导等重大关键性技术,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第二代核武器的发展已进入最后的阶段。中国目前发展的第二代战略核武器,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采用多弹头分导技术,每枚导弹将至少可携带三枚核弹头,多者达六到十枚,每个弹头均可攻击独立的目标,准确度也会大幅度提高;
第二,绝大多数导弹将用固体推进剂代替液体推进剂,从而使整个导弹体积变小,发射反应时间缩短,并且易于保存和机动运输;
第三,提高导弹射程,陆上机动导弹和潜射导弹将达八千公里左右,地下井固定发射导弹将达一万五千公里: 第四,加速研制射程超过两千公里的装有核弹头的空地巡航导弹,以延长了空中核打击力量,并避免面对突破敌方空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