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华石龙子在什么季节什么时候多少点出来活动
夏天。
中华石龙子:别名山弹,山龙子,石龙蜥,猪婆蛇,中国石龙子,为蜥蜴目、石龙子科、石龙子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特有物种,栖息于海拔20到1000m低海拔的稀树林区、山区草丛、平原及耕作区。1838年命名。
中华石龙子是我国特有蜥蜴品种,可作为宠物饲养。身上布满褐色、黑色和红色鳞片,尾细长。是昼行性地栖型卵生蜥蜴,有断尾求生的本领,人工饲养要特别注意,不要抓取尾部。
Ⅱ 中国石龙子的物种类型
台湾的石龙子种类有十余种之多,其中也不乏体色出众的品种.中国石龙子可以算是比较普遍的种类.也是台湾本岛的特有亚种,其他还有四个亚种分别分布在绿岛,大陆与东南亚地区.族群数量都不大,喜欢出没于1000公尺以下的低地田野草丛或灌木丛,一般人并不容易见到.冬天有钻入土中冬眠的习性.
Ⅲ 中国石龙子的物种介绍
石龙子科有85属1200~1300种,是蜥蜴中的最大一科。石龙子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在亚洲南部和大洋洲种类最多,而欧洲,亚洲北部和美洲种类较少,在这些地方石龙子亚目其它科的成员更加兴旺。石龙子科成员包括从热带雨林的善于攀爬的成员到沙漠中的可以在沙中游走的多种不同类型,有些四肢健全,也有些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有接近半数为卵胎生。
石龙子科成员多数体型比较小,但也有些较大的成员,这些大型的石龙子分布于大洋洲,其中最大的是所罗门群岛的所罗门蜥(猴尾石龙子)Corucia zebrata,身长可达80厘米,是树栖成员,有似猴子般可以缠绕的尾巴。第二大的是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的几种柔蜥(蓝舌石龙子)Tiliqua,最大的身长可达60厘米,体格粗壮。大洋洲和亚洲南部还有另外一些比较奇特的石龙子,如新几内亚的三棱蜥Triboonotus,背上有三道似鳄鱼的大鳞。
Ⅳ 中国石龙子的介绍
中国石龙子是日型性地栖型蜥蜴,一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偶尔也会摄取植物茎叶。个性温和而胆小,对于人工环境的适应力颇高。以一般热带雨林地栖蜥蜴的环境来饲养就可以养得很好。对于一般蟋蟀,面包虫食饵接受度也很高。不过尾巴与守宫一样容易自割,要避免抓取尾部。
Ⅳ 中国有没有变色龙
有
中国石龙子 学 名 Eumeces chinensis formosensis
原 产 地 台湾特有亚种
栖息环境 1000公尺以下山区及平地草丛
体 长 全长30-40公分
适 温 摄氏22-35度
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5-7月繁殖,每次产卵5-7枚。卵白色,椭圆球形。多产于石下或草根、树根下的土洞中自然孵化。室内人工孵化期约为53天。
台湾的石龙子种类有十余种之多,其中也不乏体色出众的品种.中国石龙子可以算是比较普遍的种类.也是台湾本岛的特有亚种,其他还有四个亚种分别分布在绿岛,大陆与东南亚地区.族群数量都不大,喜欢出没于1000公尺以下的低地田野草丛或灌木丛,一般人并不容易见到.冬天有钻入土中冬眠的习性.
中国石龙子是日型性地栖型蜥蜴,一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偶尔也会摄取植物茎叶.个性温和而胆小,对于人工环境的适应力颇高.以一般热带雨林地栖蜥蜴的环境来饲养就可以养得很好.对于一般蟋蟀,面包虫食饵接受度也很高.不过尾巴与守宫一样容易 自割,要避免抓取尾部.
雄性个体尾巴根部较粗大,耳后的红斑面积较大较密.雌性每窝可产下15-20颗蛋.算是比较多产的蜥蜴.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Ⅵ 中国石龙子的基本信息
学 名 Eumeces chinensis formosensis
原 产 地 台湾特有亚种栖息环境 1000公尺以下山区及平地草丛
体 长 全长30-40公分
适 温 摄氏22-35度
Ⅶ 中国最大的蜥蜴有多大
中国最大的蜥蜴有2-3米,是巨蜥。体长一般为60-90厘米,最大的可达2-3米,体重一般20-30千克,尾长70-100厘米,最长的可达150厘米,通常约占身体长度的五分之三。它是是我国蜥蜴类中体形最大的种类,也是世界上较大的蜥蜴类之一。
巨蜥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海南和广西,在国外还见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地。它以陆地生活为主,喜欢栖息于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库等地。昼夜均外出活动,但以清晨和傍晚最为频繁。虽然身躯较大,但行动却很灵活,不仅善于在水中游泳,也能攀附矮树。以鱼、蛙、虾、鼠和其他爬行动物等为食,也到树上捕食鸟类、昆虫及鸟卵,偶尔也吃动物尸体,还时常爬到村庄里偷食家禽。雌性于6-7月的雨季产卵于岸边洞穴或树洞中,每窝产卵15-30枚,卵的大小为70×40毫米。孵化期为40-60天。
巨蜥在遇到敌害时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如立刻爬到树上用爪子抓树,发出噪声威吓对方;一边鼓起脖子使身体变的粗壮,一边发出嘶嘶的声音,吐出长长的舌头恐吓对方;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喷射出来引诱对方,自己乘机逃走等等。但更多的时候,是与对方进行搏斗。通常将身体向后,面对敌人,摆出一副格斗的架势,用尖锐的牙和爪进行攻击,在相持一段时间后就慢慢地靠近对方,把身体抬起,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长而有力的尾巴如同钢鞭一样向对方抽打过去,使其惊慌失措而狼狈逃窜,甚至丧身于巨蜥的尾下。如果对方过于强大,它就爬到水中躲避,能在水面上停留很长时间,所以在云南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同胞都叫它水蛤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