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个朝代的皇上为了嫔妃点烽火台戏诸侯
西周,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2. 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
有点乱去http://ke..com/view/224457.htm看一看吧!
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A、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B、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皇)朝至此完。 注:括号中的字为另一种口诀的念法。 夏后殷商西东周, 秦汉三分传六晋, 隋唐五代延二宋, 元汗朱明前后清. 题名:盘古 C.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民国再共和,代代往下传。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则天皇帝(624-705) 690年即位,在位15年 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五十多年。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中宗李显(656-710)(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711-762) 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代宗李豫(726-779) 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死于779年,时年54岁。 德宗李适(742-805) 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顺宗李诵(761-806) 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宪宗李纯(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穆宗李恒(795-824) 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敬宗李湛(809-826) 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长子。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文宗李昂(809-840) 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死于840年时年32岁。 武宗李炎(814-846) 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宣宗李忱(810-859) 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懿宗李温(833-873) 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僖宗李儇(862-888) 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 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 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1)宋太祖赵匡胤 生卒:927——976.12 50岁 在位:960——976.12 建隆(960——963.11) 乾德(963.11——968.11) 开宝(968.11——976.12) 三弟 (2)宋太宗赵匡义(又名赵光义、赵炅) 生卒:939——997.3 59岁 在位:976.12——997.3 太平兴国(976.12——984.11) 雍熙(984.11——987) 端拱(988——989) 淳化(990——989) 至道(995——997) 因箭伤屡发而死 三子 (3)宋真宗赵恒(原名赵德昌) 生卒:968——1022.2 55岁 在位:997.3——1022.2 咸平(998——1003) 景德(1004——1007) 大中祥符(1008——1016) 天禧(1017——1021) 乾兴(1022) 六子 (4)宋仁宗赵桢(原名赵受益) 生卒:1010——1063.3 55岁 在位:1022.2——1063.3 天圣(1023——1032) 明道(1032——1033) 景佑(1034——1038) 宝元(1038.11——1040.2) 康定(1040.2——1041.11) 庆历(1041.11——1048) 皇佑(1049——1054.3) 至和(1054.3——1056.9) 嘉佑(1056.9——1063) 中毒暴亡 堂侄,收为养子 (5)宋英宗赵曙 生卒:1032——1067.1 36岁 在位:1063.4——1067.1 治平(1064——1067) 子 (6)宋神宗赵顼(原名赵仲针) 生卒:1048——1085.3 38岁 在位:1067.1——1085.3 熙宁(1068——1077) 元丰(1078——1085) 六子 (7)宋哲宗赵煦(原名赵名佣) 生卒:1077——1100.1 24岁 在位:1085.3——1100.1 元佑(1086——1094.4) 绍圣(1094.4——1098.5) 元符(1098.6——1100) 弟 (8)宋徽宗赵佶 生卒:1082——1135 54岁 在位:1100.1——1125.12 建中靖国(1101) 崇宁(1102——1106) 大观(1107——1110) 政和(1111——1118.10) 重和(1118.11——1119.2) 宣和(1119.2——1125) 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 子 (9)宋钦宗赵桓(原名赵亶) 生卒:1100——1156 57岁 在位:1125.12——1127.3 靖康(1126——1127.3) 国亡被俘后被马踩死 金灭北宋 北宋亡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1)宋高宗赵构 生卒:1107——1187 81岁 在位:1127.5——1162.6 建兴(1127.5——1130) 绍兴(1131——1162) 禅位于子 养子 (2)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 生卒:1127——1194.6 68岁 在位:1162.6——1189.2 隆兴(1163——1164) 乾道(1165——1173) 淳熙(1174——1189) 禅位于子 三子 (3)宋光宗赵敦 生卒:1127——1194.6 68岁 在位:1189.2——1194.6 绍熙(1190——1194) 被废 三子 (4)宋宁宗赵扩 生卒:1168——1224.8 57岁 在位:1194.7——1224.8 庆元(1195——1200) 嘉泰(1201——1204) 开禧(1205——1207) 嘉定(1208——1224) 服金丹中毒而死 侄,养子 (5)宋理宗赵昀(原名赵与莒) 生卒:1205——1264.10 60岁 在位:1124.8——1264.10 宝庆(1225——1227) 绍定(1228——1233) 端平(1234——1236) 嘉熙(1237——1240) 淳佑(1241——1252) 宝佑(1253——1258) 开庆(1259) 景定(1260——1264) 侄 (6)宋度宗赵禥(原名赵孟启) 生卒:1240——1274.7 35岁 在位:1264.10——1274.7 咸淳(1265——1274) 二子 (7)宋恭宗赵显 生卒:1271——1323 53岁 在位:1274.7——1276.2 德佑(1275——1276.2) 被俘送入西藏,后被冤杀 长兄 (8)宋端宗赵昰 生卒:1268——1278.4 11岁 在位:1276.5——1278.4 景炎(1276.5——1278.4) 在元军追击中受惊而死 弟 (9)宋祥兴帝赵昺 生卒:1271——1279.2 9岁 在位:1278.4——1279.2 祥兴(1278.5——1279) 由陆秀夫背负投海而死 元灭南宋 南宋亡 元朝皇帝谱 太祖铁木真(1162-1227) 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1186-1241) 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 (1242-1246)年称制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1206-1248) 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 (1248-1251)年称制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1208-1259) 1251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世祖忽必烈(1215-1294) 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成宗铁木耳(1265-1307) 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武宗海山(1281-1311) 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1303-1323) 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泰定帝(1276-1328) 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天顺帝(1320-1328) 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 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文宗(1304-1332) (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明宗(1300-1329)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宁宗(1326-1332) (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 顺帝(1320-1370) (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明代年表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洪武 1368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建文 1398 惠帝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22 4 朱元璋之孙 永乐 1402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 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洪熙 1424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9) 47 1 48 朱棣之长子 宣德 1425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28 10 38 朱高炽之长子 正统 1435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9 14 朱瞻基之长子 景泰 1450 代宗 祁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1450.9) 22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天顺 1457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1457.2) 31 8 38 成化 1464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1464.2) 18 23 41 朱祁镇之长子 弘治 1487 孝宗 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18 18 36 朱见深之第三子 正德 1505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15 16 31 朱右樘之长子 嘉靖 1521 世宗 朱厚璁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隆庆 1567 穆宗 朱载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6 36 朱厚囱之第三子 万历 1572 神宗 朱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1572.7) 10 48 58 朱载后之第三子 泰昌 1620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39 1月 39 朱翊钧之长子 天启 1620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6 7 23 朱常洛之长子 崇祯 1627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清朝的历届皇帝 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 (1):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第一个庙号“太祖” (2):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3):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4):雍正: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5):干隆:干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6):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干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干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7):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8):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9):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10) 光绪: 光绪皇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年号光绪,醇亲王之子。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无嗣,载湉入继为帝,当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七日起亲政,但朝政大权仍由慈禧太后实际控制。 (11)宣统: 溥仪是醇亲王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慈禧太后于十月发懿旨,立溥仪为嗣帝,十一月初,溥仪登极,号宣统。 三年后,辛亥革命暴发,宣统宣布退位,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并优待清室,让宣统在紫禁城继续做了十二年的皇帝。
3.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最后一位君王是谁
夏最后一位君王是桀,商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西周最后一位君主是姬宫湦。
1、桀
桀(?―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号桀,史称夏桀,帝发之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5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预测为公元前1652年—公元前1600年),都于斟鄩(今河南洛阳)。
桀文武双全,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桀的党羽豕韦、顾国,击败昆吾国,然后直逼夏朝重镇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说山西运城西)。后被汤追上俘获,放逐于南巢,夏朝覆亡。数年后死于南巢。
2、帝辛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纣”、“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
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3、姬宫湦
姬宫湦(?―前771年),姬姓,名宫湦(音shēng,一作宫生),周宣王姬静之子,母姜后,西周第十二任君主,也是西周最后一位君王,前781年―前771年在位。
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姬宫湦,西周灭亡。
(3)公元795年是中国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灭国事件:
1、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宁陵县北),保障商都南亳(山东曹县南二十里)的安全。
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再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滑县东南)、顾国(今范县东南)、昆吾(今许昌)等夏朝属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
接着,商汤又率战车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夏桀只好仓促率王师与商军战于鸣条,结果夏朝军队大败。
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2、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
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3、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牧野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鸣条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烽火戏诸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帝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姬宫湦
4. 2011,1848,795,公元前551年处于什么世纪什么年代
21世纪10年代,19世纪40年代,八世纪90年代, 公元前6世纪50年代
5. 周幽王是哪个朝代
周朝周幽王
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周宣王之子。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在位时,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
6. 贞元时期什么朝代
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中唐时期 ,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共计21年。
大事记
贞元元年——杨良瑶出使西亚。
贞元四年——唐代名臣李勉病逝。
贞元五年——裴度登进士第。西川节度使韦皋大破吐蕃于嶲州。
贞元七年——韦应物卒。宰相李泌卒。
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
贞元九年——刘禹锡登进士第。
贞元十二年——孟郊登进士第。
贞元十四年——李翱登进士第。
贞元十五年——白居易登进士第。
贞元十九年——韩愈因进《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阳山县令。乐山大佛建成。
出生
编辑
贞元六年——李贺,唐朝诗人
贞元十九年——杜牧,唐朝诗人
7. 周幽王是哪个朝代的啊
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周宣王之子。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在位时,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与宜臼逃回申国。为博取褒姒的一笑,幽王下令,宫内宫外人等,能让褒姒一笑者,赏赐一千两金子。有个叫虢石父的献上烽火戏诸侯的计策,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有个叫郑伯友的大臣劝阻周幽王说,烽火台是为了战时救急用的,这个玩笑开不得。大王现在这样戏弄诸侯,失信于他们,如果到了真有急事时,诸侯又以为大王在戏弄他们,不派兵相救,那如何是好啊。周幽王不听。
临近的诸侯看到烽火台上起了狼烟,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大家辛苦了,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玩儿,你们回去吧。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后来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镐京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燃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前后共三百五十余年。
西周自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以来,朝政紊乱,国力日益衰弱。周宣王的时候,京畿街衢的儿童流传着一首歌谣:“月将升,日将浸,檿弧萁服,实亡周国!”谶谣史籍记载和
民间流传中,都显得神秘玄妙。谶谣最主要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
宣王听到歌谣非常吃惊,他问大臣们:“此歌谣什么意思,是凶是吉?”召公说:“‘檿’是山桑木的名称,可以用来做弓。‘萁’是草的名称,可用来做箭袋。据臣的愚见,国家日后将有弓矢之祸!”宣王说:“如果是这样,杀尽京师所有做弓箭的匠人,毁掉库内的弓矢,怎么样?”太史令伯阳父说:“臣夜观天象,弓矢之祸将出现在陛下宫中,与弓矢无关,后世必有女子乱国!请大王勿杀无辜的人、毁军旅的兵器。”
周宣王问姜皇后最近宫中的嫔妃有什么怪异的地方,姜后说:“宫中没有怪异,只有先王宫内的一个嫔妃卢氏,年方二十四岁,怀孕八年,才生下一个女儿。”
宣王说:“真是怪事!”派女侍召来卢氏问原因,卢氏说:“妾听说夏朝桀王时,褒城有个人化为两条龙,降在王廷,对桀王说——我是褒城二君,桀王非常恐惧,杀了二龙,将龙涎藏在木椟中,自殷朝经历六百四十四年,传了二十八王,都不敢打开木椟看。到了先王厉王打开木椟,龙浆横流于宫廷,化为元龟,妾当时十七岁,因为足踏龟迹而忽然有了身孕,如今才刚生下一个女儿。”宣王说:“此女是怪物,你抱出我看一看!”
卢氏说:“妾疑心为怪物,生下来的那天晚上就让宫女将此女孩扔在御河中浸死了!”宣王对伯阳父说:“此女孩已死,卿试着占卜,看妖气消灭了没有?”伯阳父占卜后说:“妖气虽然出宫,然而还在人间!”宣王传旨,令军卒巡访御沟内外,然而女婴已经找不见了。于是写出榜文,挂在各城门口,不论是谁,只要敢收御沟内的婴孩隐匿,就满门处死。
西城军卒巡访时看见一个男子背着山桑木弓,一个女子背着萁草织成的箭袋,在街上叫卖。军卒看见,心下商量:“如今朝廷大臣断定谣歌是山桑木弓萁草箭袋,这两个人必应其事,又说女子乱国,我们放了那个男子,将此女子捉去见天子。”那个男子救不了自己的妻子,抱头便跑,到了郊外,听见深林中群鸟喧噪,有婴儿啼哭的声音。
他进入林中,看见百鸟用翅膀的羽毛覆盖一个躺在青草上的女婴,他想:“我妻被朝廷捉去,估计没有了性命,不如抱此女孩回去,抚养成人,也还有个寄托。”于是抱起婴儿,奔褒城逃难而去。军卒将那个女人抓去见宣王。宣王令推出斩首。这年的七月,宣王崩,子宫即位,是为周幽王。
幽王为人性暴寡恩,喜怒无常、狎昵群小,整日饮酒食肉。刚一即位就让他所宠信的近臣到民间广征美女供其泄欲。尹球、虢石父、祭公三个奸佞小人谗邪欺君。幽王拜尹球为大夫,虢石父为上卿,祭公为司徒。三人皆谗佞阿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一次三川守臣表称三川地震。幽王笑说:“山川地震是常事,何必动表告诉寡人?”伯阳父对赵叔带说:“以前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现在周如夏商的末季啊!”
赵叔带骇然问;“何以见之?”伯阳父说:“源塞必然川竭,川竭必然山崩,山崩是预兆,周室天下不出二十年当亡!”
这年冬,岐山又崩,赵叔带上表说:“山崩地震,是国家不祥之兆,望大王抚恤下民,广开贤路,以弭天变,以使社稷无危。”虢石父说:“山崩地震,大王所谓天道之常,有什么不祥?叔带是迂腐的读书人,不知天道,望陛下详之!”幽王听信虢石父之言罢免了赵叔带。右谏议大夫褒劝谏:“不可罢赵叔带的官职,否则会阻塞谏诤之路。”幽王大怒,囚褒姒在监狱。
褒姒是褒城人。妻子听到褒姒进谏被囚,痛哭流涕,儿子洪德说:“我听说天子荒淫,耽于女色。现在褒城中有个女子十分清丽,家贫无资,若以百金买此女子,进上朝廷,可以赎归父亲。”其母遂以百金,买下此女子,将她送到京师。这女子年刚14岁,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
幽王见美人仪容娇媚,流盼之际,光艳照人。因褒地所进,赐名褒姒,充入后宫。群臣谏说:“色倾人国,自古都有。夏因妹喜而亡,商因妲己而丧。陛下宜鉴前朝得失,不可受此美人。”尹球、虢石父说:“种田的多收了几捆禾麦,尚且重婚,大王以天子之尊,受一宫人,你们就那么多废话?”幽王大怒:“有再谏受美人者斩!”是夜幽王与褒姒同寝,鱼水之乐,春夜销魂。自此幽王与褒姒坐则腿叠腿,立则肩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一连十日不上朝,与褒姒朝夕饮宴。
皇后申氏逐渐失宠。一天幽王与褒姒在翠华宫,申后忽然来了,褒姒正与王谈笑自乐,没有起身迎接,申后心中虽有忧怨却口不敢言,回宫后忧容不展。申王后自从那天见到褒姒的天姿国色后,明白自己已年近四十,再无法以美色和褒姒争一日之长短,惟有终日长吁短叹,郁郁寡欢。太子宜臼见母亲忧闷,跪问原因。申后说:“你父王宠爱褒姒,不分尊卑,今日在翠华宫,见我来了,她仍饮酒自乐,全不退避。将来此婢得志,我母子无容身之处了!”太子说:“这事好办,改天可与数十宫人游御苑赏花,若褒姒来,令宫人将此贱婢乱打一顿,待她奏父王,父王不听则已,若有什么事,孩儿必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