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药药材八大种植基地在哪里
1、安徽亳州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有“中华药都”之称,有着3700年的文明史的亳州,始于商汤时代,受汉代名医华佗的影响,在明清时期亳州就发展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现如今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 安徽亳州是全国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白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种植品种达400多个,种植面积65万亩。
2、河北安国
河北安国在历史上称为祁州,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就建有药王庙,吸引药商聚集,因此又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还有“药都”美称。安国中药材交易,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安国以药材加工及药材交易为主。现在安国市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以及中药文化发祥地,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的美誉。3、河南禹州
河南禹州是中国医药发祥地之一,被称为“中华药城”。禹州中药材已经形成了悠久的种植、采集、加工历史,历史上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的说法。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都在禹行采药,以及着书。在明朝时,禹州成为了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现在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
4、江西樟树
中国药都之一樟树,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樟树镇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江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5、浙江磐安
磐安作为浙江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就如一个中药材的“聚宝盆”。磐安药材不仅品种多、种类齐全,而且产量大、质量好,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其中享誉全球的“浙八味”中,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五味药材盛产于此,俗称“磐五味”。境内的大盘山,被植物学家称为“野生中药材的宝库”,崇山峻岭间隐藏着许多珍贵中药物种,区内有野生药用植物1219种,占浙江省药用植物种类的68%。
㈡ 中国的药材之乡是哪里
中国五大药都
安徽亳州:
有“中华药都”之称。亳州自商汤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着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毫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毫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亳州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药材已成为亳州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
河南禹州:
有“中华药城”之称。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着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着书立说。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惟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现在市区新建一座占地300亩的禹州“中华药城”。
河南辉县:
有600年百泉药交会的历史优势,每年举办“药交会”。百泉药材交流大会,源于百泉一个古老的庙会,庙会距今1000余年,隋代庙会始兴,唐代已很盛行,年长日久,逐步形成全国性药材交流大会。百泉与江西樟树、河北安国组织的全国性药材交流大会,并称中国三大药材交流大会。
河北安国:
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现在安国的东方药城,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立体化、多元化的种植模式,使安国在50万亩耕地上以药材年产量占全省65%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夜秋风度,十里药香飘。放眼花开落,疑似置琼瑶。”描述了六大药材规模种植区的怡人景色。
江西樟树:
有“南国药都”之称。自古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境内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汉代张道陵,晋代葛玄、葛洪,唐代孙思邈等道士、医学家先后在此采药炼丹,传授炮制技艺,樟树药业实始于此时。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
1958年,江西省卫生厅在此举办了第一次全国中药材交易会。从20世纪80年起,此交易会每年举办一次
㈢ 中国四大药材基地在哪
我国的四大药都是:安徽亳州、河南禹州、辉县和河北安国,还有说,成都荷花池中药专业市场也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除此以外,江西樟树有“南国药都”之称。事实上,不论我国的四大药都是谁,有一点不可质疑,这些地区的医药业都比较发达。 另外西藏,东北也盛产药材。以上指的是中药
㈣ 中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在哪
被喻为中国“中药之库”的四川省,地处北温带,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植物品种繁多,全省有药用植物约5000种,中药材蕴藏量达100万吨,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
㈤ 中国的四大药都是哪里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医诞生于上古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伴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中药材和药商也逐渐规模化。由此,我国形成了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河南禹州为主的四大药都。
安徽亳州 作为药都之首,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2000年5月,地级市亳州市正式设立,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在亳州历史上,出现了曹操、华佗等名人。正是因为一代名医华佗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了清朝末期,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在此基础上,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是“四大药都之首”。
以上是中国公认的四大药都,历史悠久,药业交易发达,每年都有上千万乃至上亿元的药品交易额,当地的药品交易收入也都是地方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㈥ 中国比较出名的药材城市是哪个
我国四大药都,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河南禹州。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是汉代着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中药“药都”。不难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药市已很繁荣。亳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可见,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医药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以种植中草药为主,药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业的发展。亳州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近年来,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
亳州自古就有“药都”之称,是全国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种,其中白芍占全国总产量的60%。全市中药材种植已达400多个品种,共有800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65万亩。亳州市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并于2007年被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授予“中国中药饮片出口基地”。目前,全市共有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42家,其中39家通过GMP认证。亳州建有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亳州中药产业正处在加快发展之中,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研发、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提取物生产、中药保健品、中成药制造和综合配套服务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为亳州欣然命笔:“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安国药业源远流长。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安国中药文化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安国药市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被列入科技部火炬计划。安国市现拥有中成药品种500多个,经营品种2000多个,辐射全国各地及欧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安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预计超110亿元,吞吐量12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出口额占全省中药材出口总量的80%左右。
中国药都之一——樟树,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他们一面迷信说教驱邪,一面采药炼丹治病、传授炮制之法。后来葛氏之孙葛洪,总结行医经验,着成《肘后备急千金方》,流传于世。唐宋时期,樟树药业日益发达,采药卖药者日增,药铺、药材行、分庄逐步兴起,并向外省扩张。
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内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炼丹井、洗药池、古寺、药庙等胜迹。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樟树因此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江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樟树本地,对药材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药材必须纯净,饮片加工务其精细。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
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中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着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着书立说。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禹州的医药业也得到大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伴随着药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材市场,充分发挥禹州独特的药业优势,禹州市委决定在市药城路东侧、商贸大世界北侧新建一座占地300亩的禹州“中华药城”。该药城包括一个占地30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是一所大型现代化中医专业市场。
㈦ 中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在哪
一、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四大药都之一) 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该“中心”座落在国家级历史名城——安徽省亳州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内。
二、河南省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有中国药城美誉,国家级定点药材市场,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 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
三、成都市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四大药都之一,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 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是1996年由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位于成都市五块石蓉北商贸大道42号,是1996年由原荷花池中药材交易区和五块石中药材市场合并而成。
四、河北省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四大药都之一) 药都”安国市古称祁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素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
五、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四大药都之一,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 江西省樟树市在唐朝即辟为药墟,宋元时形成药市,明清时期臻于鼎盛,终成“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的大气候。但由于设施落后,交易方式陈旧等原因,近年来,“药都”繁华逐渐逝去。
六、广州市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之一) 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于1979年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开办,是全国首批8个重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广州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是1996年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之一,是广州市惟一合法的中药商品交易场所。
七、山东鄄城县舜王城药材市场(十七家大型中药材市场之一。山东省唯一的药材专业市场) 鄄城县素有“中国绿色药都”之称。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0万余亩,中药材加工企业30余家。鄄城县建设的鄄城县舜王城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继安徽亳州、河北安国之后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是全国{BANNED}、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
八、重庆市解放路药材专业市场(全国首批八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重庆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市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为六楼一底的大型室内交易市场,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九、哈尔滨三棵树药材专业市场(我国北方中药材经营的集散地) 哈尔滨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建立于1991年,是通过国家“三局一部”验收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的中药材市场。
十、兰州市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十七家大型中药材市场之一) 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17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1994年8月创办,1996年9月经国家一部三局联合批准为甘、宁、青、新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也是兰州市十大市场之一。
㈧ 中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是那个地方
中国有四大药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北安国、河南禹州,都是药材发源地,此外还有云南荷花池、广东普宁等。其中安徽亳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散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