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有哪些大学是贵族学院
——货真价实、真实的“中国前十名大学” 中国大学三大编组(贵族、豪门、新贵) 第一集团【北大清华哈军工编组】(贵族组): 1、国防科大〖国防〗、 2、哈工程〖国防〗、 3、清华、 4、北大、 5、中国科大〖中科院〗、 第二集团【南大交大哈工大编组】(豪门组): 6、南大、 7、复旦、 8、上海交大、 9、哈工大〖国防〗、 10、西交大、 第三集团【北航浙大西工大编组】(新贵组)): 11、北航〖国防〗、 12、北理〖国防〗、 13、西工大〖国防〗、 14、南理〖国防〗、15、浙大。 真实的“中国前十名大学”——中国大学三大编组解释: 以上三个编组,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顺序为准,第二集团编组与第三集团编组并没有太大的质的差异。 原理:即使是50年漫长时间,也难以改变新中国大学的基本格局。 最近50年中,中国大学里的贵族、豪门、新贵主要升迁、变动情况概括: ①1978年后,凭借“中国科学院”理科学科力量、全国第一家“少年班”的自身努力,中科大迅速跻身最接近中国三大“贵族”【北大清华哈军工】的阵列位置。成为中国大学新“豪门”之一。 ②凭借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大大获益、文革后对组建“毛泽东大学”的原湘潭大学文理科师资的掠夺,及近25年教育部过分的政策倾斜因数,复旦已经从一个货真价实的上海滩“野鸡”大学,奇迹般地“凤凰涅??”为今日上海滩最有实力的综合性大学。 ③由于国防科工委因素长期影响,北航〖国防〗、北理〖国防〗、西工大〖国防〗、南理〖国防〗凭借过硬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防学科群,已赶上甚至超过教育部储多老牌——浙江大学等名牌大学,各自成为冲击世界一流大学最有希望的少数中国大学“新贵”之一。
㈡ 中国的贵族大学有哪些
宁波诺丁汉,香港中文,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等
㈢ 北京贵族大学有哪些
北京真的没什么贵族大学,三本那些贵是贵,但水平巨差,甚至不如专科。
如果你家真的非常有钱,可以报北大清华,他们每年都有两三个名额是留给有钱但成绩不够的人上的,钱砸的够多就能进入。但是能不能升级,就看你跟的上跟不上了,否则也就是白砸一学年的钱给学校做点贡献而已。毕竟如果成绩太差,好学校不可能因为钱而砸了自己的招牌。
其实如果你家足够有钱,不如出国留学划算。
㈣ 中国有哪些贵族大学最好配图
厦门大学
㈤ 中国有哪些贵族大学
如:仰恩,嘉庚~~~ 追问: 本二???是本科第二批吗 回答: 是本科二批 其实贵族学校表面上看就是学费比较贵 追问: 这些学校社会公认吗 追问: 这么说,中国海真么实际意义上的贵族学校了啊??? 回答: 嘉庚全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他们即然能申报成为本二批次的学校,就有一定的声望和财团支持 你可以查一下你们省的那本招生资讯,应该有 追问: 谢了!以后有事请教,就还要麻烦你了 回答: 不谢 我是有问必答(只要我知道) 补充: 对了 是不是该给分了。
㈥ 上海有很多有钱人和很多贵族学校吗
有钱的人,我倒是不知道了,关于贵族学校如下可供参考:
近代上海的新式女学校中,有那么几所学校,它打出的牌子是培养贵族气质、养成淑女风范、接轨上流社会。所以,不仅沪上名门佳媛纷至沓来,就连一般的平民之家,也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学校,以便将来嫁入上层社会。当时,这样的“贵族”学校有两所:中西女塾和圣玛利亚书院。
中西女塾是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1892年 3 月 17 日,是中西女塾学校开学的日子,开学典礼上仅有七名学生,均为豪门闺秀。开学两星期后,又来了两名新生,一个是海军军官的女儿,另一个是富商的女儿。在 l900 年学校新生名单中,有一位学生十分引人注目,她就是宋庆龄,当时的她只有七岁,她在这里渡过了八年的学习生涯。中西女塾最初在西藏路汉口路,后迁至市西经家花园新校址,即现在的市三女中的所在地。
圣玛利亚书院与圣约翰书院是姊妹学校。1881年施若瑟主教在创办了圣约翰书院后,又将“裨文”和“纪”两所教会女校合并在一起,成立了圣玛利亚书院校址就在圣约翰书院的北面,两校中间以竹篱隔开,礼拜时则在同一礼拜堂里进行,两所学校的男女学生此有机会经常接触,这一点令校方感到十分不安。为免有伤风化之类的事件发生, 1923 年 9 月圣玛利亚书迁至新址 (即今长宁路东华大学校区) 开学。
综观这两所女子学校,可以发现,这里的教育果然非同一般。学校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大家风范的淑女佳媛,为将来步入上流社会打好基础。因此功课除国文英文、数学、史地等课程之外,还有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选修课。学校重英文而轻中文,学生的课本除国文外,一律都是英文原版,连中国的史地课本,也是美国的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因此,这里的学生,都能极其熟练地运用英文交谈和写作。当然,中文成绩优秀者也不乏其人, 1937 年毕业于中西女中的张爱玲,她生花妙笔使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着名作家。
“贵族”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礼仪、风度的教育,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举止神态温文尔雅:见到教师要问安,在校内不高声喊叫,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行,在图书馆说话要轻,离开时一定要把座椅放回原位,用餐时要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出响声,等等。学校还对学生进行“奢华教育”,学校每到秋季开学时,都要召开大型的西式茶话会,介绍新教师与社会名流及知名家长见面。在见面会上,有严格的礼仪规定,如何接待宾客、安排位次、谈吐举止等等,都十分讲究,不可出差错。而来宾、教师与历届学生则各显其能,优雅的举止、华丽的服饰,使新生刚一入校便懂得了“礼仪”与“风度”的重要性。学校的家政课程,从最初的女红课发展为近代女子家政教育。中西女塾高中阶段的家政课程分三年进行,第一年学习如何美化自己,如何美化家庭和环境;第二年,学习如何对待男朋友、选择对象和组织家庭;第三年,学习如何招待宾客、如何开茶会、宴会和舞会,以及怎样做西点、西菜等等。为了把家政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学校专门为高三学生划出一间公共起居室,由学生自己根据爱好来布置,起居室内有地毯、沙发、留声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布艺装饰和小摆设,这些都是学生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公共起居室装饰布置或豪华绚丽,或典雅别致,花样翻新,别出心裁。
当然,“贵族学校”的学费比一般学校高出许多。早期的教会学校,为吸引学生入学,都不收取学费,甚至倒贴给学生生活补贴。一些公立学校和普通私立学校的收费也相对低廉,但这两所女子学校都是全额收费制的学校,如 2 0 年代圣玛利亚书院的学费就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 10 个月的工资,一般市民家庭难以承受。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家长和学生千方百计想挤入学校大门。
学校为保证优秀生源,采取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对所有应考者一视同仁,只要能通过严格的考试,交得起学费,学校一概收录,而不是仅以门弟为限。194 6年,当时的上海市长吴国桢要把女儿送进中西女中读书,学校也不肯破例免考,坚持要求考试录取,幸而她通过考试,让校方大大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学校,深受社会和家长的欢迎,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在这里接受欧风美雨的熏陶,成为能讲英语、懂得西方礼仪、跻身于上流社会的年轻一代。学校优秀的师资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常使学校有人满为患之虞。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也成为国内各大学争抢的优质生源,有的则直接赴欧美留学深造然,也有一些学生毕业后即嫁入了豪门富室。
长期以来,上海教会学校的校长都由外国人担任,五四运动后,要求收回教育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国民政府对教会学校采取了限制措施,规定其必须向中国教育主管部门“立案”。l930 年前后,两校相继 “立案”,中西女塾改名为 “中西女子中学”,圣玛利亚书院改名为“圣玛利亚女子中学”。立案后,按规定校聘请中国人担任校长,此后初中除英文课外,其他各课一律采用中文课本,高中则数理和世界史仍用英文课本。1952年上海市教育局接管了圣玛利亚女中和中西女中,并把两校合并成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一百多年历史文化的底蕴和锐意创新的现代意识,使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具备了秀外慧中的素质。
㈦ 大学贵族学校有那些
上海进财,建平,尚德,康桥外国语,金苹果都行
对外交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