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最大的海( ).
南海是中国的最大外海,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如果把4座南岳衡山叠起来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头离水面还有近400米的距离。南海有四个群岛,分别是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南海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的也就是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水深1,212米。
㈡ 中国最大的海在那里
南中国海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具体位置在北纬37°07′~41°0′、东经 117°35′~121°10′。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 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其间构成8条宽狭不等的水道,扼渤海的咽喉,是京津地区的海上门户,地势极为险要。渤海古称沧海,又因地处北方,也有北海之称。渤海的面积较小,大概只有9万平方公里。渤海平均水深25米,渤海的总容量不过1730立方公里。渤海沿岸水浅,特别是河流注入地方仅几米深;而东部的老铁山水道最深,达到86米。渤海水温变化受北方大陆性气候影响,2月在0℃左右,8月达21℃。 严冬来临,除秦皇岛和葫芦岛外,沿岸大都冰冻。3月初融冰时还常有大量流冰发生,平均水温11℃。由于大陆河川大量的淡水注入,又使渤海海水中的盐度是最低的(仅30‰)。渤海沿岸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质,使这里成为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的天然渔场。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黄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在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南以长江口北岸到朝鲜济州岛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流入的各河携带泥沙过多,近岸海水呈黄色,故名。全部为大陆架,平均深度44米,中央部分深60-80米,最大深度140米。盐度平均为31-32‰。表水温度夏季为25℃,冬季为2-8℃。透明度南部15米左右,沿岸3-5米。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海岸曲折,多港湾岛屿。着名渔场,盛产黄鱼、刀鱼等。制盐业发达。出了渤海海峡,海面骤然开阔,深度逐渐加大,这就是黄海。黄海因为古时黄河水流入,江河搬运来大量泥沙,使海水中悬浮物质增多,海水透明度变小,故呈现黄色,黄海之名因此而得。黄海是我国华北的海防前哨,也是华北一带的海路要道。黄海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边是朝鲜半岛,北端是辽东半岛。黄海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最深处在黄海东南部,约为140米。海洋学家按照黄海的自然地理等特征,习惯将黄海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北黄海是指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半封闭海域,海域面积约为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大水深在白翎岛西南侧,为86米。长江口至济州岛连线以北的椭圆形半封闭海域,称南黄海,总面积为30多万平方公里,南黄海的平均水深为45.3米,最大水深在济州岛北侧,为140米。黄海的水温年变化小于渤海,为15℃~24℃。黄海海水的盐度也较低,为32‰。黄海寒暖流交汇,水产丰富,特别是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势平坦,面积宽广,适宜晒盐。例如,着名的长芦盐区,烟台以西的山东盐区以及辽东湾一带都是我国重要的盐产地。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是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
东海——“东中国海”,北起中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 (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群岛。面积77万多平方公里。多为200米以下的大陆架。盐度为31-32‰,东部为34‰。海水温度平均9.2℃。冬季南部水温在20℃以上。世界着名渔场之一,产大黄鱼、小黄鱼、刀鱼、墨鱼等。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近代有人从英语South China Sea翻译为南中国海,但中国仍采用南海作官方名称。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则称之为南中国海。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南海北边是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普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浩溯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它的面积最广,约有3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广东省那么大。我国最南边的普母暗沙距大陆达2000公里以上,这要比广洲到北京的路程还远。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大陆上西藏高原的高度还要大。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陆地面积与海洋相比,显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适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很早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发现与开发,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南海又叫南中国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南海的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约等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如果把座南岳衡山叠起来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头离水面还有近700米的距离。南海是我国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南海地处热带,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它们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这些岛碓总称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和黄岩岛。东沙群岛有着丰富的水产,如海龟、墨鱼和海参等。西沙群岛是一个鸟儿的世界,岛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鸟粪,可以作肥料。中沙群岛和其他群岛不同,还是一群没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碓。南沙群岛是南海中面积最大、岛碓最多的群岛,属海南省管辖;它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海中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墨鱼、海龟、红鱼等。其中的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海产资源。这里的鱼类从不游往外国的海域,似乎恋着自己的家乡,因而有"中国家鱼"的美称。南海的金丝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这种巢就是珍贵的滋补品燕窝。
来自网络
㈢ 中国最大的海是什么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海。
南海,海域面积有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通称为南海诸岛。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东海,东海的面积大约是70余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000余米,多为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最深处接近冲绳岛西侧(中琉界沟),约为2700米。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东临太平洋,以琉球群岛为界。濒临中国的沪、浙、闽、台4省市。
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4米。在朝鲜半岛被称为“西海”西太平洋地边缘海,全部为大陆架所占地浅海,它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北面和西面濒临中国,东邻朝鲜半岛。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渤海海域面积77284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668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5米,20米以浅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
㈣ 中国最大海是什么海
中国最大的海是:南海。
南海简介:
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唐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南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的深海盆。四周较浅,中间深陷;平均深度1,212公尺,最深处达5,559公尺。西部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两个大型海湾。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国在南海中的重要岛屿有海南岛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以及黄岩岛等。
南海是中国古代人的一个地理海域概念,不同历史年代南海这个地理海域概念和范围是不同的,远在古代,中国古代人就知道了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但是,在中国古代对各海区的名称使用混乱。 在先秦时代,中国古代人的地理知识有限,但是,已经认识到中国是天下的一部分,天下虽大,不如海洋大,海洋环抱着陆地。那时的中国古代人已有了“南海”概念,即指中国南方海洋及附近洋面。随着航海活动增加,对中国周围的海洋有了进一步认识。“南海”这一地理概念覆盖的地理范围更为广阔,除了指中国南方海洋外,也指东南亚和印度洋东部海域。
到了唐代,中国古代航海家在“南海”这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陆南部海域,还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 应该指出的是“南海”、“西南海”均是以中国本土为基准,以中国本土为观察中心点,其地理坐标中心是中国,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航海家——舟师命名的。
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唐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南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南海北边是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浩溯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它的面积最广,约有3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广东省那么大。我国最南边的普母暗沙距大陆达2000公里以上,这要比广洲到北京的路程还远。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大陆上西藏高原的高度还要大 。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陆地面积与海洋相比,显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适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很早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发现与开发,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㈤ 中国最大的海底在哪里
最大的海底是什么意思?是最大海的意思吗
㈥ 中国最大的海是哪片海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海,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国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它的北边是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东南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南海的整体面积约为356万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3。
同时,南海也是我国最深的海区,其平均深约1200多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可达5567米,高度值甚至大于西藏高原与海平面的差值。
南海附近大部分都是岛屿或是半岛,其陆地面积相对海洋而言十分少。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其北部地区,包括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这些河的含沙量都相对较小,故此南海常年呈碧绿色或深蓝色。由于南海处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域,所以它是我国气候最温和的热带深海。南海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其海水表层温度温差小,一般保持在25℃~28℃。南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非常适宜珊瑚的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南海风光
㈦ 我国最大的海洋是在哪
南海
①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
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近代有人从英语South China Sea翻译为南中国海,但中国仍采用南海作官方名称。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则称之为南中国海。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北部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注入。平均水深1,212米。位居热带,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陆架富石油。盛产鱼、虾和名贵海产。
南海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南海北边是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一区,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普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浩溯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它的面积最广,约有3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广东省那么大。我国最南边的普母暗沙距大陆达2000公里以上,这要比广州到北京的路程还远。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大陆上西藏高原的高度还要大 。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陆地面积与海洋相比,显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适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很早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发现与开发,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中国最大的外海——南海
南海又叫南中国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
南海的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约等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如果把座南岳衡山叠起来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头离水面还有近700米的距离。
南海是我国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
南海地处热带,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它们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这些岛碓总称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曾母暗沙、南沙群岛和黄岩岛。
东沙群岛有着丰富的水产,如海龟、墨鱼和海参等。西沙群岛是一个鸟儿的世界,岛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鸟粪,可以作肥料。中沙群岛和其他群岛不同,还是一群没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碓。南沙群岛是南海中面积最大、岛碓最多的群岛,属海南省管辖;它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
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海中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墨鱼、海龟、红鱼等。其中的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海产资源。这里的鱼类从不游往外国的海域,似乎恋着自己的家乡,因而有"中国家鱼"的美称。南海的金丝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这种巢就是珍贵的滋补品燕窝。
㈧ 中国最大的海是哪个
中国最大的海是南海,为南中国海、中国南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
㈨ 中国最大海洋是什么海洋
中国最大海洋是南海
南中国海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南海是位于中国南方的陆缘海,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近代有人从英语“South China Sea”译为南中国海、中国南海,并成为该地区在国际上的通用名称[1]。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如果把4座南岳衡山叠起来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头离水面还有近400米的距离。
南海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的也就是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水深1,212米。
中国南海国土包括大陆、岛屿和干出礁这些陆地及其沿岸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域,这些水域有人叫作“蓝色的国土”。南海诸岛陆地面积小,为5286.5平方公里。据《海洋法公约》测算,1个远离大陆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岛,则至少可以拥有1543km2的领海和431015km2的专属经济区海域。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南海了。南海是中国最深、
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南海北边是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它的面积最广,约有3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广东省那么大。中国最南边的曾母暗沙距大陆达2000公里以上,这要比广洲到北京的路程还远。南海也是邻接中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大陆上西藏高原的高度还要大。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陆地面积与海洋相比,显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中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适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很早就为中国劳动人民发现与开发,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编辑本段地理特征海底
主要以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呈环状分布。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部偏东,大体呈扁的菱形,海底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陆架沿大陆边缘和岛弧分别以不同的坡度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积最广。在中央海盆和周围大陆架之间是陡峭的大陆坡,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南海海盆在长期的地壳变化过程中,造成深海海盆,南海诸岛就是在海盆隆起的台阶上形成的。
岛礁
东沙群岛位于北部陆坡区的东沙台阶上;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则扎根于西陆坡区的西沙台阶和中沙台阶上;南沙群岛形成于南陆坡区的南沙台阶上。西南中沙群岛共有大小岛礁200多个,一般按照它们在海面上下的位置分为五类:岛是露出海面、地势较高、四面环水的陆地。岛的形成时间较长,陆地形状不易受台风吹袭而变形,面积相对较大,一般有植物生长。中国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属于海洋岛,有珊瑚岛(沙岛、岩岛)、火山岛之分。沙岛是由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沙粒堆积在珊瑚礁礁盘上,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珊瑚沙岛,西南中沙群岛绝大部分是这一类岛屿,岩岛是由珊瑚沙岩和珊瑚石灰岩结成的坚固的珊瑚岩岛,西沙群岛中的石岛就是一个典型的岩岛。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屿西沙群岛中的高尖石是南海诸岛中唯一的火山岛,上述的岛屿在中国渔民中称之为“峙”、“峙仔”。沙洲是已经露出海面的陆地,一般不被海潮淹没,只是台风和大潮时才被淹没。沙洲的外形不稳定,面积较小,由于受潮水冲刷,植物很少生长。沙洲和沙岛一样,是由大量松散的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泥沙堆积在礁盘上而形成的。沙洲和沙岛的区别在于:形状稳定与否,离海面高低,面积大小,植物多寡等。中国渔民一般把两者都称为“峙”“峙仔”或“沙帽”,亦称沙洲为“沙仔”。暗礁也称礁,是接近海面的珊瑚礁体。涨潮时多数被淹没,退潮时多数可露出水面。有巨大礁盘的暗礁,经过地壳上升的作用,或者经过海浪的冲积,是形成沙洲的良好地点。中国渔民称之为“线”、“沙”、“铲”等等。暗沙是淹没在水下的较浅的珊瑚沙层或珊瑚礁滩,海水最低潮时也露出水面,也可以说它是水下的珊瑚沙洲。中国最南的领土曾母暗沙就是这一类的沙洲,它的面积有2.12平方公里,最浅处仅有17.5米。中国渔民把暗沙称为“线排”、“沙排”。暗滩也称滩,是隐伏在水面以下较深处的珊瑚礁滩地。暗滩由海底突起,滩面呈广阔平坦的台状,偶有礁墩向上隆起,甚至上升到海面附近。中国渔民称之为“廓”。
南海地处热带,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这些岛碓总称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曾母暗沙、南沙群岛和黄岩岛。
南海是中国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
海南岛是南海上镶嵌的最大的一颗明珠,海南有人口800多万,于1988年正式成立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汇入河流
西部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两个大型海湾。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国在南海中的重要岛屿有海南岛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以及黄岩岛等。南海海区主要属热带、赤道带气候,温度高,年变化小,生物种类丰富。沿海河口一带为良好渔场,稚鱼成长后又向近海洄游。在深海区有随海流前来的金枪鱼、旗鱼、鲣鱼、鲨鱼等远洋性鱼类。近年来在珠江口、莺歌海、西沙群岛等海域海底均已发现石油。南海为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交通要冲,但岛礁众多,水深变化大,有些海域是航行上的危险地带。
编辑本段气候特征
南海和南海诸岛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南,接近赤道,属赤道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
终年高温
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最冷的月份平均温度在20℃以上,最热时极端达33℃左右。气温虽高,但有广阔的海洋及强劲的海风调节,并无酷热。一年中气温变化不大,温差较小。冬季来自蒙古高原的冷空气进入南海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对南海诸岛的气候的影响不大,冬季仍似初夏,正所谓“四时皆夏”,同时,南海表层海水温度也较高。北部23—25℃,中部26—27℃,南部27—28℃;且季节的变化也不大。
雨量充沛
广阔的南海和西太平洋有丰富的水汽来源,大量水汽受各种各样条件的作用形成丰沛的降水。其中台风雨约占三分之一。南海诸岛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但是雨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具有集中于夏半年的特点。如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年降雨量1392毫米,而在6—10月的降雨量却达104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七成多。
季风明显
南海
南海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非常明显,每年10月以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的冬季气流不断奔向中国南方海洋。所以南海与南海诸岛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每年4月开始,南海与南海诸岛转而受热带与赤道海洋气团的影响,5月至9月盛行西南季风;4月和10月是季风转换时期。受其影响,南海的海流也有明显的季风特点,夏天流向东北,冬天流向西南。
台风影响
南海诸岛在夏秋两季还常受台风影响。这些台风七成来自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面和加罗林群岛附近洋面,三成源自南海的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附近海面。进入南海的台风对南海诸岛的影响非常巨大。台风风力狂虐,裹挟暴雨,掀起巨浪,往往对海上航运、海上生产和海岛建设造成一定的灾害。但是,台风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它使南海诸岛、海南岛以及中国东南大部分地区上空形成丰沛的降水过程,对解除干旱或缓解旱象起很大作用。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概述
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海中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墨鱼、海龟、红鱼等。其中的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海产资源。这里的鱼类从不游往外国的海域,似乎恋着自己的家乡,因而有"中国家鱼"的美称。南海的金丝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这种巢就是珍贵的滋补品燕窝。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陆架富石油。盛产鱼、虾和名贵海产。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由于南海属于热带海洋,适于珊瑚繁殖,海底高台处形成珊瑚岛,南海诸岛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均为珊瑚岛屿;水产主要为海龟、海参、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和鱿鱼等各种热带海产。
动物
鱼类
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中国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主要有马鲅鱼、石斑鱼、红鱼、鲣鱼、带鱼、宝刀鱼、海鳗、沙丁鱼、大黄鱼、燕鳐鱼、乌鲳鱼、银鲳鱼、金枪鱼、鲨鱼等。特别是马鲅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鱼和银鲳鱼等,产量很高,是远海捕捞的主要品种。西南中沙群岛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品质十分优良,而且盛产中国其他海区罕见的大洋性鱼类。如:金枪鱼、鲨鱼等。
南海
鱼类是人类食用的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在世界人口消费的动物蛋白质,15%来自海洋。鱼类还是医药、化工及特殊工艺品的重要原料。海龟是海洋中少有的几种爬行动物之一。海龟有不同种类,一般指的是“绿蠵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中国西南中沙群岛是海龟的“故乡”。每当4—8月,大量的海龟随着暖流从领近海域进入南海,在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礁滩交配,爬上沙滩产卵。龟卵靠沙滩的温度自然孵化出小海龟。成年海龟体长一米左右,重约100—200公斤。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和蛋都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龟板可制成龟板胶,是较高级的营养补品。龟掌、龟血、龟油及龟脏都可入药,对肾亏、肺药、胃出血、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均有一定疗效。长期以来,海龟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要特产之一,年产量可达2000多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把海龟列为重点保护的海洋动物,禁止捕捉。使海龟得到很好的保护,繁殖和回游的数量急剧增多。有许多海龟还滞留在岛屿礁盘的越冬。海龟中还有一种很珍贵的品种,即玳瑁。外形与“绿蠵龟”相似,因其背甲鳞共有十三块,俗称“十三鳞”。鳞片质地优良,花纹美丽。光泽透亮,最是适宜制作珍贵的装饰品。
海参
海参属热带海洋中的刺皮动物。其营养价值与鱼翅、燕窝齐名。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海参种类很多,全世界约40种海参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岛出产20种,西南中沙群岛素以其种类多、分布广、参体大、品质优良着名于世。其中以白乳参,乌乳参和梅花参最为珍贵。梅花
南海
参被称为“参中之王”,为着名的大形食用海参。大者体长一米有余,重二、三十斤。加工成干品后肉厚脆嫩,炖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滋补性非常显着。
海贝
海贝属软体动物,种类繁多。西南中沙群岛分布约有250多种。按照用途可分为食用贝和观赏贝两大类。食用贝产量较大的有大马蹄螺、篱凤螺、历来磲等。大马蹄螺也称“公螺”,分布广阔,较易捕捞,产量很高,肉肥鲜美,是重要的经济贝类。篱凤螺产量也很可观,分布在浅水礁滩上,人们垂手可得,制成干品,肉味与营养均属上乘。“海贝之最”要数砗磲,也作“车磲”,俗称“蚵”、“大蚵”,大者如盆,重达数百斤。以大者为佳,肉质鲜美,已属佳品,其闭壳肌(俗称“蚵筋”)更是海产天然食品中的极品,食吃时撕成细条丝状,一丝入口,久嚼不烂其味的尤鲜。每公斤售价至近千元。
海鸟
在西南中沙群岛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时如夏,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吸引着大批的岛类在这里繁衍生长。分布在各个岛屿上的鸟类共计有六十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白鲣鸟、军舰鸟、海鸥、蓝翡翠鸟、锈眼鸟等等。白鲣鸟,体形以鸭,成鸟重约二、三斤,周身洁白,当地人称为“鸟白”;两翼较长,颇善飞行,在海上觅食早出晚归,飞行很有规律,渔民们根据其飞行方向可确定航行路线和岛
南海
屿位置,故把这种鸟称为“导航鸟”。它们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岛的东岛(也称“鸟岛”),与麻枫桐树相互依存。1981年东岛被划为白鲣鸟自然保护区,使鸟类及其生长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据估计,现在东岛有白鲣鸟约三万只。每逢鸟类早出晚归之时,东岛上空成千上万只白鲣鸟穿梭飞行,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煞是壮观。海鸟可供食用、药用,还可以制成标本工艺品供观赏,是一种可观的资源。大量的海鸟在各岛屿上留下丰富的鸟粪,千百年来堆积成厚厚的鸟粪层,有的岛屿竟厚达一米以上,储量十分丰富。鸟粪土富含有机质、氮、磷、钙质等,是一种很好的天然肥料。
植物
西南中沙群岛岛礁陆地总面积不过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生长着200多种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种。岛上植物具有耐盐、耐高温、耐旱、喜钙、嗜肥的特征。在形成时间较长和面积较大的几个主要岛屿上,都生长有茂密的树林。一般以麻枫桐树组成的纯林为主,称为“热带海岛型常绿林”。麻枫桐树,树高10米左右,胸径30—50厘米;树枝横生,粗大短壮,从根部到树顶都可生长叶子,叶色淡绿带白,故又名“白避霜花”,麻枫桐树往往丛生在一起,长成森林。对海鸟来说,枝权较多,易于筑巢,且树要茂密可抵御风雨。是白鲣鸟和其它海鸟的主要栖息场所。在岛屿上,到处可见一种长成一簇簇、密不透风、葱绿欲滴的灌林丛林,这就是草海桐。也称“羊角树”。属热带常绿灌木。草海桐多生长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滩上。有些岛屿上,拆枝插地就能生长,密密麻麻,几乎覆盖整个岛屿。草海桐的生长对保护岛屿的沙滩、改善岛屿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树木类都与海南岛的树种有关。典型的有椰子树和木麻黄。椰子树,树高20—30米,挺拔秀丽,不怕烈日,喜沐海风,非常适合在各岛屿种植。海南岛的渔民在很早以前就将椰子树移植到过往的岛屿上。高耸的树冠可作为海上航行的标志,长成的椰子果又可作为果实收获。现在,在有植被的每个岛屿上都有椰子树生长,有人群居住和渔民们经常过往的岛屿上更是蔚然成林,郁郁葱葱,硕果累累。木麻黄,树高10多米,由于易于栽培,生长迅速,是各岛屿主要的海岸防风林,栽培较多的树木还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桉树等等。另外,各岛屿还种植有各种热带水果、部分粮食作物和多种蔬菜。
矿产
南海海底石油与天然气蕴藏丰富,据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蕴藏量达二百亿吨。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数据显示,
南海风光欣赏(20张)
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中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西南中沙群岛岛礁上绩丽的热带海岛环境和海域中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开发海洋旅游的潜在资源。现代科学还发现海洋蕴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若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保护
西南中沙群岛开发的历史极其漫长。很早以前,中国人民就懂得在经营、开发岛屿和利用海洋资源时,加以相应保护。例如,在诸多岛屿礁滩上种植的林木、放养繁殖的各种陆生动物,给海岛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西南中沙群岛的海洋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就目前来说,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礁滩及其海域的环境就得到很好的保护。但不容忽视的是,海洋捕捞和海岛开发出现的一些不端行为,给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洋污染从滨海向深海蔓延的趋势;同时,远海航运、深海开发产生的废弃物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海洋的自然环境。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中国政府及广大海洋工作者不断加强海洋的研究与保护,不断强化海洋保护措施。在西南中沙群岛,现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和设立的保护项目主要有:
东岛白鲣岛自然保护区。白鲣鸟,全身洁白,渔民们称为“鸟白”。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要鸟类。主要集中在西沙群岛的东岛。白鲣鸟颇善飞行,早出晚归,飞行方向随季风变化很有规律,被渔民亲切地称为“导航鸟”。即可根据鲣鸟的飞行规律确定航行方向和岛屿位置。自古以来,在渔民中是禁止捕杀鲣鸟的。1981年中国政府划定东岛为白鲤鸟自然保护区。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派出专人上岛管理。驻岛人员大量植树造林,为鸟类提供栖场所,适风季或雨天,救助幼雏小鸟;并教育过往人员,保护鸟上生态环境和保护鸟类资源。
现在,东岛白鲣鸟自然保护区环境优良,鸟类生长繁衍如常。全岛已有鸟类50多种,白鲣鸟达约3万只,成为名符其实的海鸟的天堂。
保护造礁珊瑚。人们通常所说的珊瑚,是海洋生物中一种低等动物——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它生长在盐度正常、透明度好、水温18℃以上、离水面较浅的热带海洋中。西南中沙群岛海域有非常适宜珊瑚生长的环境,共有造礁珊瑚40属,134种和亚种。珊瑚从海中猎取浮游动物、吸收营养、不断地生长繁殖,并从身上分泌出一种石灰质,死亡留下它的石灰质外骨骼。珊瑚礁就是由这些细小的珊瑚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沉积而形成岛礁的。保护珊瑚,就是为珊瑚生长提供有利的繁殖环境和条件,促进各岛礁环礁地形的发育。在西南中沙群岛居民和流动渔民当中,保护造礁珊瑚已经形成长期的自觉行动。不向珊瑚礁盘上排放生产和生活废水,保护海水清净;不在珊瑚环礁的礁盘上践踏或采集珊瑚。一直以来,西南中沙群岛各岛屿礁滩的造礁珊瑚得到良好的保护。
保护渔场鱼类资源。捕捞业是西南中沙群岛经济发展主要产业,广阔的海场和丰富的鱼类,每年吸引大批各在渔民来岛作业,由于中国远海捕捞技术还比较落后,在西南中沙群岛的渔场的浦捞量远未超过鱼类资源的再生能力。但是,大量的捕捞特别是某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的集中捕捞,已经使鱼类资源有了减少的趋势,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西南中沙群岛水产渔政部门不断加强对来岛作业渔民的教育,不断加强对渔场的行政管理,严禁滥捕滥杀,严禁在渔场炸杀、毒鱼、电鱼。
保护海龟。海龟是少数几种海洋爬行动物之一,是世界性保护的海洋动物。多年以来,
南海海洋生物(23张)
中国中国政府就把海龟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加以保护。严禁捕捉海龟,严禁买卖海龟,严禁拾取龟蛋,严禁破坏海龟长生海域和海岛的生态环境。现在每当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时,随西南暖流从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附近海区进入西南中沙群岛的海龟愈来愈多,它们在各岛屿礁盘上交配,爬上沙滩产卵,许多还滞留在岛屿礁盘上越冬。
保护几种国家珍稀的海洋动物。在西南中沙群岛,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上几种:
红珊瑚,属腔肠动物类。同其他珊瑚一样,终生水媳型,红珊瑚由中胶层形成骨骼,骨质坚硬,颜色艳美,状如繁枝之树,出产极其稀少。可作高级装饰品。
库氏砗磲,属软体动物类。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壳面有高垄,垄上有重叠的鳞片。壳内光泽平滑。砗硬壳是古称七宝之一,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珍珠齐名。其肉可共食用,是为稀品。
鹦鹉螺,属软体动物类。其壳甚大,平旋而无顶。表面灰白,内面具极美丽的珍珠光泽。栖息海底,夜间群游海中。现为珍稀动物之一,己很难捕获。
编辑本段航线运输
散布在浩翰南海上的西南中沙群岛,因其岛屿面积狭小,岛屿数量多,岛上缺乏淡水等条件限制,各岛屿所需的生产物资、驻岛军民的生活用品以致于食用淡水都必须从遥远的海南岛或祖国大陆供应;同时,西南中沙群岛出产的大量水产品也必须及时运往各地。所以,海上运输任务十分艰巨。运输量最大的是食用淡水和建设物资。西南中沙群岛各岛屿虽然都可掘井汲取淡水,但是所含矿物质过高,大多只能用于洗涤而不能供人饮用。随着驻岛居民和来岛人员不断增多,使得淡水需求量越来越大。“(淡)水比油贵”在西南中沙群岛是完全的事实。海岛上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建设物资的运输量也急剧增加。就拿一幢大楼的建设来说,包括水泥、钢材、石砖、木材等等,甚至连建筑用的河沙和淡水(两者岛虽有但盐分高)也要从岛外运进来。可以毫不夸张他说,西沙群岛的楼房是从海南岛用轮船“散装”驳运过来的。西南中沙群岛的人们把海上运输线视为“生命线”。当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发展海上运输。目前担负主要运输任务的是两艘大型客货轮,即“琼沙轮”和“琼沙2号轮”。两艘轮船穿梭往返,把大批物资源源不绝地运往各岛屿。当地政府还鼓励来岛作业的大小渔船担负一些零散物资,特别是岛屿与岛屿之间运输任务。港口码头的建设速度很快。在海南岛的清澜和榆林港建有西南中沙群岛的专用码头;位居各岛屿交通枢纽的永兴岛,其码头建有多个可停泊5000吨级以人轮船的舶位。主要岛屿都辟有渔港和建有中小码头,以适应生产和开发建设的需要。八十年代未,为了发展西南中沙群岛经济,国家投资在永兴岛建设了大型机场。可起降737型等大型客机。飞往西沙的航班采取不定期或包机的形式,经常有班往返于西沙,解决了部分来岛人员和邮政信件的运输任务。
编辑本段中国维权编制地图
2012年,国家13部门将联合开展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以下简称协调指导小组)2012年3月26日发布通知表示,2012年,外交及测绘地信部门将视情开展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区域地图地名有关工作。
据介绍,目前,问题版图仍然存在,表现为错绘国界线,漏绘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随意使用变形地图等。这些问题版图甚至出现在电视、报刊、互联网和中小学的教辅书中。问题版图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造成了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2]
维权巡航
中国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于2012年3月20日正式发布通报称,中国海监南海总队派出中国海监83、75船组成海上编队近日顺利完成2012年度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第3航次任务,共发现各类投产外国油气平台共30余座。
在巡航过程中,海上编队对外国平台进行喊话,要求对方报告平台信息和油气开采情况。同时,海上巡航编队还对黄岩岛、火艾礁、西月岛、安达礁等岛礁进行了抵近观察和监视。本航次巡航过程中未发现外国军事舰船和其它政府公务船舶,也未发现其它国家的勘探船和科学考察船。[3]
㈩ 3. 下列海洋中哪一个是我国最大的海(南海 东海 黄海 渤海
我国最大的海为南海。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南海全称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一个由东北朝西南走向的典型的半封闭海 。
南海整个海区南北绵延1800多公里,东西分布900多公里,水域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北靠中国华南大陆(广东、广西、海南),东临菲律宾诸岛,西邻越南、马来半岛,南接印尼、文莱等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0)中国最大的海区在哪里扩展阅读:
在中国的四大海域中,南海的面积是最大的,有约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是最先发现并利用南海诸岛的,早在汉代时期该海域就被古人称之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近代以来南中国海、中国南海逐渐成为该地区在国际上的通用名称。
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2012年成立三沙市,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南、总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市。三沙市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