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核电站用浓缩铀吗如果用,那么这些铀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核电站用的都是浓缩铀,只不过是低浓度的而已,天然铀矿石含量实在太低,不浓缩根本没法用的。
核电站不是直接用“浓缩铀”,而是“燃料组件”和“燃料棒”。现在我们国内建成的和在建的核电站,技术来源堆型设计五花八门,大亚湾核电站一期是引进法国的,秦山核电站一期是自主开发的,二期是仿制大亚湾的,秦山三期是加拿大重水堆,田湾核电站是俄罗斯轻水堆,岭澳又是法国轻水堆,然后有大规模引进西屋电气的第三代AP1000,还有法国的EPR,最后我们自己还建了高温气冷示范堆,快种子增殖堆也试验成功了,简直是五花八门~~~
这么多核电站,当然不可能完全靠国内生产的供应,而且我们的铀储量也不是很多的,要积极进口的,我们主要从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纳米比亚还有澳大利亚进口铀,未来中国需要的铀矿资源中,1/3国内供应,1/3国外找矿,1/3依靠进口。
㈡ 在中国铀的价是多少钱一公斤
这东西只有铀矿石,中国的不清楚,不过国际价格还是有的
现在铀矿石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是800000元/吨 ,都是按吨卖的,不可能卖你一公斤的。
㈢ 中国拥有多少核武器
中国拥有核弹头约500枚。目前100枚核弹头就可以将全世界毁灭一遍。中国的核武器虽然不多,但是用于核威慑已经足够了。
㈣ 中国第一次核爆所用的浓缩轴来源是什么啊,中国当时是自己进行武器级浓缩轴制造的吗,是的话地点又是哪
浓缩铀是当时的504厂制造的,现在叫中核工业铀浓缩公司,在兰州市。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从研制原子弹到成功的那段时间,唯一可行的工业规模分离铀同位素的技术,并不是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气体离心分离法”,而是根本不需要“提炼核材料的离心机”的“气体扩散法”。
“气体扩散法”的关键元件是“分离膜”,此膜的表面有大量十分微小的孔,铀化物气体通过这些小孔扩散出来。不同原子量的铀化物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不同,根据这个道理,可以对铀化物气体分子进行同位素分离。
当时,只有美国、英国、苏联这三个国家掌握着制造分离膜的技术,但均被列为重点国防机密,严禁扩散。苏联还把这种分离膜称为“社会主义阵营安全的心脏”。
据“两弹功臣”邹世昌先生回忆:“1960年8月,苏联专家撤走……钱三强说:‘有人扬言,苏联专家走后,中国的浓缩铀工厂将成为一堆废铜烂铁。其中关键之一就是我们不会制造分离铀235的分离膜元件。这个技术是绝密的,不可能得到任何资料。党和国家决定把研制分离膜的任务交给你们去完成。’1964年,符合要求的分离膜元件终于研制成功。试用结果表明,性能超过了苏联的元件。1965年,它通过了国家鉴定并于同年建成了生产厂,可以大批量生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独立掌握浓缩铀生产技术的国家。为我国的核工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项技术在1984年被授予国家发明一等奖。”
㈤ 中国生产浓缩铀上市公司有哪些
没有。生产浓缩铀属于国家军工类项目,是不允许上市的。此外,与核能相关的上市企业有:1中核科技,0777 2东方电气,600875 3兰太实业,600328 4振华科技,0733 5奥特迅,002227 6海陆重工,002255 7自仪股份,600848 8闽东电力,0993 9哈空调,600202
㈥ 60年代中国如何分离浓缩铀
提纯浓缩铀-235含量的技术比较复杂,因为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如同“孪生姐妹”,无论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都十分相似,采用通常的各种物理提纯方法或者化学提纯方法收效都甚微,代价却很高。现时用来提纯铀-235的主要方法有气体扩散法、离子交换法、气体离心法、蒸馏法、电解法、电磁法、电流法等,其中以气体扩散法最成熟,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用的铀核材料就是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所有这些提纯方法,它们的工艺过程都比较复杂,办厂投资高,运转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也高;而且产量低,生产出的铀核燃料成本大。因此,科学家一直在找新提纯方法。现在,激光科学工作者提出用激光进行提纯,或许这种方法能够大大地降低生产铀燃料的成本。
用激光提纯、浓缩铀-235的主要依据是激光有极好的单色性,以及各同位素原子的同位素光谱位移。各个同位素原子核含的中子数目不同,它们的能级发生所谓同位素位移,发射出来的光辐射波长出现差异,当然,相差的数值是十分小的。但是,激光的单色性很好,能够做到用和某种同位素原子发射的光辐射波长相同的激光去激发其中的一种原子,而不会把其他同位素原子一起激发,亦即是说,用激光可以做到单独把各种同位素原子中的一种激发到高能态,或者把它的原子电离。被电离的同位素原子再用电场就可以把它从同位素混合物堆中单独“拉”出来,收集后就可以单独获得这种同位素。如果是把这种同位素的原子激发到高能级去的,我们便可以利用在高能级的原子和在基态的原子参加化学反应的活动能力不同,通过化学反应方法把它给分离出来。
用激光的方法提纯浓缩铀-235,比现有的各种方法都优越,生产设备可以大大简化,生产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根据科学家的估计,生产投资大约只有气体扩散法的1/2,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只有气体扩散法的1/10左右。所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开发这种铀核燃料生产技术。美国从1977年就开始研究用激光提纯浓缩铀燃料,从实验上证实了这种方法在原理上的可行性。1982年,美国能源部确定,今后使用激光来生产铀核燃料。
用激光提纯浓缩铀-235的技术路线有两条:一条称为原子法,另一条称为分子法。原子法提纯时用的原料是经过提炼铀矿得到的铀块。先用炉子把这铀块加热到高温,形成铀原子蒸气,在这铀蒸气里面包含有铀元素的同位素铀-234、铀-235、铀-238的原子。然后用在可见光波段的激光(比如用铜蒸气激光泵浦的染料激光器)照射这铀原子蒸气。调谐激光器的输出波长,让它落在铀-235的原子吸收谱线中心,使它单独获得激发或者电离。其后再使用其他物理方法便可以把铀-235原子从同位素铀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这条技术路线现在已经比较成熟,达到生产应用阶段。分子法使用的原料是铀的分子化合物(比如六氟化铀)。用在中红外波段的激光(比如波长16微米的激光)照射这种化合物,并且选择的激光波长正好是让铀-235的这种化合物的分子获得激发(或电离),再通过前面在原子法中用的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把含铀-235的分子化合物从混合中分离出来,再对含铀-235的分子化合物作化学分解反应,便可以获得铀-235。这条技术路线现在还未达到生产阶段,不过,从发展的潜力来说,分子法比原子法优越。一方面是因为分子法分离时使用的原料是铀的分子化合物,原料来源比较丰富;其次是在分离的工作过程中不需要加热,而原子法则需要加热到2000多度,使铀原料形成蒸气。高温铀蒸气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分子法的生产设备会比较简单,生产成本也相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