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国时期广东曾经有过一段“冰河”期,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三国时期地球正处在一个很有名的小冰河时期。所以在当时地球的气候异常恶劣,地球的温度更是下降的厉害。在小冰河时期就是广州地区也是出现狂降暴雪的天气。所以在这样的时期广州就有了冰河期的记载。
如果说仅是一次的时间的重合,我们还可以说是巧合。但是基本上每次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都会小冰期重合,这里面我们就要认识到地球气温的急剧变化,对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就拿距离我们最近的明末清初来说,在当时1640-1660年是这次小冰期中最冷的时期,而这也是清朝入关,统一天下的时期。可以说促使清朝不得不入关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关外的生生存条件在急剧恶劣,为了生存才拼命打进关内的。
各位读者,对于地球的小冰河时期,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⑵ 明清的小冰期有多冷,给人们造成什么危害
地球是现在人类目前唯一的家园,而地球内部也正在发生一个变化,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这样的情况依旧还在不断的加剧,地球只会越来越热。那么地球在并不适合人类生存,这是一个大趋势演变。但是在以前的时候,离我们最近的一时期地球遭遇了小冰河时期那个时候正处于中国的明清之际。而那个时候的地球小冰河时期它的温度大概比现在还要降低5~6度左右,给那个时期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小冰河时期温度降低,让他们不能很好的进行航行活动,大幅度减少了这样的商业活动。也从另外一方面降低了当时的一个经济发展状况,许多国家的一个经济收入出现大幅度降低。
⑶ 中国古代气候最恶劣时期是道光萧条还是明末小冰河期
中国古代气候最恶劣时期是道光萧条还是明末小冰河期
供参考
应该是侏罗纪冰河时代
中国的恐龙也都被冻死了
⑷ 小冰期是什么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到底有多冷
有历史以来,我国共有6次的小冰期。其中一次是发生在明末清初时期。那时还没有温度计,所以当时的具体温度没法确定,但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当时的广东潮州下起了大雪,足足有一尺厚!
明朝的灭亡也跟这次气候变化有关联。当时崇祯皇帝登基后,民间灾荒连连,还有鼠疫,就连皇宫里的守城兵将都没能幸免。当李自成的起义兵冲进宫里的时候,有些士兵被鼠疫折磨的瘫坐在地上无力抵抗。
在整个明清小冰河时期,经常会出现极端天气,由于当时科学水平不够发达,各种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所以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如今地球上的极端天气依然存在,但我们有了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施,让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⑸ 明朝小冰河时期,间接导致中国人口锐减一半,专家怎么解释的
公元1627年,气势恢宏的紫禁城内,在一场隆重的登基仪式上,即将即位的朱由检将年号改为“崇祯”,意为吉祥如意。然而,等待崇祯皇帝的并不是什么天下太平的盛世,而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噩梦。《汉南续郡志》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十四年旱。
以上3次小冰河期,造成中国人口锐减超过五分之四,而明末第四次小冰河期却只锐减一半。人口之所以会只锐减一半,多亏了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薯仔、玉米和红薯。怪不得专家说,明朝小冰河期造成的人口锐减,已经算少的了。然而,霍金曾预测过第5次小冰河期的到来:气温从2020年开始降低,在2030至2040年左右到达高峰期,气温会降到数百年来历史最低,冬季也会提前3个月到来。
⑹ 明清时期也有小冰期,当时的危害有多大呢
大家听到小冰期这个词可能不太了解什么意思,但大家一定听说过冰川时代,就是历史长河中地球环境发生的几次重大转变,而小冰期与冰河时代很类似,只是影响范围和程度相对较小一些,但是它所产生的影响仍然让人们无法接受。而在我国明清时期,就发生了一次小冰期,明朝的灭亡与这一次小冰期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时小冰期发生以后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天气方面的温度下降,还包括其他的方方面面,甚至引起了很多连锁反应的发生。引起各种灾难接连不断发生,农作物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人们流离失所。因为这一次小冰期的影响,当时我国的人口数量骤然下降。
当时发生的冰期带来了很多的影响,不仅仅是温度上的骤降,还造成了当时土地的干旱。因为在我国很多的情况下,天气的寒冷,同时发生的便是干旱,直接影响全国的农作物,在当时明清两朝的冰期时,天气状况以干旱为主。经过我查阅资料发现,在当时全国上下很多地方都有干旱发生,这几乎是全国的一个普遍情况,有的地方干旱两三年不下雨,而有的地方可能会持续干旱,10年连着不下雨,试想一下,这样谁能受得了。 这便是明清时期小冰期所带来的影响。
⑺ 世界冰河期出现在中国哪个朝代
明朝,也是明朝灭亡的一大原因。
⑻ 冰河时代是什么年代
侏罗纪,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 冰河时代,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
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是一个“冰河时期”(其时间跨度是几千万年甚至2、3亿年)之中,一段持续的全球低温、大陆冰盖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时期。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冰期称冰河时期(Ice Age)也称之为“大冰期”。相邻的冰河时期之间的地球气候比较温暖的时间段,称之为“大间冰期”。
地球史上四大冰河时期:卡鲁冰期、安第萨哈拉冰期、瓦兰吉尔冰期、休伦冰期;冰期内部的冷暖交替的时段,分别称为冰段(或称作副冰期、冰阶)与间冰段(或称作间冰阶)。时间尺度是数万年。
概念简述
具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史时期。又称冰川期。冰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期又称大冰期,狭义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层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
大冰期中气候较寒冷的时期称冰期,较温暖的时期称间冰期。大冰期、冰期和间冰期都是依据气候划分的地质时间单位。大冰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地质年代单位的世或大于世,两个大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几个亿,有人根据统计资料认为,大冰期的出现有1.50亿年的周期。
⑼ 明朝是不是真的有什么小冰河时期
有的,中学课本《湖心亭看雪》这篇文言文应该学过吧,里面说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你想想看,现在杭州哪年这么冷!去年广州见到了百年稀有的雪花,而明代中叶竟“陨雪,厚尺许”。
小冰期具有全球普遍降温的特点,通常认为小冰期始于13世纪,止于19世纪,然后出现一个相对温暖的气候环境时段,在16世纪中期和19世纪中期之间达到其最冷的顶点。小冰期低温的气候特点是相当明显的,尤其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气候敏感的生态脆弱带所表现出的环境效应十分突出,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看一下欧洲
从16世纪开始,在欧洲的高山区、斯堪的纳维亚、北部地区普遍出现冰川的膨胀和冰舌的前进,破坏了农田,毁灭了山村。冰川补给的河流,经常出现灾害性洪水,还伴随着滑坡和崩坍。英格兰中部1500-1650年间冬天的温度比现今低约1.5℃,17世纪最后10年特别冷。瑞士中部的山丘(海拔900m)到5月份还被雪覆盖。阿尔卑斯山冰川扩张,冰舌延伸到2000m的草地。气候的异常寒冷,战争、饥荒和流行病使日尔曼人口从1600万减少到900万。
看一下中国
1550年至1851年,明代嘉靖至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大规模极寒天气,那时候经验不足,防御措施不及时,继而发生群发性的农作物减产,随后还出现饥荒、农民起义等一系列连锁社会效应,影响很大。这起事件在史志上亦有记载,在中国称其为“明清小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