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关春节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历史典故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1913年7月,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春节溯源
现场写春联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 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在诸多称谓中“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史记》记载: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命令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春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
B. 中国人过春节有多少年历史了啊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而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因此烙上了明显的时代印记。但春节的传统色彩,如亲情、和睦、欢乐、及对未来的美好祈盼,仍是任何年代的春节不变的底色。拜年是中国人过春节的古老习俗。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叫“过年”。正式“过年”是从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开始的,也就是每年的最后一天。 每年的这天晚上,人们都要“守夜”。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很丰盛的年夜饭。除夕夜里,人们包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看春节晚会,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晚上零点一过,就是第二年的正月初一了。这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初一早上,人们起得很早,家家都要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都要穿上新衣服,跟上大人们去拜年。这时,大人们往往都要发给孩子们一些“压岁钱”,祝福他们又长了新的一岁。 从初二开始,大人们都要领着孩子,带着礼物去走亲戚,给长辈们去拜年。大家在一起喝酒说笑、团团圆圆,送旧迎新,庆贺新一年的到来。 这种传统的庆祝活动,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能结束。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采纳哦
C. 我国人民过春节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什么时间开始过春节?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告诉记者,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历史 王思潮介绍,据有关资料,春节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叫“过年”。正式“过年”是从春节的前一天开始的,即除夕,也就是每年的最后一天。除夕这天,人们都要“守夜”。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很丰盛的年夜饭。除夕夜里,人们包饺子、放鞭炮、贴春联……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王思潮介绍,尽管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然而在历史上,春节的时间却不一样。 “但不管定在什么时间过春节,春节的传统色彩却一直未变,如亲情、和睦、欢乐,及对未来的美好祈盼。”王思潮说。 过春节的这天早上,人们起得很早,家家都要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都要穿上新衣服,跟上大人们去拜年。这时,大人们往往都要发给孩子们一些“压岁钱”,祝福他们又长了新的一岁。 如今,春节更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D. 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E. 春节的来历是什么
关于春节的来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春节。因为当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由于春节过后不久,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载歌载舞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联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
(5)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关于春节的历史起源,由于缺少上古时期文献(秦始皇焚书),现存的文献没有明确记述春节的来历,导致春节的起源有诸多传说。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上古“腊祭说”、源于“天皇氏定岁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说”、源于“万年青年创万年历说”、源于“年”兽的传说等等。
据考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有些节日在日期上有所调整,大部分传统节日被附会上一个传说作为“起源”替代原本真起源。
据考,春节的起源与历法、物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上古时代古人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祖先、众神的恩德,祈求丰年。
春节是由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有些地方还沿承在岁首(正月初一)拜岁的习俗。春节民俗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F. 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
春节,用民间通俗的话说叫过年,大概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吧。
古时候的过年是按照天干地支的时间来排定,年节也是中国人最热烈的情感和美好的寄望。
春节也叫过年,据说在尧舜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过年了。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
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传统的农历春节过年,历史相当久远,无法给出具体多少年,一般认为春节从尧舜时期就兴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汉武帝始为农历1月1日,并延用。至宋朝始被中央政府确立。
G. 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中国春节相传由虞舜兴起, 4000多年的历史让世界知道“悠久”二字。当中国的春节变成了世界的春节、世界的节日,我们看到了这背后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历经千年沧桑之后的巍巍崛起。春节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今它能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的舞台,从宏大的时空层面看,一是开放的中国有了越来越强大的综合实力,以及对外开放本身带来的强大辐射力;二是春节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它是人心、人性、人伦的节日,它洋溢着家园的大温暖,它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它是文明的,它是亲切的,它是喜悦的,它是快乐的。它很民族,所以它应该很世界。
H. 中国的春节有多少年历史了
春节从尧舜时期便开始流传,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烧炮竹、烧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8)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关于春节的来由,旧时由于缺失上古时期文献(秦始皇焚书,或其它原因)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在传承发展中于是便产生了诸多传说。
其中有几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春节源于上古“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源于“万年青年创万年历说”、源于避“年”兽的传说等等。
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继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正月初一(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