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上 最伟大的干爹是谁
明朝严嵩、魏忠贤都有不少人认作干爹,严嵩有三十多个干儿子,魏忠贤势力最大的时候,朝中不少官员都是他的干儿子,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他自己也曾经认魏朝为义父。
清朝干隆时有一翰林,为了得到试差,就攀,附,权,贵,让妻子去拜大学士于敏中的夫人为干娘,拜尚书梁诗正为干爹。梁诗正每上早朝,翰林妻子都先把朝珠放在胸,口上焐温,然后亲手给梁诗正挂上。有人作诗嘲讽曰:“昔日于府拜干娘,今日干爷又姓梁。赫奕门庭新吏部,凄凉池馆旧中堂。郎如有貌何须妾,妾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牟尼(指朝珠)亲手挂,朝回犹带乳花香。”
晚清以拜干爹娘来拉拢关系、攀龙附凤的情况仍然很普遍,例如盛宣怀拜李鸿章为干爹,陈璧拜奕劻为干爹,很快就成为侍郎,后又升为邮传部尚书。除了自己拜干亲外,也有让妻妾、子女拜他人为干爹娘,如毓朗是民政部尚书善耆的下属,当时为侍郎,为巴结善耆就让自己的福晋拜善耆之母为干娘,后来他又让福晋拜奕劻的五福晋为干娘,在奕劻主持内阁期间,他因此当上了军机大臣。
胡林翼为与官文拉关系,让自己的妾侍拜官文的太夫人为义母。晚清江西道监察御史赵熙有《广和居题壁诗》两首,辛辣地讽刺了这种谄,媚,权,贵的干亲关系。
《后汉书·吕布传》就记载董卓和吕布结为义父子,吕布甚得义父宠信,不久就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有一次吕布惹怒了董卓,董卓向他掷戟,差点把他害死。后来吕布找王允,跟他提到自己差点被董卓害死的事,王允就跟吕布商量铲除董卓,吕布起初因为念及义父子关系而不愿意,后来王允对他说,他和董卓并非真正父子,董卓用戟掷向他时也没有顾及父子之情。当时吕布又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发现,就不顾义父子之情杀死董卓。《后汉书·吕布传》:“(董)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
唐朝时安禄山为了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就拜比他小二十多岁的杨贵妃为义母,每次都先拜见杨贵妃,再拜见唐玄宗,“先母而后父”。后来安禄山却与史思明起兵叛变,史称安史之乱,此次叛乱亦引发马嵬之变,其“义母”杨贵妃亦在此次兵变中被绞杀。五代后晋石敬瑭拜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为义父,自称“儿皇帝”。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安禄山)后请为贵妃养儿,入对皆先拜太真。玄宗怪而问之,对曰:‘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
后晋石敬瑭认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为义父,自称“儿皇帝”,并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是一种不平等的外交关系。北汉刘崇认辽国君主为义父,自称“儿皇帝”,向辽国乞援,是一种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北魏时,“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北齐时的权臣和士开,“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北齐书》)”。到了隋唐以后,可以看到大量“义父子”现象。
在元、明时期,军队中“义父”、“义子”非常泛滥,如朱元璋就有好几个义子,有的将领下面甚至有好几百个义子。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立过继文书倪霜峰,今将第六子倪廷玺,年方一十六岁,因日食无措,夫妻商议,情愿出继与鲍文卿名下为义子。”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韩公奇而观之,益亲厚之,约( 安禄山 )为义儿而加荐宠焉。”
冯自由 《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张果﹞与总,理有通家之好,其女 阿娥 ,尝拜总,理为谊父。”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景兴尼寺》:“隐士赵逸 ,云是晋武时人,晋朝旧事,多所记録…… 汝南王闻而异之,拜为义父。”
克烈部末代首领王汗和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是结拜的安答。
清朝孝庄皇太后曾拜汤若望为义父,她另有一个汉族义女孔四贞,封为和硕公主。
冯梦龙《喻世明言·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金玉奴被丞相许德厚夫妇认作义女。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郭啸天和杨铁心为义兄弟,他们亦安排各自的儿子郭靖和杨康结拜,郭靖在蒙古时还以蒙古习俗和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结为安答。另有江南七怪为义兄弟妹。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的杨过认欧阳锋为义父。杨过又与对自己倾心、却又无法接受其情意的二女程英与陆无双结拜。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谢逊是张无忌的义父。
琼瑶小说《还珠格格》的小燕子和紫薇结为义姊妹,干隆又把小燕子认作义女。
2. 中国现在活着知名度最大的人是谁
谁是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呢?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中国寿星的象征彭祖。据说他生于夏代,到商末时已800岁。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正式的历史记载,也即所谓“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谢肇浙在《五杂组》一书中曾做过统计:“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然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十二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荆州上津县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岁,膂力过人,进食不异。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此皆正史所载。”其中“洛阳李元爽”,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九老图诗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
3. 中国传说中活得最长的“人”是谁
彭祖仅仅是传说 据说他生于夏代,到商末时已800岁。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正式的历史记载,也即所谓“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谢肇浙在《五杂组》一书中曾做过统计:“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然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十二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荆州上津县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岁,膂力过人,进食不异。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此皆正史所载。”其中“洛阳李元爽”,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九老图诗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洛阳,74岁时与八位年纪比他大的老人组织了一个“九老会”,其中最老者就是李元爽,时年136岁。按照这些记载,活过120岁者代不乏人,甚至有的活到二百多岁。
4. 中国有史以来活得最长的人是谁
谁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呢?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中国寿星的象征彭祖。据说他生于夏代,到商末时已800岁。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正式的历史记载,也即所谓“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谢肇浙在《五杂组》一书中曾做过统计:“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然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十二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荆州上津县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岁,膂力过人,进食不异。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此皆正史所载。”其中“洛阳李元爽”,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九老图诗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洛阳,74岁时与八位年纪比他大的老人组织了一个“九老会”,其中最老者就是李元爽,时年136岁。按照这些记载,活过120岁者代不乏人,甚至有的活到二百多岁。后来还有什么活了149岁的张三丰
采纳哦
5.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活的年纪最大的名人是谁介绍一下!
有一位名家陈俊的异人,生于881年,死于1324年,年443岁。陈俊的一生跨越了唐朝后期,五代十国,南北宋,还活到了元朝。在周朝以后,在没有一个王朝能够超过400年,而陈俊一个人就能胜过一个朝代。
据传,随着陈俊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萎缩越变越轻,传说只有不到10斤,自然行动很不方便。缘于他的德高望重,当地乡邻就为他定制了个菜篮子,抬着他出行,后来大家就逐渐地称呼他“菜篮公”,而且“菜篮公”的名字和传说至今仍在永泰县一带广为流传。
陈俊的主要事迹记载在《永泰县志》之中,内容非常明确:清代干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记载,陈俊,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区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终年443岁。
(5)中国有多少人称赵逸扩展阅读
陈俊人物事迹
当年,陈俊行医到永泰,看见汤泉村(今称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山青水秀,温泉遍布,好山好水,就留下。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的敬重。到了晚年,他无法自食其力,“子孙无有存者,乡人轮流供养”。
后来,老人年岁不断增高,肌体逐渐萎缩,身躯变得愈来愈小,“形如小孩”。陈俊活到四百多岁的时候,整个体重,只剩下不到十斤(五公斤)。行动十分不便,于是众乡邻就用麻竹编制了一个特大的菜篮子装着老人,由供养人轮流抬着进出家门,因此乡邻们都称他为“菜篮公”。
汤泉村人看到陈俊老人这样高寿,感到非常稀奇,都把他当成世间宝贝来供养,甚至是当成神明附体来看待。平时,乡亲们连到田间劳动,怕老人孤单,都喜欢把老人带到田边地头,一边劳动,一边与之聊天,饿时喂以人乳,彼此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陈俊去世后,乡邻们将他的遗骨塑像安放在汤泉庙作为纪念,并誉称为“小彭祖”(传说彭祖活了800多岁)。陈俊生平事迹被刻在一块木牌上,从元朝一直保留到清代。“菜篮公”的名字和传说至今仍在永泰县一带广为流传。当然,陈俊活到443岁只是县志中的记载,至于科学性如何,现在就不得而知了。
参考资料:网络-陈俊
6. 现在中国活得最长寿的人是谁,几岁
谁是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呢?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中国寿星的象征彭祖。据说他生于夏代,到商末时已800岁。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正式的历史记载,也即所谓“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谢肇浙在《五杂组》一书中曾做过统计:“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然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十二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荆州上津县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岁,膂力过人,进食不异。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此皆正史所载。”其中“洛阳李元爽”,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九老图诗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