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事件时间轴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事儿时间轴,就是从1949年开始到现在画一个时间轴,在上面的一些有大事情的时间点上标注上,这就是大事件的时间轴
B.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表是什么
夏:约前2070~1600年(400余年)
商:约前1600~1046年(600年左右)
西周:约前1046~771年(300余年)
东周:前770~256年(400余年)
春秋:前770~476年(300余年)
战国:前475~221年 (200余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汉:前206年~公元220年(400余年)
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与更始帝)(200余年)
东汉:25~220(100余年)
三国:220~280(60年,不过三国时代一般从184年黄巾之乱算起)
魏:220~265(45年)
蜀:221~263(42年)
吴:222~280(58年)
晋:265~420(100余年)
西晋:265~317(52年)
东晋:317~420(103年)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
辽:907~1125(200余年)
金:1115~1234(100余年)
元:1206~1368(1206铁木真建国,1271年正是定国号为元,97年)
明:1368~1644(200余年)
清:1616~1911(200余年)
中华民国:1912~1949(3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几为世界之冠。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朝代往往是在推翻现存统治之前建立起来的,或者是在被打败之后持续了一段时间(完成统一)。就像清朝建立于1636年(如果从后金开始算是1616年),而最后一个明朝的政权直到1663年才被废。这种统治的变化是混乱而漫长的事情,清政府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扩大对全中国的控制。
C. 中国上下五千年时间轴
1、传说时期
五帝∶炎帝、黄帝、尧、舜、禹(前26世纪-前22世纪末前21世纪初)
2、先秦时期
夏朝(前22世纪末前21世纪初-前17世纪初)
商朝(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初)
周朝∶西周(前11世纪初-前771),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前770-前475)
战国(前475-前221)
3、秦汉时期
秦朝(前221-前206)
汉朝∶西汉 (前202年—8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4、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220年-280年)
晋朝(266年-420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5、隋唐时期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
唐朝(618年—907年)
6、五代十国
五代(907-960年)
十国(902年-979年)
7、宋元时期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8、辽金夏
辽朝(907年—1125年)
金朝(1115年-1234年)
西夏(1038年—1227年)
9、明清时期
明朝(1368年 -1644年 )
清朝(1636年—1912年)
10、近代时期
晚清(1840年—1912年)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中华民国(1912——1949)
11、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
(3)中国有多少个时间轴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的起源——原始社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也说公孙轩辕)(公元前2717-前2599年)时期算起,至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了。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主要是由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从产生文字之后算起,之前的时期称之为“史前时代”。中国历史中有传说“伏羲创造八卦”,黄帝时期的“仓颉发明文字”等等,但都无证可考。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
D.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是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灭亡):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国:公元220年-公元265年;蜀国: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吴国:公元222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中国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
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E. 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轴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是:1840年6月——1949年9月
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5)中国有多少个时间轴扩展阅读:
主题
反侵略,反帝,反封建,求民主
反侵略、反帝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者的民族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社会”。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反侵略发展成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革命阶级)和封建主义或势力(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等)的阶级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封建社会”。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通过斗争,将民族矛盾化为民族独立,将阶级矛盾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近代史
F. 中国近代史详细时间轴是什么
1839年6月:虎门销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斗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五议港元”割香港给英国之后又取得领事裁判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8年:《天津条约》
1860年:《北京条约》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回归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黄海海战(邓世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马关条约》“一厂二亿三岛四阜”割台湾允许日本开设工厂,资本流入,对中国危害最大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9年:义和团起义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9月《辛丑条约》“钱禁兵馆”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人的朝廷”
(6)中国有多少个时间轴扩展阅读: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间归纳
1894年:兴中会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5月: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1912年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年2月:帝制的终结,标志着清王朝的统治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G.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1843年月22日、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耆英与璞鼎查又先后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2014·荆州)“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康有为的上书。
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2019·荆州)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2019·宜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线!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百日维新。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2017·荆州)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弃一。”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2016·宜昌)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而发动的起义是南昌起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2012·武汉)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农村是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阵地,农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独特革命道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展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确定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2013·宜昌)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七七事变。(2019·宜昌)卢沟桥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从这里开始,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
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辽沈战役共历时52天。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2014·宜昌)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序幕的战役是辽沈战役。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2011·荆州)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人来了(中文翻译)”。这里的“中国人来了”是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013·武汉)中国外交的成长不断推动着中国与世界更加深入地相互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一重大成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也成为首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的美国总统。访华期间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了着名的《上海公报》。尼克松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并为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荆州)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尼克松将自己对中国的7天访问描绘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H.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
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