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哪里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出的精华

哪里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出的精华

发布时间:2022-07-18 13:53:36

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或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哪些思想精华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前提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那些具有民主性精华、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和现代社会相协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继承弘扬,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仁者爱人”、“民胞物与”的大爱情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等等.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具有某些历史局限性,不尽适应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继承的目的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一是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思想道德营养,只要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不难发现其现代价值.如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博施济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爱本意是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如果深入挖掘,则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了以人为本、平等博爱、和谐友善等现代价值.将它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大力培育人们的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精神,形成相互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改造.

“天人合一”体现古代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古代先民认为:天人关系犹如父子关系,人由天派生,天与人共存.天人和谐,则万物兴盛;天人相逆,则人要受到天的惩罚.如果抛弃“天”的人格神含义,完全可以将“天人合一”改造为现代生态文明思想,即人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是直接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揭示了一个真理:老百姓是社稷的基础、国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稳定,社会才能繁荣,统治者地位才能巩固.如果直接将民本思想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就是我们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普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宣传,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象牙塔.先进的文化只有走向民间,普及大众,为群众喜闻乐见,才能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通俗解读.对一些较难懂的古文,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使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二是在国民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书本、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帮助广大学生普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树立文化自信与价值自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㈡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精华,值得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继承和发扬光大

1、天人合一。

杜威曾经讲过:“西方文化是要去征服世界、征服自然的,东方文化是与自然融合的。” 李大钊也说过:“东洋文化是‘自然支配人间的’,西洋文化是‘人间征服自然的’。”

古代各派对“天人合一”理解不同、解释各异,但基本是指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的统一。中国人往往用天道解释人道。

2、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易·彖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顽强不屈、不断进取、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的精神。“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3、贵和尚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和谐,主张“和而不同”。朱熹把“中庸”视为世界的根本法则,人类的最高道德。《国语·郑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不同的事物在一起才能发展,相同的放在一起就会互相排斥,不会发展。就像我们的合唱团,有高音、低音、中音才会形成美妙的和声。世界万物都是如此。中国人顾全大局,重和谐、求稳定,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也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4、矢志爱国。

爱国,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国人视家、国为一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的格言,也是中国的美德。

《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就是要服务国家。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抒发的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思想。

5、敬老爱幼。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敬妇从”是中国人维护家庭和睦的伦理道德。“孝”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思想,由孝父母扩展到爱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人的重要美德。兄友弟恭、夫敬妇从是中国人维护家庭和睦有序的责任。这些都是中国人的重要美德。

6、诚信待人。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华美德。古人说:“人所以立,信、知、勇也”。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我们每天都要想一想,我们做的事情是不是诚信,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

这里讲一个很着名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公子季子佩剑路过徐国,徐国国君羡慕他的宝剑,但又不好明说。季子决心回国的时候送给他,但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季子就把剑挂在他墓上赠与他。这就是古人的一种诚信精神。

㈢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三个代表”就是“帝王文化”,国家领导人和地方领导人的指示等数不胜数。“帝王文化”即具有权威性,又具有愚人性,这就是特征。

2、假如这个地区来了一个:“作家团或美术团体”可能很少被重视。要是来了一个重要领导人,就不然了,就要城市道路和场所戒严,警车开道,前拥后随,隆重至极,这就是现实。

还有:“海洋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重要的是: 汉族的:“农耕文化”。

㈣ 日本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何又发展出了与我国文化相悖的“物哀文化”

当人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村上春树

日本是个擅长取人之长且乐于创新的民族,日本学习我国文化与其本土产生的物哀文化并没有直接关联,就好比个体与个体之间没有必然的“连坐”。

一种文化的产生,形而上意识的产生,必然有其形而下可见的对应。好比农耕文明是由于天文地理,日本物哀文化有其产生的自然基础。

物哀不是天生的悲观,而是对须臾的情之所钟,有种入世出世的悲悯。

㈤ 为何说“西递”像一块海绵,吸纳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其时,朱熹等人提出理学,礼教兴起并逐渐发展,中国的文化大氛围便是尊儒重教、三纲五常,文化人也更注重对于内心的探索和发现,他们去感受自身的欲望和思想,并尝试控制它。

㈥ 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精华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荀子的思想可谓独树一帜。它主要继承发扬了儒学“内圣外王”思想中“外王”的一面,主张推行王道于天下,成就富国裕民的功业。这一点与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日本企业界许多高层领导人都是荀子思想的忠实拥护者。

堤康次郎感悟到了这些思想的精华,逐渐把它变为做生意的经验与艺术,形成了一整套企业帝王的学说。他常常教导儿子堤义明:“你要人家服你,就得比人家努力3倍。”

堤义明的表现平凡、沉默寡言,正是以静观的态度,一方面修养自己,一方面谨慎自己的言语行为,免得暴露缺点招致对手的打击。

堤义明接管产业之后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家庭内部的问题。堤义明虽然名义上成了西武集团的继承人,但实际上地位很不稳固,很难介入西武许多产业的管理,特别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堤清二负责的西武百货公司的流通事业。堤康次郎去世以后,堤清二以不惜借取大量贷款等手段,采取快速膨胀的政策,不断地扩张发展,不到6年时间,营业额实际增长了3倍半,一时间声名鹊起;而同时期堤义明的守业与忍耐,反而遭到许多人的非议。

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直到1970年4月底父亲去世忌日的前几天,堤义明才约哥哥堤清二到一个饭店来,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重大决定。这就是将西武百货公司和西武化学公司交给堤清二负责。

堤清二对于弟弟的慷慨和信任深受感动。虽然并非同母所生,但兄弟手足之情仍在,二人之间的分歧和敌意开始消除了。

其实,堤义明之所以想要流通集团独立,不单是对清二的手足之情,而更大的因素恐怕是因为他对清二的经营方式感到不可靠,所以想与流通集团完全脱离关系。西武百货公司近几年营业额急速增长,已经脱离了正常轨道。事实上清二也知道靠借贷来扩大规模是很危险的,但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逞强、冒险、不服输。义明则深深担心清二会将父亲开创的基业毁于一旦,更唯恐如此借贷下去,最后还得搭上西武铁道去还债。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他委曲求全,把西武化学交给清二,让西武流通与铁道部分完全断绝关系,从而保证西武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当然,这个决定对清二而言也是再好不过的。

后来果不出堤义明所料,清二的百货公司在1973年遇到石油能源危机和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遭受了惨重的打击。在关系到西武百货产业生死的危急关头,又是由堤义明出面从铁道集团中拨出一笔巨额款项资助他的哥哥,才使得清二从破产的绝境中起死回生。

堤义明接管西武以后的第二步计划是分封有功大臣。

堤家的产业,从铁道、运输、百货公司、地产、娱乐设施到饮食业,不下百余种。到他接管全盘生意的时候,所面对的上层主管不单年纪比他大得多,经验也相当丰富,而且很多是父亲执业时代的忠心之臣。堤义明当然担心,如果得不到这些人的支持,就无法管好堤家的事业。这些了解堤家的人,如果有1/3的人存异心,堤义明纵有通天的本领,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为此,他经过仔细地调查和反复斟酌,对他们善加体恤并作出适当的安排,使他们心悦诚服地归顺于他,跟他共同努力。特别是对堤家事业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8个大功臣,堤义明实行了他的引人注目的分封计划。

1966年西武集团退出地产界,也是堤义明在守与忍过程中的一项大举措。

由于适时退出地产的投机生意,不仅挽救了西武集团,而且无形中帮助政府及早考虑修订土地管制法。为此,当时的着名政治家、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曾经赞扬过堤义明,说他是个有远见又有责任感的企业家。

忍与守不是一般年轻生意人办得到的事。堤义明却能在别人忙于投资开发之际,全心全意地采取守势,明了自己手上所有产业的经营状况,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将军要重新了解自己的部队实战的能力一样。他重新编组西武集团企业,深入到企业内部,先取得集团内上下员工的信赖,这种加强自我修养的作风,是父亲堤康次郎教他的真功夫,是真正的企业王者风范。事实上,堤义明在1964年到1974年的10年守业忍让,并没有失去事业发展的好机会,相反是那些急于追求成功的其他生意人在那段时间里纷纷落马。

㈦ 大家觉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哪些

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大学”提倡“学事、学、诚、义、修、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北宋张载主张“立志于天下,立命于民,继往圣人独学,以承万世太平之使命;”孟子·惠王梁”提倡“老少少少”的世界情怀;《礼记·李云》提倡“大道”征途也,世界是一个公”、“人不只亲亲亲,不只亲子亲子,使老能死,强能有用,年轻能长,寡、孤、病皆养。"

当代中国文化的源泉是活水,是深厚的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上述精髓若能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其观念、思想、气度、神韵和方法,不仅有利于当今中国人的道德修养和品格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加强做中国人和自信的中坚力量,必将丰富当代中国人的智慧。

㈧ 法国启蒙思想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了哪些思想体现了什么特点

法国启蒙思想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
1.吸收了儒学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悟出了一个道理:当政者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若背离此目标,人民就会起来造反和革命,甚至推翻政府。
2.从孔子的“为政以德”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思想中总结出用人之道。
3.法国启蒙思想家从儒家典籍中找到强有力的攻击重商主义的思想武器,儒家的道德意识启发了法国重农学派的产生。
4.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的天道自然观和仁德政治论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

法国启蒙思想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的这些思想内容,体现了儒家文化精华的普适性和永恒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阅读全文

与哪里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出的精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驾去越南怎么住宿 浏览:180
伊朗的大使馆是哪个国家 浏览:858
越南买一瓶矿泉水多少钱 浏览:354
一块钱换算多少越南盾 浏览:63
出口伊朗需要什么产地证 浏览:718
乐陵在中国哪个方向 浏览:13
英国为什么有妥协性 浏览:184
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确诊后怎么办 浏览:936
意大利什么东西最值得买 浏览:894
中国的花一共有多少品种 浏览:483
印尼煤矿上班什么情况 浏览:247
美国ems寄到中国要多久 浏览:678
意大利血清怎么做检测 浏览:868
中国马犬在哪里可以买到 浏览:176
南印度佛僧有多少 浏览:627
印尼的拼音怎么写的 浏览:451
中国戏曲有哪些种类 浏览:546
印度的大米是哪里的 浏览:792
印尼3月穿什么衣服 浏览:940
英国为什么扶植日本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