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颂分为哪三颂
“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这三颂,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
《周颂》是《诗经》篇章之总名,为先秦时代的诗歌。共三十一篇。多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因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天地、农神等。《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鲁颂》,《诗经》三颂之一,是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四篇。内容均为歌颂鲁僖公。创作时间为春秋时代,产生于春秋鲁国的首都。可分为两类,《閟宫》和《泮水》是歌颂鲁僖公(公元前659—公元前627年在位)的,风格似《雅》。《駉》和《有駜》体裁类《风》。
《商颂》是商朝及周朝时期宋国的诗歌,产生于商朝发源及建都地、宋国国都商丘。共有五篇。前三篇《那》、《烈祖》、《玄鸟》为祭祀商朝祖先的乐歌,不分章,产生的时间较早,早于周朝。后两篇《长发》、《殷武》是歌颂商朝武丁伐荆楚的胜利,皆分章,产生的时间较晚,晚于宋襄公时期。后被收录于《诗经》之中。
Ⅱ 周颂的介绍
《周颂》,《诗经》篇章之总名。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三十一篇。多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因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天地、农神等。《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Ⅲ 《诗经》里的大原在什么地方,据说周人曾在这征战匈奴
大原就是指今天的宁夏固原。周景王年间魏舒曾在这里大战狄军。固原,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古称大原、高平、萧关、原州,简称“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中国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是宁夏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被誉为“天然水塔”,是西安、兰州、银川三省会城市所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
“薄伐猃狁,至于大原”的意思是征讨北夷人,把他们赶出大原。春秋时期,晋国周围分布着许多狄族,屡兴战事。公元前541年夏天,晋狄于大原发生激战,由于战场地形复杂,道路险要,战车难以施展作用,战场形势不利于己方,魏舒建议“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即改用步兵编制,五乘战车的甲士被编为三伍。最终狄人被晋人诱入阵中,合围击溃,战争取得胜利。这就是着名的大原之战。
Ⅳ 有哪个名人的名字是出自《诗经》
一个人的名字,不仅是这个人的代号,更是一种寄寓和祝福,寄托了对新生命的深厚情谊和殷切希望。以诗取名,用情至深,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因其含义丰富,诗句优美,经常被用来给孩子起名,细细品味,方觉妙处。
1、扶苏
扶苏,始皇长子,史称其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仁义,有政治远见,敢于直谏。
对于秦迷来说,最痛恨的无疑是赵高和胡亥、李斯合谋,窃取了帝国,还矫诏杀死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留下千古遗憾。
扶苏之名来自《诗经·郑风》中的第十首《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xi)有荷华。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扶苏指的是一种树木,虽不华美,但胜在精致素雅,后以扶苏形容枝繁叶茂。
2、蔡邕(yōng)
蔡邕是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他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女儿——蔡文姬。
蔡邕的名字出处于《大雅·卷阿》: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菶(běng)菶:草木茂盛的样子。雝(yōng)喈(jiē):鸟鸣声。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用来做名字,多好听!
蔡邕不光名字好听,还与更好听的焦尾琴有一段故事。焦尾琴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蔡邕善音律,《后汉书》中说他游历吴中时,遇到有人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听到木柴在火中的爆裂之声,认准是造琴的良材,就从火堆里抢救了出来,找人将其制成琴。经弹奏,琴音优美非凡,成为名琴。因琴尾烧焦处尚存,人们名之为“焦尾琴”。
3、诸葛孔明
诸葛亮,字孔明。“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诸葛亮的名字家喻户晓,被人们称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
“孔明”取自《诗经·小雅》中的《信南山》: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祀指的是冬祭,明指的是礼仪周备。总的说就是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保佑子孙大福大贵,万寿无疆。
“孔明”可以理解为,祭祀仪式所有准备都已妥当、完备,没有疏漏。“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这一生做事都十分谨慎,暗合“孔明”二字含义。
4、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唐初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三。杜如晦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与房玄龄一起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并称“房谋杜断”。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立下奇功。
如晦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一天风雨大作,天色晦暗,公鸡依然在暴风雨中引吭高啼。这首诗歌塬是描写爱情,后世人将它解读出更深的含义,引申为君子身逢乱世,前途艰难,仍不改自己的气节。终能等到““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云开雾散、柳暗花明的时刻。
杜如晦的字,出自《尚书·虞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就是说先修身,再齐家,先要修明自己的德性,然后再发扬其美德,使全家族亲睦融洽。
5、江采苹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都会问一句,这人谁啊?对于这个人物,感到陌生。但她有一个身份,广为人知。她是唐玄宗李隆基宠爱的“梅妃”。她精通诗文,尤擅长舞蹈,在甄嬛以前,惊鸿舞可是她的专利。
梅妃祖籍福建,生长在悬壶济世的医家,父亲江仲逊是秀才出身的儒医,根据《诗经·召南·采苹》中的“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为女儿取名“采苹”。
苹,指的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在现代汉语中,苹简化为苹。这首诗描写的是少女临出嫁前采集苹草,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
江采苹,待字闺中,美名远扬,被唐玄宗纳入宫中,因其喜爱梅花,特赐为“梅妃”。当李隆基有了杨贵妃后,江采苹渐渐失宠,被贬到上阳宫,写下一首《楼东赋》。李隆基出于愧疚回赠珍珠,江采苹坚决不受,回了一首《谢赐珍珠》。
江采苹最终的命运如浮萍水草般,随波逐流,命不由己。安史之乱,玄宗逃亡未携梅妃,梅妃自尽而死。
6、周邦彦
周邦彦是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生平经历了北宋后期。年轻时就已才华横溢,被《四库全书》评为“词家之冠”,叶嘉莹称其为“结北开南”的人物,王国维称其“词中老杜”。
周邦彦作为一个天才词人,但他最为吃瓜群众们所津津乐道的还是传闻中与李师师、宋徽宗三人间的爱情纠葛的八卦故事。
周邦彦名字出自《诗经·郑风》: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邦彦”意为国家栋梁之才,周邦彦虽然颇有文才,但仕途上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新旧争斗的漩涡中。作为一个官员没干出什么大事,但是作为词人却是相当成功。
最后附上周邦彦词一首:《苏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7、吴敬梓
提起吴敬梓就得说他的着作《武林外史》,很多人都在课本上学过其中的《范进中举》。
吴敬梓,生于安徽全椒县吴氏家族。从其曾祖父开始,家族兴盛,五十年中,吴家出过五名进士、一名榜眼,一名探花,且任有实职,可谓书香仕宦世家。
吴敬梓的名字出处《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代桑、梓多植于住宅附近,后为故乡的代称,这里的桑梓代表父母。
这句诗的意思是看到父母亲种下的桑梓树,必须恭恭敬敬立树前,表达对父母怀有恭敬孝顺之心。
可吴敬梓却是族人口中的败家子。
吴敬梓本为吴雯延之子,后给长房长孙吴霖起为嗣子。因为能继承更多家产,这一举动招来族人的怨恨和攻讦,童年时期就被卷进家族纠纷的漩涡中。
长大后的吴敬梓,在父亲去世后,争夺家产中落败。之后飞了自我,短短数年就把家产败了个干净。发妻也在家产纠纷里忧愤离世,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也由此发生了变化,最后穷尽一生写出震撼力作——《儒林外史》。
8、王国维
当人们谈起王国维时,很多人联想到他的人间词话和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一位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着名学者,初名国桢,后改为国维。均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中的“王国克生,维周之桢”这句。
这首诗是《大雅》首篇,歌颂文王姬昌,前面一句是“思皇多士,生此王国。”说的是有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降生在周朝。“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王国依靠这些栋梁之臣,得以发展昌盛。
此诗作于西周初年,是用来叮嘱告诫周朝继承人,要珍惜重视人才,王朝才能长治久安。王国维,国之人才,不愧此名。
9、袁克定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被寄予厚望,但却被称为民国史上“坑爹”第一人。
袁克定是袁世凯与原配于氏所生,在为他起名字时,选择了《周颂·桓》中“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这句诗的意思是威风凛凛的武王,拥有英勇的兵将,安抚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兴旺。“克定”这个名字寄托了多么好的寓意啊。
10、梁思成/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一代文化名人,同为建筑学家。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思成作为长子,被父亲梁启超寄予厚望。在为他起名时,特意选择了《诗经·商颂》中的一句:“汤孙奏假,绥我思成”。“思成”的意思是成功、圆满。
诗经中还有一篇《商颂烈祖》中也有一句“赉我思成”。这里可以理解为对祖先的怀念,梁家在广东新会也算是大户人家。梁思成不负所望,终成一代建筑学宗师。
林徽因的原名同样出自诗经。
林徽因,原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之《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这首诗则是歌颂周文王的作品,太姒是周文王的妻子“徽音”在这里,有美誉、美德之意。
当时有一位男作家叫林徽音,经常有人把林徽音误认为是那位男作家的名字,所以林徽音改名为“徽因”。
Ⅳ 诗经中的周南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诗经中的周南指今天的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
(5)中国生物制药周颂是哪里人扩展阅读:
《诗经》的开篇《诗经周南》、《诗经召南》中的“周南”与“召南”的具体与真实含义,从孔子推崇《诗经》以来,还没有发现对“周南”与“召南”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定论。
这种对“周南”与“召南”意义理解的模糊化与简单的字意解读,不仅体现了现代《诗经》研究者的固步自封与无所作为,每年关于《诗经》的论文虽然有数百篇,大都是彼此相互罗列、引述观点,对《诗经》的深入研究无太大价值,也使得现代人仍局限在2500年前孔子对《诗经》的理解与认识水平。
不能解决《诗经》中“周南”与“召南”的真实含义,就无法读懂整部《诗经》所包含的积极社会意义。现代有关《诗经》研究中关于“周南”与“召南”的论文观点大同小异,基本把“周南”与“召南”理解为地域名称, “二南”是对周公、召公治下南国各小国的泛称,《诗经》中的“二南”作品都是南国地方的民歌。
Ⅵ 周颂出自哪里
周颂出自《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简介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Ⅶ 诗经发源地是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传唱历久的《诗经》中的爱情诗句,其发源 地就在合阳的洽川。在3月22日下午召开的《诗经》发祥地国际考察团 洽川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历史论证后提出:八百里秦川 是《诗经》的发祥地,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情诗发 源地。 此次国际研讨会为期四天,由中华诗经学会和合阳县主办。有80多 名来自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 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着名 的诗经研究专家和文化名人参加了这次考察研讨会。 合阳因夏启封支子于此,史称“古有莘国”。境内有万顷芦荡,千 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同时又是“三皇五帝”之一 帝喾葬身之地,孔子弟子子夏传经终老之地,汉隶精品《曹全碑》出土 之地。此次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在深入关雎洲、帝喾陵、处女泉等地 实地考察,并观看了上锣鼓、跳戏等诗经歌舞表演后,围绕中华诗经学 会会长夏传才教授的《诗经发祥地初步考察报告》进行了研讨。专家们 认为,以丰、镐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是《诗经》的发祥地,《诗经》的 大部分诗歌在这里产生和最初编集,而且使用这里通行的雅言和正乐; 其东部的洽川即《周南》早先采诗之地。《诗经》首篇《关雎》所描写 的是发生在洽川的周文王和太姒之间的爱情故事;《大明》篇详细记载 了周文王“在洽之阳(即合阳)”迎娶太姒的盛大场面。据专家研究, 《诗经》305篇,至少有20多篇与洽川有很深的渊源。此外,现存于合 阳的民间社火上锣鼓是黄河岸边乡人傩舞之遗存,民间戏曲跳戏则源于 商代舞蹈。因此,专家认为,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 情诗发源地。
Ⅷ 诗经出自哪里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和赵人毛苌,统称为 鲁、齐、韩、毛四家诗
到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随着郑学大昌,毛诗遂独行于世,其余三家诗逐渐消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Ⅸ 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
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庄姜是春秋时齐国的公主,姜是齐国皇族的姓,因为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人称庄姜。最早出现在《诗经》里的一位美人,出身贵族,侯门之女,且美丽非凡。 庄姜因为出身高贵,嫁得也是国君,所以她出嫁时很是风光,但由于婚后无子,遭到冷落,生活并不快乐。卫庄公后来娶了陈国之女厉妫,再娶了厉姒的妹妹戴妫。卫庄公脾气暴戾,对庄姜非常冷漠。美丽的庄姜在每一个漫漫的长夜里,孤灯长伴,寒冷深宫,无人相陪。
宋人朱熹认为庄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他认为收在《邶风》中开篇五首诗是庄姜所做(说法不一),但最无异议最了不起的是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名篇——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诗经描述
硕人其颀,衣锦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首出自《诗经·卫风》的诗歌,非常细腻地勾勒出了一幅标准美女图:她身材高挑修长;一双纤手柔如茅草的嫩芽,又白又嫩;肌肤似凝脂般细腻白皙;脖子像幼虫般娇嫩柔软;牙齿细白整齐像瓜子;额头饱满,眉毛细长;盈盈笑时好醉人,美目顾盼真传神。
这首赞美诗乃是汉语中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和标杆之作,出自卫国民众之口。清人姚际恒称“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方玉润则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其后描述美女的作品,几乎都逃不出此诗定下的几个标准,千古美人也都逃不脱庄姜的影子。无论是《洛神赋》的甄洛,还是《长恨歌》的杨玉环。
根据朱熹考证,《诗经》中有五首诗乃是出自庄姜之手:《燕燕》、《终风》 、《柏舟》 、《绿衣》和《日月》。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归,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归,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此诗是美女诗人的代表作,是“万古送别诗之祖”(王士祯语),可泣鬼神(许彦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