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荐一本书法理论书籍。我17岁,已有一定书法功底,作品得到过张飚先生的肯定,现在希望进行系统理论研究
接楼上:《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㈡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怎么样
有很多书法教材只是一味叫人模仿字帖,并未说明如何模仿的方法,或者只说了一点点,不像这本书这么系统。我看到好看的字也只会朦胧地觉得好看,说不出它好看的原因。......
㈢ 成人学习书法,如何选帖和临帖
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传统,只有掌握了传统才有根基。尤其是书法,书法是继承与延续,继承才能说发展。临习古人书法名帖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门径,离开了临帖则无从说学习书法,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抄帖与临帖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日日临帖非常刻苦,每临好几篇,但收效却甚微,临了脑子一片空白。究其原因,是抄帖而不是临帖。这说明你是漫无目的抄帖,翻开字帖就写,根本没过脑子没有思考,不加分析,所以写完后脑中一片空白,只是有一点点印象而已,记住的东西很少。结症就是没有思考,也就是方法不对,既耽误了时间有打击了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其实,学习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先生《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作为书法专业的本科教材,同时也适用于非专业书法爱好者使用,按照这种顺序循序渐进练习,还要勤于思考,当然任何技能的学习都不是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尤其是书法,除此之外还要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技法是书法学习的最关键点。《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含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书法技法如书法技法用笔中的提按,是基本笔法之一,按的关键是轻重的控制,提的关键是提起后笔尖位置的控制。当然,也未必是所有的提笔都提至笔尖着纸为之,但这种提笔的训练,同时训练了各种不同高度提笔所需要的控制能力。写过唐楷的都知道,颜体的提按非常明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书法学习方法太重要了,只要掌握了方法,剩下的就是下功夫的问题了,所以掌握了临帖方法就事半功倍了。《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建立了一种以才能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书法训练体系。本书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广泛赞誉,被称为书法领域“划时代”的着作。 书法临帖不要一味追求量,重要的是保质保量。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每天临帖要定量,量不可过大,要视时间多少而定,比如每次就临摹十个字。先读帖(一边读帖一边用手比划,这就是心手相应,增强记忆),后临写(同样临写时切莫依葫芦画瓢,要动脑筋),写后反思(这一步很重要,自己临摹的字与原帖的字进行比对,找出差别,再去临摹,如此反复),临摹完成后,要问自己今天记住了什么?收获是什么?并做出记录。如此往复,进步会非常之大。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着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㈣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和训练)学习中的几个难点
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在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在反复的书写训练中逐步提高,是学习写字的成功之路。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动机,培弊意志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动机是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练习写字便是人的一种社会需要。中小学生练习写字是提高书写水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成年人练习写字是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从艺术角度讲,练字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需要。
人对练习写字的需要不是自生的,而是靠实践的体验,靠教育者的引导,逐步形成的,并由此产生情感,形成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练字的动机。否则,无意练字,勉强对付,定是笔力浮滑,结构松散,进步不快;这样又会反过来影响写字的兴趣。
意志,对练习写字的人尤为重要。在人们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产生练字的欲望后,还要根据练字的要求,拟定计划,选择练习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这种自觉确定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锤炼意志的过程。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话说“字无百日功”。练字要经历一个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和形成书写技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练习时间难以保证,效果不明显。这时,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练字意志品质,就会出现弃笔停练、半途而废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练字意志品质的锻炼,用耐心、恒心、信心克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忙中抽闲,持之以恒。要长计划、短安排,求质不求量,天天写、天天练。如果每天能坚持写好两、三个字,两年后,就可把两干多个最常用字练好了。总之,要做到进步不快不泄气,成绩显着不骄傲,只要马不停蹄,勤练不掇,终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
二、循序渐进,规矩练字
循序渐进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普遍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人的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学习,从而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相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是由学科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决定的,也是人们的认识及其能力发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序”可循的客观要求。
汉字结构以笔画为最小单位,由笔画组成独体字,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练习。但是,强调循序渐进,并非顺序唯一。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字的笔画与字的结构,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结构的基础。但是,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出合格的笔画。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还应根据练习内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分时间,不能盲目贪多贪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难写的字、难练的内容就要多下些工夫,以掌握书写要领、写好为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规矩练字,就是指练字要合乎法度,只有从规矩入,才能从规矩出。除了上面说的循序渐进之外,练字时还要特别强调“认真”二字。练字,必先心定气和,神入静界,做到:静下心来慢慢写,看帖、看格写字,意在笔先,写一个对照一个,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初学写字的人,为了便于把握字的结构和字的大小,应该在画有格子的纸上练习,充分利用格线来认识和把握方块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类型。练字的途径,应以摹帖、临帖方法为主,在临摹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
三、临摹结合,掌握规律
古今学书练字的经验证明,临摹字帖是唯一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笔照着字帖上透出来的字一点一画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笔迹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笔画轨道。如果摹写的是毛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走字帖上字的笔画的中线;如果摹写的是钢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与字帖上字的笔画完全重合。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学到字帖上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可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书练字的手段,所以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在临摹字帖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先专一,后博学 刚开始练字的人,在选好一本字帖之后,就要专心致志练下去,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换字帖。这是因为每一本字帖都各有特点,自成体系,如果今天临这本,明天临那本,到头来哪一本也写不像。只有待一本字帖临像了,写熟了,才可再换其他字帖,博采众长。
第二,要认真读帖 读帖是临摹字帖的前提。读帖好比读书,为的是明其道理,而不仅仅是识字或抄书。只有读得懂、看得细,才会印象深、写得像、记得牢。对字帖上的字,其笔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从中找出规律,才能写得有兴趣,写得像。
第三,要注意练字的效果 在临摹字帖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摹的多,临的快,而应该注重临摹的实际效果,做到临写一遍就有一遍的进步,摹写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对难写的字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反复临摹,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才会不断进步。
第四,要注意掌握规律 在临摹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对每一个具体字的认识和练习上,而应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练字的进度。这种规律,既可以通过自己临摹实践去总结,又可学习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初学写字的人应注重学习别人练字的经验,以便少走弯路,节约时间。这实际上是要求练字的人,要读一些练字技法方面的书或听一听课,先明其道理,做到在规律指导下练习,在练习中体验规律,再用规律更好地指导练习,巩固和提高书写技能。
晕...好辛苦!下面这个网站还有更清楚的教程
㈤ 我想买邱振中的教材,入门的话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和愉快的书法哪个好
后者是进入的24个练习,主要对初学者,或学书多年但路子不正者。前者是各种细腻技巧的练习,提高各种控笔能力,主要对于提高者。都是好书,都买吧。学书法要是这点投入都纠结怎么可以成为高手?以后买帖,买纸,投入的多着呢。
㈥ 中国法书全集(文物出版社)和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哪个在权威上和印刷上更好一点。
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要好一些,资料相对更权威些,全一些。是目前最好的资料了。文物出版社的单本小册子是很好的。如果收集单本的碑帖,建议用文物出版社的。
㈦ 学书法应该如何选择字帖
经常有人问我:学书法应该如何选择字帖?今天就简单写一下学书法该如何正确选择字帖。我这里所说的字帖首先一定是古代的经典碑帖,不是市面上现代人写的字帖。这就是选择字帖的第一个要求,一定要选择经时间考验的古代经典碑帖。为什么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选择古代工典碑帖就是取法乎上。所以我们要在书法艺术上有造诣,有传承,就必须以古为徒,认真研究古人的经典之作。
上面是定好了方向,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了。但还有一个选择字帖顺序的问题,初学其实建议从篆书开始,因为这是汉字的源头,也是锤炼基本功的好方法。有一定基本后选择隶书,然后再练楷书,然后进阶的话就可以从章草开始,然后到行书,再到草书。这是我个人觉得比较好的路子。当然也因人而异。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碑帖,仅供大家参与。欢迎批评指正。
唐颜真卿书颜勤礼碑文物出版社
学颜楷必备的一本原帖,这个版本比较好。
买了这本后可以同时买一些颜勤礼碑集字古诗古文类的参考书籍。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赵孟胆巴碑
赵孟《道德经》,学硬笔必备,学书法的同时又可以学习千古经典道德经,一举两得。
《曹全碑》,这是中国书法经典导读系列的字帖,有译文和注音,对初学者是不错的选择。这系列的书其实都不错。
《张迁碑》
赵孟六体千字文,一本书可以对比六种不同字体,好玩有趣
智永《真草千字文》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
以上是教学中常用到的字帖,以下分类列出其它经典,可以选购:
陈嘉强老师推荐的各种书体(篆、隶、楷、行、草)临摹范本:
(一)篆书
《峄山碑 》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
《泰山刻石》
《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
(二 )隶书
《乙瑛碑》
《礼器碑》
《史晨碑》
《曹全碑》
《张迁碑》
《石门颂》
《西狭颂》
(三 )楷书
欧阳询《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传)
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赵孟《胆巴碑 》《三门记》《妙严寺记》、小楷《道德经》
钟繇《宣示表》
《张猛龙碑》
《张黑女墓志》
《灵飞经》
(四)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集王圣教序 》
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稿》、《祭伯文稿》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赵孟《洛神赋》
米芾《蜀素帖》
黄庭坚《松风阁》
(五)草书
赵孟六体千字文
皇象《急就章》
陆机《平复帖》
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孙过庭《书谱》
张旭《古诗四帖》( 传)
怀素《自叙帖》
陈嘉强老师推荐的经典临摹范本:
《泰山刻石》
皇象《急就章》
《张迁碑》
《石门颂》
《西狭颂》
《张迁碑》
钟繇《宣示表》
陆机《平复帖》
王羲之《得示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伯远帖》
《张猛龙碑》
智永《真草千字文》
《等慈寺碑》
孙过庭《书谱》
《灵飞经》
张旭《古诗四帖》( 传)
怀素《自叙帖》
黄庭坚《松风阁》
米芾《蜀素帖》
赵孟《道德经》
每一本字帖就相当于一副药品,可以治理不同的问题。以上只是部份的推荐,这些书籍当然都可以买回来有空翻一翻,看一看。但现在的印刷技术比我们古人先进多了,我们能接触到的字帖也是非常多的,但究竟要如何选帖和临帖,要因人而异,所以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选帖,先坚持学习一本,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换帖。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下面留言或联系陈老师。谢谢。
作者:陈嘉强
作者本人声明:该文章独家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抄袭必究。
㈧ 2005版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与2010版的有什么区别
你好,
关于你问的
2005版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与2010版的有什么区别
这个应该是题库有更新
㈨ 有谁认认真真看过邱振中的《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这本书
邱的那本书不错,个人观点是 不错 。
不过你要用的话,得先把握邱对这本书的构思,也就是把这本书背后的框架理清楚,这个你多看看目录,各章节相互比较,看看邱本人是怎么考虑技法的构成的,然后是以什么指导思想对各章节具体的内容进行描述的。
老实说,这本书不错,不过放在书法教育的大环境中看,不成熟,缺少些更加深入的思考。也放是邱想到了觉得没必要写而没写出来,也许是他没想到。这没有贬意,中国书法史上学书者众成就者少,足矣说明这个通病了。
但是作为邱的一家之言,与当代其他教材比起来,真的是不错了。个人认为现在搞书法教育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可以是学习也不一定是学习,能对自己有启发是最好的。
楼上说田的视频,其中的评论难免有所偏颇,而且绕来绕去颇有江湖风范。大家听要多长一只耳朵去听。这同样没有贬意。田对于书法本身讲的很多东西,听听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这不意味着田讲的都对(硕导身份不是书法的标准),只是说田作为前辈,听听他的经验,有时会捡便宜。
关键是,搞书法不能盲目,搞书法不能冲动。搞书法要理智。搞书法要心里明白。
㈩ 《中国书法史》哪个版本好
到目前为止,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七卷本《中国书法史》,无异是规模最大、作者阵容最强的一部书学史了。
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 从文俊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 华人德
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 刘涛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 朱关田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 曹宝麟
中国书法史元明 黄惇
中国书法史清代 刘恒
我拜读了宋辽金卷,受益不少。请通读过这套书的老大,说说哪卷比较好?
我看过中央美院王镛主编《中国书法简史》很不错,特别是刘彦湖撰写的“先秦秦代”部分尤好。可惜,这套书只是作为高校教材,过于简单,要深入了解书史,光读这本书显然是不够的。
我还读过潘伯鹰先生的《中国书法史简论》和陆维钊的《中国书法史》及白蕉的《书法十讲》等,共同的特点是:文字晓畅,说理透彻,盖因作者既是作家或文史修养极高,又擅长书道书艺水平极高,所以能够循循善诱,切中要害,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读者自然如沐春风,受益非浅。不像现在的一些史家书论,要么不擅书道,因而云山雾罩,搔痒不着,要么文字水平低,生搬硬套,文白夹杂,令人不忍卒读。
单本我比较喜欢祝嘉先生的《书学史》,虽然没有评论,但资料很丰富马宗霍《书林藻鉴 书林记事》也可当书法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