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黄梅戏在中国戏曲中的优势、弱点、机会、威胁是什么
优势是好学好唱好懂,劣势是流派太少,剧目太少,曲牌太单一。现在的名角也不多了。
B. 胡玉亭背景
摘要 胡玉亭,男,汉族,1964年7月生,山西五台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程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C. 关于黄梅戏的资料
黄梅戏:原名“采茶戏”、“花鼓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之一。它以美妙动听的曲调,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深受全国人民和海外人士的喜爱,成为全国新兴的着名剧种。
黄梅戏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后与民间歌舞相结合。清道光年间,传人安庆、怀宁、宿松、望江一带,汲取了民间音乐、岳西高腔、青阳腔及徽调的演唱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故又称“怀腔”,成为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黄梅戏唱腔以抒情见长,韵味丰醇,优美动听。唱腔分平词和花腔两大类:平词是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于大段抒情与叙事;花腔大多是民间歌谣与小调。在表演艺术上,注重从生活中提炼程式,既能表现动作的内容,朴实平易,一看就懂,又能抒发人物细致的思想感情。伴奏主要乐器是高胡,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后又组成中西混合乐队。着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肪等。他们演出的《打猪草》、《夫妻观灯》、《天仙配》等剧目,脸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梅戏传统剧目习称36大戏,72小戏,实际上约有200多个。剧目《天仙配》、《朱门玉碎》、《慈母泪》等曾拍成电影,《遥指杏花村》、《柯老二人党》则被拍成电视连续剧。
黄梅戏以安庆为中心迅速发展。合肥及安庆市均有黄梅剧团、黄梅戏剧学校,农村有业余剧团,江苏、湖北、福建、江西、吉林、浙江等省也成立了专业黄梅剧团。
D. 初中音乐知识
初中音乐音频资料复习汇总
https://pan..com/s/1WtMms0SLxwozg1QYFCsOBA
初中音乐知识
E. 晋能控股集团领导班子名单最新
截止2021年1月29日,晋能控股集团领导班子为:
晋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郭金刚
晋能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国彪
晋能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李鸿双
晋能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王宇魁
晋能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崔建军
晋能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党委专职副书记:刘敬
晋能控股集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吴跃平
晋能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刘文彦
晋能控股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蒋煜
晋能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王存权
晋能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唐军华
晋能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赵学斌
晋能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宣宏斌
晋能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赵晨德
(5)中国有多少叫胡玉婷的扩展阅读:
2020年10月30日晋能控股集团正式挂牌,标志着山西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实现重大突破。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楼阳生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武主持仪式。张吉福、胡玉亭、王一新等领导出席仪式。
新成立的晋能控股集团注册地山西省大同市,下设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电力集团、装备制造集团,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研究院公司、财务公司六大子公司。
注册资本500亿元,资产总额1.1万亿元,职工47.3万人,煤炭产能近4亿吨,电力装机3800万千瓦。集团将“剑指”煤炭、电力、装备制造三大领域,重点做优煤炭产业、做强电力产业、做大高端化智能化装备制造业,真正实现优势真优、优势更优、优势常优。
对省属煤炭企业进行深度改革重组,组建晋能控股集团,是山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从根上破解“一煤独大”困局,全面深化转型综改的重大举措。
重组成立晋能控股集团将有效破解山西煤企各自为战、大而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困局,有效破解煤电价格矛盾、利益互为掣肘的“老大难”问题,有效破解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分散,市场内部化、同质化严重、无序竞争的格局。
F. 胡玉亭的介绍
胡玉亭,国籍中国,职业公务员。
G. 安徽自然灾害的发生为什么会让黄梅戏被民间熟知
概述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1]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脚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着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目前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 [编辑本段]简介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的一组小戏。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渊源于唐初,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玉堂春》、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玉堂春》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张辉、黄新德、吴琼、马兰、韩再芬是着名的黄梅戏演员。
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着名剧种。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是“自唱自乐”的民间艺术。 [编辑本段]黄梅戏的定名与源头(引自着名的黄梅戏理论家吴功敏先生的研究文章):
黄梅戏有两大声腔体系———花腔体系、平词体系。花腔体系脱胎于民歌小调,属曲牌体;平词体系渊源于高腔、弹词、罗汉桩、道情、吹腔、徽调、京剧等声腔,属板腔体。这两大声腔体系,都植根于安庆地区的声腔土壤。黄梅戏表演形式,在学习借鉴昆曲、京剧、徽剧等大剧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早期黄梅戏从业人员中,有成就、且有史料记载的黄梅戏老艺人,都是安庆地区的人。例如蔡仲贤(已知最早黄梅戏演员,生于1821年,望江县人),胡普伢(最早黄梅戏女演员,生于1821 年,太湖县人)、洪海波(潜山县人)、叶炳池(东至县人)、咎双印(怀宁县人)、胡玉亭(望江县人)、龙昆玉(望江县人)、程积善(贵池县人)、查文艳(怀宁县人)、丁永泉(怀宁县人)、潘泽海(安庆市人)、严凤英(桐城罗岭人)等,他们之间都有师承关系。
建国前,黄梅戏没有文人介入,演出的百余本大小传统剧目,绝大部分都是移植于青阳腔、岳西高腔、京剧和徽剧。 通过以上对黄梅戏声腔形成的探讨,剧目积淀的溯源,演员师承关系的觅踪以及黄梅戏历史沿革发展的总体把握,我们对黄梅戏剧种的发展概貌,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黄梅戏的源头就在安庆地区,黄梅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声腔系统是一个剧种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剧种和隶属于这个剧种的声腔系统的形成,都有一个不断吸纳、借鉴、融会、扬弃、改造、流传、不断适应观众审美需求、艰难复杂的积累创造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与本剧种在文化背景、人文环境、审美趋向、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渊源关系的某一种或某几种音乐素材,是本剧种的重要养分,从而加速了这个剧种的形成。 [编辑本段]发源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黄梅戏约从清干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前3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为黄梅戏大剧种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从清康熙、干隆到光绪年间,是“三打七唱”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全面实践了传统剧目、唱腔、表演艺术积累和剧种的广泛传播,期间传统剧目非常丰富,艺人能演出的本戏、小戏有200多本,俗称“大本三十六、小曲七十二”。其中,不少是取材于黄梅的真人真事,如《告经承》《告坝费》《大辞店》《过界岭》等。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民国九年(1920年)的《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第一次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编辑本段]发展1.安庆黄梅戏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咸丰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安庆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舫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H.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是胡玉亭吗
根据山西省发改委网站的披露,现任发改委主任兼党组书记是李宝卿。但根据网站上刊登的他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好象已经由王赋接替他的党组书记的职务。根据中国的人事任命惯例,接下来应该会由王赋担任发改委主任。
I. 山西十九届全国大代表候选人名单有哪些人
山西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
师帅,男,汉族,1964年11月生,山西河津人,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教育硕士学位。现任山西大学党委书记。
任红梅,女,汉族,1970年5月生,山西盂县人,1988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大专学历。现任阳泉市矿区段南沟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任建华,男,汉族,1957年7月生,河南辉县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法学学士学位。现任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向二牛,男,土家族,1961年5月生,湖南永顺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江涛,男,汉族,1961年8月生,四川成都人,1976年11月参加工作,197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太原铁路局党委书记。
李乃珠,男,汉族,1961年10月生,山西阳泉人,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中专学历。现任阳泉市郊区平坦镇桃林沟村党委书记。
李正印,男,汉族,1962年8月生,山西武乡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吕梁市委书记。
李丽珠,女,汉族,1961年9月生,河北威县人,1981年10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太原市精神病医院遗传研究室、老年精神病科主任。
李建芳,女,汉族,1965年4月生,山西原平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现任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街道桃园南路第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李俊明,男,汉族,1960年4月生,山西定襄人,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8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忻州市委书记。
吴汉圣,男,汉族,1963年4月生,山东临朐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兼)。
吴秀玲,女,汉族,1971年1月生,山西文水人,1993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右玉县委书记。
何云霞,女,汉族,1968年12月生,山西侯马人,1992年11月参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医学学士学位。现任灵丘县人民法院东河南法庭庭长、正科级审判员。
沙万里,男,汉族,1954年6月生,山西繁峙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专学历。现任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
张九萍,女,汉族,1963年4月生,山西祁县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学位。现任晋城市委书记。
张玉柱,男,汉族,1964年2月生,山西晋中人,1982年10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学历。现任晋中市瑞达公交有限公司公交驾驶员。
张吉福,男,汉族,1964年9月生,天津人,1989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
陈永奇,男,汉族,1967年11月生,山西怀仁人,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阳泉市委书记。
罗清宇,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山西原平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兼),太原市委书记。
岳普煜,男,汉族,1959年10月生,山西太原人,1982年5月参加工作,198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临汾市委书记。
周建民,男,汉族,1963年2月生,山东即墨人,1982年9月参加工作,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专学历。现任淮海工业集团十四分厂量具钳工。
郑仙荣,女,哈萨克族,1979年11月生,山西襄汾人,2004年8月参加工作,201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国家电网临汾供电公司客服中心智能用电班班长。
赵月芳,男,汉族,1973年2月生,山西壶关人,1991年12月参加工作,200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专学历。现任壶关县邮政公司乡镇邮递员。
胡玉亭,男,汉族,1964年7月生,山西五台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程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晋中市委书记。
胡富国,男,汉族,1937年10月生,山西长子人,1964年9月参加工作,195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
侯占平,男,汉族,1964年5月生,山西平陆人,1989年5月参加工作,199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现任运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贺星龙,男,汉族,1980年10月生,山西大宁人,200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专学历。现任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党支部委员、村卫生所医生。
骆惠宁,男,汉族,1954年10月生,浙江义乌人,1970年9月参加工作,198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十八届中央委员,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袁子捷,男,汉族,1980年8月生,河北安平人,2001年5月参加工作,200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柳林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大队长。
原贵生,男,汉族,1953年10月生,山西河津人,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河津市清涧街道龙门村党委书记、龙门集团董事长。
高建民,男,汉族,1960年11月生,山西盂县人,1977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山西行政学院院长(兼)。
席小军,男,汉族,1962年3月生,山西蒲县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长治市委书记。
黄晓薇,女,汉族,1961年5月生,辽宁海城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山西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续烨,女,汉族,1968年12月生,山西侯马人,1988年9月参加工作,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大同市第五中学校教研室副主任。
韩利萍,女,汉族,1971年12月生,山西长治人,1998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现任长治清华机械厂数控铣工。
谢涛,女,汉族,1967年6月生,山西左云人,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大专学历。现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楼阳生,男,汉族,1959年10月生,浙江浦江人,1976年8月参加工作,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
廉毅敏,男,汉族,1964年3月生,山西平遥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翟红,男,汉族,1962年6月生,山西灵石人,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薛晨阳,男,汉族,1971年11月生,山西忻州人,1997年9月参加工作,199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