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主要粮食进口是什么
大豆和小麦。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进口的突出特征是粮食进口品种和数量非常集中。大豆、小麦、大米和玉米这四种粮食产品的进口量占到粮食类产品进口总量的90%以上,其中,大豆和小麦是中国主要的进口品种。
(1)进口中国大米有多少品种扩展阅读:
中国的粮食主要包括:
麦类:小麦、大麦、皮麦、青稞、黑麦、燕麦;
稻类:粳稻、籼稻、糯稻、陆稻、深水稻;
粗粮类:玉米、高粱、荞麦、粟、黍;
此外尚有作为补充主食用的粮食作物:小豆、绿豆、木薯、番薯、马铃薯。
2. 中国粮食进口占百分之多少
5%。
中国每年大约进口1700万吨粮食,粮食自给率约为95%以上。
1、中国的粮食,即谷物面粉,进口逐年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粮食1785.1万吨,同比下降12.8%,进口大豆8851.1万吨,同比增长0.5%,进口食用植物油953.3万吨,同比增长51.5%。
2、小麦进口量1978年至1997年为2.0013亿吨,占同期粮食进口总量的81.06%,而大米,玉米,大豆等其他粮食进口量不足20%。进口小麦从1995年到1996年占进口粮食的比例分别为55.89%和69.75%。
3、1997年以后进口的最大变化是小麦的进口数量和比例急剧下降,而大豆的进口数量和比例急剧上升。1997年,进口小麦占进口粮食的比例下降到27.38%。
4、2019年,中国生产了6.6亿吨粮食,用7%的耕地种植了世界2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2019年粮食自给率95%以上,粮食年产量稳步增长,中国有庞大的粮食储备体系,中国非常重视关系国计民生的最重要的粮食。
中国一年进口1亿多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看起来数量很大,但其实,2019年中国大米、小麦两大主粮进口分别只有348万吨和254万吨,只占消费总量的2%左右。相反,中国还出口了31.3万吨小麦、274万吨大米,之所以进口,主要是起到品种调剂作用。
举个简单例子,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讲究了,做馒头、饺子、面条、面包的面粉就不一样,我们有些小麦品种产量少,就进口点,中国粮食自给率是非常高的,中国人不过米一锅的日子。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全世界上一市场年度库存的水稻是1.75亿吨,中国就占了近1.2亿吨。
3. 中国每年进口多少粮食,品种,各从哪些国家进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古人云:“安民之本,必资于食,安谷则昌,绝谷则危”。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第一大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至关重要的是能否找到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需求的战略途径。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粮食的生产形势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个历史阶段。在当前粮食总量阶段性过剩的情况下,粮食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粮食行业正在经历新旧体制转变的过程。粮食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关键是要认清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进行新的探索,开展新的创业。回顾历史,瞻望未来,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提出战略性的思考。
粮食企业改革是粮改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根本保证和条件。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也是粮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决定性因素。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首要条件。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流通的主渠道,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开展粮食收购,掌握必要的粮源,稳定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保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进行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
粮食企业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抓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粮食企业只有通过改革,彻底实行政企分开,才能分清粮食行政部门代表政府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与企业应承担的经营盈亏。这将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面向市场,实行独立核算,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国有粮食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新的用人、分配、保险制度和监督、约束制度,便于粮食企业进行科学管理。
粮食企业改革是适应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立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微观经济活动,而是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及法律手段调控市场,由市场引导企业,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粮食企业改革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的粮食调控主要通过粮食部门,以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方式实现对粮食的宏观调控。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也由过去的“特殊商品”、“战略物资”逐步向一般商品过渡,粮食行业由垄断性行业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在新的形势下,粮食宏观控制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表现为政策调控、国家专储调控、进出口平衡、市场自发调控、资本市场调控、农业生产结构调控等多种形式综合并用。
粮食企业改革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年度间的粮食产量波动难以避免,对粮食市场的稳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加强对粮食生产的保护和稳定粮食市场,我国1990年就着手建立了粮食最低保护价格制度和用于调节粮食市场供求与价格的专项粮食储备制度。1994年又建立了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市场风险基金制度。实践证明,这些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保持合理的粮食储备,充实粮食市场风险基金,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吞吐能力。同时适时适度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通过进出口贸易,调节国内的粮食供求关系,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需求。中国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需平衡问题,并不排除利用国际资源作为必要补充,起到品种调换、丰欠调剂和区域平衡的作用。当前出现的粮食过剩,是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低消费水平下的过剩。从长远看,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减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粮食需求呈上升趋势。
粮食企业改革适应粮食市场价格机制的需要。粮食价格机制正逐步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农户和企业。市场价格机制在引导农民种植和粮食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已对部分粮食品种,如红小麦、早籼稻、南方玉米等退出了保护价收购范围。今年,国家对浙江、福建、广东等8个销区省、市进行粮食价格放开试点;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将补贴直接给农户;新开设早籼稻、粳稻、玉米大宗粮食期货交易品种,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功能作用,这意味着国家对粮食宏观政策和调控办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些政策的出台,对粮食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一些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粮食形势,有效地发挥粮食的资源优势,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近年来,粮食价格一再走低,一斤粮食需补一角多钱才能顺价销售,粮食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而国家和地方财力有限,企业更是不堪重负,从而挫伤了粮食企业积极性。有效需求决定供给,销粮难反映了粮食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形成了“市场失灵”,需要采取“政府干预”。而政府掌握的信息不充分,流通体制不完善,调节措施不得力,又形成了“政府失灵”。粮食如何进行宏观调控,价格机制如何建立,涉及多方利用和诸多深层次问题,只有通过深化粮食企业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粮食企业改革是适应粮食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中国即将加入WTO,粮食市场将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加快了粮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入WTO后,由于全面融入世界粮食市场,在中国国内就形成了粮食生产消费和流通的最大市场。就贸易来讲,不是单纯的内贸和外贸,而是形成内外贸相结合,有进有出、进出自由的局面,形成了真正意义的大市场、大流通,粮食市场化步伐将大大加快。
粮食企业改革是适应入世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粮食市场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将体现在:第一,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实行关税本额制度。世贸组织以推动贸易自由化为宗旨,强调由市场来决定进口,不能有进口数量限制,对主要粮食品种如小麦、玉米、稻谷、油脂实行关税配额制度。第二,取消任何形式的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是造成不对称贸易条件一个重要方面,违背公正、公平、透明的自由贸易原则。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强调取消对所有农业产品的出口补贴,这对我国的粮食外贸出口无疑也是一大挑战。第三,最惠国待遇的普遍认同原则。根据世贸组织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同任何一个成员国达成的最优惠条件,同时也扩大到所有成员国。就国际粮食贸易而言,经济发达的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粮食贸易位势差高,竞争渗透力度大,在最惠国待遇中获利更多。第四,强调私营企业的不可或缺性。在中美农业合作协定中规定,配额应国营进出口公司和私营企业之间合理分配,在大米关税配额中规定私营企业要占一半。这就为私营粮食进出口企业,特别是粮食跨国公司抢占中国粮食市场铺平了道路,同时也逐渐削弱了我国国有粮食企业垄断地位。第五,低价粮食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据统计,我国粳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40%,小麦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60%,玉米高于46%,大豆则更高达84.5%。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国内粮价
4. 中国可以从哪些国家进口大米
2018年中国进口了16亿美元的大米
中国在2018年从中进口价值最高的大米的14大供应商。括号中的是自2014年以来每个供应国获得的价值变化的百分比。
列出的14个国家/地区在2018年的中国大米进口量中占几乎100%。
在上述国家/地区中,自2014年以来向中国增长最快的大米供应商是:缅甸或缅甸(增长886.4%),台湾(增长563.2%),老挝(增长455.8%),然后是日本(增长353%)。
提供给中国进口商的大米价格下跌的三个国家是:美国(下跌-98.3%),菲律宾(下跌-50%),巴基斯坦(下跌-8.4%)。
5. 中国的大米有几种啊
中国大米分为三种:籼米、粳米、糯米。
1、籼米
籼米系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称为籼米。米粒粒形呈细长或长圆形,长者长度在7毫米以上,蒸煮后出饭率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加工时易破碎,横断面呈扁圆形,颜色白色透明的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根据稻谷收获季节,分为早籼米和晚籼米。
早籼米米粒宽厚而较短,呈粉白色,腹白大,粉质多,质地脆弱易碎,粘性小于晚籼米,质量较差。晚籼米米粒细长而稍扁平,组织细密,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腹白较小,硬质粒多,油性较大,质量较好。
2、粳米
粳米根据收获季节,分为早粳米和晚粳米。早粳米呈半透明状,腹白较大,硬质粒少,米质较差。晚粳米呈白色或蜡白色,腹白小,硬质粒多,品质优。
粳米主要产于中国华北、东北和苏南以及江苏泗洪等地。着名的小站米、上海白粳米等都是优良的粳米。粳米产量远较籼米为低。
3、糯米
糯米又称江米,呈乳白色,不透明,煮后透明,粘性大,胀性小,一般不做主食,多用制作糕点、粽子、元宵等,以及作酿酒的原料。
(5)进口中国大米有多少品种扩展阅读:
市场流通大米新旧难分辨:
为争夺市场,许多经销商会压低收购价格,新陈“勾兑米”成为中小加工企业的普遍做法。这些“勾兑米”通过经销商进入粮油批发市场,最终上了百姓餐桌。
2012年之前,中储粮和地储粮收购量没这么大,加上企业容易拿到贷款,收粮时可以赊欠农民一部分,加工企业收购的新粮远比如今要多。现在农民都要现钱,中储粮即使赊账,农民也较信任,银行也不给民营加工企业贷款,新粮收购越发困难。
如果以食用日期估算,每年10月至来年5、6月之前,消费者吃到新米的几率较大;如果从地域来说,水稻主产区要比非主产区更易吃到新米。“另从价格上考量,售价较高的大米品质较好,新米的概率也越大”。
6. 中国粮食进口比例是多少
中国粮食进口比例是百分之三十左右。
目前我国对于饲料粮食以及工业用粮需求量是比较大的,特别是2021年随着生猪存栏量不断增加,饲料用粮需求有了明显的恢复,结果导致市场上对玉米、小麦等的需求量增加比较明显。
中国粮食进口的种类:
中国进口农产品主要有玉米、大豆、花生、大米、奶制品、肉禽、肉类及其加工产品等。大豆目前是我国进口最多的粮食,年进口量约为9553万吨,占比高达73.136%。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进口的突出特征是粮食进口品种和数量非常集中,小麦、大豆、大米和玉米这四种。
7. 中国60%大米进口吗大米进口比例是多少
中国是全球大米需求量最大的国家,由于需求太大,我国的大米不仅来源自产,也来源于进口。最近有网友表示,中国有高达60%的大米来自进口,这件事情是否属实呢?下面来了解下中国大米进口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