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高铁中国多少年了

高铁中国多少年了

发布时间:2022-08-03 00:09:42

‘壹’ 中国用了多少年的时间修了1.9万公里高铁

2005年开始有的。中国首条新建高速铁路是京津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于2005年7月4日开工建设,2007年12月15日全线铺通。2008年8月1日运营。
据报道,截至201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铁路电气化率和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越发完善的铁路网使铁路旅客发送量实现了9.6%的增长。
那么可以推算出:2016年我们拥有的高铁里程应该在1.9万公里,整整花费了11年的时间。

‘贰’ 高铁什么时候开始运行

2003年10月11日,秦沈客运专线全段建成通车,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国铁线路 。

一、建设背景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以1964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球开始发展商业运营高速铁路。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高速铁路因此正式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

经原中国铁道部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受限于当时经济科技以及市场环境,中国发展高速铁路需分阶段进行,先完成常速范围内的列车提速和扩编组,直至21世纪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有可能新建高速客运专线铁路。

同一时期,广九铁路广深段启动电气化改造工程,计划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提速至16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发展准高速铁路的择优试验线路。

截至1990年,世界高速铁路行车速度目标从原160千米/小时提高到200千米/小时以上,部分国家高速铁路上列车试验速度已超过400千米/小时。同一时期,中国人口总数量已达11亿人,仅有5300多千米铁路承担全国70%以上货物周转量和50%以上旅客周转量。

其中,中东部地区铁路6条干线铁路承担全国铁路80%客运量,日均使用能力缺口50多万人次、缺少旅客列车220余对,部分列车超员100%以上。全国客运列车平均旅行速度40千米/小时以内,客货运输能力互相制约矛盾严重。

二、建设历程

1、探索试验阶段

1990年至1991年期间,中国开始高铁技术攻关和试验实践规划,提出分期分段兴建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流的建设理念,以广深铁路为准高速化改造试点线路,并优先选择在京沪线京津段和沪宁段设计高速铁路 。

中国专家还提出“高中混跑”“货中有客”观点,建设可供临时快运货物列车行驶的高速铁路,既有线仍保留客运。

1991年,《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发布,设计“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独立研发中国高速铁路关键技术 。

12月28日,广深铁路启动准高速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工程。同一时期,原中国铁道部组织专家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

1994年,中国科学界、工程学术界对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兴建高速新线”“改造提速旧线”两种方案产生分歧,致使该项目被搁置。12月22日,广深铁路完成准高速化改造,列车最高运营速度达160千米/小时。这一时期,中国春运问题日趋突出,加速中国国内发展高速铁路的需求。

1996年,中国与韩国共同研制高速列车,并在广深铁路上进行试验。

1998年8月28日,广深铁路营运列车最高行驶速度20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第一条达到高速指标的铁路。

12月,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出现“传统轮轨技术”“磁悬浮轨道技术”两种互斥争议方案,导致该项目长期搁置,同时也一度左右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方向。

1999年4月23日,广深铁路200千米/小时电气化新技术通过原中国铁道部鉴定。8月16日,秦沈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第一条轮轨高速动车组的试验线路。

2001年3月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高速铁路磁悬浮技术线路的试验性工程。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建成,设计速度430千米/小时,为中国首条高速轨道系统。

2003年10月11日,秦沈客运专线全段建成通车,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国铁线路。

2、发展成熟阶段

2003年,中国高速铁路确立“市场换技术”基本思路,通过与外国企业合作建设发展中国高铁技术。

2004年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建设“四横四纵”客运专线,设计速度指标200千米/小时以上。

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中国正式进入标准化建设高速客运专线铁路阶段;此后,一大批干线高速铁路和城际高速铁路项目相继启动,当时的中国高铁工程以“客运专线”或“城际轨道交通”名义立项。

2007年1月5日,台湾高速铁路通车试营运,成为中国第一条投用的设计速度300千米/小时级别高速铁路。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启动,部分路段列车最高运营速度250千米/小时,中国首次在全国局部地区初具规模开行运营速度200千米/小时动车组列车,中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速时代。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条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级别高速铁路。

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运营,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首次打破中国铁路春运瓶颈,高铁运输在干线铁路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标志。

2017年12月28日,石济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至此,中国铁路“四横四纵”快速通道全部建成通车。

2010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已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市群建成高密度高铁路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区域之间完成高铁互联互通。

建设意义

中国早期和境外的批评者一直质疑在大部分地区处于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昂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必要性,而大多数务工人员则无力承担高铁的车票费用。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表明,虽然高铁建设造价昂贵,但这些建设项目也会推动一些政策目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和流动频繁,因此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铁路需求巨大,也为旅客提供快速,可靠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虽然中国大陆高铁的运营时间比发达国家要短,但“高铁经济效应”已明显显现,对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以及沿线地区人口流动速度提升和人口聚集,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高铁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高铁的空间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也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经济生产力和长期竞争力。

高铁开通后,一些既有线释放了运能,缓解了货运能力长期紧张的局面,全社会人流、物流周转明显加快,成本有效降低,这对于铁路更有利可图。

2、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高铁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也推动了对建筑、钢铁和水泥行业的需求,短期刺激经济。其中,京沪高铁共聘用了11万工人施工。

3、促进跨城市经济一体化及二线城市的增长

高铁的引入,使得二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增加59%,楼价也比预期平均实际增长4.5%。

高铁的开通也产生“同城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有效推动区域内产业优化分工,围绕构建高铁沿线产业链条,形成比较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协调互补发展。例如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的不断开通;

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协同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支撑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各城市不同的产业体系等的发展。

此外,高铁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半径和活动范围出现明显扩大和拓宽的现象,生活方式和节奏逐渐发生变化,催生出“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新职业,形成了“高铁社会”。

同时使老年人异地养老变成现实,如廊坊、昆山、德州等地的养老院开始吸引北京、上海的老年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舒适的养老生活。

4、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电力动车组能源使用量比其他交通工具要少,并且可以从更多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获取电力。而汽车和飞机没有这些特点,因为这些能源更依赖于进口石油。

5、发展高铁设备产业

高铁的建设,也将中国发展成为高速铁路建设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的轨道装备制造商引进进口技术后,直接进入本地化生产过程,之后进行了技术转化,甚至开始准备出口海外,与外国供应商竞争。

在中车四方取得川崎重工业新干线E2型授权生产权的六年后,中车四方可以自行生产CRH2A列车,而川崎重工业也在高铁上结束与中车四方的合作。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的高速铁路技术,可以承担从通信信号、工务工程、牵引供电、机车客车制造乃至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一揽子”出口。

6、拉动产业的发展

高铁的建成,带动了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使两个直辖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沿线城市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新平台。

7、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随着一些高铁线路客流量的增长,充分说明了高速铁路对人口流动具有显着的诱增效应,使原先鲜为人知或知名度高但交通不便的中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的热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高速铁路

‘叁’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介绍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高速铁路因此正式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

经原中国铁道部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受限于当时经济科技以及市场环境,中国发展高速铁路需分阶段进行,先完成常速范围内的列车提速和扩编组。

直至21世纪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有可能新建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同一时期,广九铁路广深段启动电气化改造工程,计划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提速至16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发展准高速铁路的择优试验线路。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条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级别高速铁路。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运营,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首次打破中国铁路春运瓶颈,高铁运输在干线铁路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标志。

(3)高铁中国多少年了扩展阅读:

我国高铁自孕育之初就没有停止过研发工作,但真正定下自主创新基调是在2008年。这一年原铁道部与科技部联合启动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贾利民介绍,联合行动计划从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筹备,这期间关于技术路线有过激烈的争论。

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可以用“技术换市场”,靠外国高铁巨头在国内做合资企业的模式来推动高铁发展。

另一种观点则坚持我国必须在借鉴的基础上研发自己的高铁技术,这也是科技部坚持并得到广大铁路科技和产业界支持的观点。“我当然坚定地支持自主创新。”最终,自主创新路线获得前铁道部的认可,贾利民成为联合行动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肆’ 中国高铁哪一年通车的

法律分析:中国最早的高铁:秦沈客运专线,2003年10月12日通车运营。

法律依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第八条 铁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建设物资、设备的采购,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第十一条 铁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规定,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铁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依法对勘察、设计、施工的质量负责,监理单位依法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高速铁路和地质构造复杂的铁路建设工程实行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制度。

第十二条 铁路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伍’ 动车和高铁是几几年在中国开通的呢

动车和高铁是2007年在中国开通。

2007年1月28日,中国首趟动车组列车从上海南站驶出开始区间运营,这是白色的“和谐号”首次飞驰在中华大地。

配属上海南动车运用所的首批动车组列车共有两辆,从日本原装进口。全自动控制系统、全新空调系统、先进的硬件设施对于当时只值乘过普通列车的国内铁路人而言,动车组是完全陌生的车型。

(5)高铁中国多少年了扩展阅读:

我国高铁自主化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规划研究、技术攻关和建设实践,但真正定下自主创新基调是在2008年。当时,关于如何发展我国高铁有过激烈的“路线之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可以用“技术换市场”,靠外国高铁巨头在国内做合资企业的模式来推动高铁发展,而科技部和广大铁路科技和产业界则坚持我国必须在借鉴的基础上研发自己的高铁技术。值得庆幸的是,自主创新路线最终获得原铁道部的认可。

2008年原铁道部与科技部启动了联合行动计划。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开展高速铁路核心装备与系统研发,涉及高速铁路全部关键系统装备。这也是我国铁路系统第一次打破封闭积习,集全国优势之力,政产学研用深度联合、协同攻关。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世界最高水平,符合中国国情。”当时联合行动计划专家组旗帜鲜明地提出这样的目标。集中力量办大事,联合行动计划如期交出了CRH380系列高速列车这份答卷。这是我国第一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大规模服役的高速列车。自此,“十二五”中国高速列车科技重点专项、“十三五”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相继开展,中国高铁驶入自主创新快速通道。

‘陆’ 我国的高铁使用年限是多少,报废后又是如何处理的

我国的高铁使用年限是二十年到二十五年左右,报废后会拆卸掉或者是直接放置到展览馆中进行展示。中国的高铁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如今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现在高铁是一种非常快捷的出行方式,因此高铁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但是我们平时坐高铁的时候会发现高铁的车身一直都比较崭新。

高铁无法使用时,就会将高铁拆卸下来处理掉,或者是放置到展览馆进行展示。国家对于高铁的使用达到了极致,因为高铁的造价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国家不想要浪费高铁。

‘柒’ 中国高铁开建于什么时候

中国首条新建高速铁路是京津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于2005年7月4日开工建设,2007年12月15日全线铺通。2008年8月1日运营。那时候正好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前期。世人瞩目。

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之前,也就是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那时候,我国就有多条铁路改造完成,运行时速达到200KM╱小时,甚至250KM╱小时。因为按照《世界铁路联盟》的规定,凡新建运行速度250KM╱小时以上,既有线改造运行速度200KM╱小时以上的铁路都称为高速铁路。

这几年我国高速铁路跨越式发展,先后建成通车武广高速铁路,合武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石太客运专线,福厦高速铁路,温福高速铁路,甬台温高速铁路,昌九城际铁路。

(7)高铁中国多少年了扩展阅读: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实施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快速铁路达6003公里,采用CRH动车组。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2004年第四次中国铁路大提速起的快速铁路建设引进加创新,攻克了九大核心技术,探索了高铁条件。

2008年2月26日——中国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水平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铁开通运营。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4小时40分钟。哈大高铁将以冬季时速200公里的“中国速度”行驶在高寒地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3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107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2000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2014年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

这是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高铁列车核心技术正实现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中国高铁列车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将大力提升中国高铁列车的核心创造能力,夯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底气。

2014年4月3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牵引电传动系统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行业专家评审。

‘捌’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是什么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1978年引进、20世纪80年代创新、21世纪初提速、2008年高速铁路、2009年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运营,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铁新时代。

详情

1、1978年引进:1978年的时候,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受到了我们的关注,而这时候的中国还是没有高速铁路的所以高铁正式进入到了我们的视野中。

2、20世纪80年代创新:刚刚进入到80年代的时候,因为中国铁路的运输能力不足,所以这时候的列车行驶速度达不到120公里,客货混跑矛盾增加。

3、21世纪初提速:在21世纪初期的时候因为各方面都成熟了,所以开始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速度提升至160km/h了。

4、2008年高速铁路:这时候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行,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设计速度350km/h的高速铁路。

5、2009年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这时候列车运行速度达到了350km/h,首次打破铁路春运瓶颈,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到了高铁时代。

‘玖’ 中国高铁近几年的 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高铁营运里程持续增加

2008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仅671.5公里,而从2009年开始,高铁运营里程开始显着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铁总里程已达到3.8万公里,超额完成了2016年国家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2020年的目标。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拾’ 我国高铁从零到自主创新,用了多少年

我国高铁从零到自主创新用了十年的时间。到今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高铁就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蝶变,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与高铁中国多少年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普通大米口感如何 浏览:720
伊朗签订条约意味什么 浏览:88
印尼插头转换器怎么用 浏览:958
伊朗人用什么手机好 浏览:430
英国银行存款多少 浏览:285
中国物流大公司有哪些公司 浏览:784
越南美女要多少人民币彩礼 浏览:228
骆家辉老家在中国哪里 浏览:810
伊朗卖出的石油多少钱一升 浏览:881
西安至越南火车票多少钱 浏览:715
去越南买什么纪念品 浏览:243
到越南旅游可买什么 浏览:586
越南紫檀和印度有什么区别 浏览:397
小米11u在越南多少钱 浏览:636
越南干货市场在哪里 浏览:613
伊朗跟印度哪个发达 浏览:319
中国重名景区有哪些 浏览:840
越南为什么冷热不均 浏览:804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应太战略 浏览:785
瑞士人拜访英国总是抱怨什么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