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肝钙化率多少

中国肝钙化率多少

发布时间:2022-08-03 20:27:13

① 肝钙化是肝癌早期吗

肝钙化是肝癌早期表现吗?一般来说不是的。
肝内钙化灶多数起源于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内胆汁阻塞引起了胆汁淤积,逐渐形成钙化,形成了肝脏内的钙化灶。
肝内钙化灶在彩超检查下可以检查到,肝内钙化灶的大小不同,有0.1厘米至二、三厘米不等。
肝内钙化灶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导致肝癌的。肝癌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比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都很可能导致肝癌的发生,肝癌病人中乙肝病毒阳性者占60%到70%,所以肝内钙化灶不是引发肝癌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不完全是或者说不一定,有直接的证据,或者导致他们有一定的相关性。肝脏上的钙化灶,很多人在提醒的时候,会发现肝脏上有钙化灶,但是他不是说不像肝腺瘤病成肝癌,肝硬化病人肝癌,它有一个趋势的作用。它只是表现在肝脏上局部的钙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应该说没有直接的证据的关系。在临床上,肝脏上有钙化灶并不是肝癌的早期症状表现,引起患者出现肝脏上的钙化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等疾病也可以造成患者出现肝脏上的钙化灶。所以,这时候一定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定,如果是良性疾病所导致的钙化灶,可以不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只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复查就可以了。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一旦肝脏上的钙化灶是肝癌所造成的话,这时候患者才需要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而且手术以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复查,每次复查的时候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肝脏钙化灶有无出现复发,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② 肝钙化的介绍

肝内钙化灶指在B超或CT图像上肝脏内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在20~50岁的人群多见,男女出现率均等,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很少同时出现左右肝钙化灶。人体肝脏有钙化灶的情况比较多见,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与肝内胆管结石(最常见)、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肿瘤、肝脏外伤、肝脓肿、肝结核、血管瘤、肉芽肿、先天原因等有关,另外,患原虫、肝吸虫、寄生虫病之后会继发形成钙化灶。

③ 肝回声增粗,肝内钙化灶是怎么回事

肝回声增粗,肝内钙化灶是怎么回事?肝内钙化是肝实质细胞炎症后形成的疤痕,通常是无害的。一些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被填塞和肿胀。人体肝脏中的钙化点较为常见,其原因有多种,主要与肝外伤、肝脓肿、肝结核、血管瘤和肉芽肿有关。另外,protozo a和肝吸虫,如果你的肝脏在寄生虫病后回声稍厚,有必要检查肝炎的五项指标,以确定是否有乙型肝炎。

一般来说,它是一个单一的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很少并发肝脏钙化是指B超或CT图像中肝脏内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图像。这在20至50岁的人群中很常见。男性和女性的概率基本相同。炎症后检查肝功能是炎症修复后的一种讨论。只要肝功能测试正常,别担心。指南:但在正常时间,你应该注意不要太累,戒酒,不要吃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④ 肝钙化是什么意思

肝内钙化灶指在B超或CT图像上肝脏内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在20~50岁的人群多见,男女出现率均等,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很少同时出现左右肝钙化灶。人体肝脏有钙化灶的情况比较多见,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与肝内胆管结石(最常见)、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肿瘤、肝脏外伤、肝脓肿、肝结核、血管瘤、肉芽肿、先天原因等有关,另外,患原虫、肝吸虫、寄生虫病之后会继发形成钙化灶。

多数情况下,肝脏的钙化斑只是人体肝细胞坏死之后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变异,人体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一些细胞坏死是正常现象,坏死之后,因为自身循环不畅,从而在肝胆中沉着下来,形成钙化斑,在b超下显示出很像是结石的亮点。
一般情况下,对身体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种斑点在b超检查中只有0.5cm左右。钙化斑如同皮肤上长的痣,只是一些坏死细胞的沉着,大多数是良性的,而且病人本身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症状,一般情况下不用处理。
但在某些情况下,肝炎、脂肪肝、糖尿病、死亡虫卵等都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改变,因此,也要排除这些疾病引起病变的可能。
形成肝内钙化灶的病变很多,它主要包括:
①肝内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因素;
②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
③寄生虫感染;
④肝脏良恶性肿瘤和肝内转移瘤钙化;
⑤先天发育形成,子宫内的胎儿有肝内钙化灶形成,常合并先天畸形,发现率为0.057%。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⑤ 肝内钙化灶,需要治疗吗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的鉴别诊断:
肝内胆管结石已被人们所公认,据我国80年代初全国调查结果看,胆囊结石发生率约为52.8%,肝内胆管结石为 36.2%,胆总管结石为11%. 近年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而肝内钙化灶常不被人们重视,认为这所谓的肝内胆管结石极有可能只是对身体并无妨碍的肝内钙化灶.而肝内钙化灶常是引起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应该引起人们充分的重视.
陈邦敬教授认为,肝内钙化灶形成早期可以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肝内胆管分支处局部炎症性充血,水肿,纤维化,钙化等过程,由于上述病变过程导致局部胆管不同程度梗阻,而引起远端胆管扩张,胆汁淤积形成肝内胆管淤积性泥沙样结石,待局部炎症消退,充血,水肿消失而纤维化或钙化,局部胆管再通,但是其远端胆管淤积性泥沙样结石已经形成;另一种是局部炎症早期没有造成胆管梗阻,远端胆管胆汁回流通畅,所以没有形成远端胆管淤积性泥沙样结石,仅遗留胆管局部纤维结节或钙化,就是所谓对身体无妨碍的肝内钙化灶.所以,正确鉴别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极为重要,关键是肝内钙化灶是否引起远端肝内胆管淤积性泥沙样结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胆腔镜外科丁佑铭教授认为,肝内钙化灶是指在B超或CT图像上肝脏内出现的类似于结石一样的强回声光团. 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以20-50岁年龄段多见.人体肝脏有钙化灶的情况较多,可能与先天发育,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也可能因慢性炎症,肝脏外伤,脓肿等肝病痊愈之后继发而成.单纯的钙化灶无明显症状,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对身体没有明显伤害,也无需治疗.但是,往往肝内钙化灶较易引起远端肝内胆管形成淤滞性泥沙样结石,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肝内胆管结石在目前城市人群中并不多见,根据统计其发病率一般是农村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肝内胆管结 石发病率占肝胆系结石的36.2%;肝内胆管结石常见症状是肝区轻微疼痛,重者可引起剧痛,高热,黄疸等,并在胆管远端出现模糊淤积性泥沙样结石影像,且结石的“模糊光团”大都沿肝内胆管走向分布,这与钙化灶是完全不同的.所以B超发现肝内有“模糊光团”后,要区别是肝内钙化灶还是肝内胆管结石,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远端胆管有没有扩张,而扩张的胆管内最容易形成淤滞性泥沙样结石.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要时应用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协助诊断.CT分辨率较高,能清晰显示B超难以鉴别的肝内钙化灶,以及肝内胆管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胆管扩张等病变.一旦确诊建议尽快应用体外震波排石机进行排石治疗.

⑥ 肝钙化的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和治疗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治疗进展较快。近年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已较成熟,确诊率逐年提高。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内科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中药排石等都有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许多困难,有必要进行探讨。

1 病因

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约16.1% 〔1〕 ,几乎全是胆红素钙石,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与细菌感染、胆汁滞留有关。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都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不结合胆红素,后者不溶于水,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狭窄、扩张并存,因此有胆汁的滞留。狭窄于两侧肝管均可见到,以左侧多见,也可见于肝门左、右肝管汇合部。少数病例仅有肝内胆管结石并无胆管狭窄。

2 肝胆管的解剖

左右肝管汇合形成肝总管。右肝内胆管分为右前叶肝管、右后叶肝管;左肝内胆管分为左内叶肝管及左外叶肝管。肝内胆管结石易发生于左肝管起始部,肝管狭窄伴管腔扩张、堆积结石。还多见于右前、后肝管汇合成右肝管开口处,胆管结石堆积 〔1〕 。正常胆道在PTC、ERCP时直径0.7~1.0cm,管径<0.06cm考虑硬化性胆管炎,管径>1.0cm考虑胆道梗阻,病因为胆管结石、肿瘤、乳头良性狭窄等。肝内胆管轻度狭窄指胆管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下。重度狭窄指胆管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上。

3 临床表现

(1)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疼痛不明显,发热、寒战明显,周期发作。(2)放射至下胸部、右肩胛下方。(3)无黄疸。(4)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者易发生胆管炎,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5)肝大、肝区叩击痛。(6)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者,多伴有低蛋白血症及明显贫血。(7)肝内胆管结石广泛存在者,后期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4 肝内胆管结石诊断方法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方法主要有B超、胆道X线检查、CT、PTCD、ERCP、胆道子母镜、MRCP、胆道镜等。

4.1 B超 B超为无创性检查,方便易行。因此,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首选B超。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受肠道气体的干扰,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正确率70%~80%。但肝内胆管分支较多,不仔细扫描易漏诊,而且还要与肝内钙化点相鉴别。B超对肝内钙化点与肝内胆管结石鉴别困难在于,如果肝内点状、团状回声,其后若有声影,并不是典型的条索状回声,其后拽有声影,那么单纯依靠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比较困难。应结合其它手段综合判断。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典型的图像是条索状回声,其后拽有声影,其远端胆管明显扩张,可为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及并发的胆管狭窄所致。有报道 〔2〕 术中B超的应用(术中于肝脏面、膈面全面超声扫描)可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率达91%,残石率降至9%。

4.2 胆道X线检查

4.2.1 静脉胆道造影法 造影剂经静脉注射或滴注进入血循环,80%与血浆白蛋白结合,10%与红细胞表面的蛋白结合,循环至肝,与肝细胞小分子蛋白结合,由胆汁排出。常用造影剂有胆影钠、胆影葡胺、碘甘葡胺等。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过敏反应、肝肾功损害等。轻度副反应率5%~20%,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效果较差。随着ERCP及PTC的应用,临床较少用此法。

4.2.2 术中胆道造影 可分为术中穿刺胆总管法,经肝内胆管法、“T”形管法等。对肝内胆管结石,采用非手术治疗者不适用,但适用手术切除胆囊,术中造影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其中“T”形管法是胆囊手术中,切开胆总管,清除胆总管结石,作“T”形管引流。术后可经“T”形管注入泛影葡胺,观察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的病情是否存在,图像清晰,对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大意义。

4.3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D) PTC、PTCD穿刺路径有前路、后路、侧路三种,以侧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方便,造影时影像清晰。对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者,PTC、PTCD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B超引导下PTC,成功率较高。对于未做手术,而欲确定肝内胆管结石者,可考虑选用。

4.4 CT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没有B超、PTC等敏感,因此不作为首选方法。特别是对结石<0.5~1.0cm,不伴肝内胆管狭窄和远端肝管扩张者,诊断困难较大。对肝内胆管结石>1.0cm,伴肝内胆管狭窄和远端肝管扩张者,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4.5 选择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子母镜、胆道镜的临床应用 ERCP可选择性胆管造影,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肝内胆管的狭窄或远端扩张。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ERCP时,注入造影剂要充足,充分显示肝内胆管,才能明确诊断肝内胆管结石。(2)在ERCP胆管显影后,可头低足高位、俯卧位,使肝内胆管充分被造影剂灌注和显影。(3)可使用带气囊的导管,在ERCP胆管显影后,把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气囊充气或充水,堵住乳头,使造影剂不会流入肠道,肝内胆管充分显示。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价值较大。

最近,有学者报告 〔3〕 ERCP双重造影可提高胆囊结石的诊断。方法是在ERCP胆管显影后,注入适量的空气。对肝内胆管及其2级分支充盈良好,预计对肝内胆管结石应有较好的影像显示。对未切除胆囊的患者,注入空气约5~10ml,若胆囊已切除的患者,注入空气约2~3ml。

胆道子母镜是通过母镜的活检管道放入较细的子镜。母镜的活检管道直径5.5mm,子镜的外径4.5mm。只用母镜行ERCP,然后对十二指肠乳头做高频电切(ECT),一般是小切开0.5~1.0cm或对十二指肠乳头行扩张,便于子镜进入胆总管,可直接观察胆总管、1~2级肝内胆管。可判断肝内胆管结石是否存在及大小、部位、数量,肝内胆管是否有狭窄、扩张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胆道子母镜较贵重,易损耗,不易普及。

胆道镜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种方式。术前胆道镜是光做PTC,每周更换较粗的导管,5~6周后窦道形成。然后从窦道进镜,直视肝内胆管,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中胆道镜是在手术中切开胆总管,从切口进镜 观察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后胆道镜是经手术后“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进镜(一般术后6周),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治疗。胆道镜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4.6 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不同于ERCP的全新的检查方法,属无创性检查,不需要做十二指肠镜即可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但MRCP影像清晰度略逊于ERCP,有待于技术上的改进和提高。对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大诊断价值,但价格较贵,不易普及。总之,B超、ERCP、胆道镜等方法诊断价值较大,简便易行,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尤其是ERCP和胆道镜,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准确性高于B超。在B超检查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后,应常规进行上述方法的检查,可排除B超的误诊,也可在胆道镜直视下取出结石。

4.7 辅助检查方法

4.7.1 胆道测压 通过胆道测压可以了解胆汁通过胆道排泄是否正常。对于某一分支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测压的临床意义不大。但对左右肝管接近肝门部位的结石伴胆管狭窄,可发现胆汁排泄不良,在病变上方引起胆管扩张、胆汁潴留,胆道压力增高。现在已有电子胆道测压仪精确的测量胆管内的压力,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4.7.2 核素闪耀扫描 常用核素 99m Tc,静脉注入后经网状内皮系统摄取后,排泄入胆道。扫描时可分层、定点,获得三维图像,显示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提供较好的依据。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理想。

4.7.3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观察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移位、受压、中断及异常血管影。对于鉴别诊断肝胆管癌、胆囊癌效果好,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理想。而且动脉造影要求一定的设备,操作繁琐,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5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进展

5.1 中药排石疗法 中药排石疗法适用于较小的结石或泥沙状结石的排出,而且主要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多伴有肝内胆管狭窄,因此疗效较差。但对接近肝门部肝内胆管的结石,尤其是小结石或泥沙状结石,排石效果较理想。中成药“排石颗粒”、“排石冲剂”,也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排石治疗。

5.2 溶石疗法

5.2.1 胆固醇结石的溶石疗法 甲基叔丁醚(MTBE)体外溶石试验,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能力是辛酸甘油酯的50倍。国外已有临床试验报告。辛酸甘油酯的溶石周期为10~14天,而MTBE仅需4~4.5h,MTBE对机体的毒性还是比较大,现正在研究改进型。

5.2.2 胆红素结石的治疗 国内研制的桔皮1号、2号可用于胆红素结石的治疗,效果好。

5.2.3 灌注溶石剂的途径 以往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溶石治疗依靠“T”形管进行灌注。此法方便、易行。现在可以在PTCD(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窦道插管的条件下灌注溶石剂,也可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插入鼻-胆导管,经鼻-胆导管注入溶石剂进行治疗。

5.3 术前、术中、术后胆道镜的应用 术前经PTC(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建立窦道,每周更换扩张管,当窦道扩张到5~6mm时,经窦道送入胆道镜。术中可切开胆总管送入严密消毒的胆道镜;术后经“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送入胆道镜。不论术前、术中、术后胆道镜均可行取石治疗。

Burhenne等设计了取石钳、取石网,在X线下取出肝内胆管结石,成功率90%。由于取石术仍然是非直视下的手术,带有盲目性,因此未被普遍接受。而胆道镜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直视下的手术,便于发现结石及并发的胆内胆管狭窄,配合网篮取石,成功率较高。当发现胆内胆管狭窄时,不能直接看到结石,但从狭窄口有云絮状物漂流出来,此称“云雾征”,说明狭窄口后面可能有结石。可用网篮取石,或碎石后取石。碎石方法较多,有激光碎石、液电碎石、气弹碎石、超声波碎石等。以气弹碎石效果较好,且不损伤胆道壁。但气压弹导碎石仪的碎石杆是金属制硬杆,过度弯曲会导致碎石效果下降。以液电碎石应用最普遍,效果也不错,但如使用不当会导致胆道壁损伤。肝内胆管结石粉碎后可通过狭窄口取出结石。另外激光碎石会造成胆道壁热损,超声碎石会造成胆道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据报道 〔4〕 气道碎石仪有德国WOLF、瑞士LITHC-LAST生产的。由空气压缩泵、气压脉冲释放系统、手柄和探针三部分组成。在胆道镜直视下,发现结石后,沿胆道镜器械孔插入气压弹道碎石机的探针,插至胆道镜前10mm,对准结石中央,按压手柄开关,撞击探针,使探针往返运动而击碎结石。每次碎石1~3s,1~3次结石即可粉碎。然后用取石网取出碎石或冲洗出结石。对肝内二级以上胆管的结石,由于胆管位置深,行程曲折,探针过度弯曲后会使撞击的能量消耗,效果不理想。

5.4 胆道子母镜的应用 母镜的基本结构、性能同普通的十二指肠镜。按ERCP操作要领,把母镜置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做高频电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把乳头开口切大到1.0cm。从活检管道插入子镜,把子镜送入肝内胆管,寻找 肝内胆管结石,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或将结石粉碎后取出。

5.5 外科手术取石

5.5.1 胆肠吻合术 最常用的方式是空肠-胆管Roux-Y吻合。手术时显露二、三级肝内胆管,取清结石,解除胆管狭窄,作扩大的吻合口。吻合口尽量向左或右肝延伸。

5.5.2 肝叶切除 结石位于一侧肝叶,不易清除,可做肝叶切除术。

5.5.3 皮下盲襻建立 盲襻的建立不仅起引流作用,还可避免再次手术。使再次手术机会减少。

6 肝内胆管结石的复发问题

肝内胆管结石病人采取外科手术,或胆道镜等方式取石后,又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在肝内胆管不同分支复发。这是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难题。复发的原因与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相同,主要与继发的细菌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等具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可把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游离胆红素,而后者不溶于水,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致结石复发。另外,部分患者,再次发生肝胆管狭窄,而致结石复发。以左肝管多见。总之,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

⑦ 体检查出肝内钙化灶是离肝硬化不远了吗

最近来向我咨询肝内钙化灶的人有点多——大部分人是通过体检查出肝内存在钙化灶,忧心忡忡害怕这是不是肝硬化的前兆。

了最常见的肝内胆管结石,还有很多病变可以在肝内留下钙化灶:

肝脏的慢性炎症或创伤、出血、脓肿、肉芽肿,都可以形成钙化性瘢痕; 结核、霉菌感染、结节病、寄生虫或虫卵,也可以形成钙化; 肝脏良恶性肿瘤,良性肿瘤钙化灶常见于肝海绵状血管瘤,恶性肿瘤钙化灶主要是肝癌和肝母细胞瘤。大肠癌、乳腺癌、胃癌等转移到肝时,肝转移瘤也可以发生钙化; 先天发育形成,多见于先天性畸形的患儿。

【检查出肝内钙化灶,该怎么办?】

肝内钙化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肝脏某些病变稳定或愈合后残留在肝脏的一种病理改变,形成后长期稳定存在,既不会自行消退,也很少继续发展,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也就无需治疗。

⑧ 麻烦问一下肝钙化跟吃肉和喝酒有关系吗

随着B超和CT的普及,肝脏钙化灶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加,肝内钙化灶是否疾病,是否需要治疗一直是困扰民众的疑问,因此有必要了解肝内钙化灶的相关知识。

肝内钙化灶指在B超或CT图像上肝脏内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在20-50岁的人群多见,男女出现率均等,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很少同时出现左右肝钙化灶。形成肝内钙化灶的病变很多,包括

①肝内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因素;

②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

③寄生虫感染;

④肝脏良恶性肿瘤和肝内转移瘤钙化;

⑤先天发育形成,子宫内的胎儿有肝内钙化灶形成,常合并先天畸形,发现率为0.057%。

诊断和鉴别肝内钙化灶首选B超;CT分辨率高,显示钙化清晰,主要用于B超难于鉴别肝内钙化灶,尤其怀疑肝内转移瘤时。多数肝内钙化灶是在正常体检时偶然被发现,对于肝内单个或多个孤立无融合的钙化灶,无自觉症状和体征,肝脏大小和形态无异常者,可能与先天发育、营养不良、钙磷代谢紊乱或损伤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某些病变,如肝内胆管结石、肝脓肿或肝脏创伤愈合后改变。这类肝内钙化灶的B超图像特点是:呈“品字”或“等号”状分散的强回声,走行于胆管腔外,后方大多无声影或淡的声影,同时无肝内胆管扩张。对这类肝内钙化不需治疗,为了慎重起见,对于这类钙化灶可以随访观察达2~3年,每3~6月复查B超检查。

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钙化灶B超图像特点是:后方伴声影的强回声团走行于肝内胆管内,一般多发呈串珠样。如果强光团周围出现液性暗区,同时伴有近侧胆管狭窄和远侧胆管扩张,更能确定为肝内胆管结石。CT能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病变,增强扫描还可确定B超难以显示的局限性轻度胆管扩张和肝萎缩,并除外其它病变。

原发于肝脏的良性肿瘤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钙化多见,分隔瘤体的纤维隔和小血管可发生钙化,呈斑点状或条带状。原发性肝癌钙化罕见,发生率仅为0.36%~1.2%,多见于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和肝母细胞瘤,前者多见天青少年,后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钙化灶出现于肿瘤内部,呈星状或结节状。肝内转移瘤钙化灶是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形成的癌灶,多见于直径3cmc以上的病灶,小于2cm者较少钙化,钙化可分布于肿块中心或周边,有的分布于整个病灶中,转移瘤的B超图像的典型表现为“牛眼”征,即边缘为低回声中心为高回声。转移瘤的CT表现也是多种表现,呈砂粒样钙化、不规则斑片状或斑点状钙化。总之,转移瘤的钙化灶的分布和形态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怀疑为肝内转移瘤钙化灶者,首先要考虑大肠癌转移,其次为乳腺癌、胃癌、甲状腺癌、卵巢癌、肺癌、平滑肌肉癌、胰岛细胞瘤、骨肉瘤和黑色素瘤等转移,因此要积极寻找原发癌灶。肿瘤钙化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可能与营养性钙化,即肿瘤因出血或缺血变性坏死而引起或肿瘤本身分泌一些物质如糖蛋白和粘多粮导致钙化有关,肝内转移瘤钙化常常伴有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肿瘤钙化会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钙化的肿瘤细胞是必然死亡的细胞,因此,肿瘤伴有钙化常提示预后较好。但是,钙化灶不能作为诊断原发还是继发性肿瘤的依据,更无法鉴别其良恶性,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资料,必要时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获得组织学诊断结果。

肝脏寄生虫病也可以出现钙化,常见有肝包虫病和肝血吸虫病,前者多见于牧民,后者多为疫区的农民和渔民。肝包虫病肝脏的病灶是无数小囊泡集而成,呈弥漫浸润生长,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楚,囊璧有钙盐沉积。在B超图像上呈囊肿伴有声影的强回声,CT表现为病灶边缘模糊不规则,可见广泛颗粒或不定形钙化,病灶中心部可发生液化坏死,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大量的钙化和浸润灶中大小不等的囊状低密度区是特征性CT征象。肝血吸虫病的B超和CT图像随感染程度不同呈现多种表现,特征性图像为肝包膜钙化,肝实质的间隔样钙化,共同围成“地图肝”或“龟背样”表现。肝内慢性炎症以肝结核和肝脓肿多见,少见于霉菌病、布鲁菌病、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结节性病。这类钙化灶缺乏特征性B超和CT图像,难于与原发性肝癌和肝内转移瘤鉴别。但是,X线平片的诊断很大,平片上50%肝区见均匀弥散于肝左右两叶的钙化灶,90%大小为8~12mm,个别融合性钙化灶可达3~4cm,而且65%患者胸片上可见肺结核征象。肝脓肿钙化多发在愈合期,发生于囊璧或病灶边缘,甚至在肝脓肿愈合后十多年B超或CT检查仍显示较完整钙化环,并清晰地勾画出原始脓肿的大小和形态。肝脏创伤愈合过程中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钙盐沉积形成。
总之,对肝内钙化灶不必盲目害怕和恐惧,首先要排除肝脏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继而要区分肝脏感染和炎症,最重要的是应该到正规的肝胆外科或普通外科进行诊疗。
三奇堂养生健肝茶是北京三奇医药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国统教授带领数名权威专家经过多年苦心研究,利用明清两代享誉大江南北的老字号“三奇堂”药方典籍中的验方与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相结合,并吸收祖国医学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的高科技产品。

三奇堂养生健肝茶经国家卫生部审核合格后批准生产并投入市场。同时,凭其稳定的质量和神奇般的功效,征服了堪称对食品及药品审查最严格、最苛刻的美国营养食品保健食品管理局及其海关的严格审查,获得了由美国政府颁发的FDA通关证书,而且产品热销美国。

三奇堂养生健肝茶促进脂肪肝恢复主要原理为抑制肝脏局部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清除免疫复合物,降低免疫复合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同时本产品通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人体血浆粘度,抑制血脂升高,软化血管,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减轻高血脂患者的体重,调节血脂、保护肝脏、清除肝内垃圾。三奇堂养生健肝茶以其独特的组方结合现代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学等理论学说,深入研究,最后定论组方以绞股蓝、枸杞子、甘草去中和溪黄草的甘寒伤阴,柴胡过于解表的作用,又以猪苓调节绞股蓝与枸杞子的滋补浊性和温性,同时佐以灵芝来调补肝肾的不足,以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这样的巧妙组合,即起到水火既济、生克相论、阴阳互补的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补而不腻、泻而不伤正的平衡作用。三奇堂养生健肝茶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护肝脏、调血脂,如:久治不愈的肝病患者所引起的肝损伤、无症状病毒携带者(通常所说的澳抗阳性)、脂肪肝、丙肝及早期引起的肝病变、酒精性肝损伤、血脂偏高等人群。对正常的人群也可提高机体的免投功能,预防脂肪肝、高血脂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及长期应酬饮酒所造成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肝脏、调节血脂、降低肝损伤的作用。

服用方法:一般性预防可服用20多天,每天1袋用沸水冲泡;针对性调理预防可服用1个星期,每天三至六袋用沸水冲泡。三个月为1个周期。

经上万例的临床观察,本品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而且愈后不易复发。

【主要原料】溪黄草、绞股蓝、柴胡、猪苓、灵芝、枸杞子等。
【功效成份及含量】每100g含胶股蓝皂甙4g。
【适宜人群】血脂偏高者及有化学性肝脏损伤危险者。
【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每日3-6袋(根据个人情况可适量增减)。直接把袋泡茶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3分钟即可饮用。
【有效期】二年
【执行标准】Q/CPXSQ001-2000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⑨ 我肝钙化1.2想知道是什么病

原发于肝脏的良性肿瘤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钙化多见,分隔瘤体的纤维隔和小血管可发生钙化,呈斑点状或条带状。原发性肝癌钙化罕见,发生率仅为0.36%~1.2%,多见于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和肝母细胞瘤,前者多见天青少年,后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钙化灶出现于肿瘤内部,呈星状或结节状。肝内转移瘤钙化灶是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形成的癌灶,多见于直径3cmc以上的病灶,小于2cm者较少钙化,钙化可分布于肿块中心或周边,有的分布于整个病灶中,转移瘤的B超图像的典型表现为“牛眼”征,即边缘为低回声中心为高回声。
转移瘤的CT表现也是多种表现,呈砂粒样钙化、不规则斑片状或斑点状钙化。总之,转移瘤的钙化灶的分布和形态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怀疑为肝内转移瘤钙化灶者,首先要考虑大肠癌转移,其次为乳腺癌、胃癌、甲状腺癌、卵巢癌、肺癌、平滑肌肉癌、胰岛细胞瘤、骨肉瘤和黑色素瘤等转移,因此要积极寻找原发癌灶。肿瘤钙化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可能与营养性钙化,即肿瘤因出血或缺血变性坏死而引起或肿瘤本身分泌一些物质如糖蛋白和粘多粮导致钙化有关,肝内转移瘤钙化常常伴有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肿瘤钙化会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钙化的肿瘤细胞是必然死亡的细胞,因此,肿瘤伴有钙化常提示预后较好。但是,钙化灶不能作为诊断原发还是继发性肿瘤的依据,更无法鉴别其良恶性,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资料,必要时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获得组织学诊断结果。

⑩ 大面积肝脏钙化严重么

肝脏寄生虫病也可以出现钙化,常见有肝包虫病和肝血吸虫病,前者多见于牧民,后者多为疫区的农民和渔民。肝包虫病肝脏的病灶是无数小囊泡集而成,呈弥漫浸润生长,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楚,囊璧有钙盐沉积。随着B超和CT的普及,肝脏钙化灶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加,肝内钙化灶是否疾病,是否需要治疗一直是困扰民众的疑问,因此有必要了解肝内钙化灶的相关知识。 肝内钙化灶指在B超或CT图像上肝脏内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在20-50岁的人群多见,男女出现率均等,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很少同时出现左右肝钙化灶。形成肝内钙化灶的病变很多,包括: ①肝内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因素; ②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 ③寄生虫感染; ④肝脏良恶性肿瘤和肝内转移瘤钙化; ⑤先天发育形成,子宫内的胎儿有肝内钙化灶形成,常合并先天畸形,发现率为0.057%。 诊断和鉴别肝内钙化灶首选B超;CT分辨率高,显示钙化清晰,主要用于B超难于鉴别肝内钙化灶,尤其怀疑肝内转移瘤时。多数肝内钙化灶是在正常体检时偶然被发现,对于肝内单个或多个孤立无融合的钙化灶,无自觉症状和体征,肝脏大小和形态无异常者,可能与先天发育、营养不良、钙磷代谢紊乱或损伤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某些病变,如肝内胆管结石、肝脓肿或肝脏创伤愈合后改变。这类肝内钙化灶的B超图像特点是:呈“品字”或“等号”状分散的强回声,走行于胆管腔外,后方大多无声影或淡的声影,同时无肝内胆管扩张。对这类肝内钙化不需治疗,为了慎重起见,对于这类钙化灶可以随访观察达2~3年,每3~6月复查B 超检查。 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钙化灶B超图像特点是:后方伴声影的强回声团走行于肝内胆管内,一般多发呈串珠样。如果强光团周围出现液性暗区,同时伴有近侧胆管狭窄和远侧胆管扩张,更能确定为肝内胆管结石。CT能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病变,增强扫描还可确定B超难以显示的局限性轻度胆管扩张和肝萎缩,并除外其它病变。 原发于肝脏的良性肿瘤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钙化多见,分隔瘤体的纤维隔和小血管可发生钙化,呈斑点状或条带状。原发性肝癌钙化罕见,发生率仅为 0.36%~1.2%,多见于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和肝母细胞瘤,前者多见天青少年,后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钙化灶出现于肿瘤内部,呈星状或结节状。肝内转移瘤钙化灶是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形成的癌灶,多见于直径3cmc以上的病灶,小于2cm者较少钙化,钙化可分布于肿块中心或周边,有的分布于整个病灶中,转移瘤的B超图像的典型表现为“牛眼”征,即边缘为低回声中心为高回声。转移瘤的CT表现也是多种表现,呈砂粒样钙化、不规则斑片状或斑点状钙化。总之,转移瘤的钙化灶的分布和形态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怀疑为肝内转移瘤钙化灶者,首先要考虑大肠癌转移,其次为乳腺癌、胃癌、甲状腺癌、卵巢癌、肺癌、平滑肌肉癌、胰岛细胞瘤、骨肉瘤和黑色素瘤等转移,因此要积极寻找原发癌灶。肿瘤钙化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可能与营养性钙化,即肿瘤因出血或缺血变性坏死而引起或肿瘤本身分泌一些物质如糖蛋白和粘多粮导致钙化有关,肝内转移瘤钙化常常伴有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肿瘤钙化会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钙化的肿瘤细胞是必然死亡的细胞,因此,肿瘤伴有钙化常提示预后较好。但是,钙化灶不能作为诊断原发还是继发性肿瘤的依据,更无法鉴别其良恶性,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资料,必要时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获得组织学诊断结果。 肝脏寄生虫病也可以出现钙化,常见有肝包虫病和肝血吸虫病,前者多见于牧民,后者多为疫区的农民和渔民。肝包虫病肝脏的病灶是无数小囊泡集而成,呈弥漫浸润生长,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楚,囊璧有钙盐沉积。在B超图像上呈囊肿伴有声影的强回声,CT表现为病灶边缘模糊不规则,可见广泛颗粒或不定形钙化,病灶中心部可发生液化坏死,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大量的钙化和浸润灶中大小不等的囊状低密度区是特征性CT征象。肝血吸虫病的B超和CT图像随感染程度不同呈现多种表现,特征性图像为肝包膜钙化,肝实质的间隔样钙化,共同围成“地图肝”或“龟背样”表现。肝内慢性炎症以肝结核和肝脓肿多见,少见于霉菌病、布鲁菌病、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结节性病。这类钙化灶缺乏特征性B超和CT图像,难于与原发性肝癌和肝内转移瘤鉴别。但是,X线平片的诊断很大,平片上50% 肝区见均匀弥散于肝左右两叶的钙化灶,90%大小为8~12mm,个别融合性钙化灶可达3~4cm,而且65%患者胸片上可见肺结核征象。肝脓肿钙化多发在愈合期,发生于囊璧或病灶边缘,甚至在肝脓肿愈合后十多年B超或CT检查仍显示较完整钙化环,并清晰地勾画出原始脓肿的大小和形态。肝脏创伤愈合过程中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钙盐沉积形成。

阅读全文

与中国肝钙化率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普通大米口感如何 浏览:720
伊朗签订条约意味什么 浏览:88
印尼插头转换器怎么用 浏览:958
伊朗人用什么手机好 浏览:430
英国银行存款多少 浏览:285
中国物流大公司有哪些公司 浏览:784
越南美女要多少人民币彩礼 浏览:228
骆家辉老家在中国哪里 浏览:810
伊朗卖出的石油多少钱一升 浏览:881
西安至越南火车票多少钱 浏览:715
去越南买什么纪念品 浏览:243
到越南旅游可买什么 浏览:586
越南紫檀和印度有什么区别 浏览:397
小米11u在越南多少钱 浏览:636
越南干货市场在哪里 浏览:613
伊朗跟印度哪个发达 浏览:319
中国重名景区有哪些 浏览:840
越南为什么冷热不均 浏览:804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应太战略 浏览:785
瑞士人拜访英国总是抱怨什么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