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舱外太空服哪里研制

中国舱外太空服哪里研制

发布时间:2022-08-05 21:33:44

㈠ 哪件中国自主研制的航天服被用于神舟七号和天宫空间站的空间舱外活动

飞天航天服,是中国为载人航天工程舱外活动设计的舱外航天服。2008年9月27日,在神舟七号任务出舱活动中,航天员翟志刚首次穿着该航天服,完成了中国首次空间舱外活动。

2021年7月4日8时11分,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刘伯明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11时02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新一代飞天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㈡ 我国舱外航天服上新了,此次的新款航天服是由谁设计的

我国舱外航天服由东华大学科研团队设计。从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到发射的“神舟十三号”,一直都参与研发设计航天员系列专用服装,解决了舱外航天服外层防护材料问题。航空服最上面有一个四层结构的面窗头盔。其中两层为压力面窗,为了防止呼吸结雾,中间都充满了氮气,还有隔热功能。外层的防护面窗,加大了防止磕碰力度,把划伤磕碰都周到考虑,外出作业会不用担心被磨损而影响视野。而且防护面窗还能在轨更换,使用时候更方便了。最外层是个滤光面窗,为了防止光线刺眼,航天员可以根据实际光照情况去操纵,其实在阳招区的时候,外层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戴的太阳镜,能有效防止刺眼光线射入眼睛。

㈢ 我国研制航天服的单位有哪些急!

中国航天员中心的航天服工程研究室,.只有60多人的中国航天员中心的航天服工程研究室,负责航天服的研制工作,他们已经成功建立了一套航天服的研发体系。而美国和俄罗斯航天服的研制工作,都是由上千人的大公司负责进行的。“这一对比,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员中心医、工集合,高度集成的优势。”航天服工程室主任李潭秋介绍,除了用于载人航天之外,我国航天服技术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在2003年非典期间,他们利用航天服中的冷却技术,制作了相变冷却背心,赠送给小汤山医院和解放军309医院的医护人员,有效解决了防护服散热问题。1999年国庆大阅兵时,坦克部队驾驶员之间的通话由于坦克中的噪音太大而无法解决。结果在使用了航天员通信头戴技术制造的坦克帽之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航天服的密封调压、通风散热、排湿、抗冲击等技术,正转移到消防服、潜水服,或者工业防护服等功能性服装的开发上,将带动中国服装工业的发展

㈣ 2008年九月什么飞船航天员成功进行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3分许,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7日下午4时33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打开轨道舱门,按程序启动出舱”。

4时34分,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在刘伯明的帮助下,翟志刚一只手固定身体,一只手将轨道舱门解锁,缓缓打开舱门,整个开门过程持续十多分钟。

16时39分许,身着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舱外航天服——“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开始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翟志刚以头先脚后的方式进入太空,他声音洪亮的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

这时,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了。 在翟志刚身穿的白色航天服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醒目。

据悉,翟志刚身穿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是中国研制的,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

同时,身着俄制“海鹰”舱外航天服航天员刘伯明也上身出舱,他将鲜艳的中国国旗递给翟志刚,翟志刚则开始向观众缓缓的挥动手中的五星红旗,北京指控大厅里掌声雷动。

之后,翟志刚在太空中回收固体润滑材料,并将它交给轨道舱内的刘伯明,刘伯明将试验样品装入样品袋中。

在翟志刚的太空行走过程中,身上始终有两条安全系绳与母船相连,每一步操作之前,他都要先在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

随后,航天员翟志刚报告:身体感觉良好!并报告准备返回轨道舱。

4时5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随后,翟志刚在轨道舱顶端移动,准备返回轨道舱。16时59分时,翟志刚进入轨道舱,并完全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太空行走。整个“太空漫步”大约10分钟。

在完成飞船舱门密封情况检查后,翟志刚报告:“轨道舱关闭舱门,正在检漏,完毕。”轨道舱舱门检漏结束,结果正常。随后,飞船轨道舱复压阀打开,舱内压力开始恢复,当压力恢复至40千帕时,相当于地球上海拔7000米高度的气压。

㈤ 2008年9月什么飞船的航天员成功进行了中国人的第1次太空漫步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3分许,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7日下午4时33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打开轨道舱门,按程序启动出舱”。

4时34分,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在刘伯明的帮助下,翟志刚一只手固定身体,一只手将轨道舱门解锁,缓缓打开舱门,整个开门过程持续十多分钟。

16时39分许,身着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舱外航天服——“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开始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翟志刚以头先脚后的方式进入太空,他声音洪亮的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

这时,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了。 在翟志刚身穿的白色航天服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醒目。

据悉,翟志刚身穿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是中国研制的,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

同时,身着俄制“海鹰”舱外航天服航天员刘伯明也上身出舱,他将鲜艳的中国国旗递给翟志刚,翟志刚则开始向观众缓缓的挥动手中的五星红旗,北京指控大厅里掌声雷动。

之后,翟志刚在太空中回收固体润滑材料,并将它交给轨道舱内的刘伯明,刘伯明将试验样品装入样品袋中。

在翟志刚的太空行走过程中,身上始终有两条安全系绳与母船相连,每一步操作之前,他都要先在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

随后,航天员翟志刚报告:身体感觉良好!并报告准备返回轨道舱。

4时5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随后,翟志刚在轨道舱顶端移动,准备返回轨道舱。16时59分时,翟志刚进入轨道舱,并完全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太空行走。整个“太空漫步”大约10分钟。

在完成飞船舱门密封情况检查后,翟志刚报告:“轨道舱关闭舱门,正在检漏,完毕。”轨道舱舱门检漏结束,结果正常。随后,飞船轨道舱复压阀打开,舱内压力开始恢复,当压力恢复至40千帕时,相当于地球上海拔7000米高度的气压。

㈥ 中国神舟七号里航天员穿的宇航服是不是中国制造的

翟志刚身上所穿的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飞天”舱外航天服.

㈦ 神州七号舱外航天服是我国研制的吗

出舱活动的翟治刚穿的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没出去的刘伯明穿的是从俄罗斯引进的

㈧ 中国的飞天航天服是自行研制的么

从内到外分为6层

现场观察:如果忽略“暗藏”在航天服上的种种“机关”,“飞天”很像一件加厚、特大码的羽绒服。服装通体纯白,躯干像盔甲,四肢像面包。从上到下依次是头盔、上肢、躯干、下肢、压力手套和靴子,背上还有一只1.30米高的大背包。

那么,舱外航天服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

专家释疑:从内到外,舱外服分为6层:由特殊防静电处理过的棉布织成的舒适层,橡胶质地的备份气密层,复合关节结构组成的主气密层,涤纶面料的限制层,通过热反射来实现隔热的隔热层,以及最外面的外防护层。外层的防护材料可耐受正负10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变化,堪称国内最贵的服装面料。

服装上肢(袖子)和下肢(裤腿)的长度可以根据每个航天员的身长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大小,一套航天服可以用于不同身材的航天员,身高1.60米-1.80米的人都可以穿。

记者感受:舱外航天服躯干的设计厚度为1.5毫米,相当于两根头发丝。既要保证一定的强度、刚度,又要尽量减轻重量,还要能承受一定程度的磨损,这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之高,超乎想象。难怪整套服装的造价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中国舱内航天服 新华社发

舱内舱外服完全不同

现场观察:电控台、气液控制台、气液组合插座、应急供氧管、电脐带……躯干外壳上分布着各种仪器。一个只有汉语辞典大小的控制台里,集成了20多种阀门,每个阀门又是一个更精巧的开关集合体。在记者看来,这相当于把飞船的控制台整个搬到了航天员身上。别说准确操作,光记住它们的位置都很难。

那么,同样都是航天服,舱外航天服跟舱内航天服有什么不同?

专家释疑:舱内航天服只保证压力,但舱外航天服什么都要管。飞船里的大多数功能,都要在舱外航天服里实现。总的来说,舱外航天服为航天员提供三方面的保障。一是辐射、真空、微流尘等环境的防护;二是生命保障,也就是要保持一个适合人生存的气体和温度湿度环境;三是良好的功效保障,保证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能开展维修器材等太空作业。可以说,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飞船”。

记者感受:世界上研制航天器的周期通常为7-10年,而中国的舱外航天服从立项到投入使用,用了4年时间。这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奇迹,也是神七飞船上最大的亮点。

手套灵活性国际一流

现场观察:舱外航天服手套又肥又厚。把大拇指以外的4个指头缝合在一起的话,有点像拳击手套。手心和指头内侧,则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灰色橡胶凸粒,就像常见的防滑垫。

那么,戴着这么厚的手套,还能从事精细的操作吗?

专家释疑:航天服虽然是“批量”生产的,手套却是用国际上先进的“三维数字扫描”技术,为每个航天员量身定做的,既安全又灵活。戴上它,航天员能够轻松握持直径为25毫米的物体,拿起一个水杯不在话下。手心握物部位的那些凸粒状橡胶,就是为了隔热和防滑而设计的。

记者感受:出舱活动主要靠手完成操作和“行走”,手套必须灵活,同时又要有相当的厚度以保证气密性、隔热性,这在材料与工艺上几乎是矛盾的。而我们的科研人员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制造出了灵活性国际一流的手套。

仿生结构活动自如

现场观察:舱外航天服重量为120公斤,最高能达到2米。庞大的形体,反光的面罩,用一位香港明星评价航天服的话来说,“看上去很科幻”。

在失重的太空中,舱外航天服的重量不会对航天员造成困扰。但是,在加压充气之后,航天员会不会变成行动困难的“巨无霸”?

专家释疑:重而不笨、行动灵活,是中国舱外航天服的一大特点。设计师们在上肢的肩、肘、腕和下肢的膝、踝等关节处,使用了气密轴承。在轴承的作用下,航天员的手脚可以随意转动,同时能严格保证气密性。科研人员还巧妙地利用了仿生结构,使关节活动更自如。

舱外航天服的电控系统显示器也更方便查看,它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OLED技术,全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色彩更艳丽,而且更大、更薄、更省电、更能耐受高低温。

记者感受:“飞天”是中国的第一代舱外航天服,就单个设备而言,功能不一定强大,但在系统的集成上具有优势。就完成目前任务的能力而言,这套服装接近国际水平。

穿衣其实是“坐”进航天服

现场观察:在低压训练舱,记者目击了航天员穿上舱外航天服的过程——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两名航天员小心翼翼地把双腿伸进航天服的下肢,臀部放在航天服的背包沿上,然后关闭背包门,像虫子钻进蚕蛹一样,把自己裹在了庞大的航天服中……整套动作,与其说是“穿”航天服,不如说是“坐”进航天服。

那么,舱外航天服穿一次要花多长时间?

专家释疑:在地面,穿上航天服的过程也就几分钟。但这之前的准备工作要花上不少时间:航天员在穿上贴身内衣后,首先要穿一件能够测量心跳、体温的生理背心,接下来是防静电的连体内衣,再用一层能给人体散热的紧身液冷服把人从头到脚包裹起来,然后戴上通讯装备,最后才穿舱外航天服。在天上,这个过程就更复杂了。从穿衣的准备工作到全部穿好,时间长达15个小时。

记者感受:航天员体能要求之高,是因为地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在天上都非常费劲。国际空间站里维修航天器的那些航天员参加奥运会的话,估计拿全能冠军没问题。

舱外服将留在太空

现场观察:飞船发射前,舱外航天服是打包固定在轨道舱壁上的。这可不是简单的“打包”——为了牢牢固定好航天服,使其不受上升段超重、过载的力学环境影响,工作人员用上了钢丝、绳子、螺丝等各种办法,可谓“五花大绑”。

那么,完成出舱任务后,舱外服怎么进行再次“打包”?它随返回舱一同返回地面吗?

专家释疑:启封舱外航天服的确非常复杂。“舱外服启封”项目分为21个操作单元,其中仅仅是“解开舱外服的包装物”就包含了12个大步骤,每个步骤又分为数十个动作。航天员需用钳子、扳手等工具,才能把衣服打开。所以,出舱任务完成后,要再“打包”就很难了。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这次我们的舱外航天服不随飞船返回,而是留在轨道舱里,日后随轨道舱的坠落而烧毁。

阅读全文

与中国舱外太空服哪里研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们中国的疫情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138
越南都有哪些鞋厂 浏览:871
印尼金珍珠多少钱一克 浏览:519
2020越南qdp总量是多少 浏览:853
英国女王哈里王子其儿子什么星座 浏览:280
中国受到了疫情什么影响 浏览:897
中国帮助了多少疫情国家 浏览:905
国内转账英国汇丰银行多久到账 浏览:791
北京意大利家具哪里买 浏览:200
冰岛距离英国多少公里 浏览:934
到印尼买什么回国 浏览:301
越南人有什么好吃的 浏览:492
伊朗的的格斗叫什么 浏览:453
意大利喷气机叫什么名字 浏览:991
越南糯米进入中国要准备什么 浏览:869
越南语怎么写最快 浏览:10
东莞中国移动号码停用保号后多久 浏览:118
越南5月2日是什么节 浏览:958
印尼哪里有卖阿玛尼 浏览:287
越南用什么转换插头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