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年自行车从清朝什么年代开始有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是人坐在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1874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送到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随后上海兴起了人力车的修、租、贩制业。
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出版的《申江胜景图》首次记载了中国开始出现骑自行车的情景:“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里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当时自行车数量极少,寥寥可数,骑行者也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按自行车发展史来看,当时时自行车在欧洲也是首创,仅几年后就已经传入中国,可见其引进速度之快。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到19世纪末在上海已有广泛市场。
1897年,中国开始从英国进口自行车;原来设摊修理马车、人力车的诸同生,于光绪二十三年选址南京路(今南京东路)604号,开办了同昌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
光绪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顺泰等六七家车行,销售人力车、马车及自行车零配件,以卖带修。
民国时期
1937年日本人在中国上海、天津和沈阳三地先后开设自行车厂,但产量极微。
1940年上海自行车厂(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使中国有了自已品牌自行车生产企业;由此开创并演绎了中国自行车行业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引领了几代中国人的自行车消费时尚,堪称中国自行车行业的一面先锋旗帜
Ⅱ 自行车什么时候在中国流行
改革开放中期,也就是八十年代初
Ⅲ 中国自行车发展史
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是人坐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入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随后沪上兴起了人力车的修、租、贩制业。在很多影视作品里面都可以看到黄包车夫的身影,尤其是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更是将黄包车夫写的活灵活现。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到19世纪末在上海已有广泛市场。原来设摊修理马车、人力车的诸同生,于光绪二十三年选址南京路(今南京东路)604号,开办了同昌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
光绪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顺泰等六七家车行,销售人力车、马车及自行车零配件,以卖带修。
到了光绪自行车已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再此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自行车生产工厂。
民国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车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邮电事业发展,自行车成为邮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需求激增,市区又新开一批自行车商店,形成了以老闸区(今黄浦区)为中心的自行车销售网络。
民国17年同昌、大兴(两家)、得利、泰昌、润大等成为上海六大车行。一批华人创办的自行车零配件制造商和商办工场也逐步创办。如王发兴工厂生产前叉、泥板;大兴车行进口钢管接头。1930年前后,华商聘请了日本技师,生产车架(自行车主件),组装出“红马”和“白马”牌的两种最早的国产自行车。从这时候起我们就有了自己的自行车,虽然有不少零件是需要进口,但是为我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国19年6月,以经营橡胶车胎及车料为主的车行成立上海橡皮五金车料同业公会。
民国21年,得利车行等17家规模较大的车行(职工135名)成立上海脚踏车贩制同业公会。修租兼营零售的中小型车行王兴业等240余户,次年4月组成上海市修租脚踏车同业公会。它们都参加了市商会。
民国26年;脚踏车贩制业公会从17家增至30多家,称为“大同行”;修租脚踏车同业公会由240多户发展为400余户,称为“小同行”。前者以贩制为主,后者以修租为主,整个自行车市场受“大同行”中几家大车行控制。抗日战争期间三轮脚踏车风行于市。三轮车身与黄包车相似,配件与自行车大同小异,车胎、钢圈、飞轮、链条、牙盘、车条、车把、踏脚等都可通用。一些零件厂、工场以及车行投入三轮脚踏车装配和经营。40年代初,上海的三轮脚踏车达2.6万余辆。源隆、顺昌、顺风等一批新的车行应运而生。
民国31年12月,上海市三轮车出租商业同业公会成立,有团体会员(车行)29家,拥有出租三轮脚踏车9700余辆;个体会员6000余人,拥有营业三轮脚踏车16300多辆。
民国35年2月,上海脚踏车贩制业同业公会更名为上海市脚踏车商业同业公会,有会员110户。 民国之后,中国还没有真正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工业,绝大部分的所谓车行,只能制造和销售自行车的零配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有了自己生产的“永久”、“飞鸽”等品牌。这些品牌至今已有六十六年的历史,引领了几代国人的自行车消费时尚,开创并演绎了中国自行车行业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Ⅳ 以前城市里的人有自行车的是几几年
以前城市里的人有自行车的大概是1978年。1978年自行车在城市已经普及了,人们上下班都是骑着自行车,如果家里有两三个人上班,就有两三辆自行车,早晨七点至八点上班时间,马路上可以说成了自行车的海洋。但是在农村还没有普及,在农村只有少部分人家有一辆自行车,大部分人家没有自行车。
自行车的相关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截至2019年,我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近4亿辆,电动自行车近3亿辆,均位居世界第一。
Ⅳ 自行车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出现
清末民初的时候,随着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留学生的回归,陆续出现了自行车。
Ⅵ 自行车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出现
1、自行车是清朝时期开始在中国出现;
2、清同治七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是人坐在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
3、同治十三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送到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随后上海兴起了人力车的修、租、贩制业。
(6)中国多久普及的自行车扩展阅读:
骑自行车益处:
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是死于心脏病的。骑单车不只能藉腿部的运动压缩血液流动,以及把血液从血管末梢抽回心脏,事实上却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这叫“附带循环”。强化血管可以不受年龄的威胁,青春永驻;
能够使心肌收缩有力,血管壁弹性增强,血液循环加速,并能使肺活量增大,提升呼吸功能。同时还有助于改善下肢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防止身体发胖,血管硬化,并使骨骼强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自行车
Ⅶ 清朝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自行车,清末普通人可以骑自行车吗
你好!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这是自行车首次在中国出现,那时候也仅仅是皇室能够体验,民国初期,自行车在京城街头已时有出现,但只有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以及少数留洋归来的人家才有。自行车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自行车才成为一种新兴的代步工具普遍出现在北京街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在中国呈爆发式增长,那个时候才算在中国完全普及。
Ⅷ 自行车运动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1900年成立国际自行车联盟。此后,国际上相继举办世界自行车锦标赛(每年1次)、世界和平自行车赛(环绕柏林、华沙、布拉格1周,共2000多千米)、环法赛(环绕法国1周,共3966千米)。
自行车运动于1913年前后由欧洲传入中国。1930年潘德明骑自行车环游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时7年多,震惊中外。1947年在上海举行了第1次全国性自行车表演赛。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车运动得到了广泛开展。
Ⅸ 自行车的历史是什么
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装上前叉和车闸,前后轮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
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 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
他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已经基本一致了。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充气轮胎。从此,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9)中国多久普及的自行车扩展阅读:
清朝时期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是人坐在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1874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送到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随后上海兴起了人力车的修、租、贩制业。
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出版的《申江胜景图》首次记载了中国开始出现骑自行车的情景:“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
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当时自行车数量极少,寥寥可数,骑行者也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按自行车发展史来看,当时时自行车在欧洲也是首创,仅几年后就已经传入中国,可见其引进速度之快。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到19世纪末在上海已有广泛市场。
1897年,中国开始从英国进口自行车; 原来设摊修理马车、人力车的诸同生,于光绪二十三年选址南京路(今南京东路)604号,开办了同昌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
光绪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顺泰等六七家车行,销售人力车、马车及自行车零配件,以卖带修。
Ⅹ 中国80年代自行车普及率
中国80年代自行车普及率是百分之11。八十年代自行车普及了,那时候早晨七点至八点之间,马路上浩浩荡荡都是骑自行车的人,还有的女同志后衣架带有一个铁筐,铁筐里铺有小褥子,把孩子放在里面,带到单位的托儿所,那时候是真正的自行车王国。
中国80年代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法国人西夫拉克在街头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他突发奇想四轮马车那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轮子的车,就变成前后两个轮子,1971年第一辆木马轮就诞生啦。
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