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中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不及南非、伊朗
不得不承认,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当你想要出趟门去逛逛街购购物健健身,你肯定会为了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而烦恼。开车嫌堵停车还难,打车又堵又贵,坐地铁又嫌不方便。
二、养车贵
买了车,并不是一劳永逸,而后期的养车费用可能会让你更加头疼。不便宜的油价,一次上千的保养、一年三四千的保险,维修的费用……都是要考虑进去的。如果都能接受,再考虑买车。
所以,看到这里,我们也应该能够大致了解到,影响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因素了吧。不过,我们也要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中国市场在这一块还有巨大的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汽车市场还会迎来一轮新的爆发。
⑵ 世界上汽车制造大国是哪些
中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家,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由去年同期的1178.37万辆增至1209.50万辆,产量攀升了2.6%。同时中国是上半年唯一超千万辆的汽车生产国,产量约为排名第二美国产量的两倍。
居于第二、第三的美国和日本,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均在400万辆以上。美国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增长3.0%至612.06万辆,而日本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实现465.10万辆,与去年同期506.63万辆相比,下滑了8.2%,较去年同期与美国的差距,有所上升。
其他国家汽车产量与前三国相比,差距较大,均有百万辆的差距。德国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微涨0.6%至308.48万辆,排名第四位。而以232.18万辆排名第五的韩国与去年同期234.26万辆相比,产量下跌了0.9%。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2日讯(记者徐惠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年的3.5%提高到去年的28.0%,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制造大国。
从产业规模看,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450.3万辆和2459.8万辆,同比增长3.3%和4.7%,自2013年以来连续3年超过2000万辆,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 年的3.5%提高到28.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制造大国。随着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升,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为中国成长为世界汽车制造强国奠定了基础。
在各细分市场,2015年中国共生产乘用车2107.9万辆,同比增长5.8%,占全球乘用车总产量的31.6%。2005~2015年,中国乘用车产量以年均19.2%的增速持续提高,自2009年超越日本后,已连续7年位居榜首。2015年中国商用车生产342.4万辆,同比下降10.0%,占全球商用车总产量的16.3%。其中,轻型载货车产量占全球轻型载货车总产量的比例由2007年的8.6%提升到11.8%。
受统计口径影响,中国轻型载货车的产量低于美国,居于全球第二位;中重型载货车产量占全球中重型载货车总产量的比例从2001年的8.7%上升到30.6%。2005~2015年间,中国中重型载货车产量的年均增速为8.5%,2007年超过日本后,已连续9年独占鳌头;客车产量占全球客车总产量的比例由2013年的60.6%上升到62.2%。2003年以来中国客车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且自2005年以来年均增速达到了8.5%,是世界客车的主要生产大国。
汽车产业已成为经济主导产业
汽车工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断加强,并成为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1996~2014年,汽车工业增加值在全国GDP中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0.85%上升至2014年的1.44%,年均增速达到1.34%。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也显着拉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和相关产业的就业比例关系是1∶7,即汽车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个就业岗位。从汽车工业链来看,涉及诸多行业,往往带动100多个产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就可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值2.64元。鉴于汽车对上游钢铁、石化、橡胶、玻璃、电子和下游金融、保险、维修、旅游、租赁、旅馆等产业的拉动作用,2014年中国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在5%以上。随着汽车工业规模与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链条不断完善,汽车工业对上下游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更为显着。
“一带一路”助推中国汽车“走出去”
“一带一路”的实施以及各省市的布局夯实了中国与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的基础,为中国汽车业“走出去”提供了从政策背景、贸易环境到资金、文化等各方面的支持,也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
当前,汽车业发展增速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客观上也存在产能的结构性过剩问题,而中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出口量小,品牌弱。因而,正需要有“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平台化解正在不断凸显的国内产能过剩危机,以实现“多赢”。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5年,“一带一路”涉及的中亚、东南亚、西非、东欧、中东等区域,汽车总销量与我国汽车年销量不相上下。随着经济合作深入,这将给中国品牌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中国汽车业将迎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考”,更是迈向汽车强国一大契机。
⑶ 我国汽车拥有量近十年(或者近五年)的相关数据,最好有国外的对比数据。
这样的问题你真是敢提啊!这些东西估计你要到中央的相关部门的资料库去查了。就是有了我估计也没有人敢给你,你不怕杀头,别人还怕坐牢呢!
⑷ 就造车水平而言,目前中国和欧美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
应该说,在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我国车企近些年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在发动机和变速器方面有明显突破。但是,在肯定中国车企进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很多核心技术依然依赖进口,我国产品整体的性能和质量相对落后。
首先看发动机。目前我国的发动机技术已接近世界水平,从热效率这一衡量发动机燃油利用效率的指标看,国产发动机热效率最好的可达到37%~38%,和通用、大众公司的产品水平差不多,但和日系产品相比还有差距,如丰田发动机热效率在40%以上,本田是41%,马自达即将在欧洲量产的Skyactiv-X发动机热效率更是高达50%。日本企业在零部件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在发动机领域研发没有懈怠,整体技术水平领跑世界,在核心技术上具有显着优势。
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我们并没有实现“弯道超车”,类似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燃料电池的膜电极、IGBT、电池管理系统BMS、锂电池隔膜等,我国大量用的还是国外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锂电池隔膜依赖进口,虽然国内也可以做,但湿膜只能进口;2万转的电机我国还做不了,需要买国外产品;电机原材料核心部件研发能力较弱,硅钢片、电机高速轴承都要进口,中国产品在高速系统、数据可靠性、估算精度上还有差距。
⑸ 警报!新能源车欧洲大卖这半年狂超国内,咱们弯道超车成空谈
最后就是民意,低碳环保的理念在欧洲深入人心,而欧盟也将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作为战略目标。在一些欧洲新能源车主力销售国家,很多家庭都拥有供养两台车或以上的经济条件和住房条件,家里有跑长途任务的燃油车、有便于充电的独立车位,已经具备了入手纯电动汽车的两大有利条件。
写在最后:
从市场分析上看,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各大自主车企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是在真心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有多少是在骗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的?要想实现对国外车企的弯道超车,以目前自主新能源车企的这种状态,实现弯道超车也将成空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⑹ 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印度2019年销量前十车型对比 日本真爱国
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连续第二年下降,而且跌幅也为最大的一年,其中2019年共售出汽车9030万辆,远低于2018年同期的9440万辆和2017年的9520万辆。
短期来看,中国品牌汽车基本还未走出国门;中国品牌的销量第一车型仅38万,离全球销量前十车型第10名的64万仍有较大差距;要想在欧洲、美国,乃至全球市场前十看到中国品牌车型,还需要较长时间。中国品牌加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⑺ 欧盟大还是中国大啊
如果是按面积算,整个欧洲是1016万平方公里,中国是960,但是并非所有欧洲都加入欧盟,比如俄罗斯的欧洲面积就426万,这么一减,还是中国大。
从人口算,目前欧盟各国总人口是4.56亿,而中国是13亿多,是欧盟的3倍多,还是中国多。
如果是从经济总量算,中国是第二,而德国是第四,法国是第五,英国是第七。进他们几个相加已经超过中国。
⑻ 世界上拥有汽车最多的国家是
当今世界,俄罗斯虽然经济不景气,但是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俄罗斯汽车数量仍然不可小觑,汽车保有量为4500万辆,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第五位。美国仍然是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为2,5亿辆。该排行榜由“汽车统计:分公司编排。该公司计算了所有轻型和小型商用汽车。全世界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它拥有汽车2,515亿辆。
中国排在第二位,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汽车市场,拥有汽车1,092亿辆。虽然中国没有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汽车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在2009年只拥有汽车6118万辆,而美国2009年却拥有汽车24846万辆,中国的汽车数量几乎翻倍,而美国却没有太多增长,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必定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