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学易经有多少人

中国学易经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08-08 22:32:12

1. 古今中外,研究《易经》的人不少,为何很少有人学

易经很难学。


一方面年代久远,我们无法得知它的思想全貌。


另一方面,在漫长的历史中,易经早已形成复杂的思想体系。


远远望过去,易经就像是一根苍天大树,走进一看,你又会发现,其实易经已经分化成两棵树,一颗“象数”之树,一颗“义理”之树。但由于年深日久,早已盘根错节,让人误以为是一体的。


这也是很多人疑惑的地方,为什么象数派跟义理派研究的对象都是易经,但他们的语言体系完全不同,各有各的说辞,又互相看不上眼。


毕竟,他们的根是易经,但几千年下来,早已分化,各成一派。他们间没有优劣,相反的,这恰好是易经生命力的体现。


众所周知,我是偏向于义理派,但我又不是虔诚的义理派信徒,毕竟,义理派在我看来,也有问题。


今天我就跟你聊聊,传统义理派都有哪些问题。


准确的说,义理派是晚于象数派,孔子的《易传》将易经纳入哲学范畴后,义理派才逐渐发展起来。


义理派研究的是易经的哲学思想。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传统义理派也发明了属于自己的解经方法,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是:“比应”跟“中正”。


先说“比应”,“比”是说相邻的两爻是比,“应”是说上下两卦的对应关系。


比如初爻处于下卦的第一爻,四爻处于上卦的第一爻,所以初爻跟四爻,因为位置的特殊性,他们相应。



乍一看好像对,仔细看,就不对了。


因为二跟五爻,不管正不正,都吉,前面说了,二跟五得中,得中优先级最好,已经吉了。正不正无所谓,反正可以自圆其说。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三、四这两爻。


我们知道,三四两爻处于上下卦的交际,是全卦变数最大、前途未卜的位置。


三爻处于下卦的极端,物极必反,穷途末路,他要有所作为,就必须鱼跃龙门,取代四爻。


四爻更难,他既要提防三爻,也要伺候好五爻,因为五爻是君主,伴君如伴虎。


所以三爻跟四爻,都很难大吉大利,跟他得不得正,关系不大。


但九三、六四分明就是得正了。得正了,结果却凶,那不是打脸么?


传统义理派要自圆其说,就不得不给他俩抹黑。


先说九三阳居阳位,性格刚暴,所以不吉。前面才说阳居阳位是得正,转眼又得出相反的结论,还扯上了性格刚暴?心疼九三3秒钟。


再说六四,他们会说六四阴居阴位,能力不济。六四也难逃背锅啊,再心疼六四4秒钟。


说到这里,你也应该明白了,“比应”跟“中正”这些传统义理派赖以生存的研究方法,是有明显的漏洞,他们更看重卦爻的对称性,而忽略了实际情况。


为了弥补这些硬伤,他们势必要发明更多的分析方法来打补丁,比如互卦等等。


我也不得不传统心疼义理派3秒钟了。


现在都21世纪了,我们既不是谁的信徒,也不是谁的奴隶,为何还要背着这些沉重的包裹,负重而行呢?


存在不一定合理!


复杂且合理性存疑的分析方法,让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我们为了证明自己的分析方法是对的,不得不发明新的分析方法来打补丁。


而真正的卦义,多少人会真正在乎呢?


摆在我们眼前的易经,早已是打满了补丁的易经,圣人的教诲,反而会被湮灭。


其实这个问题自古有之。


程颐在解释比卦六三时说道:三不中正,而所比皆不中正。四阴爻而不中,二存应而比初,皆不中正,匪人也。


董业铎先生在《知人善处,比不自失——周易比卦经传文字解读》一问中提出程颐的矛盾之处。董先生说:言四不中也还勉强,言二不中正则甚无道理。


是啊!甚无道理。


六二既中且正,程颐为了自圆其说,非说他不中不正,这真是无稽之谈!


程颐可算是周易大师了,可他也没办法解决传统义理派解经方法上的硬伤。


说到这,你会不会很纳闷,这么不合理,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对!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奥卡姆剃刀定律提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如无必要,也不要去增加无谓的解经方法,那我们离经典的要义,也就近了。


佛陀在金刚经里说道: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易经的真正要义,我们尚且要学会灵活变通、与时偕行,何况于这些本就“非法”的解经手段呢?


那我们应该如何解经?


我觉得,学好历史是关键,学好历史,可以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回中古文王的时代。


去感文王所感,忧文王所忧,去思考文王为何要演周易,他的初衷是什么?


圣人可以成为圣人,经典可以成为经典,肯定是因为他们超越了他们所在时代的局限性,而是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全人类的命运。


学易经,我觉得眼界要放宽点,视野要放远点。


具体到解经上,我们尽量不要过度解释经义。


我们就从卦象入手,64卦,相当于64种不同的历史情境。


一卦6爻,象征着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都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结果又是怎样的,易经的告诫又是什么?


我们以此着手,以求一步步走进易经的世界。


不穿凿附会,也是对经典的尊重,不是么?




2. 中国能读懂《易经》(也就是周易)是哪些人

周易要懂是不可能的了
因为周易从周朝开始就是由一批老死在研究他的皇家官员研究的,所以其中的玄妙大部分都跟着他们进入祖坟了
甚至到春秋战国的时候很多占卜人就已经不知道怎么用周易了,产生了部分曲解
但春秋战国记载的占卜都是很灵的。不过孔子等一帮人差不多就已经一头雾水了,在编周易的时候瞎蒙了一大堆
等到了汉代的时候,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周易了。这时候就要
“易理”出场了,打着周易的名号说哲理。
再到宋元明清的时候就只有一些隐居的"不凡人”知道怎么玩周易了(《梦溪》
所以宋代又出来了易图。后人看易理没什么再弄了又往易图上瞎研究
可见周易扭曲的不行了,能自称懂周易的国人可能只有些秘密人士了

3. 中国真正懂《易经》的有几人

只有你我二人罢了
天下非天下人之天下
天下乃二人之天下
其实你问的问题不高明
你自己悟吧
能悟出点什么 就给我选个最佳答案

4.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精通《易经》呀

易经传承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着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诏、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夫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着《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符敬。元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以上都是着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着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着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着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来别走一途,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说《易》了。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5. 全中国网络统计从事易经+算命的大概有多少人

网络上基本没有。比如你可以在一些易经群里溜达一下,一千两百人的群里来来回回那三个人在上面发一些招算命的。而实际上这些人并不是从事算命工作的,而是有自己的工作,给人算命一个也就收个二三十块钱甚至更少。还有一些高中大学的学生,挣点吃饭钱。就比如李淳风他算命,可他的本职是给朝廷预测节令天气的太史局官员。这就好像你看到的古代诗人,他们写诗只是个爱好,真的职业是朝廷官员。

6. 懂易经的有几个人

真正懂易经的人不多,精通易经的人更无几,现代人都只是懂了点易经的皮毛而已。

7. 【易经】有多少人能看懂

古代是很多人能看懂的
主要是现在很少人可以懂了
易经是文言文,现在我们都用
白话文

再加上思想观念、思想文化发生变化,很难从易经的本身观点出发考虑的
现在只能说的懂的人少了,易经不是只有占卜一个方面:象、数、理、占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
无量天尊

8. 为什么研究周易的人那么多

好奇心更多,还有就是兴趣,还有就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痛苦的事,周易可以帮我们找到我们不懂的答案,供你参考

阅读全文

与中国学易经有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多少日本人想嫁给中国人 浏览:625
印尼语buah怎么读 浏览:625
只有番茄酱和黑胡椒酱怎么拌意大利面 浏览:519
英国公爵爵位无后代怎么办 浏览:502
印度的音乐汉字怎么哼 浏览:555
意大利留学去哪个城市好 浏览:268
英国塔桥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562
越南相当于中国哪个省的大小 浏览:550
如何评价越南小伙 浏览:381
中国房地产高价持续多久 浏览:695
惊喜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531
英国留学什么年龄好 浏览:455
印度粗糖怎么熬 浏览:386
中国移动卡如何增加流量 浏览:689
意大利的警察是什么 浏览:618
晚安的印度语怎么写 浏览:54
印尼巴士怎么看全程 浏览:612
越南有多少人姓冯 浏览:687
中国外交部能提供什么帮助 浏览:724
英国人有多少国籍 浏览: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