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养猪最大老板是谁
雏鹰是1988年侯建芳董事长靠200元创业起家,打造出的市值200亿的企业,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被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
Ⅱ 祖上40多位亿万富翁,中国养殖工厂的领头军,市值超小米,知道是谁吗
1994年,温氏集团经广东省批准,成立了广东省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然而也在这一年,温北英与世长辞,结束了他劳碌又传奇的一生。
温北英一生坎坷,吃苦耐劳,为养殖事业耗尽心血。知识分子出身的他,初有小成后,没有故步自封,还与时俱进,在计算机刚刚诞生的时候就大量运用到养殖科技化发展上。
他能够结合实际,推陈出新,提出创新的生产运作模式。这些都为温氏集团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坚实的能量。他在致富后创立了公益基金会,回馈社会,帮助贫困学子继续上学。种种事迹都足以让后人肃然起敬,赞叹不已。
他在身故后,由他创立的温氏至今秉承着温氏精神,栉风沐雨,在低调成长中继续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成绩。
Ⅲ 还记得中国首位万元户黄新文吗曾荣登人民日报,现今现状如何
提起现在的有钱人,大家脑海里一定会想到世界首富——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号称“阿里之父”的中国首富马云,房地产大亨王健林等等,但是风水轮流转,多年以后,这个位置上可能又是另外一批人,就好比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上世纪中国首位万元户是谁,当年名震一时的他现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今天我们来说说他的故事。
他们家的日子一直都过得很不错,但是2004年,他们家迎来了大转折,黄新文在帮别人修屋顶的时候从高处摔了下来,虽然及时送医捡回了一条命,但却伤到了脑袋,他整个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而家人为了给他治病花了家中十几万的积蓄。
黄新文是家中挣钱的主心骨,他倒下了,家中的经济便开始走下坡路。现在黄新文还在住着当年盖的房子,只不过当初气派的房子已经显得老旧,甚至有些地方都坍塌了,在周围小洋楼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谁又能想到当初登上《人民日报》的中国首位万元户现在会是这番光景呢,真是命运弄人啊!
Ⅳ 全国养猪企业排名(中国最大的养猪企业)
据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统计,2021中国养猪巨头20强分别为牧原、正邦、温氏、双胞胎、新希望、正大、德康、大北农、天邦、扬翔、傲农、中粮、大象、海大、佳和、天康、唐人神、力源、桂垦和辽宁禾丰,共出栏13635万头生猪,比2020年20强多5827万头,同比增长75%。
前三强排名不变,仍然是牧原、正邦和温氏,2021年这三家猪企共出栏生猪6841万头,同比去年3723万头增长83.7%,同时广西力源、辽宁禾丰为新加入20强的成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出栏生猪约为6.7亿头,2021中国养猪巨头20强生猪出栏量合计约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20.3%。
2021年生猪出栏量超过100万头的养猪巨头24家,合计出栏量14078万头,约占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量的20.9%。
2020中国养猪巨头20强其中的光明农牧、铁骑力士、金新农、安佑(和佑),2021年被挤出20强。广西力源、辽宁禾丰新晋20强。
2020中国养猪巨头20强最低门槛71万头,2021中国养猪巨头20强最低门槛130万头,增多了59万头,提高了83%。百万头俱乐部成员从2020年的17个发展到2021年的24个,增加了7个,增长了41.2%。
Ⅳ 牧原股份实控人跻身中国第四大富豪,他靠的是什么
不养猪不知道养猪的难。王健林当年投资10亿元养猪失败,曾自诩养猪比建五星级酒店简单,但亲尝养猪巨额投资以及盈利不确定性后,自愿放弃。
一家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好的准备,还要有时运,养猪企业尤其如此。自2019年以来,猪周期见顶,让名不转经传的养猪企业大赚,也让猪肉股在二级市场涨势如虹。
受益于时运照拂,国内养殖龙头牧原股份(002714-CN)2020年上半年大赚百亿元。公司市值已经逾3300亿元,成功打败中小板的比亚迪、顺丰和洋河股份。
猪肉企业上位,半年赚百亿,顶2019全年利润
2020年7月6日,牧原股份披露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预计在105亿元至110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亏损1.56亿元,公司不仅实现扭亏为盈,还顺利赶超2019年全年61.14亿元的净利润。
二级市场,牧原股价与肉价齐飞。7月7日,公司股价创出历史新高,达到92.70元。中金公司更是给出了100元目标价。
Wind显示,牧原股份股价年初至今涨幅67.33%,7月7日87元的收盘价较2019年初的16.54元/股更是增长426%。
养猪的牧原股份成功上位,在中小板身价已经突破3300亿元,超过洋河股份、顺丰、比亚迪,与海康威视相互较劲,争夺中小板第二把交椅。
肉价越涨,吃起来约香。在全民追涨下,牧原分股肉价与股价实现双丰收。
公司实控人为秦英林夫妇,合计持股56.53%,其家族的身家仅次于马化腾、黄峥和马云,跻身中国第四大富豪。
秦英林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1992年与妻子钱瑛创业开始养猪。
历时28年发展,牧原股份已经形成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虽然公司在产业链上逐步延伸,但主要产品仍是商品猪、仔猪和种猪,2019年占其总营收比重约97.06%。
牧原股份的业绩走向,全靠猪肉价格走势。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1.14亿元,陡增10倍,主要源于猪肉价格上涨。
本轮“猪周期”上升期是从2019年开始的,延续了一年的猪肉价格涨势,到2020年仍然处于高价位。
而6月7日,牧原股份再发融资公告,称公司拟发行短期公司债券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
同日,公司子公司牧原国际有限公司还向境外银团申请不超过等值于5000万美元(约3.5亿元)的贷款。
大手笔、频繁的融资可以看出牧原股份的吃相很着急,公司究竟在酝酿什么?
从公司一季度报可以看出,公司货币资金急剧上升,增值至204.10亿,其中,短期借款达104.65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62.09亿元。
深交所的疑问,让我们重新审视牧原股份,虽然暂时公司还未做出答复,但股价却出现小幅下滑。
如果不是公司半年报预增百亿,或者及时对问询函问题做出解释,牧原股份股价要冲100元还是有一定难度。
其实我们只看到养猪企业赚钱的一面,却看不到他们花钱的一面。
万达王健林也养过猪,他曾自信表示,养猪总比盖五星级酒店容易多了。但当万达投资10亿元建成土猪养殖场后,仅仅一年就干不下去了。
为何半途而弃?王健林表示,我们调研国内5大养猪企业,都没有挣钱的,基本是一年挣一年赔,那十年下来不就为零了吗?
可见养猪行业也有难言之隐。
在扩张与不扩张之间,成本与收入上牧原股份也在寻求一个决断。
规模化养殖模式扩张,抗衡猪周期
一边巨额盈利,一边大手笔融资,牧原股份的动作让人迷惑。
种种迹象表明,公司融资为扩张之用。不要像王建立当初以为养猪就不用投资太多成本,恰恰相反,养猪比做房地产要难。这就不难理解公司为何要疯狂融资了。、
牧原股份急剧扩张产能出于三个方面考量。
从行业来看,全国生猪养殖这个万亿级市场中,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整体规模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2019年生猪出栏5.44亿头,行业市场规模达万亿级。而这万亿级市场中,国内出栏量前靠前的前八家企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粮肉食、大北农、天康生物生猪合计出栏4499.93万头,仅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8.27%。
此外,本轮猪周期被拉长,肉价还要涨。尽管一季度CPI显示猪肉价格跌幅达18%,但新冠疫情以及贸易摩擦为牧原股份赢得长期成长提供条件。
在这个行业难得的发展档口,像牧原股份这类龙头,创始人又是专业出身,有义务也有利益驱动将规模化养殖做大做强。
从2019年起,牧原股份已经走在扩产能的路上。
2019年末,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余额为38.35亿元,同比增长162.45%。这意味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种猪存栏量增加。
此外,公司存货较2019年期初增加23.28%,主要是牧原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消耗性生物资产(生猪存栏量)、原材料库存增加所致。
最后,2019年末公司在建工程余额为85.99亿元,同比增长133.65%。这些增幅是公司养殖扩张的一个信号。
例如,2018年公司还仅有16家子公司,但到2019年末就达到138个子公司。
2020年,牧原股份持续增加土地储备,加快建设速度,扩大养殖规模。今年公司计划出栏生猪1750万头至2000万头,同比2019年1025万头最低增加71%。
如此激进的扩张,牧原股份不仅是在争夺市场份额,也是在抵御猪周期。在规模化养殖下,出栏量增长能对业绩起到有力支撑。
公司的中长期发展也从对猪价过度依赖,转向公司自身更强的成本管控,以及规模化养殖带来的抗风险性。
Ⅵ 河南新首富:17岁立志养猪如今比2个李彦宏都富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养猪虽然看起来不如搞房地产还有互联网那么的风光,但是能让全国人民都吃得起猪肉,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让人自豪的事情呀。养猪养的好,我觉得真的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我觉得养猪这件事情,真的还是需要很大的技术的。毕竟一个企业要想有条不紊的去管理好从生猪养殖到贩卖这个过程,能够保证整个的供应链体系的完整,还有能够让人民群众吃到安全又放心的猪肉,真的是很了不起。
前几年还有北大的学生卖猪肉,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觉得北大学生的卖猪肉又怎么了?养猪这个行业也是一门技术活的,它也是需要很多的技术人才,才能够让人民群众吃得上安全放心又便宜的猪肉的。与其大家都去搞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都不如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去更多的服务到人民的生活。
Ⅶ 丁磊33岁成为中国首富,如今跑去养猪,真的是热爱那么简单吗
丁磊33岁成为中国首富,如今跑去养猪,肯定不是热爱这么简单,没有一个商人会不以赚钱为首要的目标。所以很显然丁磊决定去养猪,也是看中了养猪的市场,认为养猪可以赚到钱,不可能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养猪或者自己喜欢吃猪肉这样简单的理由。
因此作为商人的丁磊肯定不会因为热爱就脑子发热投入这么多钱,主要的目的还是以利益为先。但是养猪行业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这也算是风险和利润共存。就像今年如果不幸碰上了非洲猪瘟这种传染病,养殖行业受到的损失肯定是非常大的,所以没有只有热爱的行业,只有充满热爱的生意。
Ⅷ 70年代末,中国第一位靠养猪发家的万元户,黄新文他后来怎么样
导语:很多人喜欢看富豪的成功自传,因为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来丰富自己,毕竟每个富豪,成功都有他一定的成功特质,比如勤劳,聪明等等,那么在新中国,就有这么一批人,他们通过自己能努力当上了国内的万元户,尤其是当时的第一人黄新文,更是成功。
结语:对于万元户的发家致富到后来的劳动力丧失,其实过程真的很让人感慨,但是劳动致富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如今的时代,只是增加了一条致富道路。但基础还是需要劳动努力付出,才能获得回报,对此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