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穿山甲现存数量2021
2021年野生穿山甲总数量已经不足6.4万头。分布在中国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中低海拔之山麓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尤其在广西百色、宜山、田东、龙津、靖西、河池,云南思茅、普洱、永平、大姚,贵州榕江、印江、湄潭、锦屏、独山,广东佛山、台山、平远,海南岛、湖南邵阳、黔阳、常德,浙江景宁、龙金、青田,福建建阳、建瓯,台湾嘉义等地比较多
㈡ 穿山甲生活在哪个省份
中华穿山甲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生活于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包括热带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草原和农田。江浙皖湘赣等中南部省份都有。
中华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是鳞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动物。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巴上另有纵向鳞片9~10片。鳞片棕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具有一双小眼睛,形体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
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直径20~30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径约2米。以长舌舐食白蚁、蚁、蜜蜂或其他昆虫。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
2020年6月5日,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中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中华穿山甲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具有一双小眼睛,形体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尾上另有纵向鳞片9~10 片。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棕色,腹部的鳞片略软,呈灰白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
㈢ 中华穿山甲的现存数量还有多少
据了解,中华穿山甲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陆地区长江以南17个省区市。由于过度猎捕利用和栖息地破坏,其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保护形势非常严峻。根据2003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中华穿山甲分布范围已缩减至11个省份,数量降至约6.4万只。
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这标志着当前在我国自然分布的中华穿山甲,以及据文献记载我国曾有分布的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将受到严格保护。
(3)中国哪里穿山甲最多扩展阅读:
穿山甲拯救措施:
1、加快穿山甲野外种群和栖息地调查监测,为开展全面系统研究、划定保护区域、开展专项保护行动奠定科学基础。
2、组织力量加强野外巡护,严防偷猎盗猎,不断改善和恢复其生存环境。
3、加强穿山甲人工繁育及野化放归研究,建设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和基因库。
4、进一步加大穿山甲保护宣传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交易、走私、滥食穿山甲及其制品等违法行为,扭转穿山甲种群及栖息地状况持续恶化趋势,促进穿山甲种群不断恢复增长。
㈣ 穿山甲分布在我国哪些地方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亦产于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尾部甲片药效大,以广西产品为佳
㈤ 穿山甲生活在中国的哪个地方
穿山甲分布在中国的南方 包括广东 海南 湖南 四川 云南等多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