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黏质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哪里
山西省河南省及贵州省主要产高铝粘土,硬质粘土则多产于辽宁省、内蒙古、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和四川省,软质粘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山西省、湖南省及广东省等地。
黏质土的特点是:
1、通透性差。颗粒细微,粒间孔隙小,通气透水不良,排水不畅,容易造成地表积水、滞水和内涝。
2、保蓄性强。土粒细小,胶体物质含量多,土壤固相比表面积巨大,表面能高,吸附能力强。吸水、持水、保水、保肥性能好,但肥效缓慢。
3、养分含量丰富。土壤中以次生矿物为主,其本身养分和吸附外界养分多,潜在养分贮量丰富,特别是K、Ca、Mg含量较多。但养分转化速度慢。
4、土温变幅小。粘性土水分含量高,空气相对少,地温上升下降均缓慢,尤其在早春,气温低、土温不易回升,常常造成小麦返青晚,不利发苗,故常把粘质土称为冷性土。
5、耕性差。由于粘质土比表面积大,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湿涨性强,耕作阻力大,耕作质量差,易起土坷垃或土垡,宜耕期也短。
6、有毒物质多。由于大孔隙数量少,造成还原性状态,尤其在低洼地积水多,容易积累一些有毒物质如H2S、H3P、CH4等,危害作物的根系。
‘贰’ 土壤在中国的分布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红壤系列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砖红壤 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强富铝化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海南岛砖红壤的分析资料表明: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燥红土 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红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土体或具石灰性反应。
赤红壤 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红壤和砖红壤某些性质的过渡性土壤。
红壤和黄壤 均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生成的富铝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湿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淀积层呈红棕色或桔红色,剖面下部有网纹和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为1.9~2.2,粘土矿物含有高岭石、水云母和三水铝矿;后者分布在多云雾,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川、黔两省为主,以土层潮湿、剖面中部形成黄色或蜡黄色淀积层为其特征,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针铁矿和褐铁矿。
红壤系列的土壤适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目前尚有较大面积荒山、荒丘有待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棕壤系列 亦为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发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类。
黄棕壤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杂生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弱富铝化、粘化、酸性土壤,分布于长江下游,界于黄、红壤和棕壤地带之间,土壤性质兼有黄、红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征。
棕壤 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夏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特点是在腐殖质层以下具棕色的淀积粘化层,土壤矿物风化度不高,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3.0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并有少量高岭石和蒙脱石,盐基接近饱和。
暗棕壤 又称暗棕色森林土,是发育在温带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下的土壤,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部山地和丘陵,介于棕壤和漂灰土地带之间,与棕壤的区别在于腐殖质累积作用较明显,淋溶淀积过程更强烈,粘化层呈暗棕色,结构面上常见有暗色的腐殖质斑点和二氧化硅粉末。
漂灰土过去称为棕色泰加林土和灰化土,分布在大兴安岭中北部,是北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亚表层具弱灰化或离铁脱色的特征,常出现漂白层,强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属于生草灰化土和暗棕壤之间的过渡性土类,可认为是在地方性气候和植被影响下的特殊土被。
棕壤系列土壤均为很重要的森林土壤资源。目前,不仅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林可供采伐利用,为中国主要森林业生产基地;且大部分土壤,尤其是分布在丘陵平原上的黄棕壤和棕壤有很高的农用价值,多数已垦为农地和果园。
褐土系列 包括褐土、黑垆土和灰褐土,这类土壤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进行腐殖质的累积,石灰的淋溶和淀积作用较明显,残积一淀积粘化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潮土、灌淤土系列 中国重要的农耕土壤资源,包括潮土、灌淤土、绿洲土。这类土壤是在长期耕作施肥和灌溉的影响下形成。在成土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属性,使土壤有机质累积、土壤质地及层次排列、盐分剖面分布,都起了很大变化。水稻土系列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珠三角、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水稻土是耕种活动的产物,由各种地带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经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其形成过程是在季节性淹水灌溉耕作施肥等措施影响下,进行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复盐基作用与盐基的淋溶,及粘粒的分解、聚积与迁移、淋失,使原来的土壤特征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剖面发生分异,而形成特有的土壤形态、理化和生物特性。水稻土的剖面结构包括下列层次:耕作层(A)、犁底层(P)、渗育层(W)、 淀积层(B)、淀积潜育层(Bg)及潜育层(G)。耕作层淹水时水分饱和,呈半流泥糊状或泥浆状。排水落干后,呈包含有屑粒、碎块的大块状结构,结构面见锈斑杂有植物残体;犁底层较紧实,暗棕色的垂直结构发达,有锈纹和小铁锰结核;渗育层由于水分渗透,铁质淋洗强烈,颜色较淡;淀积层多呈棱块状结构,多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淀积潜育层处在地下水变动范围内,呈灰蓝色,有较多的锈斑和锈纹结构不明显;潜育层处于还原状态,呈蓝灰色结构。水稻土大致可分为淹育、潴育及潜育等三种类型。淹育型发育层段浅薄,属初期发育的水稻土,底土仍见母土特性,如红壤仍有红色底层;潴育型发育完整,具有完整的剖面结构;潜育型属由潜育土或沼泽土发育而成。
盐碱土系列 分为盐土和碱土。岩性土系列 包括紫色土、石灰土、磷质石灰土、黄绵土(黄土性土)和风沙土。这类土壤性状仍保持成土母质特征。
高山土系列 高山土壤指青藏高原和与之类似海拔高山垂直带最上部,在森林郁闭线以上或无林高山带的土壤。由于高山带上冻结与溶化交替进行,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低,矿物质分解也很微弱,土层浅薄,粗骨性强,层次分异不明显。因而将高山土壤作为独特的系列划分开来;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高山漠土和高山寒漠土之分。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
‘叁’ 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的黄土分布:
1、中国的黄土和黄土状土主要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泰山、鲁山连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原生黄土以黄河中游发育最好,主要是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和河南西部。此外,在北京、河北西部、青海东部、新疆地区、松辽平原、四川、三峡、皖北淮河流域和南京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2、我国黄土的弧线分布除了受山脉地形控制外,与我国气候的带状分布有关。黄土分布范围大致在年平均降雨量300-700mm线,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即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
3、戈壁、沙漠和黄土从西北向东南顺次成带状分布。
世界的黄土分布:
1、黄土不连续的带状分布,东西延伸,连绵于南北两半球的中纬度地带。
2、欧洲、北美和西伯利亚的黄土都分布于第四纪大陆冰盖的外围。而中亚、中国和南美的黄土分布在沙漠的外围,说明它们的形成与大陆冰盖和沙漠上的高压中心所产生的反气旋风有关。
3、黄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气候温暖地带,该区以干旱、半干旱和温暖少雨、有强烈季节变化为特点,而高纬、低纬地区黄土少见。因为高纬度地区是黄土物质的吹扬区中纬地带温暖,草原发育,雨量不大,冲刷不强,便于黄土的沉积与保存低纬地区距风源已远。
黄土来源不多,加之雨量充沛,冲刷强烈,红土化作用盛行,不利于黄土的保存。据V·台劳估计,欧洲黄土覆盖面积占7%,北美占5%,南美占10%,亚洲占3%,K·凯哈克估计,大陆面积9.3%为黄土覆盖。
‘肆’ 中国五个营养土是哪五个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黑钙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紫壤: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
‘伍’ 目前我国有哪几种土壤,它们都是分布在哪里的
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这些土壤具体分布区域如下:
‘陆’ 中国和世界各分多少种土分布区域都在哪
大概有三种,希望高手补充。
一是黑土,东北。
二是黄土,中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山东丘陵等。
三是红土,大概在湘、鄂一带。云南贵州也有分布。
‘柒’ 中国的五色土是哪五种土 分布在那儿里
中国的五色土分别是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纯天然土壤,分布情况如下:
1、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因为这里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
2、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这里的土壤呈黄色,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
3、红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及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
4、青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因为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化铁常被还原成浅绿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绿色的,如南方某些水稻田。
5、白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这些地方的土壤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常为白色。
(7)土在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关于传统意义上的五色土:
“中华五色土”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这意味着“五色之土”代表整个中华大地,并寓意中华疆域地大物博,多姿多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五”是个特殊的数字,天数中“九”为最大,地数中“五”为最大。
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五个基本元素“五”代表的是全部,涵盖着整体,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传统文化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把这五种要素称为“五行”。
而五色、五方、五音、五味、五行等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组成对立统一的整体,这些玄妙的对应关系,都是华夏祖先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与描述从这些传统文化中,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在认识自然时的高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