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天荣的个人经历
自20世纪50年代,安天荣教授就是新中国武坛上叱咤风云的优秀运动员:
1953年荣获东北区民族形式体育观摩交流大会武术比赛少年优秀表演奖。
1954年至1955年全国整顿武术界,停赛两年,1956年只有12个省市试评赛,少年安天荣无缘参赛,继而从事花样滑冰与竞技体操运动,多次荣获吉林省少年全能冠军和全国比赛少年组单项前三名的好成绩。
1957年武术比赛恢复后,安天荣教授连续两年(57、58年)荣获中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的二等奖。
1959年4月在首届中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安天荣教授以超群的技艺荣获青年组个人全能亚军,并获剑术,长拳对练金牌。
1959年第一届中国全运会武术比赛,荣获传统拳术金牌,长拳并列银牌(剑术试评第一名,决赛时意外失误,遗憾终生)。
1960年末晋升为吉林省武术队教练,带赵其生、张佐石、戚金娣、张新华、张婉霞、付爱英、刘建萍、赵林燕、尹金铃、杨艳华等一批新运动员苦练基本功。几年后这批运动员进入中国武术比赛的先进行列,在中国武术比赛中名列前茅。
于六十年代初帮助中央歌舞团赵婉华编导,创编了轰动中国的优秀舞蹈《大刀进行曲》。
196 4年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大型歌舞《椰林怒火》、《风雷颂》的演出,担任主演和武打设计。在《风雷颂》中,安天荣教授塑造了反对种族歧视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的舞台形象,生动感人,受到周恩来总理,肖华主任以及廖汉生政委的称赞。充分显示了安天荣教授多才多艺的艺术才华和博大精深的武学知识。
1977年被聘为湖北省武术队主教练。
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武术队男队团体在中国全国武术比赛中,总分战胜北京队,荣获团体冠军,个人获中国金牌者11人,武英级运动员13人。其中,罗竞、邓斌、余斌、王晴利、肖汉斌、赵勇、翟贵奇、杨俊、熊素琴、李茜、周静、胡兰芬、张均玲、龙剑侠等都是中国武术界一流的武林高手、知名度颇高。安天荣教授为湖北省武术队创编、设计、教练的《集体九节鞭》六次蝉联中国武术比赛的桂冠,享誉中外。中国武术团出国表演时《集体九节鞭》作为大会的压轴节目,饱受好评。同时,在全国武术比赛时,曾点拨、提携过武打巨星:李连杰、“地趟拳王”赵长军、“太极王子”王二平、“刀神”刘海波、“太极女王”程爱萍、陈氏“太极皇帝”陈小旺、“女剑王”李淑红、“劈挂皇后”李茜 、“女南拳王”吴秋花、“双鞭女王”熊素琴等后辈,为他(她)们创造优异成绩作出了贡献,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980年任高等院校体育系(包括体育部)武术和公共体育课教师,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武术专业大学生,在国外任专家的就有17人。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中荣获团体冠军、个人金牌四枚,囊括了男女太极拳的冠军。
1982年与门惠丰教授被聘为《武林志》的武术指导,所创造的武打设计,成为传统武术功夫片的典范,因“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而荣获1984年中国电影“百花奖”。国家体委领导李梦华、袁伟民、徐寅生等看过《武林志》后称赞《武林志》“故事真、武艺高、感动人”是少有的好武打影片。从此安教授成为80年代红极一时的功夫片武打设计明星,先后完成了“战国钟声”、“东方珠宝商”、“天下第一间谍”、“少林女妮”、“水浒外传”、“雪片刀”、“追踪桑塔纳”、“李时珍”等十四部影视片的武打设计。
1985年晋升副教授。1990 年被评选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优秀会员成为着名的武术理论家。
1991年成为国际级武术裁判。
1992年晋升正教授。在大学任教的20多年和在国外讲学中,他专心致力于武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撰写了《中国拳史》、《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九宫旋转十二法》, 《霍氏八极拳》、《秘踪拳》、《龙形八卦剑》、《止戈风尘记-武林春秋》、《我的武术观》等八部武术专着和《武术的技击核心 – 踢、打、跌、拿》、《论武术的风格(套路演练)》、《武术套路演练中时空特征的美》、《太极拳的内涵与现代价值》、《武术需要正名》、《论传统武术》、《论竞技武术》等68篇论文。他的着作观点新, 知识面广,研究得深,很多观点具有指导意义,并开创了“武术美学”研究的先河。安教授的《止戈风尘记》反映了中国建国五十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优秀武术运动员的技术风格,深受各国人民的青睐。
1995年接受美国阿克伦大学、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和北美洲联合武术学院的邀请,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美讲学,任客座教授,传播中华武术受到热烈欢迎。他还多次被聘请为特约嘉宾,担任美国各武术团体主办的国际武术比赛的仲裁主任和总裁判长等要职,成为国际武术界威望极高的老一辈着名武术大师,如今是在美国传播中华武术的三大教授之一(其他两位是蒋浩泉教授和王菊蓉教授)。
1996年被北美洲联合武术学院授予“国际超级武术大师”的称号。
2001年9月,被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OSU)龙凤武术队聘为总教练,经过他科学的训练三年后把一个低水平的普通高校武术队指导成一支高水平的队伍。每次参加各种规模的国际武术大赛,都获得了一大批金牌,享誉美国武术界。
在2004年巴尔迪摩市举办的“国际中华国术锦标赛”中。安教授呕心沥血培养的武林新秀在高手如云的激烈争夺中,脱颖而出,连夺八卦掌,八极拳,形意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劈挂掌,长拳,刀术,棍术,太极剑,南拳金牌,剑术,枪术银牌,势不可挡,震惊了美国武术届,Matt Sache的“游身八卦连环掌”以精湛的技艺,获得了美国国际武术锦标赛的最高分(9.5分)。他率领参赛的学生无论传统武术,还是竞技武术都达到了美国的最高水平,他们的演练风格和规范的难度动作,受到来自世界各国名师和运动员的钦佩和羡慕。2002年开始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开办“武术专题讲座”,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在美国《功夫》杂志网上发表的文章,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是《功夫》杂志从来未有的现象,使安天荣教授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术思想家。2003年安教授以“杰出教授”身份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
2005年6月,于美国瑞诺斯堡市(City of Reynoldsburg)的东洋武道大学(Oriental Martial Arts College),与“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Jhoon Rhee)大师共同被授予该市“杰出贡献奖”,由瑞诺斯堡市市长鲍勃·麦克菲尔森先生(Mayor McPherson)颁发“金钥匙”(Key of City of Reynoldsburg)。
如今安天荣教授虽已年逾古稀,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因为他精力旺盛,心态好,才使他永葆青春。他以天下武术为己任,在推广中华武术的艰苦历程中,安天荣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息尚存,绝不停歇!
㈡ 帮我想部电影吧,与少林寺有关的。
我想应该是《木棉袈裟》吧!
影片简介
剧情主要讲述明朝末年,锦衣卫总管派手下祁天远削发为僧,并假传圣旨逼少林寺主持圆慧让位与祁。圆慧为救众僧,让罗汉堂弟子慧能带镇寺之宝“木棉袈裟"赴法华寺交师弟圆秀收藏,自焚身亡。慧能等逃脱锦衣卫一路追击,在武当山玄机真人的教导下学得绝学,最终杀掉祁,成为少林寺第28代主持。
1980年代,电影《少林寺》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掀起一股新风格武术电影热潮,并使李连杰一举成为国际级影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掀起了武术热。而酷爱武侠动作电影的人,不会错过另一部少林寺题材的着名电影——《木棉袈裟》。该片片头“达摩一苇渡江图”——即此幅,即为当代着名画家范曾的杰作。这是中国电影采用画家作品作片头的唯一一次。
影片以一件木棉袈裟为主线,传说木棉袈裟是少林达摩祖师遗世的圣服,历代相传,成为少林寺主持的信物。明朝末年,连年饥荒,锦衣卫掌管大臣王澄对百姓横征暴敛,各地百姓纷纷打出少林真传武艺的旗号与王澄对抗。王澄对少林寺恨之入骨,召来 杀手祁天远,令他去少林寺抢夺木棉袈裟并接任主持之职。祁天远本是被 武当山逐出的道士,他凭着学来的武 当拳无恶不作。他化名了空大师,伙同锦衣卫打手,在少林寺院大开杀戒,逼迫圆慧大师交出木棉袈裟,退出 主持之位。少林武僧毫无防备,寡不敌众,圆慧大师身受重伤,退至藏经阁。待外出的大弟子慧能赶回,寺院 已被祁天远控制。圆慧大师命慧能、 慧慈等杀出重围,将木棉袈裟送往法 华寺,交圆秀师叔收藏,自己则自焚身亡。慧能等在送衣途中,遭祁天远 及锦衣卫等人追杀。慧能受伤跳下悬 崖,被马贩主林苍伯救起,祁天远等 追踪而来,林苍伯为救慧能身亡。慧 能与林的女儿林樱逃出重围,被武当山玄玑真人搭救。慧慈带着木棉袈裟 与锦衣卫等搏斗,不幸中箭身亡,木 棉袈裟落入祁天远之手。慧能与林樱 在武当山练就破祁的绝招后返回少林 。正当钟鼓齐鸣,祁天远欲披上木棉 袈裟接任主持之际,慧能出现在大雄 宝殿。他在林樱及武当道士的帮助下 ,击毙祁天远,夺回木棉袈裟。慧能 被全寺僧众推任少林寺第二十八代主 持,披上了木棉袈裟。
导演: 徐小明 Siu Ming Tsui
主演: 徐向东 Hsu Hsiang Dong 于荣光 Rongguang Yu
片长:98分钟
地区:中国内地
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年份:1985
制作单位: 福建电影制片厂、香港嘉民影业有限公司
主要演员
俞大陆 (饰 王澄)
于荣光 (饰 祁天远)
徐向东 (饰 慧能)
林秋萍 (饰 林缨)
吴秋花 (饰 林仪)
陈沁 (饰 林珊)
高佳敏 (饰 林敏)
道尔基 (饰 林苍)
朱洪绪 (饰 马强)
米金倍 (饰 马大嫂)
林秋萍 (饰 林缨)
徐向东 (饰 慧能)
冯坚江 (饰 武僧)
杨荣宽 (饰 武僧)
曹伟民 (饰 武僧)
王卫星 (饰 武僧)
陈祖荣 (饰 悟真)
祁文生 (饰 悟心)
白彬彬 (饰 悟清)
徐芳毅 (饰 慧慈)
代林彬 (饰 白衣僧人张)
张小平 (饰 白衣僧人代)
丁金友 (饰 玄机真人)
曾乃梁 (饰 玄机师弟清风)
摄影: 李万杰
剧本顾问: 叶楠
对白: 吴祖光
作词: 卢国沾
旁白: 白桦
监制: 韩培珠、宋克谦
策划: 邹维之、李兆雄
片头绘制: 范曾
作曲、配乐:顾嘉辉
副导演: 林炳坤
摄影助理: 冯志强、于小军、应雁、林达宜
灯光: 冯燎、曹宗斌、罗达城、涂小凡、孙建平、林达宏
美术设计: 刘南阳
美术助理: 韩庆国
剪辑: 黄铭林、雍宜惠
场记: 田迪、王燕齐
服装: 刘惠芳、陆月影、林秀榕
道具: 万介康、翁佩辛、林贞进
化装: 李美碧、雷军、杨茂榕、周勤、李金祥
置景: 陆根发
剧务: 李国平、周肖林
场务: 陈熙、王绍基
制片: 郝静澄、吴之凡、张良彬
㈢ 1984洛杉矶奥运会我国参赛的有多少名女运动员
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女运动员88名,名单如下
中国田径队9名
郑达真
葛 萍
杨文琴
廖文芬
李梅素
朱红杨
焦云香
刘华金
杨彦芹
中国游泳队5名
梁伟芬
李金兰
严 红
郭华英
丁继莲
中国跳水队:4名
陈肖霞
李艺花
周继红
李巧贤
中国体操队7名:
马燕红
吴佳妮
周 萍
黄 群
陈永妍
明桂秀
周秋瑞
中国艺术体操队2名
黄贤媛
王秀荣
中国射击队6名
吴小旋
文芝芳
金江翔
刘人清
刘海英
巫兰英
中国射箭队:3名
李玲娟
吴亚南
王 瑾
中国击剑队5名
栾菊杰
朱庆元
李华华
吴秋花
竺敏珠
中国自行车队3名
王 莉
鲁素艳
吕玉娥
中国赛艇队:5名
陈昌凤
史美萍
杨 晓
黄美霞
张黎明
中国女子篮球队12名
柳 青
邱 晨
陈月芳
张月琴
修丽娟
张 惠
李晓勤
郑海霞
王 军
丛学娣
巴 燕
宋晓波
中国女子排球队12名
郎 平
张蓉芳
苏惠娟
梁 艳
朱 玲
侯玉珠
周晓兰
杨锡兰
姜 英
李延军
杨晓君
郑美珠
中国女子手球队:15名
武邢江
刘玉梅
陈 静
郭英泽
何剑平
朱觉凤
张维红
高秀敏
王琳炜
刘莉萍
张佩君
孙秀兰
李 兰
王明星
陈 珍
http://bbs.vbol.com.cn/read.php?tid-50693-fpage-0-toread--page-1.html
http://bbs.vbol.com.cn/read.php?tid-50693-fpage-0-toread--pag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