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有哪些民族分别是哪些
中国有56个民族分别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斯坦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汉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⑵ 中国有哪些民族
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斯坦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据中国政府考察统计正式确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的民族。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2000年),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60万珞巴族人)。
(2)中国哪个民族的扩展阅读:
分布特点: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据《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载,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中国着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5.9%。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⑶ 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些民族
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等等,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其主要的民族是汉族,其他五十五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这首歌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唱了,但是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五十六个民族是哪些。接下来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详细内容
01
五十六个民族:
1,汉族。2,壮族。3,满族。4,回族。5,苗族。6,维吾尔族。7,土家族。8,彝族。9,蒙古族。10,藏族。11,布依族。12,侗族。13,瑶族。14,朝鲜族。15,白族。16,哈尼族。17,哈萨克族。18,黎族。19,傣族。20,畲族。21,傈僳族。22,仡佬族。23,东乡族。24,高山族。25,拉祜族。26,水族。27,佤族。28,纳西族。29,羌族。30,土族。31,佬族。32,锡伯族。33,柯尔克孜族。34,达斡尔族。35,景颇族。36,毛南族。37,撒拉族。38,塔吉克斯坦族。39,阿昌族。40,普米族。41,鄂温克族。42,怒族。43,京族。44,基诺族。45,德昂族。46,保安族。47,俄罗斯族。48,裕固族。49,乌兹别克族。50,门巴族。51,鄂伦春族。52,独龙族。53,塔塔尔族。54,赫哲族。55,珞巴族。56,布朗族。
02
由于汉族人口最多,所以它是我国的主要民族,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于汉族来说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
声明:本篇经验系酷知网“www.coo.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⑷ 中国56个民族的名字
汉族、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瑶族、白族、朝鲜族、哈尼族、黎族、哈萨克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东乡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景颇族、达斡尔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斯坦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塔塔尔族
(4)中国哪个民族的扩展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大陆境内各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按照官方划分,中国共有汉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等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同时也是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民族。汉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甘陕以及云贵川渝等地区。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参考资料:56个民族-网络⑸ 中国的民族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56个民族分别是:
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
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斯坦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汉族。
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⑹ 中国的所有民族都是什么
中国的所有民族(56个):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
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斯坦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
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2000年);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60万珞巴族人)。
(6)中国哪个民族的扩展阅读: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⑺ 我们中国56个民族,分别是什么民族
1、汉族
汉族,全称大汉民族。原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2、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与西瓯、骆越有血缘递承关系,是岭南的土着民族。
3、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以河北省北部最多,其次是辽宁省
4、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5、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6、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7、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属于重庆市)。
8、彝族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9、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10、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11、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内部自称高度统一,因为是百越人后裔,所以布依族绝大部分都以“布依(布越)”自称。
12、侗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
13、瑶族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14、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15、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
16、哈尼族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
17、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18、黎族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
19、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20、畲族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
21、傈僳族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22、仡佬族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23、东乡族
东乡族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
24、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
25、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
26、水族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
27、佤族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
28、纳西族
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
29、羌族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30、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
31、仫佬族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
32、锡伯族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
33、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是柯尔克孜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34、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35、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
36、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着民族。
37、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
38、撒拉族
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
39、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40、塔吉克斯坦族
塔吉克斯坦族虽然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但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4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42、普米族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
43、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44、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
45、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
46、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
47、德昂族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
48、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
49、保安族
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
50、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
51、裕固族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
52、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3、门巴族
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
54、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鄂伦春族的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
55、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
56、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古称鞑靼。
(7)中国哪个民族的扩展阅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我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的族称是什么,对于这些,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搞清。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力量对民族成分、名称进行辨别,这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地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
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梳理了错综复杂的民族源流和现状,科学地鉴别了我国现实的民族成分,基本上认定了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进行民族工作的对象,从而为党和国家制定和贯彻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坚实基础。
我国的民族识别,不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为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学科的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⑻ 中国的24个民族是什么呢
不是24个,是56个。56个民族:
1、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
2、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斯坦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
(8)中国哪个民族的扩展阅读:
1、汉族
汉族,全称大汉民族。原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2、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与西瓯、骆越有血缘递承关系,是岭南的土着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
3、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4、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5、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
⑼ 中国56个民族分别是什么
中国的56个民族分别为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
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斯坦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各民族人口
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其中汉族11594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1064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41%。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了11.22%,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91.99%下降为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由8.01%上升为8.41%。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下同),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8个民族,他们是: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00多万人。
人口在百万人以下10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傈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等族。
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斯坦、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族。
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有7个民族,他们是: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按实地普查区域的人数计算)等民族。另外,还有未被确定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万多人。
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却十分广泛,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汉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差距悬殊,例如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8人。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⑽ 中国人都有什么民族
当然最多的是汉族啊,呵呵~当然也有一些当地的民族。其他民族的人也会有,只不过占的比例太少了或者没有,大都不是当地的民族。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