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火车发展史是什么
中国火车发展史:
1、中国铁路始于1881年,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2、中国从1958年开始制造内燃机车,先后有东风等3种型号机车投入批量生产。1969年后相继生产了东风4等15种新机型。
3、1968年,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的6Y1型电力机车经铁道部(现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并以韶山的名字,命名为“韶山1型”,用以表达全国铁路职工建设人民铁路的决心。
4、2008年中国第一辆高铁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短短的十年时间,高铁在中国已经像过去的绿皮火车一样,成为极其普通。
5、今天,我国的动车组已经成为世界领先高速列车的主流。有多种型号上线运营,广铁集团的新时速X2000,韶山8型电力机车,先锋号动车组,和谐号动车组,中华之星动车组,蓝箭动车组,长白山动车组等。
㈡ 中国火车发展史四个阶段是怎么样的
目前市面上关于火车发展史的书都是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大约从1830年到1900年前后。这一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和钢轨生产技术的进步为代表,解决了铁路发展的动力和钢轨等关键问题,促进了铁路的大发展。
2、大约从1900年到1950年前后。在这一阶段中,铁路技术的进步主要是围绕机车技术的进步和钢轨断面的改进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电力机车的出现,为铁路的发展提供了干净的动力。
3、从1950年开始到现在。这一阶段是高技术铁路的飞跃发展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高技术铁路以其高的速度、高的运输效率,在陆海空运输中独占鳌头。
(2)中国火车多久换代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着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作“龙号”机车。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内要求保卫路权、自修铁路的呼声越来越大,清政府终于决定自行兴建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
该铁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作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了“人”字形铁路,使火车能在山区陡坡通行。
㈢ 火车的发展历史
火车的发展历史如下:
1810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孙他开始制造蒸汽机车。
1817年,当斯蒂芬孙决定他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完全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从此火车开始奔腾在人类的历史舞台。
181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种车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 “火车” ,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重约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
1924年,德、美、法等国成功研制了柴油内燃机车,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
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以柴油为燃料。且结构简单、震动小、运行性能好,因而,在工业国家普遍采用。
(3)中国火车多久换代扩展阅读:
火车发展经历的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大约从1830年到1900年前后。这一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和钢轨生产技术的进步为代表,解决了铁路发展的动力和钢轨等关键问题,促进了铁路的大发展。
2、大约从1900年到1950年前后。在这一阶段中,铁路技术的进步主要是围绕机车技术的进步和钢轨断面的改进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电力机车的出现,为铁路的发展提供了干净的动力。
3、从1950年开始到现在。这一阶段是高技术铁路的飞跃发展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高技术铁路以其高的速度、高的运输效率,在陆海空运输中独占鳌头。
㈣ 中国的火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什么
我国的火车最早出现于清朝的末年,当时火车在我国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青睐,清政府过于保守,而且思想顽固不化,认为火车这种属于新生事物,并且还认为修建铁路是破坏风水,因此当时一度阻扰火车的引入,而火车真正用在生活当中,还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随着蒸汽火车,到电力机车,现在动车组也开始普及到了每个城市铁路当中,可见我国铁路发展的速度也是很让人感到震撼的。
而到了21世纪,动车组也渐渐开始在各大城市线路当中普及,知名度最高的那就是和谐号动车组了,现在京沪高铁的动车组时速也达到了350km每小时,目前沿海一带几乎每个地级市之间都有了动车线路,可谓是交通出行越来越方便了,而普通的火车,未来可能将以货运为主。
㈤ 火车由内燃机改为电气化是在哪一年
据史料载,一条是法国人于1907年建成的正太(河北正定——山西太原)铁路,一条是由阎锡山筹款于1933年修建的同蒲铁路。建成正太铁路前的1906年,法国人在太原城原首义门,即正太路太原站北侧,今五一广场东南处,开始兴建蒸汽机车洗修库,定名为太原车房,标志着山西将出现蒸汽火车头。自此,从1907年到2018年的百余年来,山西铁路的火车头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列车的更新换代。正太铁路初建成时,只修到石家庄,也是窄轨,1933年交回中国后,1939年才改为标准轨。初建成的同蒲窄轨铁路,北端也未修到大同,修至韩家岭十里河南岸,南端则与黄河相隔,所以形成山西窄轨铁路“死胡同”的历史。1940年北同蒲铁路由窄轨改为标准轨,正太铁路改名为石(家庄)太(原)线,南同蒲铁路窄轨拨宽工程也于1956年1月28日完工。到了1958年,连接南同蒲线和陇海线的潼关黄河便桥建成通车,标志着结束了山西窄轨铁路“死胡同”的历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头的更新换代标志着铁路设备的现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山西铁路主要使用的是德国、日本生产的杂牌蒸汽机车,如日本产的斯洛5型机车,担当石太线、北同蒲线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牵引吨数仅有500余吨,运行速度每小时30多公里。进入1960年后,国产建设型蒸汽机车投入运用,逐步取代了莫克6等型号的外国机车。1971年国产前进型蒸汽机车投入运用,因此解放初使用的KT5等外国机车全部被淘汰。到了1984年,迈开了由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过渡的步伐,先后有了东方红、东风4和东风7等机型。1982年9月27日,石太线阳泉站至太原北站间双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竣工,开启使用电力机车牵引的新纪元,先后使用了国产韶山SS1、韶山SS4型和从苏联引进的8G型机车。进入本世纪后,大秦重载货运专线铁路上奔驰的和谐D1、D2型国产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运煤载重量分别达到了1万吨、2万吨。值得记录的是1992年4月,北京铁路局下辖的山西境内太原、大同、临汾3个铁路分局中,太原铁路分局管内正线率先全部更换为内燃和电力机车,从此结束了蒸汽机车牵引客货车85年(从1907年算起)的历史。历史定格在1999年9月26日。这一天,山西省境内国铁最后一台前进型3131号蒸汽机车从太原北机务段“光荣”退役。在这前后,取而代之的是进口和国产内燃、电力机车,行驶速度更快,牵引定数更大,这是伴着改革开放春潮中国铁路前行的巨变。而今,时光如梭,老蒸汽火车头早已从众人的视线中消失,有不少上了年岁的人却很想听到那似显狂躁的轰鸣声,看到那比人高的红色动轮由拉杆推动着前行,便会从中感受到什么是最大的力量,感受到中国铁路工人勇敢前行的动力所在。
㈥ 中国火车发展史是什么
中国火车的发展史: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1881年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着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机车的需要日益增加,自行制造机车是当务之急。由于当时的铁路牵引动力还是蒸汽机车,机车的制造即从蒸汽机车起步,沿着仿制旧型,改造旧型,进而自行设计新型机车的道路,循序渐进。
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为5至6公里。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礠里维西克所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驶的火车。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
随着火车的普及,改变了人们骑马(或以其他牲畜为主要动力)的出行方式。中国早期的火车车厢是绿色的,因此叫绿皮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