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分别有哪些
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三个省份。
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
1、辽宁省
2011年,辽宁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754.7万亩,较上年增加20万亩。其中,玉米3163.2万亩,增加47.2万亩,水稻964.7万亩,增加14.7万亩,玉米、水稻是辽宁省两大主栽高产粮食作物,2011年辽宁省种植面积总计增加61.9万亩,为辽宁省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达到407.1亿斤,实现连续八年丰收,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2、河北省
河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9429.17万亩,比2010年增加5.87万亩;平均亩产672.94斤,比上年增加41.34斤,增长6.54%,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总产634.52亿斤,比上年增加39.34亿斤,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
3、山东省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11年,山东省粮食生产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克服了病虫害多发重发和台风、洪涝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全省粮食生产继续稳步增长,总产达到885.26亿斤,比2010年增加18.12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九年增产。其中,夏粮总产420.9亿斤,增加8.9亿斤。
4、吉林省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2011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达到634.2亿斤,比2010年增加65.7亿斤。
5、内蒙古
2011年,内蒙古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内蒙古粮食生产历史性的8连丰。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477.5亿斤,较上年增产45.9亿斤,增长10.6%;单产达到576斤/亩,增长10.1%,单产增长贡献率达到95.3%。粮食总产较2003年增产205.3亿斤,短短8年时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增200亿斤,相当于8年为国家打造了一个200亿斤商品粮基地。
6、江西省
江西是全国产粮大省和粮源净调出省,近年来年均外调商品粮100亿斤左右。2011年江西省粮食生产获得全面丰收。江西省粮食播种面积5475.1万亩,比2010年增加16.4万亩,增长0.3%;单产374.9公斤/亩,增产16.8公斤/亩,增长4.7%;粮食总产410.6亿斤,增产19.6亿斤,增长5.0%。
7、湖南省
湖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有责任、有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2011年,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保持在600亿斤以上,为全国粮食总产“八连增”作出了新的贡献。
8、四川省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主产省,保持四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四川是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常年粮食消费及转化量约780多亿斤,确保粮食自求平衡既是中央对四川的基本要求,也是四川对全国粮食安全肩负的重大责任。2011年四川省粮食总产达到734亿斤,连续5年增产,时隔12年再创历史新高。
9、河南省
河南是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2011年河南全省粮食总产量1108.5亿斤,比上年增产21.1亿斤,连续8年实现增产,连续6年超过1000亿斤。粮食生产的长足发展和巨大进步,不仅有效解决了河南省1亿人的吃饭问题,还每年调出400亿斤以上的食用原粮和制成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宏观经济又好又快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提供了保障,为河南省农民增收、稳定物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0、湖北省
“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开始,湖北就一直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中国粮食生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湖北粮食总产达到477.7亿斤,实现建国以来首次“八年丰”,亩产突破386.3公斤,再创历史新高,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11、江苏省
江苏2011年粮食总产657亿斤,比上年增产10亿斤,实现建国以来首次“八连增”,八年累计增产163亿斤,粮食总产由全国第五位上升为第四位,粮食单产由全国第五位上升为第二位。
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新的发展阶段,粮食的持续增产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亮点之一。
12、安徽省
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前列。多年来,安徽省牢固树立国家粮食主产区的责任意识,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
2011年安徽粮食产量620亿斤以上,连续4年超过600亿斤,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安徽省每年有150多亿斤粮食外调,5年累计销往省外粮食超过843亿斤。
13、黑龙江省
黑龙江在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92.6亿斤的基础上,连续越过800、900、1000、1100亿斤四个台阶,到2011年的1114.1亿斤,比2007年增长60.9%,年均增长12.6%。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1年我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8%,这个比重继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次上升了0.6个百分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② 地理作业:河南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从自然原因分析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从以下方面,气候、水文和地质地貌。河南位于秦岭以东,山东半岛以西,华北平原中部,气候总体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少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可以阐述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相关有利因素)。这里位于我国温度带的暖温带,农作物可达到两年三熟。该地区河流众多,其中黄河和淮河及其众多支流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作用巨大,使得该地区农业灌溉有了充分的保障。河南是我国的主要的夏粮主产区,该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势平坦,土壤为沙土结构,土壤肥沃。
③ 各地千方百计抢农时拓产能,我国的夏粮主产区都是哪里
主要产区在东北三省,这三个省区主要是黑土地,土壤的营养特别不错,粮食产量也特别高。
④ 夏粮再增产,主产区已收购小麦超3000万吨,目前的收割进度如何
在今年的夏粮回收超3,000万吨级,各省市的状况优良。小麦提高产量大丰收已变为定局,并且小麦的品质相比以往是更佳的。这一场大丰收得来不易,在往年的全过程之中,各地遭到了少见的秋汛。田里的管理方法难度系数增加,但在在今年的出这种考试成绩,确实是远超他们的想象。
农牧业科学技术性的推广应用,为粮食提高产量服务保障。机械自动化率的达到70%多,农牧业科学技术性的发展使粮食的提高跃上了一个新的阶梯。义务认真落实,政府机构对粮食的高度重视都是粮食的生产制造可以持续增长的因素。
⑤ 中国产粮大省排名
我国产粮大省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三个省份。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
根据2011年粮食总产量(亿斤)排名如下:
1、黑龙江
在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92.6亿斤的基础上,连续越过800、900、1000、1100亿斤四个台阶,到2011年的1114.1亿斤,比2007年增长60.9%,年均增长12.6%。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1年我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8%,这个比重继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次上升了0.6个百分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2、河南
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2011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108.5亿斤,比上年增产21.1亿斤,连续8年实现增产,连续6年超过1000亿斤。粮食生产的长足发展和巨大进步,不仅有效解决了河南省1亿人的吃饭问题,还每年调出400亿斤以上的食用原粮和制成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3、四川
四川是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常年粮食消费及转化量约780多亿斤,确保粮食自求平衡既是中央对四川的基本要求,也是四川对全国粮食安全肩负的重大责任。2011年四川省粮食总产达到734亿斤,连续5年增产,时隔12年再创历史新高。
4、江苏
江苏2011年粮食总产657亿斤,比上年增产10亿斤,实现建国以来首次“八连增”,八年累计增产163亿斤,粮食总产由全国第五位上升为第四位,粮食单产由全国第五位上升为第二位。
5、河北
河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9429.17万亩,比2010年增加5.87万亩;平均亩产672.94斤,比上年增加41.34斤,增长6.54%,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总产634.52亿斤,比上年增加39.34亿斤,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
6、吉林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2011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达到634.2亿斤,比2010年增加65.7亿斤。
7、安徽
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前列。多年来,安徽省牢固树立国家粮食主产区的责任意识,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2011年安徽粮食产量620亿斤以上,连续4年超过600亿斤,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安徽省每年有150多亿斤粮食外调,5年累计销往省外粮食超过843亿斤。
8、湖南
湖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有责任、有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2011年,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保持在600亿斤以上,为全国粮食总产“八连增”作出了新的贡献。
9、湖北
“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开始,湖北就一直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中国粮食生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湖北粮食总产达到477.7亿斤,实现建国以来首次“八年丰”,亩产突破386.3公斤,再创历史新高,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10、内蒙古
2011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内蒙古粮食生产历史性的8连丰。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477.5亿斤,较上年增产45.9亿斤,增长10.6%,单产增长贡献率达到95.3%。粮食总产较2003年增产205.3亿斤,短短8年时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增200亿斤。
11、山东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11年,山东省粮食生产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克服了病虫害多发重发和台风、洪涝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全省粮食生产继续稳步增长,总产达到885.26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九年增产。
12、江西
江西是全国产粮大省和粮源净调出省,近年来年均外调商品粮100亿斤左右。2011年江西省粮食生产获得全面丰收。江西省粮食播种面积5475.1万亩,比2010年增加16.4万亩,增长0.3%;单产374.9公斤/亩;粮食总产410.6亿斤,增产19.6亿斤,增长5.0%。
13、辽宁
2011年,辽宁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754.7万亩,较上年增加20万亩。玉米、水稻是辽宁省两大主栽高产粮食作物,2011年辽宁省种植面积总计增加61.9万亩,为辽宁省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达到407.1亿斤,实现连续八年丰收,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5)中国夏粮生产在哪里扩展阅读
在粮食产量方面,北方地区的省份贡献较多。
北方地区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一些省份是产粮大省,如黑龙江(总产最高)、吉林(单产最高)、河南、山东、辽宁等省。
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春小麦等农作物,华北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东北地区主食为大米,出产优质的东北大米。华北地区主食为面食。
⑥ 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地分布在哪里
我国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三个省份。
根据国家粮食局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
2017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提高至76.2%,籽粒玉米调减1984万亩,大豆面积增加87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显着增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8%。
(6)中国夏粮生产在哪里扩展阅读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各地坚持把农业的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治理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8和4.8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均达到6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5.3%。
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进一步加快融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1,全国创建了4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各类返乡下乡人员超过700万,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粮食主产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粮食产量突破1.2万亿斤
⑦ 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哪里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是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龙江黑土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方案。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占中国耕地总量的九分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商品粳稻产区。全省农村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超过80%,农机应用水平居全国前列。
(7)中国夏粮生产在哪里扩展阅读:
黑龙江省统计局常务副局长刘树胜说,2020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2.14亿亩,比上年增长2.7%,粮食播种面积、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获得丰收,突破千亿斤台阶,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据了解,黑龙江省在农业生产中,黑龙江省坚持把粮食高产创建贯穿粮食生产全过程,依托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大机械的生产优势,不断提高科技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
⑧ 我国夏粮收购超3000万吨!我国目前粮食产量是什么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消息,我国夏粮收购已经超过了3000万吨,而这则消息播报以来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毕竟粮食是民生大计,更是国之根本,而如今却丰收了这么多的粮食,从这个数据上来看我国目前的粮食产量位于世界的顶尖水平。
一、我国粮食的产量位于世界的顶尖水平
粮食是国之根本,同样也是民生之大计。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是今年夏季以来总共收购了超过3000万吨的粮食产量,同比往年增长278万吨,并且在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量达到了3153万吨,从这个数据上来说,很多其他的国家都达不到国内的一个粮食生产水平,所以说我国粮食的产量位于世界的顶尖水平。而从这个数据上来看我国今年是一个丰收之年,在如今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我国的粮食产量还有如此之高,足以见得我国实力非常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