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通胀在哪里

中国通胀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8-27 02:27:52

⑴ 中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国内方面:在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搞了个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4万亿哪里来,印钞票出来的。这样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严重过剩了,现在我们尝苦果的时候到了。还有我们在金融危机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08年银行新增贷款4.2万亿,09年新增贷款9.6万亿,10年新增贷款7.9万亿,3年后,2010年M2余额占GDP的比例达到182%,比2008年增长65%以上,货币超发很严重了。4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加上货币超发,这是国内因素。 国际方面: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对于人民币不断贬值,人民币资产当然价格不断上涨,还有我们的土地财政影响,房价上涨都会推动物价的上涨。同时美元贬值带来国际石油价格等大宗商品价格最近几年也在不断上涨,也是输入了通胀。

⑵ 我想知道中国自1949年以来,有过哪几次通货膨胀跟通货紧缩

有过4次通货膨胀:第一次通胀(80年代初)第二次通胀(80年代末)第三次通胀(90年代)第四次通胀(10年代)
一、通货膨胀是供给小于需求。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实际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引起资金占用的大量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资金需求。引起企业利润虚增,造成企业资金由于利润分配而流失。引起利润上升,加大企业的权益资金成本。引起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增加企业的筹资难度。引起资金供应紧张,增加企业的筹资困难。
二、通货紧缩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量少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状况。
三、货紧缩类型的划分,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通货紧缩的性质、机理,针对不同情况寻找不同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货紧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相对通货紧缩和绝对通货紧缩。
相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上,在适合一国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物价水平区间以下,在这种状态下,物价水平虽然还是正增长,但已经低于该国正常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所需要的物价水平,通货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这种情形已经开始损害经济的正常发展,虽然是轻微的,但如果不加重视,可能会有量变到质变,对经济发展的损害会加重。
绝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价出现负增长,这种状态说明一国通货处于绝对不足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极易造成经济衰退和萧条。根据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而这三者的划分标准主要是物价绝对下降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长度。一般来说,物价出现负增长,但幅度不大(比如-5%),时间不超过两年的称为轻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较大(比如在-5%~10%),时间超过两年的称为中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超过两位数,持续时间超过两年甚至更长的情况称为严重通货紧缩,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所对应的通货紧缩,就属此类。

⑶ 新中国都有哪几次明显的通货膨胀起因是什么

1980年第一次通胀,广大消费者为财政赤字和货币增发买单

原因:基建投资导致货币增发 从1979年开始,中国在逐步推行商品经济的改革过程中,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从1979年至1984年,5年时间GDP就翻了一番,人均收入翻了不止一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建投资和政府财政的支持,据统计,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到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

1984-1985年第二次通胀,到1985年通胀率一度高达9.3%
原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导致货币增发 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1987-1989年第三次通胀,政府急刹车导致六成民企倒闭
原因:紧缩政策尚未见效,放开基建投资和货币增发 在1984-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19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主要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升温。基建投资导致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为此,中国央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推行大额面钞。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

1993-1995年第四次通胀,经济“软着陆”,但民企破产、股民被“套牢”
原因:价格市场化、提升工资和房产开发热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1992至1993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定价。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价格补贴标准以及再度提升工资,企业争上项目,外出投资,动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大量购进各种机械设备和高档商品,一再地扩大了银行信贷规模。

⑷ 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1、货币发行量大。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发行量过大。市场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小于流通货币的发行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关键是减少货币的发行量。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较大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问题。如果保证稳定的供给货币,就能一定程度上保证物价的稳定;相反,如果货币的供给突然增大,破坏了原来的稳定,物价势必增长。如若长期如此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问题。为了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货币的发行量大比例增加,如今又面临国际汇率的调整。这些都是我国货币贬值的原因,结果就是导致我国形成了通货膨胀。
2、需求增加。我国在20世纪发生过两轮以食品价格上涨为导火索引发的通货膨胀,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也不例外。由于能源紧张,许多国家都开始加紧对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对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的需求量,产生的结果就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增加,同时带动了我国粮食的价格上涨。在工业上,由于我国也在采用生物能、生物燃料等新兴技术,对粮食需求增大,自然就促进了粮食价格的增长。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即我国对外出口量大,增加了供给压力。此外,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前经济活动在慢慢恢复,但各方面的需求量仍然大于供给,并且最近几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对我国各方面的供需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求的增加使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重投资轻消费,导致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轮固定资产投资高潮持续了六年之久,是因为一些行业成本较低,利润较大,并且资金流动性较大,这些条件为投资提供了资金,产生了投资的动力。投资和PPI息息相关。投资的增加导致原材料、能源的需求大于供给,相关的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同时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局面。我国内需较弱,一直以来大量的商品出口,增加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市场的依赖性,还使原本就存在的贸易顺差加大,大量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⑸ 中国通胀的原因有多少

中国通货膨胀不得不说的惊天秘密
首先,我们来考察一下中美贸易的全过程。美国人用100美元从中国购买货物,美国人得到货物,我们得到100美元。然后按照法律规定,中国厂商得到的这一百美元货款必须去商业银行按照汇率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商业银行则必须再把这一百美元交给中央银行,换回同样的人民币。那么央行哪里的钱支付给商业银行呢?是印钱,央行每收到一笔外汇,就会按照汇率印刷等额的人民币支付给对方。这样央行形成了外汇储备,下一步,央行会把很大一部分的外汇储备用来购买流动性高、安全性好的金融产品,主要就是美国国债。结果是我们得到的美元又回到了美国,美国卖给中国国债,他们得到美元继续借贷给美国的老百姓,老百姓再玩命地刷信用卡买中国货。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我们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如果我们得到的外汇仅仅是去维持这个循环的话,你会发现我们什么也没得到,我们得到的就是废纸而已。更为吊诡的是,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范围内的产品每流出去一部分,中国境内的人民币就会凭空增加相应的部分(因为央行印钱买外汇),也就是说货物减少了而货币却增加了。到头来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呢?无疑是通胀。农民工兄弟们拿着低收入,享受高物价。大洋彼岸的另一头,美国则是美元跑到了中国,而增加了从中国来的货物,所以美国怎么滥发货币,也看不到通货膨胀――人家货物进来了,货币跑了嘛,美国老百姓享受着高收入低物价,一切都是拜中国所赐。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通过外交努力,成功地把美元规定为国际石油市场的唯一结算货币,从此世界经济开始了一个极度恐怖的时代,那就是美国人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债务经济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借钱和印钱购物的时代。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由于美元失去了黄金的约束变成了脱缰之马,美国开始开动印钞机,直接印钱在全球购物,而再也不必担心世界各国出于对美元的担忧而来美国挤兑黄金;第二,美元与石油交易挂钩也确保了美元的地位,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不储备巨额的美元储备。这两点使得美国得以开始了疯狂的借钱和印钱购物时代,美国人从此不必再进行产品的生产,而只需借钱和印钱买世界各国的产品。首要的是印钱,印了钱怎么发到美国人手中呢?靠服务业,美国服务业占了GDP的百分之八十,其实这是忽悠人的把戏而已。今天我为你开开卫生间的门,你给我一百美元,明天我为你开开车门,你给我一百美元;今天我给你女儿教教钢琴,你给我一千美金,明天你帮我提供法律知识服务,我给你一千美金。美国的GDP就是这么回事,是一套蒙人的把戏,表面上是GDP,实质上是发钱。通过服务业的变态的高工资把印刷的美元发到国民手中,然后国民拿这些去买外国货,实现富足生活。别被美国高的要命的GDP总值吓到了,他们其实没生产多少财富。其次是借钱,美国印钱和发钱速度已经很快,但是美国人仍然花的不过瘾,于是还要拼命借钱花,每个人办十几张信用卡。这些钱从哪里借,很大一部分是从中国这样的美元储备大国借来的。美国人一直通过印钱、借贷购买中国货,你为我服务,我为你服务,拿高工资(印钱支付),然后买全世界的物品而过富足生活,世界各国都是产能过剩的,印多少美元就能在世界上买到多少货物。从长期看,美国当然会继续他们的印钱、借钱购物模式,没有哪个国家是比中国更合适的“合作”(从中国买东西)对象。这就是中国通货膨胀的惊天秘密!

⑹ 中国近年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太慢,让国际热钱对人民币的升值有预期,从而导致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中国的汇率每拖一天,就等于让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

而这些热钱,是不断增加的,这样就导致了房地产飞涨,然后政府打击房市,然后热钱又进入股市,使得股市飞涨。然后中国政府又想打击股市,然后迫使热钱流向物资期货市场,开始炒高物价。 现在的猪肉和鸡蛋已经到了历史高价,是必然的,而且全面的物价上涨会不断持续下去。

靠打击和堵是没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一步到位的汇率改革,让现在在中国的国际热钱拿钱走人,否则,当越来越多的热钱不断的流入时,拖到最后,中国的损失将是我们承受不起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中国经济过热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日常消费品物价上涨,肉价、食用油、方便面,都处于大约10%以上的上涨过程中。这是对于民生的直接考验。为抵御物价上涨的压力,从钟点工、保洁工、送水工、护工到民工纷纷以各种方式提出加薪要求。即使用比较温和的说法,也可以说中国经济处于物价上涨周期之中。
[ 转自铁血社区
中国经济上演的“高增长低通胀”奇迹出现了一丝混乱迹象,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的物价走高已经很难用CPI数据加以遮掩,据报道,消费者信心大幅回落。上海八成市民认为物价水平偏高,二季度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位回落,为109.3点,比上季回落3.4点。

而在CPI上涨过程中,低收入阶层受的损失最大。

原因之一,我国CPI指数中1/3以上都是食品类消费价格,在低收入阶层中这一部分支出所占的比重较大,属于刚性需求,因此,基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换来的必定是低收入阶层生活状况的恶化。为此,***总理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在六项措施中的一条是,“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原因之二,我国的城镇职工收入水准上升并不均衡。从数据上来看,城镇居民的财产收入与薪资一直处于上升的过程中,且升幅超过物价上涨幅度,6月份CPI虽然达到30多个月来的最高水准4.4%,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称,上半年,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990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8.5%。这同样表现在各省的财产收入情况中,如广州上半年GDP增14%,而人均财产收入增长了1倍多。以这样的薪酬上升幅度应付物价上涨应该说并不困难。

但关键时刻分配不公顽疾再次发作。薪酬上涨有梯度效应,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民企职工工资依次而下,受政策性增资拉动,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增长10.9%,受益的多是公务员与国企员工;而受“牛市”财富效应影响,股息、红利收入大幅增加,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1倍多,受益者更为偏颇,除了得是投资者之外,还必须是炒股炒房“独具慧眼”拥有大资金获得厚利的投资者,因此,在投资收益分布极端不均衡的情况下,以一个算术平均值计算某市户籍人口家庭的财产收入,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反而会进一步混淆事实真相。

由于物价上涨,已经引发新一轮的加薪反弹。近日深圳举办了深港市民喜爱的百强品牌企业招聘会,招聘会共有100多家企业参加,不少企业表示,面对深圳物价上涨,用人单位也随之调整了员工工资待遇,涨幅在10%-20%,否则不仅招不到员工,而且留不住员工。编辑部近日接到一群深圳打工者联名来信,称六百多元的薪资难以经受物价上涨压力,基本生活质量堪忧,这也直逼出中国最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状况。
[ 转自铁血社区

从客观上来说,薪酬与再分配会进一步影响物价,物价上涨与收入分配之间有互相震荡加强的作用。1985年和1988年的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与政府的再分配政策的承诺有关,其中1985年的通货膨胀是由消费膨胀引起,而消费膨胀是国有部门的工资增长失控引起,是局部收入失衡引发的全局性上涨,这一幕现在重新上演。另一方面,由于汇率升值压力,土地、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难以抑制地大幅度上升,由投资而来的收入加剧了中国收入的不均衡状态,使得经济一时难以降温,而物价上涨的压力则由所有人共同承担。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现状下,要打破物价上升的预期是比较困难的,政府能够做到的就是:第一,使工资上升正确地反映出市场效率,成为正面激励机制,而不是特权阶层的红利;第二,使中低收入阶层的薪酬水准的增加幅度可以抵御物价上涨的压力,通过社会保障、最低工资制度等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第三,政府正确评估物价以及居民收入增长,避免统计数据偏颇,正视潜在的通货膨胀,从而采取与现实契合的经济政策。

社会中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打赢物价增长水平,才能保证社会与经济基础的稳定,也从侧面反映出这是一个能让大多数人共享经济发展红利、具有民意基础的经济制度。
希望采纳

⑺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美元持续贬值,通过人民币低汇率传导、高国家外储而形成的。严峻的形势在于目前对各方对此并没有认识。宏观调控必须对症下药。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11.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占主导的观点是,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的进一歩紧缺,例如,收缩投资使得房价越调越涨。再例如,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务院采取的不是防止投资增长,而是指令增加投资。实践已经证明,“两防政策”是相互矛盾的。不管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住了经济增长过快,而对抑制通货膨胀根本没有效果。对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如汽油价、房价、食品价等的持续上涨,我们都是眼睁睁的没有办法。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至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引起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宏观调控南辕北辙、没有对症下药。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
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
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根据此判断,那么我们当前国内商品总供给缺口就等于外汇储备的1.4万亿美元。
如果这些外汇购买力仍然在企业和个人手中,实现这些购买力的方式只有进口,与国内当期的供需平衡没有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央行为实现保持较低汇价的调节目标,将这些外汇全部收购而成为国家外汇储备,原有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变成了人民币的储蓄存款,并形成对国内商品的潜在购买力,当国家的这些外汇储备并没有用于进口商品时,如果这种潜在购买力不老老实实地呆在银行,或者仅用于购买股票之类的投资,理论上对任何商品的购买行为都会引起总供需失衡。例如,对房地产的购买,就可以使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远远脱离本地供需均衡的价格而翻番地上涨。当然,因为生产周期、价格传导等时滞因素,以及供需总量的巨大,使得真正由此形成显性的通胀,产生一定的容度和一定的滞后期,这个容度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一些空间。
有二个变量对这个通胀容度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内需不足的程度,二是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
首先,内需不足是造成通货紧缩的因素,它可与通货膨胀因素相抵消。
由于我国当前仍存在较大的内需不足,因此使通货膨胀的容度增大了许多。例如,我国2003年外汇储备已达4030亿美元,虽然2004年、2005年每年以2000亿美元数额在增加,但这几年由于内需不足的程度也在增加,因此,CPI指数一直在3%-4%之间徘徊,并没有随着外储值的增加而比例增加。从2007年开始内需有所提升,通货膨胀的容度才开始变小。因此,内需不足是通胀容度的主要变量。
其次,股市对此笔资金的吸纳程度,会较大地影响到当期通货膨胀率。当股市对此资金的吸纳量大时,无疑使此笔资金不形成当期的社会需求,当股市对此笔资金的吸纳量小时,需求被释放,总供需缺口立即增大。此我们也可用2001年至2005年间股市实例来证明。这几年股市不振,可以看到这几年由外汇转换而来的人民币购买力主要涌向上海、北京的房地产。因此,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是通货膨胀容度的重要变量。
2、由低汇率价格传导是通货膨胀的外部因素
低汇率会在二个方向同时起作用,一是因为汇价低,表现为人民币商品、资产对外资来说特别便宜。因此引发外资不管是对能出口的商品,还是对不能出口的房地产,以及各种企业资产、证券资产都疯狂购买。而进口商品、国外资产对人民币来说都显会得特别贵,顺差会越来越大。而且入超的外汇很难使用出去,这样越积越多的外汇由国家兜着,使上述第一题中所指的通货膨胀越来越强。二是因为出口的汇价低,进口的汇价高,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与欧元的汇差越来越大,表现为原材料进口价格越来越高。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持续贬值,还造成时滞上的汇差。这二种汇差叠加进一步增高了原材料进口成本。高成本的原材料进口必然传导到下游产品的全面涨价。从总供需的角度考察,由于低汇价,产生的汇价差使得进口商品的量少于出口商品的量,这个减少量与总量的比率就是引发通货膨胀的比率。这是一种通过汇价传导的通货膨胀。
通过上述客观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清楚,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不是因为发展速度的高低快慢引起,也不是由于国内消费能力太盛,生产能力不足引起,而是由于低汇率造成国际对中国产品的消费能力太盛,由于进口高成本推高物价而必然引发的通货膨胀因素,与顺差外汇由央行转换为国内的人民币购买力后所造成的总供需缺口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因素,这二个通胀因素的叠加。虽然内需不足可以抵消部份通胀,以及股市吸纳了大部份的过剩的流动性,但是美元的持续贬值,造成了我入超的纸外汇数量虽然越来越多,但是价值损失却越来越大,这些最终都会通过通货膨胀显现出来。
二、当前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引发国内全面通胀的因素是严重存在的:
1、美元持续贬值战,国内经济所能容纳的通货膨胀容量已经被打破。虽然我们可以通过高速发展迅速提高经济总量,以降低通货膨胀的比值,但是,美元持续贬值不见得有底线。赔了夫人还折兵的仍然是我们。
2、股市对过剩流动性吸纳的能力正在下降。学者、外资投行、媒体有一股唱衰中国股市的力量,虽然人数少,影响很大。如果与不正确的股市调控配合,就会造成股市的大起大落,一个对多数人没有赚钱效应的股市,就不能充分吸纳过剩的储蓄资金,潜在的通胀很容易转化为现实通胀。
3、不正确的宏观调控将会加剧通胀。必须认清本次通胀的本质是美元通货膨胀通过人民币盯住美元而引进的。如果从防止经济增长偏快,或投资过热方向防通胀,只能宜得其反,通胀必然加剧。相反,经济增速加大,反而有利于缓解通胀。
4、国家外汇储备的不正确运用也会增加通胀风险。国家不是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在于供需总量平衡协调发展。国家外汇储备越多,表示国内的供需缺口越大。国家经营外汇投资如果不是为了战略目标,仅因为营利,一方面可能会容忍更大的外储增速,另一方面可能会因为外汇投资的账面利益而维护错误的汇率政策。不管从那个方面看,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都将是得不偿失的。
三、防止通胀的几点措施
为防止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我认为以下几点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要正视本轮美元贬值战前因后果,重新考虑汇率应对策略。为应对美元贬值战,人民币也不是仅有升值一策,在适当放开汇率波动空间后,还可以采用(运用财政手段)调低币值的方法供选择(详见蔡定创《人民币国际货币目标改革和宏观调控的第三种思路》
其次,要降低国家的纸外汇储备。通过提高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扩大内需,减少双顺差;重定招商引资政策,收紧外资在国内的资产收购及一般性投资,收紧外资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投机活动。继续严控资本项下外汇投机资金的进出。
第三,继续选择性的扩大投资的政策。为防通胀而人为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反而加剧通胀,有选择性的加大经济增速是缓解由外储引起的供需缺口的最好办法。因此,行业投资、重大项目继续有保有压政策,对老百姓重要消费商品、紧缺领域,运用政策支持扩大投资,如农产品、房地产等方面。
第四,建设好并能正确调控好股市。一定要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力度,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保证股市的平稳发展,使股市能成为良好的投资资金与消费资金的储水池,较好地吸纳当前过剩的流动性。
第五,因通胀已使部份工薪阶层生活水平下降,保证工薪阶层工资的增速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高于通胀水平,使社会不因通胀产生恐慌也是治理通胀的必要措施。

⑻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体现在哪些方面

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产生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因素,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这三方面的原因在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1.大量外资涌入导致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因素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三次通胀高峰的共同点,都是因为央行出于财政开支的压力把货币发多了。近十年来,政府财力已空前增强,在制度上也不再允许通过超经济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再加上商业银行改制已建立起放贷的约束机制。
2. 低利率放大投资和资产泡沫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张
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刺激总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政策。银行大幅度下调了存贷款利率,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的资本金相应大幅增加,导致企业投资增长过快。投资增长过快过热导致市场流动性充裕和银行贷款规模的大幅扩张,也是货币供应量过大的直接原因。
3.国际石油价格飙升
受全球石油需求强劲、地缘政治危机、美元走弱、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振荡盘升,目前已冲破12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作为一个经济高速成长中的大国,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呈现强劲增长趋势。1980年至2007年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了3.1倍。2007年我国原油消费量为3.46亿吨,同比增长7.3%,其中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同比增长14.7%,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46.05%。
4.劳动力成本上升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趋紧和政府加快步伐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 工资上涨压力增大。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超过同期GDP增长率, 全国平均劳动报酬增长率已连续7个季度超过GDP增长率,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总水平。

阅读全文

与中国通胀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电话卡上网慢怎么做 浏览:693
英国最厉害的时候殖民了多少地方 浏览:640
越南岘港古镇有多少钱 浏览:980
为什么中国是世界 浏览:701
印尼节能灯每年消耗多少 浏览:503
印尼客机坠毁前发生了什么 浏览:74
意大利炮怎么炸mc 浏览:96
中国冬奥会会场在哪里 浏览:541
中国推拿流派有哪些 浏览:699
中国越南的战争有哪些 浏览:919
越南中文工资多少 浏览:284
英国月租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116
意大利语grigio是什么颜色 浏览:391
印度酸梅汤怎么做 浏览:334
中国都有哪些葡萄品种 浏览:22
越南红酸枝正尺多少钱一副 浏览:671
伊朗目前的策略是什么 浏览:464
越南语解封怎么说 浏览:411
英国红茶配什么搭配最好 浏览:939
英国每天生活都吃什么 浏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