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大荒指的是什么地方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大致包括黑龙江省的七台河、鸡西、双鸭山、佳木斯、伊春、鹤岗、黑河等市。
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垦并经营农场,这使北大荒成为今天的北大仓,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北大荒成为荒芜地区的原因
清朝时期,将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不允许汉人自由进出东北。为此,清朝历经康熙、雍正、干隆三朝40余年,修建了一道总长度达13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柳条边。在清朝的封禁政策之下,广袤的东北地区成了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
清朝末年,清朝废除了封禁政策,允许中原民众进入东北地区。这样,东北地区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到1910年,东北地区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800万人。可是,位于东北地区北部的北大荒,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依然是一片不毛之地。
‘贰’ 北大荒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中国五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北大荒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此生存发展。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使得边境千里人迹少见。
(2)中国哪个城市属于北大荒扩展阅读:
北大荒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
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北大荒初期的工作,就是开垦荒地。建场的时候,进点建场的人员都是靠着两条腿一步一步走的。茫茫荒原,荆棘丛生,塔头甸子和沼泽遍布。每刨一镐,把泥水溅起老高,人都变成了泥猴。没有伙房,露天打灶;
没有水井,就用泡子水过滤做饭;没有蔬菜,就挖野菜吃。有时工作的地方处处是水,中午吃饭无蹲坐之地,只好边走边吃。出征归来,脸和脖子上都被蚊子咬得胖出一圈。
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0世纪50~70年代曾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成立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又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从战场走向荒原,有1956年王震将军率领的铁道兵七个师和1958年从各军种兵种转业来的十万官兵;
有1959年来自齐鲁大地的六万支边青年,有1966年来自沈阳军区的万名复转官兵;有1968年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三千现役军人和从全国各地来北大荒的80万城市知青;
还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各地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以及改革开放后来到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如今称之为黑龙江垦区或北大荒集团,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
但由于过量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现今已经退耕还林。
‘叁’ 北大荒包括哪几个城市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
包括东北、黑龙江、吉林等。
北部是小兴安岭地区。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双水合流。东部是着名的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
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
‘肆’ 北大荒在哪里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
北大荒是建国初期对于辽宁以北的东北大平原的称呼。主要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北大荒是以前黑龙江农垦总局的开荒者们对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以及完达山的称呼。
因为这里的大片荒地都没有被开发,老农垦人们开垦的这些土地都大面积连成块的,至于后来的松嫩平原,很多地方已经被开发过了,所以老农垦人也不会称呼那里为北大荒。
(4)中国哪个城市属于北大荒扩展阅读:
北大荒成为荒芜地区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清代不允许汉人进入东北,所以一直到建国初期两大平原的开发程度都还很低,到处都是苔草沼泽,就是一片片的荒草地,后来去支援建设的开垦者们把这里称为“北大荒”。
1958年黑龙江农垦总局成立,总部设于佳木斯,从兴凯湖盘的密山县开始,大家开始了北大荒的开荒屯垦,随后进入三江平原,最后扩展到松嫩平原,但是后来的松嫩平原的开垦规模和连片程度远低于之前的三江平原等地,历时十几年,终于将大片的荒地变成了现在的万亩良田。
如今的“北大荒”早已成为了“北大仓”,成了全国的粮仓,是我国粮食的重要产地,每年数以万吨的粮食从“北大荒”运往全国各地。
‘伍’ 北大荒是中国现在的哪个城市
北大荒并不是城市,“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了“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陆’ 北大荒在什么地方
北大荒,位于东经123°40′到134°40′,从北纬44°10′到50°20′,纵贯10个纬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
一九四八年,中国共产党揭开了移民开发这片荒原的序幕。经过六十年北大荒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拥有113个大型农牧场,2000多个企业,3560万亩耕地,177.8万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三江平原,黑龙江谷地,牡丹江流域12个市74个县总面积5.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约定俗成,如今的北大荒,成了黑龙江垦区的代名词。
就在这块被人们称作“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孕育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灿烂之花—北大荒文化。
(6)中国哪个城市属于北大荒扩展阅读
北大荒孕育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同时,更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
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
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柒’ 北大荒是中国现在的哪个城市
北大荒地是指黑龙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江平原和嫩江流域的广阔荒地。中国在1950年代进行大规模的垦荒和农场经营,使北大荒成为今天的北大厂。北大荒有“捏黑土,出油花,用筷子发芽”的美誉。“南有南水北调工程,北有三江灌区”,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一些农民说。引水渠系统18000多公里,每年节约地下水18亿立方米。改变区域种植条件,种出“好稻”不再难。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第十四灌区工程进入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收尾阶段,正在为以往的“北大场”做出新的改变。
拓展资料:
1、北大荒,位于东经123°40'至134°40',跨越11个经度;从北纬44°10'至50°20',贯穿10个纬度,总面积55300平方公里。是指黑龙江境内的嫩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和三江平原的广大贫瘠地区她的北部是气势非凡的小兴安岭地区西部为松嫩平原。1948年,中国共产党拉开了移民开发这片荒地的序幕。经过北方荒野几代人60年的共同努力,拥有113个大型农业牧场,2000多家企业,耕地3560万亩,177.8万人,分布在12个市74个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三江平原、黑龙江流域和牡丹江流域,总面积5.76万平方公里。按照惯例,今天的北荒已经成为黑龙江垦区的代名词。
2、嫩江自伊尔胡里山南下万里,与松花江汇合。东部是着名的三江平原。黑龙江万里奔流,松花江曲折,乌苏里江温润宁静。三道水脉在平原深处静静汇合,向东流向大海。地质地貌辽阔的兴凯湖就在它的旁边,美丽的万达山贯穿其中。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度构成了罕见的平坦地形。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5%,有的地区超过10%。北方荒原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肥沃的,有些是低湿的沼泽地。
3、其北部是气势非凡的小兴安岭地区。那里有广阔的山脉,平缓的丘陵和宽阔的山谷。它靠近风口。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霜冻状态,冻土层厚度达2.5米。其西面是松嫩平原,嫩江自伊胡里山向南流经千里,与松花江汇合侵蚀,使这里地势平坦,大草原更显梦幻。它的东部是三江平原。平均海拔仅54米,坡度为万分之一,形成了罕见的平坦地形,形成大面积低湿沼泽,浮脊变幻莫测,故有“幽灵沼泽”的神奇传说。这里是冰雪之乡。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残酷的西伯利亚寒流在此盘旋许久。因此,北野的冬天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从南到北从2.6℃下降到-3.5℃,极端最低气温达到-40℃!事实上,寒冷是开拓者面临的主要敌人。
4、北大荒自然地貌复杂。据史书记载,北荒自古就是一片荒野。这里,荆棘丛生,沼泽,风雪,野兽成群,人稀少,寒冷,偏远,野蛮,险恶,难以逾越。北大荒是冰雪之乡,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8.6度。每年有三分之二是霜冻期最厚的冻土层可达2.5米滴水成冰和鹅毛大雪是这里形象的隐喻。
‘捌’ 北大荒在哪里
在我国东北角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有一块五万多平方公里的荒原,东北两面,被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所环抱;美丽的松花江蜿蜒流过它的腹部。这里就是历史上被人们称为“北大荒”的地方。
“北大荒”地势低平(平均海拔高度约50米),山水下来不易排泄,形成地表积水,有“三江低地”之称。每逢严寒季节,地表下面常出现冻层,阻碍了地表水向下渗透;同时使地面水分蒸发减弱,造成地表沼泽化。一旦春暖冰融,水洼成片,野草棘丛遍布其间。在黑暗的旧社会,国民党反动派对它毫无办法,随它荒废下去,甚至不惜让帝国主义在那里开办什么“火犁公司”、“开拓团”,大肆掠夺我国资源。
这里的荒地,虽然沼泽化强,有其不利的一面,但是,由于有荒草落叶的淤积和腐烂,使这里的大片土地富含有机质,肥沃的黑土层约有一米厚,成为被人们利用来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新中国建立后,一批专业的解放军战士和自愿支援边疆建设的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怀着豪情壮志来到这里。他们爬冰卧雪进入荒野,上山伐木造窝棚当住房;拣来当年日本鬼子遗弃的炮座、弹壳来铸造农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开出荒地九万亩,播种四万亩,为国家增加了六百多万斤粮食。
随着农业产量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北大荒已成为全国农业生产比较先进的地区。每个农场都建立了机械修配网站。国家和农场还创办了农业科学研究所、良种繁育场、农业气象站、发电站等几十个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单位。此外各农场还办了木材加工厂和食品、米面、榨油、酿酒等许多农副业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