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菊花在我国已有多少年的栽培历史
菊花的栽培历史及产地分布
〔〕
学名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别名 鞠、寿客、傅延年、节华、更生、金 蕊、黄花、阴成、女茎、女华、帝女花、九华等
科属 菊科、菊属
栽培历史 菊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2,500年前的古籍中,就有关于菊花的记载。《礼记·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华即黄花)的记载。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至汉代,菊花又发展到作为药用植物。《本草经》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的论述。以上所指的菊花,都是以野黄菊(D.indicum)为主的野生菊种。
自晋代起,人们将菊花作为观赏对象。陶渊明(公元365~427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的赏菊诗句,表明菊花已开始在田园栽种。至唐代(公元618~907年),有几个不同花色的品种先后出现。如白居易、刘禹锡在诗中咏白菊,李商隐在诗中咏紫菊。在杜甫、韦庄和肖颖士的诗文中,不仅反映了唐代菊花花色品种渐多,而且说明栽培已较为普遍。
到了宋代,菊花由室外露地栽培发展到盆栽,并能用其他植物作砧木嫁接菊花,品种有了较大的发展。艺菊专着也相继问世。刘蒙的《菊谱》(1104年)问世,这是我国第一部菊花专着。该谱记菊36品。分为黄色(17品)、白色(15品)与杂色(4品)等。书中还阐明菊花大朵、重瓣等变异之遗传与育种的基本原理和途径。此后艺菊专着渐多:有史正志的《菊谱》(1175年),记菊27品;范成大的《范村菊谱》(1186年),记菊35品。此外,还有沈竞的《菊谱》(1213年),记菊58品,史铸的《百菊集谱》(1242年),记菊品160个以上。
元代,菊花专着较少。杨维桢在《黄华传》中记菊136品。
明代菊花又有发展,重要的菊花专着有:黄省曾的《菊谱》,记菊220品;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记菊270种,分为黄、白、红、粉红、异品等类,内有‘五月’菊、‘五九’菊与‘七月’菊等品种出现;还有高濂的《遵生八践》,记菊185种,并总结出种菊八法(分苗法。扶植法、和土法、浇灌法,捕虫法、摘苗法、雨旸法、接菊法),很有参考价值。
明末清初,日本菊花已经输入,干隆时邹小山绘有洋菊图,品种类型甚多。
清代艺菊之风更甚,专着有陈淏子的《花镜》(1688年),记菊153品;汪灏的《广群芳谱》(1708年),记菊192种。此后,还有陆廷粲的《艺菊说》(1718年)等,菊书、菊谱如雨后春笋,不一而足。民国时期(1912~1948年),专着甚少,仅有黄艺锡的《菊鉴》(1932年)与缪甫孙的《由里山人菊谱》等。但解放前夕,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为国家保存了良菊630品,是值得庆幸的。
1949年前后菊花品种散失很多,如当时杭州的菊花只存下70多种。1953年上海的菊花也只存下150多种。但后来艺菊事业迅速得到恢复,至1963年上海龙华苗圃菊花达1,200种,北京北海公园的菊花则达到1,381种。“文革”期间菊花又受到二次摧残。但近年来菊花有了很大的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对中国菊花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整理出3,000多个品种。艺菊专着自1950年起又不断出版,近年更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国外杂志,学报上也常发表有关菊花的文章和报告。如自1957年陈封怀等开始研究以来,陈俊愉等从1962年起通过野生种之间的大量杂交试验,对现代菊花的起源问题有所突破。以下是几点重要论断:
(一)原始菊花是通过野生种之间的天然杂交,再经人工选育而成。毛华菊阻(D.vestitum),野菊(D.indicum)和紫花野菊(D.zawadskii,特别是前两者为主要,均野生于皖西、鄂西和豫西,甚易产生天然种间杂种。它们之间的杂种苗,在形态上与菊花原始类型(‘九华’菊、‘杭白’菊、‘杭黄’菊,‘滁’菊等)均颇类似。而这些原始类型均产于安徽,浙江,河南等省,可见二者之间的地理根源,决非偶合。
(二)菊花品种的染色体数为45~71条,其中小菊系品种为45~54条。近年人工种间杂交创选出“合成菊”,染色体数也为45~54。故从染色体数目来讲,合成菊已可跻身于菊花(D. x morifolium)的行列。
(三)尽管野黄菊和毛华菊是杂交的基本原种,但菊花的起源还是多元的。看来,六倍体的紫野菊(2n=54)等可能后又参加杂交,并结合多代的天然杂交、人工选择和培育,然后才成为较定型的、色彩更丰富的原始菊花,同时染色体数也逐渐加多。
(四)过去中外学者常推论,原产华北的小红菊(D.chanetii)与野黄菊(D.indicum),是形成菊花的两个直接杂交亲本。经陈俊愉等多年来进行人工杂交授粉,却只获得了十多个品种的‘北京’菊(D. x pekinense),它们仅是四倍体(2n=36),未达菊花的低限。
(五)若干日本学者,提出包括多种日产野生菊花(D.japonense、D.makinoi)等在内的种作为菊花起源杂交亲本的假说。但菊花最初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因此最早的D.x moriflium应由中国野生菊种为其杂交亲本。
产地与分布 在菊属Dendranthema 30余种中,原产我国的17种。如野黄菊D.indicum全国均有分布,紫野菊D.zawadskii分布在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毛华菊D.vestitum分布在华中,甘菊D.lavenlifolium多分布于东北及华北,小红菊D.chanetii多分布于华北及东北,菊花脑D.nankingense产于南京。
菊花品种遍布全国各城镇与农村,尤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岛、天津、开封、武汉、成都、长沙、湘潭、西安、沈阳、广州、中山市小榄镇等为盛。
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我国传至日本,被推崇为日本国徽的图样。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我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我国菊花遍及全球。
⑵ 关于菊的资料
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
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菊花属菊科,原产于我国,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分布有较多的野生菊花。中国栽培菊花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古籍《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汉代以将菊花作为药用植物栽培,晋魏时期已大量栽培,以后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宋代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刘蒙泉所着的《菊谱》收有菊花品种163个,这是我国最早的菊花专着。明代王象晋所着的《群芳谱》收录菊花品种270多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菊花都是由中国传去的。在公元386年中国菊花由朝鲜传入日本,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日本栽培的菊花已成为四季常开,品种繁多的花卉。17世纪末叶,荷兰人来我国经商,将菊花带回欧洲。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又从我国搜集许多优良品种,引种到了法国。十九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均,将我国和日本优良菊种进行杂交,在英国广泛传播。后来又从英国传入美洲。现在菊花以遍布全球,成为了全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名花,为古今中外花卉的奇观。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人们通过人工栽培、杂交育种和自然变异,菊花从原始的黄色小菊演进为今天这样五彩缤纷的着名花卉。明末时菊花谱记载品种有14种,清朝时增至24个品种,民国时根据花瓣形状把菊花分为10大类。目前植物分类学记载全世界有菊科植物920属,19000种,我国约有164属,1950种。有中国目前拥有3000多个菊花品种,在园艺上从其花色上分有黄、白、紫、绿等色,并有双色种;从花形上分有单瓣、复瓣、扁球、球形、外翻、龙爪、毛刺、松针等形;从栽培方式上分有立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花坛菊、嫁接菊;从花期上分有春、夏、秋、冬、四季菊等。据《本草纲目》记载:“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凸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有别,其味有甘甜之别,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
菊花品种繁多,那么栽培菊花如何选择菊花品种呢?曾有人总结出选择菊花的四字诀:光、生、奇、品等四字,大意是:“光”意为花要哗然鲜艳自开至落色不变色,“生”意为枝茎挺秀始终不垂,“奇” 意为花瓣色泽风采矫然出众,“品”意为标新立异的风格自有一种天然的神韵。
菊花千姿百态的花朵,傲霜斗雪、独立寒秋、不畏严寒的性格使人倍加喜爱。历代都有赏菊活动,南宋时期每年在宫廷中举行菊花赛会,晚上点燃菊花灯。宋代民间花市就有“扎菊”,在一年一度的菊花会上,展览名菊、饮酒赏菊、写诗颂菊。
⑶ 菊花有多少年的历史(中国)
学名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别名 鞠、寿客、傅延年、节华、更生、金 蕊、黄花、阴成、女茎、女华、帝女花、九华等 科属 菊科、菊属 栽培历史 菊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2,500年前的古籍中,就有关于菊花的记载。《礼记·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华即黄花)的记载。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至汉代,菊花又发展到作为药用植物。《本草经》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的论述。以上所指的菊花,都是以野黄菊(D.indicum)为主的野生菊种。 自晋代起,人们将菊花作为观赏对象。陶渊明(公元365~427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的赏菊诗句,表明菊花已开始在田园栽种。至唐代(公元618~907年),有几个不同花色的品种先后出现。如白居易、刘禹锡在诗中咏白菊,李商隐在诗中咏紫菊。在杜甫、韦庄和肖颖士的诗文中,不仅反映了唐代菊花花色品种渐多,而且说明栽培已较为普遍。 到了宋代,菊花由室外露地栽培发展到盆栽,并能用其他植物作砧木嫁接菊花,品种有了较大的发展。艺菊专着也相继问世。刘蒙的《菊谱》(1104年)问世,这是我国第一部菊花专着。该谱记菊36品。分为黄色(17品)、白色(15品)与杂色(4品)等。书中还阐明菊花大朵、重瓣等变异之遗传与育种的基本原理和途径。此后艺菊专着渐多:有史正志的《菊谱》(1175年),记菊27品;范成大的《范村菊谱》(1186年),记菊35品。此外,还有沈竞的《菊谱》(1213年),记菊58品,史铸的《百菊集谱》(1242年),记菊品160个以上。 元代,菊花专着较少。杨维桢在《黄华传》中记菊136品。 明代菊花又有发展,重要的菊花专着有:黄省曾的《菊谱》,记菊220品;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记菊270种,分为黄、白、红、粉红、异品等类,内有‘五月’菊、‘五九’菊与‘七月’菊等品种出现;还有高濂的《遵生八践》,记菊185种,并总结出种菊八法(分苗法。扶植法、和土法、浇灌法,捕虫法、摘苗法、雨旸法、接菊法),很有参考价值。 明末清初,日本菊花已经输入,干隆时邹小山绘有洋菊图,品种类型甚多。 清代艺菊之风更甚,专着有陈淏子的《花镜》(1688年),记菊153品;汪灏的《广群芳谱》(1708年),记菊192种。此后,还有陆廷粲的《艺菊说》(1718年)等,菊书、菊谱如雨后春笋,不一而足。民国时期(1912~1948年),专着甚少,仅有黄艺锡的《菊鉴》(1932年)与缪甫孙的《由里山人菊谱》等。但解放前夕,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为国家保存了良菊630品,是值得庆幸的。 1949年前后菊花品种散失很多,如当时杭州的菊花只存下70多种。1953年上海的菊花也只存下150多种。但后来艺菊事业迅速得到恢复,至1963年上海龙华苗圃菊花达1,200种,北京北海公园的菊花则达到1,381种。“文革”期间菊花又受到二次摧残。但近年来菊花有了很大的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对中国菊花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整理出3,000多个品种。艺菊专着自1950年起又不断出版,近年更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国外杂志,学报上也常发表有关菊花的文章和报告。如自1957年陈封怀等开始研究以来,陈俊愉等从1962年起通过野生种之间的大量杂交试验,对现代菊花的起源问题有所突破。以下是几点重要论断: (一)原始菊花是通过野生种之间的天然杂交,再经人工选育而成。毛华菊阻(D.vestitum),野菊(D.indicum)和紫花野菊(D.zawadskii,特别是前两者为主要,均野生于皖西、鄂西和豫西,甚易产生天然种间杂种。它们之间的杂种苗,在形态上与菊花原始类型(‘九华’菊、‘杭白’菊、‘杭黄’菊,‘滁’菊等)均颇类似。而这些原始类型均产于安徽,浙江,河南等省,可见二者之间的地理根源,决非偶合。 (二)菊花品种的染色体数为45~71条,其中小菊系品种为45~54条。近年人工种间杂交创选出“合成菊”,染色体数也为45~54。故从染色体数目来讲,合成菊已可跻身于菊花(D. x morifolium)的行列。 (三)尽管野黄菊和毛华菊是杂交的基本原种,但菊花的起源还是多元的。看来,六倍体的紫野菊(2n=54)等可能后又参加杂交,并结合多代的天然杂交、人工选择和培育,然后才成为较定型的、色彩更丰富的原始菊花,同时染色体数也逐渐加多。 (四)过去中外学者常推论,原产华北的小红菊(D.chanetii)与野黄菊(D.indicum),是形成菊花的两个直接杂交亲本。经陈俊愉等多年来进行人工杂交授粉,却只获得了十多个品种的‘北京’菊(D. x pekinense),它们仅是四倍体(2n=36),未达菊花的低限。 (五)若干日本学者,提出包括多种日产野生菊花(D.japonense、D.makinoi)等在内的种作为菊花起源杂交亲本的假说。但菊花最初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因此最早的D.x moriflium应由中国野生菊种为其杂交亲本。 产地与分布 在菊属Dendranthema 30余种中,原产我国的17种。如野黄菊D.indicum全国均有分布,紫野菊D.zawadskii分布在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毛华菊D.vestitum分布在华中,甘菊D.lavenlifolium多分布于东北及华北,小红菊D.chanetii多分布于华北及东北,菊花脑D.nankingense产于南京。 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我国传至日本,被推崇为日本国徽的图样。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我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我国菊花遍及全球。
⑷ 中国的菊花一共有多少品种哪种花期最长
菊科是双子叶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约有1100属,20000-25000种,是双子叶植物的第一大科,它们开的花都可以泛称为“菊花”。目前为止我国菊花品种达7000余个。夏菊类品种花旗最长,达三个月。正常的自然情况下按花期可分为夏菊(5-9月开花)、秋菊(10-11月开花)、寒菊(12-1月开花)。一般持续20-35天左右。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欧洲,约在明末清初。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真情、令人怀恋、品格高尚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⑸ 菊花的栽培历史
菊花在我国已有3000余年的栽种历史,其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周官》、《端口雅》,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通常以播种、扦插、组织培养等方式繁殖,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而且菊花的品种丰富多样,其中花型呈平瓣状的菊花有墨荷、帅旗、梨香菊。
菊花在我国已有3000余年的栽种历史,其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周官》、《端口雅》,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与梅花、 兰花 、竹子并称为华中四君子。
菊花的品种丰富多样,其中花型呈平瓣状的菊花有墨荷、帅旗、梨香菊,管瓣类菊花品种有旭日东升、九天银河、玉箫金管等,而桂瓣类的品种有天女散花、雀舌托桂、金桂声喧哗等。
菊花可以通过芽插、地插、嫁接、播种、组织培养等方式进行繁殖,其中嫁接繁殖有利于植株生长旺盛,通常用黄蒿或青蒿作砧木进行嫁接,而进行播种繁殖时,需要挑选籽粒饱满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土壤表面。
养护菊花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施加氮肥、磷肥、钾肥,为植株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并保证菊花每天有4-6小时的光照时间,当光照强度过大时,要采取遮阳措施,以免叶片被强光灼伤。
⑹ 菊花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成哪几个阶段
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端口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菊谱》(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着,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宋未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
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着,有《菊话》。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80年)和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
清朝的菊花专着更多,有陈昊子《花镜》、刘灏《广群芳谱》、许兆熊《东篱中正》、陆延灿《艺菊志》、闽延楷《养菊法》、徐京《艺菊简易》、颜禄《艺菊须知》、计楠《菊说》、陈谋善《艺菊琐言》、吴仪一《徐园秋花谱》等等。《花镜》一书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干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干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未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中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Fortune)曾先后在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中国的栽培菊花也就成为今天西洋菊花的重要亲本。
民国以来,菊花品种大批失散,已无正式文献可查。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菊花也经历了曲折历程而日益发展壮大。菊花的栽培历史,是中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近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并使品种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
⑺ 种菊花不吉利的风水
种菊花不吉利的风水
种菊花不吉利的风水,居家的风水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问题,将家里的方位改变对风水有一些影响,想尽办法让自己的风水更好让自己能发财,以下是分享的种菊花不吉利的风水知识让大家参考。
一、菊花悼念含义不能种家里
菊花花姿优美,因此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菊花并不适合种在家里,那为什么家里不能种菊花。其实这主要是针对白菊花和黄菊花,因为它们有着悼念的含义,常常被用于白事表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
因此人们认为如果将白菊或者黄菊种在家中,就会让家中的阴气过重,从而招致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会带来不好的寓意,有着不吉利的象征。但这其实只是一种所谓的心理暗示,菊花种在家里其实寓意相对很好。
二、菊花种在家里的美好寓意
1、吉祥长寿
菊花多在秋季的九月开放,因为九月的九与长久的久谐音,因此菊花也多被指代为寓意长寿的花。将其种在家里,就可以为其带来吉祥,使家中的人身体健康,对于老人来说更是有着长寿绵延的美好祝福。
2、化邪避灾
其实菊花在风水上相对来说还是一种吉性植物,有着很好的驱邪除煞的作用。如果在家中种菊花,会将家中存在的阴气进行有效的去除,并且帮助家中的人躲避灾难,使其能够平安幸福的生活。
3、陶冶情操
在我国花中四君子之中,菊花就占了其中之一,是一种象征着高尚气节的君子之花,因此将其种在家中,其实还有着很好的陶冶情操的作用。长期养菊花在其熏陶之下,会让人们的情操变得高尚起来,整个人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4、转运旺财
当然相对于其不吉利的说法来说,菊花中大部分品种在家中还是相当吉利的,有着很好的转运旺财的风水效果。它能够将财运进行聚集,从而使家中的.人财运上升,还可以帮助使其运势变好,不断有好事发生。
家里养菊花对风水到底好不好
楼上说菊花自古即丧葬之花未免让人笑掉大牙!菊花作为四君子之一沦落到今天这地位也是凄凉。今天 葬礼祭奠用菊花的传统是从西方国家传过来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没有给死去的人送鲜花的习俗,电视剧里面纯属创作。而葬礼送菊花在西方是表示尊敬(纯粹是尊敬,不是祭奠也不是缅怀)之意,到了国内就觉得是送死人的,不吉利了。中国种菊有上千年的历史,各大文人墨客笔下,菊花的意象皆是君子的高风亮节,与梅兰竹同一地位,而今天去被人看成了不吉利,可悲。
家里养菊花对风水怎么样
功效:菊花有延年益寿,增加福分的象征,有助于气场磁场的稳定。
注意:长寿菊、大波斯菊都适合放在家中,但要注意阳光照射问题,虫害也要留意。
金桔:适合放在家中
功效:桔子金澄澄的模样,有金银财宝的涵义,对增加财源颇有帮助。
注意:不要把金桔拔下来,枯枝落叶更要时常清理。
水仙花:适合放在家中
功效:避邪除秽、带来吉祥如意,同时也可招财。
注意:水仙在没有开花前,宛如一跟大葱,要维持它的新鲜,非常重要。
菊花放家里是否不吉利
家里放菊花并不会不吉利,菊花本身原产于中国,从古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而且菊花与梅花、兰花、翠竹共称为“四君子”,菊花也因为象征着飘逸、潇洒、淡泊名利的品质被文人墨客、世外隐士所推崇,所以其本身的象征意义是十分美好的。只不过正是因为菊花所象征的美好含义,现在常常将黄色、黑色、白色的菊花用作祭奠先人的花卉,导致一些人会将菊花联想到死亡、不吉利等意象。那么建议在家中种植的菊花的话,最好避开黄色、黑色、白色的菊花。同时,注意不能随意将菊花赠送给别人,容易引起他人的不适。
菊花的象征意义
高洁不屈:菊花不同于其他在温暖的春夏开花的植物,而是在时节凉爽、秋风萧瑟的秋天才开始盛开,象征了君子高洁不屈、一身傲骨的品格。
潇洒隐逸:东晋诗人陶渊明写有“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名句,就有歌颂菊花远离俗世,淡泊名利的含义。